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睡眠剥夺

睡眠剥夺

睡眠剥夺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8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3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10341篇;相关期刊448种,包括中药药理与临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2016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会议暨神志病诊疗新进展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第十二届中国北方实验动物科技年会等;睡眠剥夺的相关文献由2850位作者贡献,包括苗丹民、赵忠新、皇甫恩等。

睡眠剥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3 占比:8.65%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0.39%

专利文献>

论文:10341 占比:90.97%

总计:11368篇

睡眠剥夺—发文趋势图

睡眠剥夺

-研究学者

  • 苗丹民
  • 赵忠新
  • 皇甫恩
  • 宋国萍
  • 吴兴曲
  • 杨来启
  • 王伟
  • 李积胜
  • 马文涛
  • 黄流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琛; 刘阳; 崔玉兰; 白月辉; 李明阳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睡眠剥夺对大鼠髁突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恢复组。利用改良多平台法(modified multiple platform method,MMPM)对实验组和恢复组大鼠进行慢性睡眠剥夺。通过旷场实验评价大鼠睡眠剥夺模型建立效果。在睡眠剥夺的第1、2、3、4周结束时分别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5只大鼠。恢复组大鼠完成1、2、3、4周睡眠剥夺后笼养恢复睡眠1周后处死。大鼠处死后取双侧颞下颌关节。通过HE染色方法观察颞下颌关节髁突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在髁突软骨内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通过MMPM成功建立大鼠慢性睡眠剥夺模型,大鼠处于应激状态。HE染色观察到对照组大鼠髁突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大鼠髁突表层纤维出现裂隙、断裂、细胞界限不清、软骨下骨向软骨层长入等退行性改变。恢复组大鼠与实验组大鼠相比髁突表层纤维带裂隙减少,局部肥大细胞层数有增加,各层细胞界限较清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GF-β1主要分布于髁突软骨增殖层细胞和纤维软骨层的肥大细胞中。对照组各时间点TGF-β1表达无明显变化,实验组TGF-β1表达随慢性睡眠剥夺时间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剥夺2、3、4周恢复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睡眠剥夺可引起大鼠的应激状态,导致髁突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髁突软骨内TGF-β1表达增加,且随睡眠剥夺时间的增长而增加,睡眠恢复后TGF-β1表达减少。
    • 张玉环; 巩骞; 张慎芳; 王永泉; 王君
    • 摘要: 目的:从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一氧化氮(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nitric oxide,ADMA/DDAH/NO)途径探究调神益气针法对睡眠剥夺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睡眠剥夺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针刺组及针刺组,另取无处理大鼠为对照组。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迷宫、八臂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认知功能,Griess法检测海马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ADM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DDAH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完成八臂迷宫总时间、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参考记忆错误次数、海马NO含量显著增加,正确次数、海马ADMA水平、DDAH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完成八臂迷宫总时间、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参考记忆错误次数、海马NO含量显著减少,正确次数、海马ADMA水平、DDAH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假针刺组比较,针刺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益气针法可减轻睡眠剥夺大鼠认知障碍,可能与调节ADMA/DDAH/NO途径有关。
    • 冯思同; 贾竑晓; 郑思思; 姚昊; 冯正田; 刘鑫子; 蔡永丽; 宁艳哲
