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测
免疫检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6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8篇、会议论文108篇、专利文献1137393篇;相关期刊308种,包括微生物学通报、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食品科学等;
相关会议91种,包括2013年全国动物疫病与食品安全博士后学术论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2011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等;免疫检测的相关文献由4968位作者贡献,包括钱纯亘、杨金易、夏福臻等。
免疫检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37393篇
占比:99.95%
总计:1137939篇
免疫检测
-研究学者
- 钱纯亘
- 杨金易
- 夏福臻
- 孙远明
- 沈玉栋
- 胥传来
- 王弘
- 雷红涛
- 虞留明
- 刘宇卉
- 孙成艳
- 李临
- 王刚
- 高威
- 肖治理
- 祝亮
- 徐振林
- 何浩会
- 肖进
- 张蕾
- 董春娜
- 马伟
- 王楠
- 齐鹏
- 刘箐
- 徐兵
- 曾道平
- 李冬梅
- 杜爱铭
- 蒋兴宇
- 郗日沫
- 付光宇
- 张旭东
- 彭池方
- 徐丽广
- 洪霞
- 秦军
- 谢元东
- 谢良思
- 饶星
- 何苗
- 施汉昌
- 李会强
- 李静
- 刘丽强
- 刘仁源
- 吴学炜
- 巴利民
- 张君
- 李晓霞
-
-
蔡琳琳;
梁健鹏;
陈礼斌;
向斌;
任涛
-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传播能力强,易感动物种类多。目前,已出现多种变异株,可能存在逃脱现有疫苗保护的风险。认识人与动物界及其与疾病传播的相关性仍然是许多新兴的人畜共患病的关键控制点。本文简述了SARS-CoV-2的结构和突变毒株类型,并阐述了目前针对SARS-CoV-2的一系列检测手段的技术原理、特点,以及其应用现状,总结各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完善常规疫病监测系统的建议,阐明对畜牧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意义。
-
-
孙杰;
何通;
王建平
-
-
摘要: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被广泛用于多种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但此类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很容易残留于动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动物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检测便成为保证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关键之一。目前,在众多的残留检测方法中,免疫分析法因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已经成为大批量样品中兽药残留监控的主要快速检测方法。本文重点论述了近年来针对磺胺类药物的免疫检测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帮助。
-
-
潘婷;
吴力强;
钱纯亘;
聂立波
-
-
摘要:
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开发了一种集成、快速、简单的免疫微流控芯片,通过胶体金显色反应对4种呼吸道病毒抗原进行可视化免疫检测。结果表明,芯片对甲型流感抗原、乙型流感抗原、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和新型冠状病毒抗原的检出限分别为37.6 ng/mL、17.8μg/mL、112.5 ng/mL和0.05 ng/mL,检出时间为10 min,特异性良好。此方法可实现呼吸道病毒抗原的现场快速检出,及时区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普通呼吸道感染,可提高疫情防控效率。
-
-
-
-
摘要:
“广东省免疫诊断试剂研发重点实验室”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依托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2020年经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实验室主要开展抗体设计制备、抗体活性评价和免疫诊断试剂产品开发三大平台,探索特异性抗体在疾病生物标记物检测领域的应用,突破免疫检测领域技术瓶颈,以实现免疫检测上游材料的国产化开发和医用免疫诊断领域取得新的进展。实验室现有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5人,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0余人,涵盖免疫学、材料学、生物信息学、药剂学和药理学等学科的中青年科研骨干。近年分别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Wexner医学中心、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吉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引进了黎相广博士、崔锡平博士、蒋璐博士、李清兰博士和赵静静博士等青年骨干人员。
-
-
刘玉鑫;
韩迎香;
包爱玲;
王雅菲;
托娅
-
-
摘要: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自身抗体,涉及多种类型,包括针对免疫球蛋白Fc恒定区、冷球蛋白以及同种类型的免疫球蛋白(lgA、lgG、lgM)的抗体[1-2]。在临床免疫检测中,高滴度水平的RF常引起测定结果的假性增高,建立恰当方法避免这种干扰有利于减少临床免疫测定错误和潜在医疗风险的发生。本研究发现1例疑为RF干扰导致Th1/Th2/Th17亚群细胞因子异常增高的血清样本,现报道如下。
-
-
赵晓刚
-
-
摘要:
新课程的价值是让学生在形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面对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面对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免疫应答机制、快速检测、免疫治疗、预防等科学情境和相关知识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载体,也是高考关注的热点.在真实情境中基于生命观念,运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解决"真问题",彰显和实践社会责任,是学生形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途径.
