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副高

副高

副高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5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海洋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1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8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大气科学、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浙江气象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七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分论坛--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广西省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分会场——气候变化与气候变异、生态—环境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科学研讨会等;副高的相关文献由745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勋建、李丽、杨莉等。

副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1 占比:89.21%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5.08%

专利文献>

论文:18 占比:5.71%

总计:315篇

副高—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汤驰; 韩静; 吴海峰; 黄明旺; 姜毅
    • 摘要: 近年来,海口市高温天气频发。对近60年海口市高温天气气候特点及其环流背景进行分析,探讨高温天气的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寻求海口市高温天气预报思路。研究结果表明,海口市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5—7月,其次是4月、8月和3月,2月和9月极少出现高温天气,其他月份几乎不出现异常高温天气;近60年海口市高温指数总体趋于缓慢增多,其趋势变率约为0.042 d/a。通过定义月高温影响指数综合判定指标,表明7月高温影响最大,其次是6月和5月。通过对高温天气主要影响系统分析看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低压槽、南亚高压以及近海海温变化对海口市高温天气有明显影响;当有热带气旋生成并影响海口市时,其影响前外围下沉气流也是海口高温天气的主要成因之一。
    • 路平平; 霍达; 范天红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牡丹江自动观测系统采集的实况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Y-2G卫星TBB云图资料及牡丹江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2021年8月21日牡丹江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降水发生前,暴雨区水汽条件充沛,中低层辐合和切变线为强降雨发生提供了触发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上升运动加强,促进低层水汽的上升运动和不稳定能量释放。稳定的大气环流背景使云顶亮温(TBB)≤-42°C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在牡丹江上空长时间维持,强降水回波较长时间不断地生消,产生“列车效应”,是导致牡丹江暴雨的主要原因。
    • 王玲玲; 邱玥; 肖佩
    • 摘要: 应用地面气象观测、雷达、风云二号卫星等资料,对自贡7月的三次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值系统、地面冷空气和副高阻挡,使得三次暴雨天气小时雨量大,范围也较大。“7.15”暴雨过程实况较模式预报低涡位置偏南,副高东退较慢;“7.2”暴雨过程实况地面辐合线均偏东,预报降雨落区与实况略有误差。数值模式预报对雨带把握较好,但对降水强度均较实况偏弱、偏北。NCEP、SWC数值模式和四川省气象台指导预报的降水强度和落区与实况更为接近。
    • 张绍会; 徐哲永; 吴姗姗; 孙楠
    • 摘要: 利用NCEP等再分析资料,着重分析了2020年和2021年舟山地区大气环流形势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2020年,全球受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副高总体偏弱,同时,西伯利亚长期存在的暖高压配合东北冷涡,使得北方的冷空气获得了足够抗衡副高推动雨带北移的能量,使副高难以在我国近海北抬,进而造成梅雨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东地区徘徊。孟加拉湾海域的特强气旋风暴“安攀”(超强台风级),驱动水汽通过其气旋性结构进入(逆时针旋转)其南侧形成西南风,获得足够多的动量和能量,使得西南风携带大量水汽涌入南海,加速了南海季风暴发。(2)2021年全球受弱的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副高前期发展旺盛,同年西伯利亚中高纬度冷空气比较弱,无法与副高分庭抗礼,是造成2021年入梅早、出梅早,降水略超过常年的一个原因。后期副高迅速衰退到西太平洋,使得雨带在北方冷空气南下侵入,再次对舟山产生影响,产生了“倒黄梅”的降水现象。
