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英语
古英语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19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9篇、专利文献18838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考试周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等;
古英语的相关文献由215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家铨、黄聪聪、伍小玲等。
古英语—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838篇
占比:98.85%
总计:19057篇
古英语
-研究学者
- 郭家铨
- 黄聪聪
- 伍小玲
- 唐书哲
- 培桦
- 张玲玲
- 李国南
- 李娜
- 李智广
- 李赋宁
- 王继辉
- 端木义万
- 胡小冬
- 许曦明
- 赵启
- 金长胜
- (广了)綵胜
- Anne
- Bradstreet
- JamesMilroy
- LesleyMilroy
- Y.G.
- 于延士
- 于海军
- 何小玲
- 何恩光
- 何畏
- 余晶晶
- 余祥明
- 侯宁海
- 侯梅琴
- 俞步凡
- 冉融
- 冯梅
- 冯涛
- 冷雪飞
- 冼昌艳
- 刘俊江
- 刘利民
- 刘宏照
- 刘建达
- 刘忠平
- 刘敏
- 刘武
- 刘爱兰
- 刘瑄传
- 劳允栋
- 华
- 卓麟
- 卢崇来
-
-
刘俊江
-
-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坚毅”(Grit),是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及持久耐力,是不忘初衷、专注投入、坚持不懈,是一种包涵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的性格特征。“Grit”一词在古英语中的原义是沙砾,即沙堆中坚硬耐磨的颗粒。“坚毅”所包括的要素有:向着长期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积极心理学将“坚毅与激情、自制力、乐观态度、感恩精神、社交智力、好奇心”并称为预示青少年未来成功的“七大秘密武器”。
-
-
范晓敏
-
-
摘要: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如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不同特征的人、不同信仰的人等。深受拉丁语、希腊语、法语等多种语言影响的英语也有多种后缀用来表示不同类型的人。一,表示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源于拉丁语的-an、-ian,源于古英语的-er,和源于法语的-ese、-ite等后缀可与国家、城市等表示地点的名词结合,表示“……国人”或“来自……地方的人”。
-
-
杨延宁
-
-
摘要:
过去30多年时间里,构式理论日趋成熟,在语言演变研究中不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该理论强调形式与意义密切相关,语法和语义研究并重。但是,传统研究对语义的变化缺乏关注,极大地限制了构式演变研究的推进。本文提出语义凝聚和语义汇合是语义变化的核心机制。为验证该观点,本研究借助古英语语料,对被动构式和使役构式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两类构式演变过程中的语义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语义凝聚和语义汇合在构式演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两者相互制衡,共同约束构式的演变方向。
-
-
秦刚
-
-
摘要:
Fork这个词,在古英语中写作Forca,指的是叉干草用的长柄叉。在餐桌上用的叉子据说是一个英国人从意大利带到英国来的。他在意大利看到别人在餐桌上用过这种叉子。当时的英国还没有使用餐具的习惯,脏手抓取食物是很普遍的现象。所以,一开始这位使用叉子吃饭的人成为大家嘲笑的对象,当时的喜剧中甚至给他起外号,叫他“带叉子的旅行家”。
-
-
-
-
摘要:
月亮一词的出现时间与英语一样长,这并不奇怪,因为月亮对早期文明至关重要。它来源于古英语mona,和单词month有同一个词根因为月亮每月绕地球旋转一次。当太阳日复一日地停留在同一个地方时,月亮每晚都在变化,这使得古人能够识别出白天、月份和季节。
-
-
都雨彤
-
-
摘要:
英语是一门随时间推移不断发展变化的语言,至今已有大约16个世纪的历史,包括古英语,中古英语,现代英语.英语的发展历程中字母和语法等逐渐发生变化,实用性逐渐提高.现如今我们所见到的英语与古英语在读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
-
杨延宁1
-
-
摘要:
不可推知的构式义从何而来的问题,在构式研究中一直悬而未决。本研究从构式演化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为控制研究范围,本研究选择古英语中的使役构式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聚焦在最为常见的由have引导的使役构式。已有构式演化研究中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合适的分析框架,难以有效开展形式与意义互动的全面分析。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改变以往研究倚重语法化理论的思路,以语法隐喻理论为基础搭建分析框架,从语义和语法层同时入手,分析并解释古英语中使役构式的演变路径。以此为基础,本研究尝试提出构式义产生的基本模式,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表明,构式义源自于人类扩充语义潜势的根本需求,而语义和语法层两套演变机制的互动导致构式义的不可推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