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供体
电子供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677622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第九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等;电子供体的相关文献由572位作者贡献,包括D.徐、王磊、于奕峰等。
电子供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77622篇
占比:99.98%
总计:677731篇
电子供体
-研究学者
- D.徐
- 王磊
- 于奕峰
- 吕海军
- 靳根根
- B.T.阮
- J.A.费尔南德斯
- L.张
- M-Y.李
- Y.方
- 张永明
- 朱婷婷
- 王树森
- 王爱杰
- 王鸿程
- 程浩毅
- 胡佳俊
- 刘冬梅
- 卢世贤
- 孙婧
- 张雷
- 彭永臻
- 方义群
- 李夕耀
- 沈锦优
- 王婷婷
- 王子卉
- 王欢
- 王静
- 田森林
- 祝传静
- 穆广园
- 胡学伟
- 胡煜
- 薛罡
- 陈浩
- 陈爱兵
- 陈舒然
- 黄建洪
- A·布朗尼
- A·阿尔哈吉
- B·豪尔
- N·D·米罗
- O·R·克塞奥卢
- R·D·施密德
- U·施瓦尼伯格
- Z.奚
- 丁春勇
- 于鑫
- 何岳兰
-
-
梁凯旋;
刘菲;
张莉
-
-
摘要:
高氯酸盐(ClO_(4)^(-))是一种小分子量、有毒的无机络阴离子,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由于其分子大小与碘离子相似,会干扰人体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因此其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选取污染场地的天然河沙为试验材料,主要通过柱实验对地下水中ClO_(4)^(-)自然衰减过程进行研究,考察了铁氧化物、NO_(3)^(-)对ClO_(4)^(-)自然衰减过程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氯酸盐自然衰减过程主要由微生物驱动,天然河沙可去除2 mg/L的ClO_(4)^(-),但其过程缓慢且还原量有限,长期去除率不超过10%,其限制因素为缺乏电子供体;铁氧化物可以促进ClO_(4)^(-)自然衰减,但当溶解性铁的浓度低于5.5 mg/L时,衰减过程开始受到影响;地下水中的NO_(3)^(-)会抑制ClO_(4)^(-)的降解,当NO_(3)^(-)低至10 mg/L或以下时,ClO_(4)^(-)才开始明显降解。
-
-
张艳艳;
白佳喆;
左剑恶
-
-
摘要:
采用批式发酵的方式,考察3种不同电子供体(乙醇、乳酸、乙醇和乳酸)对己酸菌的富集情况,进而选取产己酸最优的混合菌,探究在不外加电子供体情况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己酸的性能.结果表明:当以乙醇和乳酸共同作为电子供体时,己酸浓度可达(2303.06±499.56)mgCOD/L,产己酸效果最佳,并显著富集到了3种碳链延长菌: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16.04%±0.16%),Caproiciproducens(28.78%±0.15%),Oscillibacter(2.32%±0.03%);将产己酸最优的混合菌接种于餐厨垃圾进行厌氧发酵,己酸浓度最高可达(8657.36±996.21)mg COD/L,己酸产率为(230.05±26.47)mg COD/gVS,己酸选择度为27.74%±3.19%.以上结果验证了以乙醇和乳酸共同作为电子供体时对己酸菌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富集到的混合菌可有效用于餐厨垃圾的产己酸发酵,为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
-
苏柏懿;
吴莉娜;
王春艳;
苏德欣;
贾春芳;
李进
-
-
摘要:
综述了不同电子供体的硫自养反硝化的生化原理,分析了其优缺点及影响因素,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探讨,简单介绍了硫自养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和异养反硝化耦合高效脱氮除硫脱碳,并提出了该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以期对硫自养反硝化在工业废水处理的工程化提供科学参考。
-
-
张双翼
-
-
摘要:
新污染物由于其具有在水环境中频繁检出、长期暴露对人体可能存在危害、以及部分难以去除的特性,近来被社会广泛关注。高效溶气气浮是饮用水厂常见的前处理工艺,有必要探究其对不同类型新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研究建立了一套中试试验系统,比较了单独使用高效溶气气浮和前臭氧联用高效溶气气浮对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臭氧的投加根据供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碳决定。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溶气气浮对新型污染物的去除率一般低于50%,且对扑热息痛、卡马西平、吉非罗齐、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17β-雌二醇和碘普罗胺未见去除效果。而采用预臭氧联用高效溶气气浮工艺时,扑热息痛、卡马西平、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和17β-雌二醇的去除率明显提高(>99%),但吉非罗齐、TCEP、可替宁、咖啡因和碘普罗胺去除效果依然有限(<50%或出水浓度无明显变化)。试验证明,单独使用高效溶气气浮虽然对新污染物去除效果有限,但是结合前臭氧工艺可以显著提高部分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可以最大化去除效率。
