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压润滑

动压润滑

动压润滑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1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96275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金属加工:冷加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2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生物摩擦学与内植物工程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设备维修与改造暨第十届全国设备润滑与液压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等;动压润滑的相关文献由410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城桥、侯政华、徐晓等。

动压润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6275 占比:99.86%

总计:96409篇

动压润滑—发文趋势图

动压润滑

-研究学者

  • 丁城桥
  • 侯政华
  • 徐晓
  • 毛晓雯
  • 谢日时
  • 曾良才
  • 孙建东
  • 彭龙龙
  • 李立新
  • 汪久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艳真; 王晔; 钟涛; 尹忠慰
    • 摘要: 水润滑轴承润滑介质的黏度较低,轴承动压润滑难以形成。研究水润滑轴承润滑状态转变特性,可为水润滑复合材料轴承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建立水润滑轴承流固耦合计算模型,研究轴承承载力、水膜压力、轴承变形量随工况的变化关系,提出水膜厚度测试方法,研究轴承摩擦因数、水膜厚度随转速、负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偏心率和转速增大,轴承承载力、最大水膜压力和最大变形量均逐渐增大;随转速增大,轴承承载力、最大水膜压力和最大变形量的增幅逐渐减小。试验发现随着负载增大,改性UHMWPE轴承从混合润滑向动压润滑转变的膜厚比逐渐减小。
    • 龚霖; 殷玉枫; 张锦; 赵春江; 柴晓峰; 曾光
    • 摘要: 为改进计算精度和提高计算效率,采用CFD软件Fluent对径向动压气体轴承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使用软件Solidworks建立径向动压气体轴承三维物理建模;从可压缩流体润滑方程及连续性方程出发,得到等温条件下动压润滑雷诺方程的基本形式,运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径向动压轴承的压力分布及承载力等特性;采用Fluent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直接求解气体润滑基本方程Navier-Stokes方程,分析偏心率和长径比等轴承参数对气体轴承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轴承整体气膜的压力分布沿轴承轴向中线几何对称,由于轴承的偏心作用,在轴承最下端为气膜最薄的区域;气体流入方向存在正压最大区域,气体流出方向存在负压最大区域,由于气体的压差使得轴承具有了一定的承载能力;随着偏心率和长径比的增大,轴承的承载能力随着转速的变化呈非线性上升趋势。
    • 李树立; 王丽群
    • 摘要: 目的探究身管烧蚀和机械磨损的作用机理,完善身管热化学–机械烧蚀磨损模型,指导身管寿命预测和结构设计。方法以弹炮耦合系统摩擦行为为切入点,提出一种计及摩擦热的热化学烧蚀材料退化模型。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和动压润滑原理,以动压润滑摩擦替换传统弹炮耦合过程采用的干摩擦,提出一种身管机械磨损材料退化模型。结果身管内膛烧蚀磨损主要集中在坡膛和炮口位置,500发射击后坡膛位置最大径向、周向烧蚀量分别为1.3、0.8 mm,炮口位置最大径向、周向机械磨损量分别为0.32、0.26 mm。结论材料退化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弹炮耦合系统中身管内膛的烧蚀磨损特性。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膛线烧蚀磨损具备较好的一致性。
    • 吴杰
    • 摘要: 水润滑径向轴承因其具有结构简单、污染小、运行平稳、噪声低等优点而在机械领域被广泛应用。水润滑径向滑动轴承主要依靠轴承和轴颈之间产生的动压润滑,利用水膜压力来承受载荷。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轴颈轴线与轴承轴线之间的倾斜,使轴承间隙内的水膜分布及最大水膜压力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轴承的承载性能。利用CFD软件对具有不同长径比的水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长径比下,倾斜角度对轴承承载性能的影响。
