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电性能

产电性能

产电性能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电工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426657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科学技术与工程、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产电性能的相关文献由46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维平、任月萍、刘广立等。

产电性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26657 占比:99.97%

总计:426781篇

产电性能—发文趋势图

产电性能

-研究学者

  • 刘维平
  • 任月萍
  • 刘广立
  • 何则强
  • 刘涛
  • 印霞棐
  • 张仁铎
  • 李秀芬
  • 王昱飞
  • 谢和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昕沛; 李洋; 赵阳国; 付玉彬
    • 摘要: 海洋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MSMFCs)在海底产电并长期驱动传感器运行过程中,悬浮于水体中阴极易被海底沉积物掩埋从而影响产电性能,导致电池失效。在实验室中模拟沉积物分别掩埋1/3,1/2和2/3电池阴极,探究阴极电化学性能和电池产电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阴极被沉积物掩埋程度增加,开路电位逐渐降低,而需要稳定的时间增加;阴极电容逐渐减小,最小电容降至32 F/cm^(2),是未掩埋对照组的0.72倍;动力学活性先降后升,最大活性为对照组的1.61倍(2/3组)。掩埋过程中,MSMFCs产电性能未受影响,最大功率密度达140.83 mW/m^(2)(1/3组),是对照组的1.21倍。可见,随着阴极被海底沉积物掩埋程度的增加,尽管阴极电化学性能下降、电池产电性能出现波动,但MSMFCs仍可正常工作。
    • 王翠翠; 汪素芳; 白志远; 岳秀萍
    • 摘要: 采用弱电强化厌氧生物反应系统对废水中的壬基酚(NP)进行降解,研究系统对NP的降解特性、系统降解NP的产电特性以及NP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弱电介导可明显促进NP在厌氧生物体系中的降解,当NP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时,NP与体系中TOC在6 d内的降解率分别可达61.23%和54.02%,且NP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体系具有良好的产电性能,最大输出电压和功率密度分别可达0.72 V和487.37 mW/m^(2);NP生物降解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产物包括3,4-二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等,推测其降解机理主要涉及羟基化反应和氧化反应;NP废水在弱电强化厌氧生物反应系统对其进行降解的周期末,生物毒性被明显降低。
    • 韩思贤; 刘维平
    • 摘要: 以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二氧化锰(MnO_(2))及苯胺(An)为原料,通过溶液沉积法及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得g-C_(3)N_(4)/MnO_(2)@PANI光催化阴极,将其应用于光催化微生物燃料电池(PMFC),考察其产电性能并回收含铜废水中的铜。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电极层状结构上有球形和棒状小突起,材料致密。实验结果表明:g-C_(3)N_(4)/MnO_(2)@PANI光催化阴极产电最大功率密度为48.4 mW/m^(2),内阻仅有475.2Ω,其产电性能较佳;g-C_(3)N_(4)/MnO_(2)@PANI光催化阴极的铜回收率达97.6%,重复使用4次后铜回收率均大于90%;回收的铜结晶性良好。
    • 艾海男; 周漫宇; 周涛; 詹昊; 吕逸韬
    • 摘要: 以城市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沉积物为底质,及总磷浓度0.2 mg/L的上覆水组成的P-SMFC系统,针对P-SMFC系统产电性能、磷形态转化特征与磷去除效率如何为植物黑藻所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240 h,SMFC系统电压达到68.5 mV且稳定,启动成功.有无植物的P-SMFC系统输出电压分别为69、50 mV;电流密度、功率密度分别为52.56 mA/m2、3.92 mW/m2;42.40 mA/m2、2.54 mW/m2;有植物的P-SMFC系统对水中总磷、沉积物中全磷、有机质的累积去除率分别为76.5%、38.75%、82.89%、均高于无植物的SMFC系统的42.5%、29.17%、77.78%;表明植物的加入对于SMFC系统的产电过程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大大提高磷去除率,但对提高有机质去除效能的能力有限;并且通过对磷元素形态变化研究证实植物的加入能促进有机磷矿化,无植物试验组中钙磷、铝磷、铁磷含量均少于有植物试验组.
    • 张倩; 柳丽芬
    • 摘要: 含难降解污染物的工业废水,处理难度大、成本高,如未达标却大量排放,会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并威胁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为了开发高效、节能和可持续的环保技术,制备了新型催化电极膜组件,并内置活性炭颗粒或负载二氧化锰的活性炭颗粒,以扩大阴极的总体积,研究了其在11 L上流式微生物燃料电池与膜生物反应器耦合系统中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其对系统的产电性能和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产电和水处理成效上,催化电极膜内放置负载二氧化锰的活性炭颗粒阴极的耦合体系>催化电极膜内置活性炭颗粒阴极的体系>碳纤维布电极内置活性炭颗粒阴极的体系.碳纤维负载催化剂电极膜及内置活性炭颗粒阴极的系统,最大功率密度为1 041.35 mW·m-3,比仅用碳纤维布的电极膜内置活性炭颗粒阴极的对照组,提高了7.4倍,系统内阻也由309Ω减小至104Ω,有效降低了能量损耗.催化电极膜内置负载二氧化锰活性炭颗粒阴极的耦合系统,可高效去除焦化废水中的COD和NH4+-N,去除率最高可达95.75%和92.81%;COD去除负荷为1.55kg·(m3·d)-1,比对照组提高了 25%.增大阴极曝气速率,可提高COD去除效率(另一焦化废水,出水COD值低于40mg·L-1,达到一级排放标准);COD去除负荷达到1.67 kg·(m3·d)-1.该耦合体系对焦化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和较高的产电能力,可为焦化废水等工业废水的处理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新方法.
