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十六烷值

十六烷值

十六烷值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60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0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57349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精细石油化工进展、炼油技术与工程、齐鲁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五届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交流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等;十六烷值的相关文献由1029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志海、叶明、夏良等。

十六烷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0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7349 占比:99.41%

总计:57689篇

十六烷值—发文趋势图

十六烷值

-研究学者

  • 胡志海
  • 叶明
  • 夏良
  • 许友好
  • 谢朝钢
  • 蒋东红
  • 崔守业
  • 张久顺
  • 张执刚
  • 程从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宇航; 卫海桥; 王祥庭; 胡祯; 潘家营
    • 摘要: 基于一台可视化快速压缩机试验平台,结合高速摄影和瞬态压力测试等手段,通过调控燃烧边界条件开展了高海拔(4500 m)模拟环境下柴油机燃烧粗暴可视化试验研究.选择4种不同十六烷值(CN)的柴油燃料,研究了喷油压力和燃料十六烷值对柴油喷雾撞壁过程和燃烧粗暴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油喷雾撞壁和燃料十六烷值对燃烧粗暴特性影响显著.在喷雾撞壁工况下,提高喷油压力会使自燃时刻提前,自燃反应前锋的传播速度加快,燃烧粗暴强度增加;在相同喷油压力情况下,延长喷雾撞壁距离却使峰值压力显著下降,同时降低了燃烧粗暴倾向.同时,低十六烷值燃料的燃烧粗暴倾向明显高于高十六烷值燃料.然而,对于CN<45的柴油而言,降低十六烷值并不会使燃烧粗暴强度发生显著变化,说明低十六烷值燃料的燃烧粗暴特性对喷油压力和撞壁距离更加敏感.通过分析高速摄影图像发现,燃烧粗暴起源于近壁面混合气自燃,超音速自燃反应前锋在封闭燃烧室中的传播可诱发压力振荡,从而有可能会加速燃烧室核心部件损坏和烧蚀.研究结果对于高海拔重型柴油机燃烧过程优化和燃烧粗暴控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杜玉琦; 张洁; 陈延达; 许腊梅; 戴光明; 李缘良
    • 摘要: 为了研究车用柴油馏程与其他试验项目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两组非常规柴油样本进行测试,选取三组常规柴油样本作为参照。经过测试样品的馏程,将结果绘制成曲线进行比对,并对车用柴油依据标准进行全部项目的测试,对比所有试验结果,找到与馏程试验数据相关联的项目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馏程试验结果显示轻组分比例较高,会导致相关项目的试验结果出现非正常值,比如密度偏低,润滑性较差,运动黏度偏低,闪点偏低,十六烷值偏低等。
    • 摘要: 基于汽柴油的近红外光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汽柴油、蜡油及润滑油基础油快速分析技术,可对炼油厂多种汽油加工装置馏出口的汽油(FCC汽油、S Zorb汽油以及烷基化汽油)的辛烷值(预测标准偏差SEP为0.5)及PONA值(SEP为1.0%)进行快速分析;可对炼油厂多种柴油加工装置馏出口的柴油(加氢精制柴油、加氢裂化柴油柴油以及FCC柴油)的十六烷值(SEP为1.5)及烃族组成(SEP为1.5%)进行快速分析;可对LTAG原料加氢后的中间物料的多环芳烃含量进行快速分析;可对蜡油黏度、碳氢组成进行快速分析;可对润滑油基础油黏度,黏度指数进行快速分析。
    • 夏良
    • 摘要: 国内外柴油十六烷值测定机在油样测定过程中,操作人员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存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受制于操作人员经验的缺陷。对此,进行了柴油十六烷值测定机的自动化研究。在试验过程中:通过控制电磁阀组实现燃油的自动切换及油路的自动清洗;通过流量检测技术及电控单体泵喷油系统的组合控制,实现自动测控燃油流量及自动测控燃油喷射正时;通过电机控制技术及爆震检测技术,实现发动机压缩比的自动调节。对不同油样进行多次测试,测定机的试验结果在重复性和再现性方面符合现行标准。