-
-
范红叶;
郑燊鹏;
许宇虹;
刘皓月;
熊千慧;
王泽宇
-
-
摘要:
废水中的硝酸盐(NO3- )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生态问题。生物脱氮通过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氮气(N2),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去除NO3-的工艺。然而,NO3-作为电子受体须接受电子供体传递来的电子以完成其还原,因此电子供体的差异严重影响其反硝化性能。本文综述了用于生物脱氮的各种电子给体的最新进展。根据碳源(电子供体)的类型,反硝化可分为异养反硝化和自养反硝化。本综述从脱氮性能和环境影响方面,总结并比较了基于不同电子供体的生物脱氮工艺,并提出了探索异养/自养反硝化的最佳配置和不同的有机/无机源组合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
-
陈松筠;
诸晓慧;
梁斌;
曲征野;
项彩鑫;
张永明
-
-
摘要:
含氮杂环化合物N-甲基吡咯烷酮(NMP)是新能源生产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良好的工业溶剂.由于NMP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具有较好的可生化性,因此NMP作为电子供体可用于反硝化反应.NMP是含氮杂环化合物,理论分析表明:当其用作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反应时,有79%的电子可供外源硝酸盐的还原.实验结果也表明:NMP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时,与葡萄糖具有同样的效果.该项研究成果对于NMP生产废水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
刘艳芳;
尹思婕;
刘晓帅;
高玮;
张妙雨;
吕建伟;
李再兴
-
-
摘要:
低碳氮比废水在深度脱氮方面面临碳源不足的问题,自养反硝化无需有机碳源,以低成本、污泥产量少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介绍了自养反硝化的原理及类型,综述了硫自养反硝化、铁自养反硝化及氢自养反硝化的最新进展,对其运行效果、优缺点及优势菌群做出了对比,展望了自养反硝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
-
付淘真;
刘玉玉;
杨丽原
-
-
摘要:
针对硫自养反硝化技术能耗低、产泥少的特点,对硫自养反硝化技术中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进展、电子供体的选择及应用进行综述,包括采用硫化物、硫单质、铁硫化物和新型硫源材料作为电子供体的研究,以及在地下水修复、污水处理厂尾水和高盐废水中的应用;根据硫自养反硝化和异养反硝化的优缺点,介绍硫自养与异养协同反硝化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成果;从该技术的推广和落地出发,对微生物反硝化机理研究、新型生物载体材料开发、协同反硝化的推广,以及相关评价方法的建立等方面进行展望。
-
-
袁清堂;
于艳敏;
宋旭锋
-
-
摘要:
金属卟啉较强的配位能力和可以灵活调节的结构使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敏化剂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锌卟啉染料敏化剂YD2-o-C8因具有较高的摩尔吸光系数和环境友好等特点而成为研究热点.但YD2-o-C8及其衍生物在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羧基锚定基团易脱附,使染料不稳定;(2)染料敏化剂在近红外光区较低的吸收强度使光电转换性能降低,限制了其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3)易自聚的染料敏化剂缩短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光电转换效率.近年来以锌卟啉染料敏化剂YD2-o-C8为基础,通过改变电子供体的结构、π共轭桥的结构和电子受体的结构合成了众多高性能的D-π-A结构的衍生卟啉染料敏化剂.通过改变电子供体基团出现了WW-6、NCH3-YD2等染料敏化剂;通过改变π共轭桥出现了YD2-II-CA、PorCND1A1等染料敏化剂;通过改变电子受体锚定基团出现了YD2-o-C8T、MH1等染料敏化剂.这些染料敏化剂分子拓展了B带和Q带的吸收范围,提升了近红外光区的吸收强度,进而提升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甚至有的染料敏化剂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超越了YD2-o-C8,使染料敏化剂家族的发展焕然一新.本文综述了D-π-A构型的锌卟啉染料敏化剂YD2-o-C8及其衍生物在实验及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YD2-o-C8在电子供体基团、π共轭桥、电子受体锚定基团三方面的改进及其对光电转换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卟啉染料敏化剂的发展前景.
