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喉鳞状细胞癌

喉鳞状细胞癌

喉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9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耳鼻咽喉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4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15564篇;相关期刊185种,包括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癌症进展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3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2013国际暨全国第十二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2012年全国咽喉器官疾病暨小儿耳鼻咽喉专题学术会议等;喉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文献由1156位作者贡献,包括赵瑞力、冯俊、王斌全等。

喉鳞状细胞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4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5564 占比:99.67%

总计:115950篇

喉鳞状细胞癌—发文趋势图

喉鳞状细胞癌

-研究学者

  • 赵瑞力
  • 冯俊
  • 王斌全
  • 孙开来
  • 彭涛
  • 李福才
  • 罗彬瑞
  • 张振新
  • 邱晓霞
  • 富伟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鑫婷; 汪迪; 曹萍; 邓泽义
    • 摘要: 目的探讨全血炎症标志物与喉鳞状细胞癌(LSCC)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16例LSCC患者,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上临界值定义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的高值组和低值组,并将PLR、NLR、LMR组合成PLR+LMR、PLR+NLR、LMR+NLR、PLR+NLR+LMR后绘制ROC曲线。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生存率的差异,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炎症标志物与LSCC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炎症指标的诊断效能由高到低依次为PLR+LMR、PLR+NLR、PLR+NLR+LMR、PLR、NLR、LMR、LMR+NLR。前3个组合指标曲线下面积(AUC)值均>0.8(P<0.001)。T分期较晚(T3和T4)的LSCC患者,术前NLR较高(P<0.05)而LMR较低(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LR(P<0.01)、NLR(P<0.05)高值组与低值组间差异显著,高PLR组和高NLR组的LSCC患者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相对较低。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SCC患者在术前的PLR(P<0.05)、NLR(P<0.05)均与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有关。结论PLR和NLR可能是评估LSCC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联合指标对于预后的评估意义优于单独指标,术前高PLR和高NLR提示预后不良。
    • 李志勇; 冯俊; 马鹏; 彭涛; 张欣平; 杨荃荃
    • 摘要: 目的探讨RNA干扰Livin基因联合顺铂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ep-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取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株1株进行体外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细胞未经任何处理)、干扰组(细胞经RNA干扰Livin转染)、顺铂组(细胞经6μmol/L顺铂处理)、联合组(细胞经RNA干扰Livin转染+6μmol/L顺铂处理),每组设置6个复孔。处理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Bcl-2 mRNA、Bax mRNA表达。结果联合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干扰组、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G;/G;期细胞占比均高于干扰组、顺铂组,S期和G;/M期细胞占比均低于干扰组、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Bcl-2 mRNA水平低于干扰组、顺铂组,Bax mRNA水平高于干扰组、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NA干扰Livin基因联合顺铂处理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可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以及改变细胞分裂周期有关。
    • 王军玉; 邵路军
    • 摘要: 目的:分析miR-33b、miR-3195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长垣市中医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68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后取其癌组织与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分别测定其组织中miR-33b、miR-3195表达量,比较两组织中miR-33b、miR-3195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33b、miR-3195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部位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喉鳞状细胞癌患者miR-33b、miR-3195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miR-33b、miR-3195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状态,且与患者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标志物。
    • 彭丽娜; 武川军; 冯志星; 赵倩
    • 摘要: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行喉部肿瘤切除术治疗,且术中病理确诊为LSCC的患者89例,留取LSCC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各89份。比较L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DO1、IL-10的表达情况,以及LSCC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IDO1、IL-10表达的差异。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生存时间和生存率。采用Cox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分析L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LSCC组织中IDO1、IL-10表达阳性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O1、IL-10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短于IDO1、IL-10阴性患者(P<0.05)。Cox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较高[R^R=1.351(95%CI:1.055,1.730)]、分化程度较低[R^R=0.734(95%CI:0.562,0.959)]、淋巴结转移[R^R=1.448(95%CI:1.095,1.915)]、远处转移[R^R=1.246(95%CI:1.035,1.500)]、IDO1阳性表达[R^R=1.575(95%CI:1.156,2.146)]、IL-10阳性表达[R^R=1.771(95%CI:1.250,2.508)]是L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LSCC组织中IDO1、IL-10阳性表达率异常升高,且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LSCC病情加重、预后不佳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 邹攀; 许红淼; 熊雨; 苏芮; 罗欢; 罗晶婧; 蔺婷; 王贤文; 何迎春