    • 孙仁龙; 刘亚琪
    • 摘要: 针对某炼厂柴油调合现状,根据调合组分原料性质、柴油季节性特性及产品质量要求,提出了柴油管道调合的工艺设计方案,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程度,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能耗,满足了柴油国6质量要求。
    • 李琳; 王鹏飞; 孙悦超; 刘顺涛; 李少玉
    • 摘要: 目前,测定柴油十六烷值的试验机价格较高,现有十六烷指数预测精度低,为满足炼油厂生产柴油在线调合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预测精度高的柴油十六烷值预测模型。基于450个具有代表性的柴油样本,建立了柴油理化性质、烃族组成与十六烷值数据库;进而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应用统计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建立了基于柴油理化性质的十六烷值预测模型和基于柴油烃族组成的十六烷值预测模型。采用F检验、T检验、残差分析验证了上述模型的有效性,并通过计算均方根误差,比较了上述两个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两种预测模型均有效,基于理化性质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基于烃族组成的模型。
    • 丁石; 张锐; 鞠雪艳; 严张艳; 唐津莲; 张乐; 聂红
    • 摘要: 在分析催化裂化柴油(LCO)的烃类组成及杂原子分布的基础上,针对LCO的不同馏分段,提出了不同的加工技术路线。结果表明:LCO中苯胺类氮化物和吲哚类氮化物主要分布在馏程低于290°C的轻、中馏分段,咔唑类氮化物主要集中在馏程高于320°C的重馏分段;LCO中几乎没有噻吩类硫化物,苯并噻吩类硫化物存在于馏程高于290°C的馏分中,且重馏分中的硫化物几乎均为二苯并噻吩类。全馏分LCO需要在较高苛刻度下加氢精制才能实现十六烷值提升;而LCO中馏分段(240~320°C)在较温和条件下加氢饱和,产品十六烷值提高13.9,可用作国Ⅵ车用柴油调合组分;对于LCO轻馏分段(<240°C),可进行催化裂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
    • 曹正凯; 张霞; 段爱军
    • 摘要: 研究了两种不同劣质原料油通过加氢改质反应生产优质国Ⅵ柴油调合组分.首先,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考察了原料油性质对加氢改质产品分布以及性质的影响;其次,以此两种劣质原料油加氢改质所得的混合柴油为对象,考察轻、重柴油切割点对柴油密度、组成、十六烷值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轻、重柴油切割点的提高,轻柴油与重柴油的密度、链烷烃含量以及十六烷值均逐渐增加;轻柴油十六烷值低,是劣质的柴油调合组分,但可以作为催化裂化原料;重柴油十六烷值高,但由于其凝点高,需要将其中更重的组分切出后,才能够作为优质的0号国Ⅵ柴油调合组分;对于上述两种混合柴油,轻、重柴油切割点控制在230°C,在控制凝点为0°C的前提下,重柴油组分收率最高,而且十六烷值能够满足国Ⅵ柴油标准要求.
    • 张美娟; 魏衍举; 王忠
    • 摘要: 文章设计了液滴蒸发试验装置,选用硝酸酯作为十六烷值改进剂,在高温管式炉上通过挂滴法观察了单个硝酸酯-甲醇溶液液滴的蒸发过程.采用高速摄像机和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硝酸酯掺混比和环境温度对硝酸酯-甲醇溶液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液滴蒸发过程中,液滴的蒸发基本符合D2定律;当硝酸酯的掺混比为10%,温度从100°C增大到500°C时,蒸发常数K逐渐增加,(D/D0)2的平均值从0.4825 mm2/mm2增大到0.5782 mm2/mm2;当温度为100°C和400°C时,纯甲醇液滴的蒸发速率最快,15%硝酸酯-甲醇混合溶液液滴的蒸发速率最慢;当温度为400°C时,硝酸酯的掺混比对4种溶液液滴的蒸发特性影响较小.
    • 章连荣; 张会成; 王海青; 高波; 陈晓敏; 王家兴
    • 摘要: 介绍了风量调节法测定十六烷值的应用,计算了十六烷值测定结果重复性,验证了不同装置产出直馏柴油馏分油、加氢柴油馏分油、加裂柴油馏分油、催化柴油馏分油和出厂柴油产品的测定结果精密度,比较了风量调节法和压缩比法测定十六烷值的结果一致性.结果表明:风量调节法测定柴油十六烷值具有设备稳定性好、维护简单、方法精密度高、测定速度快的特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