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现代汉诗

现代汉诗

现代汉诗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5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336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名作欣赏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现代汉诗的相关文献由22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珂、沈奇、伍明春等。

现代汉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4 占比:9.5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336 占比:90.38%

总计:3691篇

现代汉诗—发文趋势图

现代汉诗

-研究学者

  • 王珂
  • 沈奇
  • 伍明春
  • 苏文健
  • 荣光启
  • 程一身
  • 黄以明
  • 冯雷
  • 夏可君
  • 奚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翟月琴
    • 摘要: 一、前言台湾诗人杨牧(1940-2020)富有精深的古典文学修养,又不乏比较文学的视野,被奚密教授誉为“语言和视野高度是其他诗人难以企及的,即使放眼百年现代汉诗史”。①他得益于开阔的诗境,以独特的“杨牧体”为抒情诗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又不落入“抒情主义”②的窠臼,而是尝试“抒情性与现代性的相互表述”③。
    • 王珂
    • 摘要: 诗的语体即诗的语言体式及语言风格,现代汉诗是用现代汉语和现代诗体,记录现代生活和现代情感、表达现代意识和现代精神的语言艺术,现代汉语及现代语体是最重要的诗歌元素。现代汉诗语体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建设有“诗性”和“诗美性”的现代汉语。中外女诗人都追求语体的柔美,尤其是新诗百年,在不同时代都出现了已形成柔美风格的女诗人。今天仍然有很多女诗人推崇美的语言形式,与抒情内容上的温柔相得益彰。这种语体风格让她们把赤裸的“色情诗”写成了半裸的“情色诗”,抒发了自己被压抑的情感,在抒写过程中又获得了美感,她们的诗也具有治疗功能和审美功能。
    • 王珂
    • 摘要: 诗歌生态决定诗歌功能,诗歌功能决定诗歌文体。小海是中国当代优秀诗人,也是非常优秀的新诗编辑和新诗研究者。他受波德莱尔的中国传人陈敬容的影响,在江南氛围中形成的个人气质,使他的诗风偏向了现实主义。他创作出的《村庄与田园》《北凌河》《影子之歌》《大秦帝国》等优秀作品为诗歌界所瞩目。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完全成为波德莱尔的再传弟子,完成优秀诗人向伟大诗人的飞跃。
    • 苏文健
    • 摘要: 海外华人学者以一定的时空距离来整体观照现代汉诗,能自觉从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阐释现代汉诗文本,但也囿于隔膜、资料匮乏甚至偏见,形成有意或无意的遮蔽,洞见与不见并存。现代汉诗的整体性研究,中国大陆学者固然为研究的重要力量,但也不能忽视海外学者尤其是海外华人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所谓“整体性研究”,应该包括作为研究主体的整体性和作为研究对象的整体性。此举旨在打通近代、现代、当代的时间分野,打破大陆、台港及海外等空间区隔,践行跨文化、跨学科、跨语际的跨界思维,追求一种融通中西古今视野的整体性研究。在全球学术互动协作背景下,学界需要整合海内外多方资源,才能够有效推进作为研究对象和主体的百年现代汉诗之整体性研究,促进跨地域“中国现代诗学”的形塑与建构,为“华语语系文学”提供重要的思考路径。
    • 摘要: 新诗研究与新诗相伴而生。但“新诗”只是关于现代汉语诗歌诸多命名之一,同类的概念还有“白话诗”“无韵诗”“现代诗”等等。20世纪90年代之后,现代汉诗渐成与新诗对话、获得学界较多认同的概念。近年,王光明教授又提出进行“现代汉诗的整体性研究”的学术主张。现代汉诗的整体性研究,是一种理念导向、一种学术立场,而并非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好的研究,必然既着眼于细部,洞悉其纵深与幽微,又把握宏观,鸟瞰其全景与辽阔,追求局部与宏观、辽阔与幽微兼备的学术格局。具有这样格局的研究,就是整体性研究。
    • 赵黎明
