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壬基酚

壬基酚

壬基酚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2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8篇、会议论文53篇、专利文献21243篇;相关期刊336种,包括精细石油化工、化学工程师、食品工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46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十八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等;壬基酚的相关文献由2148位作者贡献,包括许洁、俞捷、罗娅等。

壬基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8 占比:3.04%

会议论文>

论文:53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21243 占比:96.72%

总计:21964篇

壬基酚—发文趋势图

壬基酚

-研究学者

  • 许洁
  • 俞捷
  • 罗娅
  • 范奇元
  • 李正炎
  • 杨雪松
  • 吴德生
  • 段舜山
  • 郝瑞霞
  • 杨雪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少青; 邵春艳; 周彬; 宋泉江; 王晓杜; 宋厚辉; 姜胜
    • 摘要: 探讨番茄红素(lycopene,LYC)对壬基酚(nonylphenol,NP)亚慢性中毒诱导小鼠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将40只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中毒组(NPG)、番茄红素对照组(LCG)和番茄红素干预组(LNG)。对照组,每天8:30灌服玉米油0.1 mL,2 h后重复操作;中毒组,每天8:30灌服玉米油0.1 mL,2 h后灌服150 mg·kg^(-1)壬基酚溶液;番茄红素对照组,每天8:30灌服5 mg·kg^(-1)番茄红素,2 h后灌服0.1 mL玉米油;番茄红素干预组,每天8:30灌服5 mg·kg^(-1)番茄红素,2 h后灌服150 mg·kg^(-1)壬基酚溶液。各组连续进行相应灌胃处理30 d后,记录小鼠体重,颌下静脉采集血样,并对小鼠进行安乐死,剖解后采集小鼠脾称重,分析小鼠日均增重以及脾体系数的组间差异;检查血清中免疫细胞因子IL-2、IFN-γ和TNF-α的变化;检测脾氧化与抗氧化指标MDA、T-AOC、CAT、GSH-Px和SOD的差异变化;检测凋亡通路p53/Bcl-2各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与NPG相比,经过LYC干预后NP暴露小鼠日均增重显著升高(P<0.05),血清免疫细胞因子含量和脾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LYC干预后小鼠脾凋亡通路关键分子Akt、p-Akt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5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LYC对NP诱导的小鼠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与LYC增强脾抗氧化能力,抑制脾细胞凋亡有关。
    • 刘芳; 田斐; 史文俊
    • 摘要: 壬基酚(4-NP)和双酚A(BPA)是2种在环境中普遍检出的雌激素物质,已经在地表水中广泛检出,且浓度很高。壬基酚和双酚A在地表水中检测浓度最高分别达到了644μg·L^(-1)和12μg·L^(-1)。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壬基酚和双酚A具有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但是较少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这2种物质对斑马鱼胚胎生理生化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作为一种基于官能团和极性键振动结构分析技术,已广泛用于大分子化合物结构分析以及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解析,是获取分子结构信息的有力工具,经常用于毒理学领域。本研究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壬基酚和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结果表明,当壬基酚≥322μg·L^(-1)时,斑马鱼胚胎72 hpf孵化率分别只有33%、5%、0%、0%和0%;同时,暴露96 h时,可显著降低斑马鱼胚胎的存活率和增加致畸指数,且呈浓度依赖特征。特别是849.5μg·L^(-1)和1038.5μg·L^(-1)壬基酚暴露后,斑马鱼胚胎全部死亡。类似地,当双酚A≥5.55 mg·L^(-1)时,斑马鱼胚胎72 hpf孵化率分别只有30%、0%、0%和0%;暴露96 h时,双酚A≥7.5 mg·L^(-1)也导致斑马鱼胚胎的存活率显著下降和增加致畸指数,并随着浓度升高毒性增大。以胚胎死亡率和致畸形指数作为效应终点,壬基酚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_(50)和EC_(50)分别为481.7μg·L^(-1)和362.6μg·L^(-1);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_(50)和EC_(50)为8.8 mg·L^(-1)和7.9 mg·L^(-1)。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当壬基酚≥158.5μg·L^(-1)时,对酰胺Ⅱ、脂质、蛋白磷酸化等波数有显著影响;当双酚A≥1.75 mg·L^(-1)时,对酰胺Ⅰ、酰胺Ⅱ、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波数有显著影响。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壬基酚和双酚A对斑马鱼存活率、畸形率以及生理生化均有显著的影响。