    • 董佳波; 王雨
    • 摘要: 轴承系统作为异步立式感应电机的核心部件,一直以来是工程设计人员设计和研究的重点,由于立式电机普遍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因此在推力轴承时,载荷是设计者着重考虑的因素,同时在立式轴系中,因承受的径向载荷相比卧式轴承载荷要小,因此在设计立式电机径向轴承时,应将轴系稳定性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只有综合全面把握立式径向轴承、推力轴承自身工作特性,才能做好整个电机轴承系统的设计工作,以轴承动压润滑理论为基础,应用偏微分方程数值求解方法,对异步立式感应电机轴承系统展开设计研究。
    • 唐杰; 曾杰; 鲁鑫
    • 摘要: 为研究T形沟槽形非光滑表面的形貌参数对摩擦性能的影响,验证自组装凹坑形非光滑表面的耐磨性能,基于稳态二维不可压缩Reynolds方程,建立T形沟槽表面织构化理论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和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求解金属表面的油膜压力分布和剪切应力,进而获得油膜承载力和摩擦因数;对T形槽织构的宽度系数比α、深度系数比β对金属-橡胶摩擦副油膜承载能力和摩擦因数的影响规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T形沟槽织构的存在使得油膜内部的压力增大,并且随T形沟槽宽度系数比增加,织构动润滑性能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加,宽度系数比在40%时达到最佳,且宽度系数比越大,织构的动压效应越差,宽度系数比无限接近1时,沟槽突变为矩形沟槽,使动压效应增加;随着T形沟槽深度系数比增加,织构动润滑性能先增加后减小,宽度系数比在40%~60%内最佳;在流体动压润滑范围内,适当控制T形沟槽的宽度比和深度比,使沟槽底部尽可能平整,保证织构上下两部分良好的协同作用和动压区域,便能获得润滑减摩性能最好的T形沟槽表面织构。
    • 郎冬
    • 摘要: 结合水润滑轴承应用现状,对水润滑动压滑动轴承的润滑机理、自身特点进行了论述,并以泵用电机为例介绍了水润滑轴承的结构型式、应用范围、水润滑轴承材料特性等.同时对水润滑轴承应用及轴承材料选择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 张幼军; 孙静婷; 苑泽伟; 郎玲琪; 台立刚; 高兴军
    • 摘要: 针对关节轴承在大载荷、贫润滑等极端工况下发生的磨损失效问题,采用Fluent仿真研究不同形状、直径和间距的微织构对流体力学的影响,借助激光加工法进行织构化处理以获得试验所需表面,采用UMT TriboLab摩擦磨损试验机对304不锈钢表面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圆形、三角形和矩形微织构最大压力值依次为89600、82100和78900 MPa;圆形微织构动压润滑性能效果最好,三角形微织构次之,矩形微织构最差;微织构直径大于160μm时,摩擦系数减小趋势变缓,微织构间距为200μm时摩擦系数最小.
    • 纪敬虎; 邓智文; 陈天阳; 房鲁南; 符永宏
    • 摘要: 目的研究局部凹坑织构对无限长可倾瓦推力轴承的流体动压润滑性能的影响。方法基于质量守恒空化边界条件的雷诺方程,建立了局部凹坑织构无限长可倾瓦推力轴承动压润滑二维理论模型。采用多重网格法求解雷诺方程,模拟局部凹坑织构无限长可倾瓦推力轴承的流体动压分布,分析局部织构比、位置比、深度、水平间距及数量对流体动压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所建立的二维局部织构无限长可倾瓦推力轴承理论模型的数值解与解析解误差较小,能够有效地分析油膜流体动压润滑性能。当收敛比较小时,在入口区进行局部微凹坑织构化处理能增强流体动压润滑效应,并存在最优局部织构比使得油膜承载能力达到最大;而当收敛比较大时,局部微凹坑织构对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较小。油膜承载能力随着局部织构位置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存在最优凹坑深度能够最大化轴承的承载能力,并且最佳凹坑深度随着收敛比的增加而减小。油膜承载能力随着凹坑纵向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凹坑数目的增大而增大。结论局部织构能够有效地改善可倾瓦推力轴承的摩擦学性能,增强轴承的承载能力,而局部织构的几何参数与轴瓦的收敛比相互影响,存在着最优织构几何参数和收敛比的组合能够最大化轴承的承载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