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架十字迷宫

高架十字迷宫

高架十字迷宫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5360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现代医院、吉林中医药、世界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等;高架十字迷宫的相关文献由379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洁、张露芬、仲大奎等。

高架十字迷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360 占比:99.76%

总计:35445篇

高架十字迷宫—发文趋势图

高架十字迷宫

-研究学者

  • 孙洁
  • 张露芬
  • 仲大奎
  • 曾霈君
  • 李滢
  • 杨磊
  • 温进
  • 魏惠芳
  • 俞昌喜
  • 李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悦; 卞宏生; 王艳艳; 于爽; 李廷利; 黄莉莉
    • 摘要: 目的在Triple test装置中,观察状态性焦虑对小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选取18只ICR雄性小鼠,麻醉状态下,进行了皮层脑电电极和肌电电极的埋置,术后恢复7 d。先描记正常状态下连续24 h皮层脑电。每天首先利用三重复合装置(Triple test)复制小鼠状态性焦虑模型并做行为学评价,随后记录其24 h的皮层脑电,每天1次,连续7 d。结果行为学评价结果表明,与d 1相比,造模d 3、4、5、6在旷场(open field,OF)的中央格运动时间及中央格运动时间%明显降低(P<0.05,P<0.01),d 4-7在高架十字迷宫(EPM)中的开臂进入时间%及开臂进入次数%有明显增加(P<0.01),d 2、4在明暗穿梭箱(LDB)中的暗箱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P<0.01);脑电图(EEG)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状态下的睡眠-觉醒周期相比,其睡眠和觉醒周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变化为在d 1、2、3、4、5和7清醒总时间和所占比例明显延长(P<0.05,P<0.01),NREM睡眠时间和所占比例明显缩短(P<0.05,P<0.01),在d 1、2、4 REM睡眠时间和所占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利用Triple test装置复制的状态性焦虑小鼠伴有睡眠-觉醒周期的变化,且对日间睡眠的影响更加明显。
    • 董丽儒; 连俊波; 霍双杰; 罗丹; 杨虎; 宋旭东; 张晓静; 丛斌
    •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束缚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模型,观察CRS对大鼠杏仁核细胞的损伤结果。方法建立大鼠CRS模型,监测对照组和CRS组(1 d、7 d、14 d、21 d)大鼠体质量及肾上腺质量的变化,并应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计算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及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评价大鼠行为学变化。使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皮质醇的浓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杏仁核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变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杏仁核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杏仁核细胞凋亡率。结果CRS 1 d组、7 d组、14 d组和21 d组大鼠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体质量增加缓慢,肾上腺质量明显增加;血清CRH于7 d开始明显升高,皮质醇自14 d开始明显升高,ACTH于21 d明显升高;杏仁核GR表达增加,而GFAP表达明显降低;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发现,14 d开始大鼠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及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明显减少。CRS组大鼠杏仁核脑区呈现不同程度的胶质细胞损伤性变化,21 d组杏仁核神经胶质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大鼠CRS损伤模型,模型大鼠出现的焦虑样行为学改变很可能源于杏仁核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
    • 李齐; 安子宜; 董泽嵩; 刘洪凤; 李姝; 毕鹏翔; 霍楠楠; 朱晓峰
    • 摘要: 目的建立两种SD大鼠酒精依赖模型的自由饮模型,为酒精依赖的动物实验提供实验模型依据。方法以30只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双瓶自由连续性饮酒模型组和20%双瓶自由间歇性饮酒模型组,每组10只。在构建模型28 d后,进行行为学测试(高架十字迷宫、水迷宫)和酒精戒断综合征评分。结果3组大鼠在实验中体质量变化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模型组大鼠酒精摄入量逐渐增加到达平台期,饮水量伴随饮酒量的增多而降低到稳定,酒精偏好增加到稳定;高架十字迷宫检测中,2组模型组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开放臂滞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水迷宫检测中,2组模型组记忆能力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酒精戒断评分检测中,2组模型组24 h戒断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酒精依赖的建模方法都可以用来开展相关酒精依赖动物实验研究。
    • 李中意; 柯倩华; 刘焕; 韩文娜; 朱思俞; 柳春红
    • 摘要: 为研究桑葚多酚类物质对壬基酚(Nonylphenol,NP)所致神经行为毒性的干预效果,将7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玉米油+生理盐水)、桑葚对照组(玉米油+桑葚粗提液)、NP染毒组(NP+生理盐水)、桑葚干预组(NP+桑葚粗提液)、花青素干预组(NP+花青素)、白藜芦醇干预组(NP+白藜芦醇)、联合干预组(NP+花青素+白藜芦醇),其中桑葚粗提液灌胃量按照120 mg/kg·bw多酚含量计,花青素和白藜芦醇含量与桑葚粗提液中含量相对应。采用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 OFT)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levated plus maze, EPM)评价桑葚多酚类物质对NP神经行为毒性的干预效果,同时检测甲状腺素(FT3、FT4)、促甲状腺素(TSH)和脱碘酶(DIO1、DIO2、DIO3)水平。结果表明:与NP染毒组对比,四个干预组对NP导致的大鼠体重增长速度下降、食物利用率降低和脏器系数的增加均有一定程度的干预效果(P<0.05或P<0.01),大鼠在OFT中活动的总路程、进入中心区的次数和时间以及EPM中进入开臂次数和时间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NP染毒组(P<0.05或P<0.01),并且大鼠血清中FT3、FT4和TSH水平显著提高(P<0.05),肝脏中脱碘酶的含量降低但并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桑葚粗提液、花青素及白藜芦醇可以改善NP所致的一般毒性和神经行为毒性,可能是与其调节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以及脱碘酶水平的作用有关。