-
-
岳颖蓉;
方芳;
徐润泽;
操家顺
-
-
摘要:
采用不同的技术来进行甲烷减量成为当前全球的研究热点.甲烷可以作为电子供体被甲烷氧化菌利用,且在营养限制的条件下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利用甲烷氧化菌将甲烷转化为PHA,既可以增加污水中资源的回收,又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问题.大量研究者对纯种甲烷氧化菌进行了研究,证明了其具有PHA积累的能力.然而,工艺参数的优化、反应器的设计、合成PHA的种类单一等问题仍限制着利用甲烷合成PHA.就PHA的性质及应用展开阐述,综述了关于甲烷氧化菌合成PHA的生物代谢途径的研究,并强调了不同环境因素对甲烷氧化菌利用甲烷合成PHA的影响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
-
-
Yihan Bai;
白一涵;
Junfeng Su;
苏俊峰
- 《2018年浙江大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生态文明创新研究》
| 2018年
-
摘要:
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问题变得愈发突出,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自养反硝化过程以无机物作为电子供体,不产生残余有机物且无需投加额外有机碳源,有效降低了运行和投资成本,因而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地下水生物脱氮方法.本研究从西安汤峪水库底泥中分离筛选出了两株高效反硝化细菌进行实验,研究了自养反硝化细菌的脱氮能力、脱氮途径及各环境因素对反硝化细菌脱氮特性的影响以及生物膜反应器对于硝酸盐的去除特性,目的是为被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生物修复技术提供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
-
-
Hong Rui;
洪瑞;
Hu Ronggui;
胡荣桂;
Xiang Yajie;
向娅颉
-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以采自海南的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旱地土壤为材料,室内模拟研究了向被五氯酚(PCP)污染土壤中分别添加乙酸钠、葡萄糖、草酸等电子供体对PCP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电子供体后,淹水土壤中铁还原过程明显加快,PCP还原脱氯效果明显.在所用的几种电子供体中,以添加草酸的处理对PCP的降解效果最为明显,在一周培养时间内PCP去除率达28.5%;且其异化铁还原的速率和总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培养期间,土壤中的亚铁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氯离子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表明电子供体的加入使土壤中天然铁矿物发生还原产生了更多的亚铁,而亚铁的增加则导致了PCP的还原.这一研究结果暗示在淹水条件下向污染土壤中添加电子供体是可以降解PCP这类较难为微生物降解的污染物.
-
-
-
Yanzi Wang;
王燕子;
Haohai Zhang;
张浩海;
Jing Sun;
孙婧;
Wenfang Liu;
刘文芳
- 《2017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暨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
| 2017年
-
摘要:
辅酶再生对于氧化还原酶的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光化学法是再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为再生对象,在可见光照射下,考察了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锌卟啉(ZnTCPP)、四溴荧光素钠(EY)三种光敏剂和六种电子供体以及pH值对再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敏剂浓度增加,NADH的产率先增大后降低或不变,TCPP、ZnTCPP和EY的适宜浓度分别为2、1和4mM,光照60min后,NADH产率分别为59.7%、25.2%和40.5%.以TCPP为光敏剂时,六种电子供体所对应的NADH产率依次为:三乙醇胺>三乙胺>甲酸>乙醇>甲醇>水.随三乙醇胺浓度增加,NADH产率先增加后降低,最优浓度为5mM,该浓度下对应的最优pH值为7.0,产率为82.1%.
-
-
-
-
李淑娴;
刘登;
刘婷
- 《第九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微生物太阳能电池是一项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或一些化学产品的新技术,它利用光能自养型微生物或高等植物获得太阳能,利用电化学活性微生物在其生物电化学系统中产生电流.介绍了微生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微生物太阳能电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展望微生物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
-
-
李淑娴;
刘登;
刘婷
- 《第九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微生物太阳能电池是一项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或一些化学产品的新技术,它利用光能自养型微生物或高等植物获得太阳能,利用电化学活性微生物在其生物电化学系统中产生电流.介绍了微生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微生物太阳能电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展望微生物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
-
-
李淑娴;
刘登;
刘婷
- 《第九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微生物太阳能电池是一项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或一些化学产品的新技术,它利用光能自养型微生物或高等植物获得太阳能,利用电化学活性微生物在其生物电化学系统中产生电流.介绍了微生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微生物太阳能电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展望微生物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
-
-
李淑娴;
刘登;
刘婷
- 《第九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微生物太阳能电池是一项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或一些化学产品的新技术,它利用光能自养型微生物或高等植物获得太阳能,利用电化学活性微生物在其生物电化学系统中产生电流.介绍了微生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微生物太阳能电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展望微生物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