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诗人
台湾诗人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8篇、专利文献227篇;相关期刊203种,包括读书、华文文学、星星:上旬刊等;
台湾诗人的相关文献由248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光中、张丽钧、李元洛等。
台湾诗人
-研究学者
- 余光中
- 张丽钧
- 李元洛
- 古远清
- 于晓斌
- 周同宾
- 张德明
- 张玲芳
- 张稳
- 戎戒
- 李业成
- 杨小滨
- 杨然
- 洛夫
- 瑜光
- 痖弦
- 肖复兴
- 郑友贵
- 钱虹
- 顾年
- GULU
- 丁纯
- 丘峰
- 东君
- 东方文化周刊东方全媒体记者
- 乐琦
- 云波
- 亦简
- 付馥红
- 何怀宏
- 何文珺
- 余春柯
- 倪思然
- 冯善斌
- 凌君
- 凡木
- 凡西缇
- 刘佳
- 刘向东
- 刘悠翔
- 刘梅林
- 刘玉堂
- 刘玉梅
- 刘礼娜
- 刘继兴
- 古滕客
- 召菁
- 叶鹏
- 向明
- 吴开晋
-
-
李红秀
-
-
摘要: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每每吟诵起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这首诗,总会联想起恩师李季教授。1996年,我迈上讲台,低头任教于乡村一隅,十几年来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教书的好与坏,全由学生考试成绩说了算。2012年,生命陷入了四面楚歌的人生低谷,困惑迷茫让我看不到前方的路。这时,我平生第一次迈出小镇,被学校外派前往地级市韶关进行培训学习。在这里,我遇见了李季教授。
-
-
翟月琴
-
-
摘要:
一、前言台湾诗人杨牧(1940-2020)富有精深的古典文学修养,又不乏比较文学的视野,被奚密教授誉为“语言和视野高度是其他诗人难以企及的,即使放眼百年现代汉诗史”。①他得益于开阔的诗境,以独特的“杨牧体”为抒情诗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又不落入“抒情主义”②的窠臼,而是尝试“抒情性与现代性的相互表述”③。
-
-
徐贵堂
-
-
摘要:
在诸多现代诗人当中,穆旦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人,其思想艺术及其作品,都代表着现代诗人的较高水平。在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当中,引入了其《我看》这首诗。在整个单元当中,这首诗的地位是独特的,它虽然没有《沁园春·雪》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伟人抱负与情怀,也没有台湾诗人因为游离在外而表现出来的游子情感,但是却体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关于生命的体验。
-
-
王芳
-
-
摘要:
2019年12月24日,河南省实验中学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香港校长教师交流团。他们此行意在增加香港中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师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交流团在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校园,然后来到高一年级听课。高一语文备课组把上一节展示交流课的任务交给了我,建议我讲之前在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大赛获一等奖第一名的诗歌——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
-
-
李啸洋
-
-
摘要:
一、空间、记忆与诗的仪式"回忆不仅是词的模式,而且是词偏爱的主题。"^([2])这是宇文所安研究南宋词人吴文英的词时作出的判断。不仅词作如此,陈传兴执导的人物志纪录片也是如此。《掬水月在手》(2020)和《他们在岛屿写作:如雾起时》(2011)、《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2011)一起构成了陈传兴的"诗词三部曲":《如雾起时》拍的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讲述"现代诗与历史";《化城再来人》以台湾诗人周梦蝶为拍摄对象,呈现"诗与信仰";《掬水月在手》拍摄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思考"诗与存在"。^([3])陈传兴用相近的路径拍摄三位诗人:以现在为起点追忆往昔,进行编年叙事。
-
-
-
-
摘要:
能有一种充实而光辉的“完成感”□唐小兵(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2021级的新同学们,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同学们交流谈心,谈谈如何丰盛而又有意义地度过大学时代。台湾诗人痖弦在回忆录的序言中讲了这样一段话:到了我这个年龄,觉得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其实是没有完成自己。记得杨牧诗中有一个句子,大意是:在维也纳郊外的墓园里,躺着一个完成了的海顿。
-
-
乐琦
-
-
摘要:
假若把你的诺言刻在石榴树上/枝桠上悬垂着的就显得更沉重了/我仰卧在树下,星子仰卧在叶丛中/每一株树属于我,我在每一株树中/它们存在,爱便不会把我遗弃/哦!石榴已成熟,这动人的炸裂/每一颗都闪烁着光,闪烁着你的名字这是诗魔洛夫早期的一首诗,那时他还未成魔。成魔的洛夫突然要来沙溪,2013年国庆那个白天,特别长,同行的还有洛夫夫人陈琼芳女士、台湾诗人方明、著名诗歌评论家叶橹和诗人子川。为了加深对洛夫的了解,我专门买了一本他的诗集,这首《石榴树》是诗集所选的第一首诗,象征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发出炸裂的声响。
-
-
张雪松
-
-
摘要:
乡愁乡情与友情、亲情、爱情同为人类普泛而又真挚的情感,可谓是天性。古往今来,那些表达乡愁乡情的文学艺术作品真不知有多少。而在这其中,著名台湾诗人余光中以一首致使包括作者在内的众多漂泊天涯的游子深切思念故乡的《乡愁》而标新立异。按照作者不同的年龄段,以一个个新颖的意象作比,将作者对于家国故乡的思念逐渐深化,达到了以其深刻的思想性、高度的艺术性及一定的情感指向,而成为里程碑式作品的创作初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