    • 冯颖; 王芊芊; 王冲; 程兆俊; 周文静; 章道会; 费小阳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促排卵药物对小鼠焦虑行为及生育力的影响.方法 将5周龄的C57BL/6J雌鼠随机分为4组(排除运动能力障碍),每组12只,促排卵前1 d腹腔注射0.2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对照,促排卵当天分别予5、7.5、10、15 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药物0.2 ml腹腔注射;促排卵前后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采集小鼠活动情况,再进行体外受精实验,统计分析获卵情况和胚胎质量.结果 组内比较,4组小鼠促排卵后总进臂次数均较促排卵前减少(均P0.05);促排卵后,15 U剂量组小鼠总进臂次数明显少于5 U剂量组、7.5 U剂量组(均P0.05).结论 注射PMSG/hCG促排卵药物会使小鼠产生焦虑行为,并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加重;10 U剂量可获得最多的卵母细胞和胚胎,且与更低剂量比较,异常卵率并不增加.
    • 王振; 韩雪; 喻雯; 曹珍珍; 张桓; 杨力; 于建云
    • 摘要: 目的观察一重与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大鼠的焦虑行为变化。方法成年SD大鼠50只,用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大鼠一重脑震荡(pure cerebral concussion,PCC)和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模型,另设一正常对照组(normal,N)每组12只大鼠。于损伤后第14天进行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high plus maze,HPM)检测,评估其焦虑行为变化。结果 (1)在OFT实验中:(1) PCC组和3 MCC组在中央区行走格数为[9.500(6.50,16.75)]格、[5.00(3.50,9.00)]格,N组为[10.00(7.00,17.88)]格。损伤组在中央区行走的格数与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3 MCC组与N组、P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损伤组在OA中向台下探索次数均少于N组,其中3 M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32)。(3) PCC组和3 MCC组进入闭臂次数为[1.00(1.00,1.00)]次、[0.00(0.00,1.00)]次,N组为[0.00(0.00,1.00)]次。损伤组进入闭臂(enclosed arms,EA)次数与时间均高于N组,进入EA次数,3 MCC组与PC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5);进入EA时间,3 MCC组与N组、P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42,P=0.027)。(4)各损伤组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OA臂的次数、时间与向台下探望次数,均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此外,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损伤大鼠在EA臂中的停留时间则呈上升趋势。结论一重和三重脑震荡大鼠损伤后14 d焦虑行为开始明显增加,且大鼠经历三次脑震荡后的焦虑行为重于一次性脑震荡。
    • 王振; 韩雪; 喻雯; 曹珍珍; 张桓; 杨力; 于建云
    • 摘要: 目的 观察一重与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大鼠的焦虑行为变化.方法 成年SD大鼠50只,用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大鼠一重脑震荡(pure cerebral concussion,PCC)和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模型,另设一正常对照组(normal,N)每组12只大鼠.于损伤后第14天进行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high plus maze,HPM)检测,评估其焦虑行为变化.结果(1)在OFT实验中:①PCC组和3 MCC组在中央区行走格数为[9.500(6.50,16.75)]格、[5.00(3.50,9.00)]格,N组为[10.00(7.00,17.88)]格.损伤组在中央区行走的格数与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3 MCC组与N组、P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损伤组在OA中向台下探索次数均少于N组,其中3 M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32).③PCC组和3 MCC组进入闭臂次数为[1.00(1.00,1.00)]次、[0.00(0.00,1.00)]次,N组为[0.00(0.00,1.00)]次.损伤组进入闭臂(enclosed arms,EA)次数与时间均高于N组,进入EA次数,3 MCC组与PC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5);进入EA时间,3 MCC组与N组、P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42,P=0.027).④各损伤组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OA臂的次数、时间与向台下探望次数,均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此外,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损伤大鼠在EA臂中的停留时间则呈上升趋势.结论 一重和三重脑震荡大鼠损伤后14 d焦虑行为开始明显增加,且大鼠经历三次脑震荡后的焦虑行为重于一次性脑震荡.
    • 张萌; 胡亚婕; 曹禹; 甄莉; 刘洋; 徐彬; 杨玉英; 李士泽
    • 摘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34°C条件下不同时长的热刺激对小鼠神经行为学影响及在此条件下小鼠血液生理指标的具体变化.选择40只8周龄小鼠,平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分组后将小鼠分别置于34°C环境下进行时长0、2、4、6h的热刺激.刺激结束后立刻对小鼠进行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观察并记录小鼠5 min内运动情况,并采取小鼠血液样本对其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热刺激2h组探索行为显著增加,而热刺激4h组及热刺激6h组小鼠焦虑样行为显著增加,探索行为减少;小鼠热刺激2h组肾上腺素(EPI)、皮质醇(CORT)水平都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并且具有显著性;热刺激2、4、6h组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极显著增加,并在热刺激4h时达到峰值,6h时略有回落趋势;小鼠热刺激4h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水平极显著增加,6h时略有回落趋势.综上表明,34°C热刺激2h时对小鼠自发运动和探索行为有促进作用,小鼠自发运动和探索行为随着刺激时长的增加,被显著抑制,焦虑样行为显著增加,表现出时间依赖性,并提示小鼠热刺激后情绪和行为异常可能由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调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