    • 摘要: 目的基于皮质分析方法探究针刺神门穴对24 h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后大脑神经活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影响。方法对3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24 h SD,随后进行针刺双侧神门穴,应用3.0T磁共振分别在24 h SD前后以及针刺神门穴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基于皮质分析方法采用DPABISurf软件计算每个被试24 h SD前后和针刺后脑区的ReHo值。结果与SD前相比,24 h SD后左侧第二视皮质、左侧中央前回和左侧颞横回等脑区的ReHo值显著增高;双侧后扣带回、双侧角回和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等脑区的ReHo值显著降低。与SD后相比,针刺神门穴后仅引起了左侧大脑半球多个脑区ReHo值的异常改变,包括后扣带回、背外侧前额叶和角回ReHo值显著降低,而颞中回ReHo值显著增高。而与SD前相比,针刺后各个脑区的ReHo值无显著性改变。结论针刺神门穴改善SD后脑功能损害的中枢效应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相应脑区的神经活动,从而降低个体觉醒、改善情绪和认知功能。
    • 徐波; 谢光璟; 夏婧; 王平
    •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经典名方安寐丹对睡眠剥夺(Sleep disruption,SD)模型大鼠食欲素(Orexin)及其介导的食欲素A(Orexin A,OX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Period1(period circadian regulator 1,PER1)基因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40只雄性6月龄SD大鼠随机等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司唑仑组、安寐丹组,空白组常规进食进水,其他三组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腹腔注射叠加多平台水环境剥夺法构建SD模型,自主活动仪监测昼夜活动节律。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容的0.9%氯化钠灌胃,艾司唑仑组给予艾司唑仑0.09 mg·kg-1、安寐丹组给予安寐丹水煎剂9.09 mg·kg-1灌胃治疗,连续4周。4周后运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其学习记忆,免疫荧光检测下丘脑Orexin神经元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OXA、食欲素B(Orexin B,OXB)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和实时荧光定量(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PCR)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OXA/CREB/PER1信号通路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自主活动时间和活动距离均高于空白组;活动时间、活动距离显著增加(P<0.01),上平台潜伏期与游泳总路程显著延长(P<0.01),穿越站台次数和站台活动时间均减少(P<0.01);下丘脑组织OXA、OXB含量高于空白组(P<0.01);且OXA、CREB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PER1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寐丹组大鼠上平台潜伏期缩短(P<0.01)、游泳总路程减少(P<0.05)、穿越平台数量增加(P<0.05);下丘脑组织OXA、OXB含量降低(P<0.05),OXA蛋白表达下调(P<0.05)、CREB蛋白表达下调(P<0.01)、PER1蛋白表达上调(P<0.01),OXA和CREB mRNA表达降低(P<0.05),PER1 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 安寐丹改善SD模型大鼠昼夜节律紊乱可能与调节Orexin及其介导的OXA/CREB/PER1信号通路相关。
    • 宋艳平; 覃伟; 吕芯芮; 王子尧; 党卫民; 陈志忠; 刘宝花; 董问天
    • 摘要: 目的研究夜班环境中,睡眠剥夺对成年人认知表现的影响。方法纳入48例试验对象,通过模拟夜班工作建立睡眠剥夺环境,试验期间采用持续注意力表现测试、数字广度实验以及卡罗林斯卡嗜睡量表评价试验对象的认知表现。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法分析数据。结果夜班期间的睡眠剥夺会对试验对象的持续注意力表现、警觉性产生不良影响(P<0.05);与夜班开始时比较,夜班结束后,试验对象的正确数量减少,错误数量、错失数量及反应时间增加,卡罗林斯卡嗜睡量表评分降低。睡眠剥夺对工作记忆表现未产生显著影响。结论夜班环境下的睡眠剥夺会使试验对象的持续注意力表现下降、警觉性降低,但是尚未发现对工作记忆表现的影响。
    • 张越; 梁安迪; 张芫; 肖涛; 池爱平