    • 摘要: 目的筛选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预后相关免疫核心基因并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LSCC转录组测序信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与已知免疫相关基因取交集,筛选LSCC中预后相关免疫核心基因。利用单因素Cox回归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并采用Kaplan-Meier法验证风险评分模型与LSCC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验证该模型准确度。结果 L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共有6 800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单因素Cox分析并与已知免疫相关基因取交集,从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34个预后枢纽基因。基于免疫核心基因构建风险评分模型,高危险组患者总生存期短于低危险组患者(P0.05)。结论 LSCC中存在多个免疫核心基因异常表达,且与患者预后相关,基于其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可较好预测患者预后。
    • 丁雯钰; 常晓; 杨一飞
    • 摘要: 目的:探究Runt相关转录因子1(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RUNX1)对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细胞HEp2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及迁移侵袭的调控机制。方法:运用脂质体法将si-con组(转染si-con)、si-RUNX1组(转染si-RUNX1)转染至HEp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法、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迁移侵袭(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中RUNX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 D-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裂解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和磷酸化(Phosphorylation,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与si-con组相比,si-RUNX1组细胞RUNX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细胞增殖情况显著降低,细胞周期S期阻滞,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划痕愈合率和迁移侵袭细胞量均显著降低(P<0.05)。重要的是,干预RUNX1还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PI3K、p-AKT和p-AKT/AKT的蛋白表达。结论:干预RUNX1不利于HEp2细胞的存活及迁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 张政琨; 杨春伟; 牛林; 杨相立
    • 摘要: 目的:通过对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hc3表达情况的检测,探讨其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Oncomine数据库挖掘相关Shc3的数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16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50例声带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组织中Shc3的表达水平。分析Shc3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Shc3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Oncomine数据库的癌症异常值分析(cancer outlier profile analysis, COPA)显示Shc3与特定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相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hc3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声带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组织(P0.05)。生存分析表明,Shc3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Shc3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对喉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张亚楠; 张春明; 贾越; 黄赛亚; 郝佳慧; 郝文静; 卜倩倩; 杨泽华
    • 摘要: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83(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83,GPR183)在喉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喉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喉鳞癌组织和5例癌旁组织中GPR183的表达,并分析GPR18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正常人胚肾细胞HEK-293T和喉鳞癌FD-LSC-1和AMC-HN-8中GPR183表达水平。将GPR183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入喉鳞癌细胞株FD-LSC-1、AMC-HN-8后,采用qRT-PCR检测转染效果,CCK-8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并进行体内实验,以评估GPR183在体内对喉鳞癌生长的影响。结果:GPR183表达水平在喉鳞癌中显著上调,喉鳞癌患者组织中GPR183表达水平与临床T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P=0.002)相关;下调喉鳞癌细胞中GPR183表达水平,显著抑制喉鳞癌细胞在体外的增殖能力,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敲降GPR183延缓了喉鳞癌生长。结论:GPR183在喉鳞癌中呈高表达,下调GPR183能够抑制喉鳞状细胞癌的增殖。
    • 安宁; 樊大庆; 余芳沁; 梅志丹
    • 摘要: 目的探讨人格特征对喉鳞状细胞癌(LSCC)患者术后近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湖北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9例男性LSCC患者,术后5~7 d采用SCL-90、SAS、SDS自评量表评估术后心理状态,采用EPQ问卷测评患者的人格特征。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分析LSCC患者术后近期SAS和SDS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LSCC患者术后SCL-90、SAS、SDS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5),EPQ中精神质(P)量表和神经质(N)量表得分高于中国常模(P<0.01)。男性LSCC患者术后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5)。家庭收入、手术方式、术后近期是否行放化疗、P和N人格特征是术后SAS评分的影响因素(均P<0.01);家庭收入、手术方式、术后近期是否行放化疗和N人格特征是术后SDS评分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LSCC患者术后近期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具有P和N人格特征;家庭收入、手术方式、术后近期是否行放化疗以及P和N人格特征是影响术后SAS及SD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留珍; 王益玲; 冯海燕
    • 摘要: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胃蛋白酶(Pepsin)对喉鳞状细胞癌局部侵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3月柳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32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新鲜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MMP-2、MMP-9及Pepsin mRNA在上述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喉癌组织中MMP-2、MMP-9及Pepsin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组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5);MMP-2、MMP-9 mRNA在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组(P<0.05);Pepsin mRNA在60岁及以上喉癌组中表达高于60岁以下组(P<0.05)。结论MMP-2、MMP-9和Pepsin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局部侵袭过程中发挥协同促进作用,预防和治疗咽喉反流是防止喉癌局部侵袭的重要环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