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效果
培养效果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临床医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48706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求索、华章、成才之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2008年新农村人才战略研讨会、全国微生态调节剂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等;培养效果的相关文献由312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桂香、刘又堂、刘蓉等。
培养效果—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8706篇
占比:99.91%
总计:148842篇
培养效果
-研究学者
- 何桂香
- 刘又堂
- 刘蓉
- 刘虹
- 周晓薇
- 姚振
- 张建
- 张珍珍
- 徐梦龙
- 施燕支
- 朱进
- 李强
- 李环宇
- 李艳
- 王娜
- 王燕
- 王莉
- 田政锋
- 胡芳
- 蔡攀
- 许锋
- 郁秋亚
- 郭雪清
- 雷静
- 韩志泉
- 丁刚
- 丁璐
- 万慧迪1
- 万群
- 买买提·艾孜子
- 付翃
- 伍华北
- 何川
- 何雅琪
- 佟桂芝
- 倪彬
- 傅曙光
- 冉志平
- 冯福平
- 冷松
- 刁家纯
- 刘伊文
- 刘佳丽
- 刘俊宏
- 刘俊英
- 刘刚
- 刘希佳
- 刘建国
- 刘新荣
- 刘晓岚
-
-
王健;
吴晓华;
张云剑;
罗顺祥;
张燕萍
-
-
摘要:
目的探讨全程导师制对住院医师的培养效果及分析导师综合评价情况,发现“全程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提出意见与建议。方法收集我院国家级住培基地导师制实施情况资料,比较导师制实施前后住院医师考试情况的差异,分析导师综合评价情况。结果“全程导师制”实施前后,住院医师医师资格首考通过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住院医师省级公共科目首考通过率及年度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不同性别、职称、年龄、学历的指导老师综合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导师制”实施对住院医师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应通过加强对导师的管理及考评,推动导师制培养效果进一步提升。
-
-
郭晓夏;
王薇;
刘晶星;
王庆
-
-
摘要: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疗模式在医联体全科医师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参加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培养的169名天津市社区医师为调查对象,统计分析13个月内学员参加培训的各项指标,并从患者满意度的角度对其培训后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基层医院的效果进行追踪评价。结果线上视频学习完成度为81.66%;实践“打卡”完成度为29.93%,引入“互联网+”医疗模式后,学员平均打卡次数高于引入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科医师培训后,社区患者就医满意度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社区患者在就医体验方面,73.7%的患者对社区医生的信任感增强,55.7%的患者认为自己的医疗费用支出降低,65.5%的患者认为自己的就医路程缩短,75.3%患者认为慢性病诊疗现在可以在社区得到基本解决。结论“互联网+”医疗模式应用于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培养效果好、学员接受度及完成度高,有利于提高基层全科医师诊疗水平,结合医联体建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为实现“双向转诊”搭建了桥梁,从而达到“慢病在社区”的分级诊疗目的。
-
-
韩朝春
-
-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与时代精神凝练而成,既联结过去,将古人优秀品质融入其中,又着眼未来,指出今人正确发展道路。大学生承担着建设国家的重要使命,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至关重要,但想要获得良好培养效果,首先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大学生的认同。
-
-
唐宋
-
-
摘要:
文章在阐述叙事医学内涵了解的基础上,思考了叙事医学运用到临床医学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选择了40名临床医学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学生展开了多次叙事医学临床教学实践后,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学生的变化,以对比当前叙事医学运用临床医学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研究效果。本文认为接受了叙事医学教学的学生会更加关注患者的情况,能够与患者实施较好的沟通,能够更好地与患者产生共情,从而提升对患者的救治效果。建议相关院校在临床医学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叙事医学的有效应用。
-
-
常静
-
-
摘要:
大学生学习力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主要影响因素有8个,包括学校优势与影响力等3个固态因素和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水平等5个动态因素,其中对于动态因素的研究是关键。从截面和时间2个维度的综合分析,有助于全方位梳理出各因素对学习力的影响程度及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力差异,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
-
李斌;
张颖;
钱琼秋;
陈云
-
-
摘要:
科研能力训练能够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有利于学生选择未来的研究方向,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以浙江大学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科研能力训练”实践课程为例,总结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创新,并从毕业生去向和高水平论文发表这两个方面对该课程的人才培养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科研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今后农科本科生创新性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
-
张惠玲
-
-
摘要: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已然成为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可提升小学生对于祖国的情感,也能使小学生对于祖国、家庭以及自身更具有担当感,并可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在核心素养视角之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结合教学经验、自身经历等方面实施深层次的探析,真正保障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效果。对小学生来说,对家国情怀这个概念很陌生,而在我国强国的发展中,从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一项强国目标,正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可见培养小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以下则主要从几方面探讨培养小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具体分析如下。
-
-
叶志强;
蒲淑萍
-
-
摘要:
当前,关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仍有许多争议,培养效果尚未得到实际深入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选取西部某市农村全科小学教师为典型案例,实证探讨农村全科教师培养效果,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发现:在就业地域上,农村全科小学教师基本实现定向农村就业,但以乡镇中心小学就业居多;在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情感上,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总体上比较喜欢自己的职业,但多数“未来不愿意在农村长期就业”;在多学科教学的全科特性上,主教1门兼教1门是常态,但是音、美、科学等学科胜任度仍相对不足。研究建议:完善就业政策和流动机制,科学化服务农村全科小学教师就业;多方联动、完善服务体系,填补农村全科小学教师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职前聚焦“一专多能”、职后体现“教为所长”,发挥农村全科小学教师优势.
-
-
王锦亮
-
-
摘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进行教学设计、内容选择还是教学方法遴选以及作业设计布置,都对学生科学掌握技能与知识,提升其素养和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当代基础阶段教师应不断学习、科学论证,进而在正确思想引领下,积极开展科学有序的课堂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培养效果,促进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
-
何桂香;
蔡攀;
张珍珍
-
-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用人单位对新疆订单定向临床医学生培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培养效果评价奠定基础.方法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用人单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体系及权重.结果 用人单位对自治区定向免费医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依次为可以胜任工作、知识和实践能力、较好的道德素质.免费定向医学生应具备的个人素养是良好的人际交往、较好的道德素质.经过三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三个维度(知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9个二级指标及33个三级指标,并确定权重.结论 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建立的定向临床医学生培养效果评价指标需进一步验证,通过后续定向临床医学生的实证应用,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为其他岗位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