    • 张银杰; 张洪昌; 凌思源; 蒋玲玲; 彭程; 张卫
    • 摘要: 为研究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鱼类体内抗氧化酶活力的动态影响,探究NP对鱼类的毒性效应机制,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态实验法测定NP对斑马鱼的急性半致死浓度(LC_(50)),并以不同浓度(5、50和100μg·L^(-1))的NP进行14 d暴露和7 d净化实验,探究NP对头部、肌肉和内脏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对斑马鱼的24~96 h的LC_(50)为487.6~273.6μg·L^(-1)。NP胁迫下斑马鱼头部SOD活力在5μg·L^(-1)组表现出显著的毒性兴奋效应;肌肉和内脏团的SOD活力在暴露中后期受到诱导,尤其在高浓度胁迫下更快产生该效应。头部和肌肉的CAT活力分别受NP的抑制和诱导作用,但均随时间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而CAT在内脏团中的活力受明显抑制后逐渐上升,100μg·L^(-1)组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强且更持久。抗氧化酶受NP影响的差异可能与抗氧化酶在各组织内的敏感性和赋存含量密切相关。50μg·L^(-1)和100μg·L^(-1)组内脏团的GST活力随时间延长而增强,并且其平衡水平与NP浓度呈正相关。GSH在头部和肌肉内的含量在初期被NP大量消耗后,逐渐通过生物合成而增加。净化阶段,高浓度NP胁迫后的抗氧化酶活力一般恢复较慢。本研究结果将为NP对水生动物的毒性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李海玉; 王霞; 陈杰; 王正梅; 张庆; 宗艺晶
    • 摘要: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泡面桶中总壬基酚迁移量的分析方法,并对市售泡面桶中壬基酚迁移进行了风险分析与评估。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和固相萃取条件,线性范围1~500μg/L内线性关系良好,壬基酚的方法检出限为0.002~0.004μg/L,对实际样品迁移液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79.8%~10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s)在1.74%~9.88%之间。应用该方法对市售54批泡面桶中壬基酚总迁移量进行测定,其中45件样品的迁移液中检出了壬基酚,壬基酚含量在0.006~0.079μg/L。根据检测结果对市售泡面桶中壬基酚的安全性进行了风险分析,壬基酚的最大每日摄入量为0.0237μg/d,远低于壬基酚的健康指导值3μg/d,说明市场上泡面桶相对比较安全,对人体健康存在较低风险。
    • 李宝珠; 陈海玲; 王翠玲; 庄春红; 陈俊伟; 朱丹丹; 余艳明
    • 摘要: 双酚A、壬基酚和辛基酚是最为常见的酚类内分泌干扰物,它们在食品和水中的残留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可以通过食品接触材料迁移到食品中,被人体吸收后会危害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食品、水、食品接触材料和人体生物材料中双酚A、壬基酚和辛基酚等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分析方法,包括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法、气质联用法及生物学检测方法,并对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刘海卿; 伍尚森; 程仕群
    • 摘要: [目的]了解液态奶中壬基酚的污染水平和健康风险,为食品中壬基酚的标准测定和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从各大市场随机抽取液态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壬基酚含量。[结果]共检测销售量较高的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两类液态奶,共100件样品,壬基酚检出率为80.00%,平均检测值为82.43μg/kg。其中,巴氏杀菌乳中壬基酚平均检测值较高,为87.06μg/kg。壬基酚的膳食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之内。[结论]分析100件市售液态奶中壬基酚的检测结果,对市售液态奶中壬基酚的安全性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市场上液态奶相对比较安全,对人体健康存在较低风险。
    • 王翠翠; 汪素芳; 白志远; 岳秀萍