    • 摘要: 目的探究青少年在急性部分睡眠剥夺状态下进行高强度运动前后静息态脑电(EEG,electroencephalography)微状态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20名健康男性青少年(18~22岁)为实验对象,前后两次随机在正常睡眠(Control)和单次部分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的状态下,于次日上午参与跑台的布鲁斯(Bruce)运动方案;对其运动前后6min的静息态EEG信号进行采集,基于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微状态分析,选取持续时间、时间覆盖率、发生频率、转换概率作为分析指标。结果与Control相比较,受试者SD状态下的微状态C的持续时间和时间覆盖率显著增加(P<0.05),微状态D的发生频率显著减少(P<0.05),微状态A和B更倾向于向C转换(P<0.05);而SD后进行大强度运动导致受试者微状态C的持续时间和时间覆盖率极显著增加(P<0.001),微状态D的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显著减少(P<0.05),微状态A、B更倾向于向C转换,而微状态C更倾向于向B和D转换(P<0.05&P<0.01)。结论睡眠缺失会破坏静息态网络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失衡在睡眠不足状态下进行运动后会更加严重高强度。
    • 魏毅
    • 摘要: 新形势下,公安机关任务加重与警力不足矛盾的日渐突出,“睡眠剥夺”成为公安机关较为普遍的现象,因“睡眠剥夺”造成的积劳成疾导致猝死事件,在给警界战斗力带来损失的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长治久安。以基层民警为研究对象,借鉴关于警察休息权保障制度研究,探求警察绿色休息权益的概念边界及我国警察缺乏绿色休息的主要原因。根据“睡眠剥夺”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理论,提出基层民警绿色休息权益保障措施,以期为保障基层民警的身心健康,减少睡眠不足的危害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建议。
    • 冉思邈; 夏婧; 夏乐旋; 王平
    • 摘要: 目的 利用斑马鱼建立睡眠剥夺模型,为失眠的基础研究提供更多可靠的实用建模参考方案。方法 选取4月龄同一批次野生型AB系雄性斑马鱼160尾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CK组)和睡眠剥夺1~7 d组(SD1~SD7组)。对照组置于正常14 h/10 h明/暗交替环境,睡眠剥夺组分别利用模拟日光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持续光照达到剥夺斑马鱼睡眠的效果。造模结束后,比较各组斑马鱼运动形式、学习记忆能力、生物钟基因表达、脑部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运动形式结果显示:与CK组斑马鱼相比,SD1、SD2、SD3组斑马鱼静息时间均增多(P<0.05),SD3组斑马鱼大运动时间及大运动计数较CK组减少(P<0.05);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显示:CK组斑马鱼学习记忆能力较SD1、SD2、SD3组强,(P<0.05、0.01),SD1组斑马鱼学习记忆能力较SD2、SD3组斑马鱼强(均P<0.01),SD2组斑马鱼学习记忆能力较SD3组斑马鱼强(P<0.01);qRT-PCR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SD3组斑马鱼脑部周期蛋白1a(Per1a)、周期蛋白2(Per2)、脑和肌肉组织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的类似蛋白1(Bmal1)、隐色素1b(Cry1b)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结果显示:SD2及SD3组斑马鱼大脑神经元出现神经元坏死现象,镜下可见细胞核塌陷,边界破裂甚至溶解,核染色质固缩,线粒体出现肿胀,甚至大量空泡。结论 持续光照3d可改变斑马鱼运动形式,使其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改变了与睡眠相关的时钟基因表达,诱发了脑部神经元凋亡,可以用来建立斑马鱼失眠模型。
    • 王晨; 毋琳; 常英娟; 朱军强; 杨庆玲; 李磊磊; 孙泽恒; 赵萌萌; 方鹏; 朱元强
    • 摘要: 目的:旨在寻找可以对睡眠剥夺后注意力易损与耐受个体进行准确区分的白质纤维束。方法:借助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获取各向异性分数、轴向扩散系数、径向扩散系数及平均扩散系数等反映白质弥散特性的特征参数,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构建睡眠剥夺易损性分类模型;采用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评价分类模型的性能表现;采用置换检验评估分类模型的显著性。结果:与只采用单一类型特征相比,使用组合特征构建的分类器表现性能最佳,其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67%、80.00%、87.50%、86.96%、80.77%、88.67%。在组合特征构建的分类模型中对分类贡献较大的白质纤维束主要包括放射冠、内囊前肢、丘脑后辐射及皮质脊髓束等投射纤维、上纵束和扣带等联络纤维以及胼胝体和穹窿联合等联合纤维。结论:特定脑区间白质纤维束的微观结构特性可以作为区分睡眠剥夺后注意力易损与耐受个体的影像学标志物。
    • 王修; 唐伟; 谭丽阳; 王威
    • 摘要: 睡眠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常见症状,通常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过程的晚期后果。最近研究表明,睡眠障碍通常发生在疾病的早期,甚至可能先于认知症状出现。此外,睡眠-觉醒周期似乎可以调节大脑中致病的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并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小鼠模型中与AD相关的病理。最后,睡眠剥夺似乎加剧了小鼠的Aβ病理,并且除了Aβ的改变外,睡眠剥夺可通过多种机制介导Aβ非依赖性神经元损伤。本综述研究了睡眠障碍可能影响AD发病机制的有关文献,并深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