    • 宋杨凡; 王鑫鑫; 朱楼; 赵超; 陈鸿伟
    • 摘要: 厌氧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采用液固流化床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使流体与微生物载体颗粒充分混合,可显著提高相间传质效率,进而提升废水处理及电池产电效率.综述了厌氧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分析了温度、pH值、外阻、电极、驯化方式、内阻、基质流速等因素对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介绍了电池的应用前景,并对其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陈健; 杨厚云; 王华元; 余丽; 李卫华; 薛同站
    • 摘要: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constructed wetland-microbial fuel cell,CW-MFC)系统是人工湿地和生物电化学技术的有机结合,选取合适的耦合系统填料尤其重要.文中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将填料的功能特性和应用进行总结归纳,分别从污染物去除效果和产电能力综述了各填料对于CW-MFC系统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填料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CW-MFC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刘婷婷; 徐大勇; 王璐; 杨伟伟; 夏宇扬
    • 摘要: 为有效提高传统人工湿地(CW)处理污泥重金属效能,本文构建了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用于污泥中Zn和Ni的去除,并考察了电极间距对Zn和Ni去除效果及其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电极间距(12cm、15cm、18cm和20cm)的CW-MFC对Zn的去除率分别为84.68%、64.56%、66.98%和50.23%,对Ni的去除率分别为74.14%、66.09%、64.00%和48.01%.其中,间距为12cm时系统对Zn和Ni去除效果最好,分别较CW提高了64%和26%,此时CW-MFC系统的最高输出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分别达到513mV和50.76mW/m3.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显示污泥表层主要的重金属为Zn和Ni,且高价态的Zn和Ni被有效地转化为低价态或者单质金属.在间距为12cm的CW-MFC系统中,植物根系和电极对Zn、Ni的去除贡献最大,此时Zn在植物根系和电极中的富集率分别为23.76%和30.97%,Ni的富集率分别为14.57%和16.78%.本研究表明CW-MFC对污泥重金属的去除及其产电性能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为CW-MFC的优化构建和城市污泥的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 姜松鹤; 朴文华; 金明姬
    • 摘要: 本文构建了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处理以阿特拉津为代表的农药,以了解该系统的农药处理效能及处理机理.结果 显示,该系统对阿特拉津具有较好的处理性能.当阿特拉津浓度小于4 mg/L时,系统的处理性能稳定保持在85%以上;当阿特拉津浓度为4 mg/L时,系统产电性能最优,此时,系统输出平均日电压,最大功率密度及电流密度分别为284.4mV、19.64 mW/m3及46.09mA/m3.农药对系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显著,而对微生物基因功能的影响不显著,对系统菌属的影响小于电场.系统优势菌门有变形菌门,优势电化学活性菌门有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而降解农药优势菌门有放线菌门,优势菌纲有Alphaproteobacteria与Actinobacteria,优势菌属有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
    • 马志远; 牛艳艳; 赵娟; 岳琳; 翟星; 郭延凯; 廉静
    • 摘要: 利用PW12/rGO复合材料负载于碳布表面制得PW12/rGO修饰阳极并构建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考察了PW12/rGO修饰阳极对MFC产电和高氯酸盐(ClO4-)还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阳极表面形态及其电化学特性的分析,探讨了PW12/rGO修饰阳极改善MFC产电性能的机理.结果 表明,当ClO4-浓度为700 mg/L时,PW12/rGO修饰阳极MFC的最大输出电压和ClO4-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200.18 mV和1.15 kg/(m3·d),分别是空白阳极MFC的4.4倍和1.06倍;扫描电镜(SEM)表征显示,PW12/rGO修饰阳极表面附着的微生物量远高于空白阳极;Tafel曲线、循环伏安曲线(CV)和交流阻抗谱(EIS)测试表明,PW12/rGO修饰阳极较空白阳极具有更高的交换电流密度、CV电活性面积以及更低的电荷转移电阻.PW12/rGO修饰阳极提高了阳极电子产量和电子传递速率,进而改善了MFC的产电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