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子受体

电子受体

电子受体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45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692778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生物学教学、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江苏省颗粒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江苏省化工环保技术2014研讨会、第十六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等;电子受体的相关文献由92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红征、张杰、彭永臻等。

电子受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0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92778 占比:99.97%

总计:693003篇

电子受体—发文趋势图

电子受体

-研究学者

  • 陈红征
  • 张杰
  • 彭永臻
  • 傅金祥
  • 李昌治
  • 李相昆
  • 池福强
  • 施敏敏
  • 汪洋
  • 赖文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鹏; 卞晓峥; 宋博宇; 华洁平; 黄健平
    • 摘要: 与传统好氧除磷技术相比,反硝化除磷技术具有一碳两用、节约碳源、减少曝气量以及降低产泥量等优势。文章综述了以硝态氮和亚硝态氮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技术在菌群培养方式、脱氮除磷效率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的技术特点及相关工艺的研究进展,总结亚硝态氮浓度抑制反硝化缺氧吸磷阈值的相关研究。最后对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李访; 岳晓阳; 周海平; 范佳杰; 向全军
    • 摘要: 作为影响光催化反应的关键因素,光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数量直接决定了光催化活性.传统石墨相氮化碳(g-C3N4)由于活性位点不足而表现出较弱的光催化活性.为了增加g-C3N4的活性位点数量,研究人员采取了各种策略,包括杂原子掺杂、表面改性和空位工程.其中,表面改性是增加催化剂活性位点的有效策略之一.氰基具有很强的吸电子能力,可在光催化反应中作为活性位点.然而,关于氰基作为CO2光还原活性位点的研究并不多,特别是对于氰基修饰增强g-C3N4活性的机理尚不清楚.构建多孔结构是暴露催化剂活性位点的有效措施之一.多孔结构可以有效改善纳米片的团聚,促进活性位点暴露,增大反应物与活性位点间的接触机会;并且相互连接的多孔网络可形成独特的传输通道,进一步促进载流子迁移.本文通过分子自组装和碱辅助策略合成了氰基改性的多孔g-C3N4纳米片(MCN-0.5).氰基由于具有良好的吸电子特性,促进了局部载流子分离,并充当了光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受益于活性位点的影响,MCN-0.5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光催化CO2还原活性.在不添加牺牲剂和助催化剂的条件下,MCN-0.5样品上CO和CH4产率达到13.7和0.6μmol·h–1·g–1,分别是传统煅烧法制备的g-C3N4(TCN)产生CO和CH4产率的2.5和2倍.通过盐酸处理MCN-0.5除去氰基,并没有破坏样品的形貌结构,但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显著降低,证实了氰基活性位点的作用.光还原Pt纳米颗粒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品相比,氰基修饰的样品上还原的Pt纳米颗粒更多,进一步证实了引入氰基为光还原反应提供了更多活性位点.CO2等温吸附测试结果表明,MCN-0.5对CO2的吸附能力不如对照样品,间接证明氰基能成为活性位点是由于其良好的吸电子能力促进了局部载流子分离.瞬态荧光光谱、光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氰基修饰增强了载流子迁移和分离能力.根据理论计算和原位红外光谱提出了氰基修饰增强g-C3N4光催化还原CO2活性的作用机理.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接枝氰基的g-C3N4也表现出比体相g-C3N4明显增强的光催化还原CO2活性,这证明了氰基改性增强g-C3N4活性策略的通用性.本文通过在光催化剂材料中设计活性位点为太阳能高效转化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 袁清堂; 于艳敏; 宋旭锋
    • 摘要: 金属卟啉较强的配位能力和可以灵活调节的结构使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敏化剂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锌卟啉染料敏化剂YD2-o-C8因具有较高的摩尔吸光系数和环境友好等特点而成为研究热点.但YD2-o-C8及其衍生物在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羧基锚定基团易脱附,使染料不稳定;(2)染料敏化剂在近红外光区较低的吸收强度使光电转换性能降低,限制了其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3)易自聚的染料敏化剂缩短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光电转换效率.近年来以锌卟啉染料敏化剂YD2-o-C8为基础,通过改变电子供体的结构、π共轭桥的结构和电子受体的结构合成了众多高性能的D-π-A结构的衍生卟啉染料敏化剂.通过改变电子供体基团出现了WW-6、NCH3-YD2等染料敏化剂;通过改变π共轭桥出现了YD2-II-CA、PorCND1A1等染料敏化剂;通过改变电子受体锚定基团出现了YD2-o-C8T、MH1等染料敏化剂.这些染料敏化剂分子拓展了B带和Q带的吸收范围,提升了近红外光区的吸收强度,进而提升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甚至有的染料敏化剂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超越了YD2-o-C8,使染料敏化剂家族的发展焕然一新.本文综述了D-π-A构型的锌卟啉染料敏化剂YD2-o-C8及其衍生物在实验及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YD2-o-C8在电子供体基团、π共轭桥、电子受体锚定基团三方面的改进及其对光电转换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卟啉染料敏化剂的发展前景.
