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权利
劳动者权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法律、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76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法治与社会、人民司法、财经界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中国铁道学会第6届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学术交流会等;劳动者权利的相关文献由168位作者贡献,包括汪仕凯、刘业林、晏扬等。
劳动者权利
-研究学者
- 汪仕凯
- 刘业林
- 晏扬
- 叶红
- 吴万群
- 彭剑鸣
- 杨元凯
- 苏炜杰
- 郭强
- 高圣平
- 黄建中
- 丁劭泊
- 丁劭泊1
- 万勇
- 万权
- 任永学
- 任玲
- 任蒙
- 余卫民
- 关楠思
- 冯亮
- 冯同庆
- 冯玉杰
- 刘京莲
- 刘忠和
- 刘玮
- 刘祥
- 刘继臣
- 刘若谷
- 刘运亚
- 刘韬
- 刘颖
- 叶小兰
- 叶美春
- 向恩齐
- 周林彬
- 周泽信
- 周静远
- 唐昊
- 唐钧
- 夏敏
- 娄琴
- 孙玫贞
- 宋杰
- 尹俊
- 左芳梅
- 师军惠
- 康纪田
- 张丹
- 张力
-
-
秦晨;
杨燕绥
-
-
摘要:
规定退休年龄是政府机关人事管理制度之一,很多国家的公务员在退休离开政府之后选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企业职工而言,绝大部分国家只规定领取法定养老金的年龄,体现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早年很多西方国家对领取养老金者却继续工作者,规定了扣减养老金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部分发达国家进入了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建立早减晚增的养老金领取机制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
-
刘颖
-
-
摘要:
我国《劳动合同法》明文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但该原则内涵丰富,在劳动合同解除案件中对其适用存在诸多困惑,因此有必要以诚实信用原则的补充性、限制性与调整性三大功能为核心进行类型化研究,以明确该原则的具体适用形态。其一,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当事人与法院,且仅在该原则与案件之间存在必要性与相关性时方才适用。其二,根据补充性功能,对劳动者附随义务的解释应严格以法律规定为前提;根据限制性功能,应注意避免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膨胀;根据调整性功能,应遵循例外情况才予以适用的原则。其三,在适用过程中应课以相关主体一定的法律责任,从而保障上述功能的适用效果,平衡劳雇双方权利。
-
-
钱程;
任玲
-
-
摘要:
休息休假权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之一。休息休假的种类多样、形式繁多、规定不同、法律约束力有差异,休息分为午休、休息日等;休假则包括法定节假日、年假、婚假、产假、哺乳假、探亲假、丧假、事假和病假等。休息及休假中的法定节假日、年假、婚假、产假、哺乳假、探亲假可以依据法律规定明确具体时长;休假中的事假是纯粹由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规定的,休假时长可控;而休假中的病假时长没有法律对此进行具体明确的规定。劳动者患病的突发性强,病假的认定材料复杂,病假时长需要依据法律中对于医疗期的规定予以判断。而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中关于医疗期的规定并不明确。因此,增强病假的可控性,首先要明确医疗期的认定与医疗期的时长。
-
-
-
-
摘要:
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叶小兰:《论我国劳动者分层保护的疏失与完善》现代企业内部结构的复杂化以及互联网时代用工方式的多元化等原因导致劳动者分层成为现实,我国劳动法立法对此应对不足,对劳动者及劳动者权利的保障过于依赖劳动关系的认定,不利于司法实践灵活处理相关案件.
-
-
叶小兰
-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劳动立法开始启动,相关法律法规对劳动者权利进行了统一、标准化规定。但由于商品经济不够发达,劳动立法对劳动者的保护不够细致,更缺乏对劳动者内部分层的规定。21世纪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多元化用工的出现,劳动者内部分层也越来越明显,不同行业劳动者之间以及同一企业内部不同职位劳动者之间,出现了更加细化的权利诉求,劳动者分层保护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
-
-
吴万群
-
-
摘要:
自20世纪末以来,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强力驱动,劳动力市场灵活化在西方国家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些国家逐步改革劳动法以放松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管制.劳动法以保护劳动者权利为主旨,会限制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但劳动法不否定甚至维护劳动力市场灵活性,这种纠葛关系使放松劳动法管制的改革难免具有高度复杂性与争议性.德、荷、法、英等西方国家的劳动法改革在放松管制的相同目标之下,采取了有差别的具体改革措施,并体现出不同的改革思路与特点,相关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有借鉴价值的经验.就我国而言,未来劳动法改革的基本策略应包括:以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为目标导向,运用社会对话机制协调劳雇利益,将“灵活”与“安全”的联结作为改革的进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