    • 摘要: 采用弱电强化厌氧生物反应系统对废水中的壬基酚(NP)进行降解,研究系统对NP的降解特性、系统降解NP的产电特性以及NP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弱电介导可明显促进NP在厌氧生物体系中的降解,当NP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时,NP与体系中TOC在6 d内的降解率分别可达61.23%和54.02%,且NP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体系具有良好的产电性能,最大输出电压和功率密度分别可达0.72 V和487.37 mW/m^(2);NP生物降解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产物包括3,4-二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等,推测其降解机理主要涉及羟基化反应和氧化反应;NP废水在弱电强化厌氧生物反应系统对其进行降解的周期末,生物毒性被明显降低。
    • 张静; 王燕飞; 林军; 蒋京呈
    • 摘要: 广东省积极推进地方优先控制化学品环境管理实践,在省内开展了壬基酚环境风险评估研究工作。本研究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系列文件为指导,收集不同介质中壬基酚环境暴露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估,结合壬基酚危害效应最新研究进展确定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最终采取商值法表征环境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收集到的现有数据,在淡水、淡水沉积物、土壤和污水处理厂中,壬基酚的PNEC分别为0.33μg·L^(-1)、4.62 mg·kg^(-1)(以干质量计)、0.344 mg·kg^(-1)和9.5 mg·L^(-1),经质量评估的环境浓度范围分别为ND~33231 ng·L^(-1)、ND~28830μg·kg^(-1)(以干质量计)、ND~6.38μg·kg^(-1)(以干质量计)和93~872 ng·L^(-1);淡水、淡水沉积物和土壤中壬基酚浓度中位值分别为353 ng·L^(-1)、525.24μg·kg^(-1)(以干质量计)和1.86μg·kg^(-1)(以干质量计)。广东省污水处理厂排放是壬基酚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基于2002—2015年间历史监测数据,淡水与淡水沉积物中部分点位风险表征比率>1。鉴于历史监测数据的时间跨度导致较大不确定性,建议持续关注壬基酚环境风险,进一步开展现状研究,必要时采取相关措施。
    • 李中意; 柯倩华; 刘焕; 韩文娜; 朱思俞; 柳春红
    • 摘要: 为研究桑葚多酚类物质对壬基酚(Nonylphenol,NP)所致神经行为毒性的干预效果,将7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玉米油+生理盐水)、桑葚对照组(玉米油+桑葚粗提液)、NP染毒组(NP+生理盐水)、桑葚干预组(NP+桑葚粗提液)、花青素干预组(NP+花青素)、白藜芦醇干预组(NP+白藜芦醇)、联合干预组(NP+花青素+白藜芦醇),其中桑葚粗提液灌胃量按照120 mg/kg·bw多酚含量计,花青素和白藜芦醇含量与桑葚粗提液中含量相对应。采用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 OFT)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levated plus maze, EPM)评价桑葚多酚类物质对NP神经行为毒性的干预效果,同时检测甲状腺素(FT3、FT4)、促甲状腺素(TSH)和脱碘酶(DIO1、DIO2、DIO3)水平。结果表明:与NP染毒组对比,四个干预组对NP导致的大鼠体重增长速度下降、食物利用率降低和脏器系数的增加均有一定程度的干预效果(P<0.05或P<0.01),大鼠在OFT中活动的总路程、进入中心区的次数和时间以及EPM中进入开臂次数和时间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NP染毒组(P<0.05或P<0.01),并且大鼠血清中FT3、FT4和TSH水平显著提高(P<0.05),肝脏中脱碘酶的含量降低但并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桑葚粗提液、花青素及白藜芦醇可以改善NP所致的一般毒性和神经行为毒性,可能是与其调节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以及脱碘酶水平的作用有关。
    • 王博涵; 张浩鹏; 王志强; 王豪之; 刘兰华; 周小红
    • 摘要: 壬基酚(NP)作为一种内分泌干扰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倏逝波光纤免疫传感器,利用间接竞争免疫反应原理,建立了一种NP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对预反应时间、进样时间及抗体质量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提高了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结果表明,检测标准曲线符合Logistic模型,NP的定量检测区间为41.7~487μg/L,检出限为20μg/L,检测方法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_(50)值)为143μg/L。利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实际水样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6%~114%,表明该方法可用于较清洁水样中NP的快速检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