    • 王建彬; 曾夏辉; 周笔; 余华梁; 周赢武
    • 摘要: 以非富勒烯材料O-IDTBR和IEICO-4F为电子受体,采用溶液法制备结构为ITO/PEDOT:PSS/P3HT:O-IDTBR/Al和ITO/PEDOT:PSS/P3HT:IEICO-4F/Al的2种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IEICO-4F器件在波长400 nm和790 nm处的最高外量子效率(EQE)分别达7220%和1610%.在-15 V偏压下,IEICO-4F器件EQE大于100%的光谱响应范围(300~840 nm)比O-IDTBR器件(320~740 nm)宽120 nm.与-15 V偏压下的O-IDTBR器件相比,IEICO-4F器件在波长400、510、600、790 nm处的EQE(2630%、1220%、1900%、409%)分别提升1.7、1.2、0.5、24.5倍以上.此外,IEICO-4F器件在400、510、600、790 nm处的探测灵敏度(4.8×1012、2.8×1012、5.2×1012、1.5×1012 cm·Hz1/2·W-1)分别是O-IDTBR器件的3.2、2.5、1.8、30.6倍.结果表明:采用吸收与P3HT更互补(带隙更窄)的非富勒烯材料IEICO-4F为电子受体,有利于提升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的性能(特别是器件对近红外光的响应与探测能力),并拓宽器件的光谱响应范围.
    • 黄健平; 闫阁; 卞晓峥; 程鹏
    • 摘要: 反硝化除磷工艺是一种一碳两用、低耗能的高效脱氮除磷水处理工艺,其菌群的培养方式、微生物特性、工艺的构筑形式及相应的运行参数均会影响水处理过程中的脱氮除磷效率。针对不同形式的反硝化除磷工艺,重点分析了影响反硝化脱氮除磷效率的主要参数,包括碳源、污泥龄、电子受体、污泥回流比和超越比等,总结和阐释了近年来反硝化除磷污水处理工艺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该工艺优化和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黄健平; 闫阁; 卞晓峥; 程鹏
    • 摘要: 反硝化除磷工艺是一种一碳两用、低耗能的高效脱氮除磷水处理工艺,其菌群的培养方式、微生物特性、工艺的构筑形式及相应的运行参数均会影响水处理过程中的脱氮除磷效率。针对不同形式的反硝化除磷工艺,重点分析了影响反硝化脱氮除磷效率的主要参数,包括碳源、污泥龄、电子受体、污泥回流比和超越比等,总结和阐释了近年来反硝化除磷污水处理工艺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该工艺优化和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周亦桥
    • 摘要: 以驯化好的内源反硝化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批式实验考察了不同电子受体及投加方式对内源反硝化及N2 O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时,系统中N2 O的释放极少,而高浓度NO3--N更有利于NO2--N的累积.当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时,NO2--N会产生FNA从而抑制N2 O的还原.当进水NO2--N为20 mg/L时,NO2--N降解能力最大为16.81mg.当进水NO2--N浓度为40 mg/L时,N2 O-N转化率最高为,25.38%.在不同的进水方式下,N2 O的释放主要发生各分段进水的第一阶段,且脱氮效果与N2 O的释放量随着NO2--N投加次数的增加均降低.
    • 鞠洪海
    • 摘要: 利用序批式(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生物反应器,采用厌氧-好氧运行方式,以乙酸钠为碳源,在控制进水P/COD<2/100条件下,成功实现了聚糖菌(glycogen accumulating organisms,GAOs)富集.缺氧初始阶段ρ(NO-x-N)为30.0 mg/L,经厌氧-缺氧驯化后,反硝化聚糖菌(denitrifuing GAOs,DGAOs)可利用聚-β-羟基脂肪酸酯(poly-β-hydroxyalkanoate,PHA)为内碳源进行反硝化,且分解利用的PHA中80% 以上为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高浓度NO-2抑制DGAOs活性,厌氧PHA合成降低,且缺氧段PHA分解产生的能量较多地用于储存糖原(glycogen,Gly).NO-3和NO-2还原过程中,PHA降解速率分别为19.28,10.02 mg/(g·h),内源反硝化速率分别为3.32,2.29 mg/(g·h),TN去除率达95%以上.随NO-2/NO-x增加,N2O平均产率由29.1%增至59.0%.高浓度NO-2对氧化亚氮还原酶(Nos)活性抑制作用以及Nos和亚硝态氮还原酶(Nir)之间的电子竞争过程,是导致NO-2内源反硝化过程中N2 O大量释放的主要原因.
    • 曹洪斌; 文军; 何建川; 任铜彦; 申明金
    • 摘要: H1和H2-抗组胺药分别是治疗过敏性疾病和胃食管返流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的主要药物,但部分抗组胺药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镇静作用、心脏毒性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等.因此,有效地分析抗组胺药含量和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对于药物合成、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优化药物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电子受体的分类,同时对近年来国内外基于荷移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抗组胺药含量的方法,包括吸收波长、摩尔吸光系数、线性范围、回收率和络合比等参数,以及各类抗组胺药的荷移反应的局限性进行总结和评述,为荷移分光光度法在其他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