-
-
王文博;
曹娟;
李春颖;
孙盛雁;
黄雨莹;
刘屹楠;
鲁义善
-
-
摘要:
通过投喂甘草提取物,研究了甘草对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抗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的作用。连续投喂56d,从28d开始,药物组血清溶菌酶活性先升后降,呈抛物线趋势,低剂量组在42d出现最大值(158.4±34.7)U/mL,高剂量组在35d出现最大值(178.3±28.8)U/mL,两者都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药物组在最后两次采样期,即42d和56d时,肾脏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最大值均出现在42d,分别为(59.4±8.5)%和(58.4±5.2)%。同期相比,药物组白细胞比容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高剂量组在28d时白细胞比容值为(5.8±1.7)%,低剂量组在56d时为(5.5±0.8)%,高剂量组在56d时为(5.9±1.7)%,三者都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药物组和对照组的脾脏脏器系数之间没有显示出显著差异。最后一次采样(56d)后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对照组死亡率为90%,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都为60%,均低于对照组,而药物组免疫保护率为33.3%,也都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投喂甘草提取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鲵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性。
-
-
陈立娥;
王延飞
-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一种具有极高传染性的呼吸道RNA病毒,由于尚未存在批准上市的疫苗用于预防,为了提高疾病的确诊率诊断和改善治疗效果,避免扩散,病毒的筛查检测工作极为关键.本文综述了2019-nCoV的核酸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和联合诊断的实验室和临床方法,以期为病毒检测和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
-
胡蕊;
俞晶;
许金美;
李茂余
-
-
摘要:
女性生殖道免疫功能在识别、清除外来入侵病原体及生殖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维持女性生殖道健康的首要防线.一旦防线遭到破坏,机体免疫稳态被打乱,诱导上皮屏障破裂,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明确女性生殖道免疫状态,有针对性地提高女性生殖道的黏膜免疫变得尤其重要.目前对黏膜免疫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肠道及呼吸道黏膜系统.本文旨在对女性生殖道局部黏膜免疫与生殖道疾病关系及机制进行阐述.
-
-
刘秀珠;
李佳蔚;
刘永琦;
李程豪;
王燕如;
周啸天;
李玲;
武兵兵;
邓志强;
张志明;
靳晓杰
-
-
摘要: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出现流感及肺炎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冠状病毒(CoV)是导致呼吸道传播高致病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爆发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症病毒(MERS-CoV)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其发病急、致病性强、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目前,COVID-19已在世界多地出现患者,如何建立快速、准确的病毒检测方法,早期确定病原体、识别感染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建立常见致病性新冠状病毒科学可靠的检测方法,能快速准确区别检测待检标本中的冠状病毒核酸,监测和控制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有重要意义.
-
-
宋凌杰;
栾世方;
殷敬华
- 《2017中国生物材料大会》
| 2017年
-
摘要:
构建有效的免疫检测表面,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及精确性是免疫诊断研究领域的挑战与难题.准确性和精确性取决于表面抗体固定的数量和活性.提高抗体的固定量常通过表面修饰以引入更多的抗体固定位点.通过可控聚合方法构建分子量和密度可控的聚合物刷修饰表面是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制备过程繁杂和严格的技术要求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研究表明增加样品表面粗糙度亦能有效地提高表面抗体的结合密度,进而实现对抗原反应信号的增值放大.本文利用层层硅球沉积方法,通过提高表面粗糙度增加表面积的方法来提高表面抗体的负载能力:并有效结合硼酸取向固定抗体抗体的优势,进而提高表面的检测性能(如图l所示)。这种免疫检测表面不仅制备简单,同时也表现出明显提高的检测性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
GAO Rong-ke;
高荣科;
LI Bing-nan;
李炳南
- 《第十九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针对目前前列腺癌早期筛查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需要大型仪器、操作步骤复杂、耗时较长、成本高昂等问题.文中报道了一种应用于前列腺癌标志物的免洗脱磁性分离免疫检测方法,并结合微流控芯片这一具有传质传热快,样品消耗少,装置体积小等优点的技术,来解决目前前列腺癌早期筛查中存在的问题.以SERS探针为信号源,以磁微米小球为免疫反应洗脱基底,对二者进行对应抗体的生物铰链,与待测前列腺癌标志物(PSA)共同组成免疫检测的"三明治"夹心结构.同时,该方法通过被动分裂式设计使上清液被分离出来,实现了免洗脱步骤.尤其是在SERS检测中,信号是从数百个液滴中采集得到的总体平均信号.检测限达到0.1ng·mL-1,低于临床检测参考值近2个数量级.本项目的预期成果对于实现前列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高特异性、快速准确以及现场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
-
邓凤林;
胡绍良;
李建平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目前,动物疫病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免疫检测、基因检测和微生物检测等,本文对免疫检测和基因检测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CLIA),是基于高灵敏的化学发光反应及高特异性抗原-抗体识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非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可用于各种半抗原、抗原、抗体、酶、激素、维生素、脂肪酸和药物等的检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