    • 摘要: 欧化语法指因受西洋语法影响及刺激而出现的不同于原有汉语语法特征的语言规则。其与现代汉诗发生关联主要得益于宋诗派“以文为诗”、近代译诗、诗人创作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欧化语法对现代汉诗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横向来看,形成了汉语诗歌的异质性,造成了其从“自演诗”到“他演诗”、从单音节奏到音组节奏、从“表现诗”到“表达诗”、从“朦胧”到“明了”等方面的变异;纵向来看,推动了中国诗体从古代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具体表现为促进了诗歌体式从文字型向语言型、语言结构从“意象语言”到“推论语言”、意象构造从简单向繁复转化等。欧化语法进入汉语诗歌,不仅改变了诗的语言表象,也改变了诗的思维结构,在中国诗歌从传统到现代转变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诗体现代品格的形成。对于这种文学语言现象,应以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辩证待之。
    • 苏文健
    • 摘要: 当代美国华人学者身处西方批评理论中心腹地,对众多的文化研究理论耳濡目染,有近取远观的批评优势。美国华人学者的现代汉诗整体性研究,坚持文学性与文化性的对话互动,在两者的辩证中勾连文学与文化的内在有机关联。他们自觉对文本周边的非文学因素加以综合考量,在文学与文化的互动中,着意将文本还原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整体多维地透视文本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形成文本、历史与理论的辩证对话,这种有机整体观已成为当下美国华人学者现代汉诗研究的重要方法取径。具体言之,奚密的现代汉诗批评实践,从具体文本出发,却又兼顾文类史、文学史与文化史等多维度的观照,形成“四个同心圆”此一理想的解读诗歌文本的方法。这种文学性与文化性的诗性建构,可拓伸现代汉诗研究的文本结构空间,对现代汉诗文本背后的历史幽微纹理也有着细致的烛照,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综合、圆融的氛围和新颖的批评观念、开阔的学术视野,为形塑跨地域的“中国现代诗学”提供某种重要的可能性向度。
    • 苏文健
    • 摘要: 现代汉诗选本能彰显选者鲜明的文学趣味、 文学观念和批评意识,更隐含着选者对特定历史时期现代汉诗发展演变的独特把握.当代美国华人学者的现代汉诗选本是勘察现代汉诗海外翻译、传播和研究不容忽视的重要存在.他们既向海外翻译传播优秀的现代汉诗作品,也对现代汉诗史的书写提供重要的海外视野.叶维廉对现代主义诗歌史的挖掘重整、张错对台湾现代诗版图的个性擘画、奚密对百年现代汉诗史的海外建构,在研究观念、批评视角、甚至价值立场等方面,都形成迥异于中国本土学者的特殊理解与诗学阐释.具体而言,在选本标准上,凸显诗歌自身的艺术特性与发展规律;在选本意图上,呈现深刻的历史意识与文学经典秩序的重构;在选本策略上,彰显开阔的学术视野与批评眼光.其启示意义至少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选者是权威的现代汉诗研究者及翻译者;第二,出版者是权威的出版机构;第三,读者是被瞄准着相对明确的目标人群.进而言之,现代汉诗的整体性研究,不能忽视洋人学者尤其是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力量.尽管美国华人学者在现代汉诗选本的编选中拥有某种"特权",也借此在美国/海外传播中国文学作品,形塑"中国形象",但他们作为"他者"去解读中国的"特权",洞见与不见并存,需辩证对待.
    • 夏可君
    • 摘要: 真正的诗开始于“反向”的姿态,甚至开始于“非诗”的时刻,不是反诗,而是非诗之诗,因为当诗歌要讲述真实,他不得不用“另一种语言”讲话。对于现代汉语诗歌的写作而言,尤其需要另一种语言,通过另一种似乎非诗的语言,把汉语带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诗意中。
    • 刘毅青; 张欣
    • 摘要: 奚密将文学史看作一个文化归化与适应、周期性陌生化与常态化的过程.她从诗的内指性和内部阐发性出发,将现代汉诗百年的发展历程纳入"陌生自然化"、"异常正常化"的循环当中,指出其现代性的获得实为不断以实验之召建构"新传统"的"自我更新"过程,阐明汉诗现代性的内生性.同时,她关注语言介质的传播和影响作用,将翻译视为一种遮蔽意义获得的可能性渠道,在"保留"与"失去"、"理解"和"误解"的重构之间揭橥汉诗在横的"移植"后进一步沟通与交流的新路径,此为汉诗现代性的移植性.汉诗现代性的二重性构成了奚密圆形诗学批评的纵横坐标,她纵向打破时空壁垒、横向沟通多元文化,建构起破除古今中西二元对立视野的诗学框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