    • 李向红; 伍静; 曾毓琳; 张雅昕; 黎微微; 王艳兰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及多源融合细网格实况和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6月27日—7月4日桂东北连续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市西北部出现连续8d、最大累计雨量达1005mm、资源站24h累计降水突破历史极值的强降水,不仅与稳定的环流形势有关,也与地形的抬升作用密切相关;稳定且强大的副热带高压为连续性强降水提供了背景条件,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在桂林市东南部以及低涡切变的交替影响是暴雨持续的关键;850hPa低空急流脉动以及地形的抬升作用使短时暴雨增幅;强降雨带位于850hPa辐合带和500hPa强上升区附近;强降水由强对流云团持续影响及强降水回波形成的列车效应造成。
    • 李超; 陈聪; 顾沛澍; 张琪; 袁晶
    • 摘要: 利用fnl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地面观测资料,对1509号台风"灿鸿"路径突变及影响南通稳定性降水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灿鸿"移动路径与副高强度、形态、台风内力的关系密切,副高与高压脊合并后转为南北向分布是"灿鸿"路径突变的主要原因;同时,"灿鸿"有追随200hPa高空辐散区移动的倾向."灿鸿"影响期间降水以稳定性降水为主;其北部的鞍型场形势及日本海高压坝的阻挡均为南通长时间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南到西南风的水汽输送带稳定维持,产生深厚湿层和明显的水汽辐合;垂直于32°N纬圈的次级环流,均为降水强度的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
    • 刘青; 李典; 吴宇童; 李琳琳; 徐爽; 张琳
    • 摘要: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细网格预报产品和多普勒雷达探测产品,针对2020年8月18日—19日沈阳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共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对流性降水,其中水汽和热力条件均满足辽宁暴雨预报的阈值,且存在一定的垂直风切变,降水量达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第2阶段为冷锋产生的稳定性降水,系统性辐合抬升作用明显,但水汽和热力条件不足,降水量仅达到中到大雨.
    • 陈淑琴; 李英; 范悦敏; 徐哲永; 李帆
    • 摘要: 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TRP)往往成为高影响天气,是业务预报难点.本文用地面、探空观测资料、雷达遥感资料以及NCEP一日四次0.5°×0.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登陆广东期间在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引起的远距离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1)这是一次发生在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控制范围内的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低层受台风倒槽影响.(2)这次过程第一阶段暴雨主要是在强的对流不稳定条件下,由对流层低层"山竹"倒槽中的辐合线触发对流产生,同时对流层高层"山竹"的极向流出汇入加大了中纬度西风风速,在长三角地区上空产生辐散,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第二阶段,对流不稳定条件有所减弱,但前一阶段强回波产生的低层偏北外出气流与东南风形成辐合线,辐合线上还有中γ尺度的涡旋产生,又促进了对流发展.850hPa台风倒槽北端形成一个低涡,500hPa副高边缘发展出一个短波槽,暴雨的动力条件更为有利.(3)长三角的3个强降水中心分别在长江口、杭州湾北岸的嘉兴沿海及宁波沿海,都是在水陆边界附近.(4)远距离暴雨区的涡度收支诊断发现:暴雨的初始扰动主要由近地层水平辐合辐散项提供,850hPa的水平辐合辐散项和扭曲项共同作用形成和加强低涡,并通过垂直运动上传使中层700~500hPa附近涡度增长,进而发展出500hPa短波槽.850 hPa涡度来自于台风倒槽和副高边缘的偏南急流.(5)在这次远距离暴雨过程中,台风"山竹"与海上西太平洋副高之间形成偏南低空急流,向长三角输送水汽,这与典型TRP事件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典型TRP中暴雨的初始扰动一般由西风槽提供,而这次过程主要由低空台风倒槽和偏南急流提供,涡度上传形成高空短波槽,是不同于典型TRP事件的一个物理过程.
    • 王芬; 孟庆怡; 唐浩鹏; 刘相; 王兴菊; 夏阳
    • 摘要: 该文利用常规及加密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FY-2G TBB资料,对发生在黔西南州2020年6月23—24日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此次特大暴雨过程主要由地面弱静止锋触发黔西南北部不稳定能量的大量释放,配合高低空急流、南亚高压,强盛副高稳定维持在黔西南北侧,使得切变南压缓慢,再加上充沛的绝对水汽高效率释放配合外部强水汽辐合,共同造成了此次特大暴雨天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强垂直上升运动的特征在强降水发生前表现更为明显,暖式强切变向冷式强切变的转变、正涡度的增大均为局地特大暴雨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条件,中高层锋面坡度加大、暖湿不稳定层结、能量锋区的南移加之能量的大量释放,为加大降水强度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地面风场辐合促使初始对流发展,与中低层切变叠加,加剧垂直运动发展,风场辐合出现时间基本提前于强降水时间,根据加密地面风场辐合区位置及其移动的路径可为推断下游强降水的落区提供参考;黔西南北部由于上坡及喇叭口效应,使得气流沿山坡辐合上升,山体使得山前低值系统移动缓慢,增大降水强度;晴隆紫马强降水集中在TBB低值区及云系发展阶段的梯度大值区(非消散阶段),MCS在黔西南维持时间达7 h。EC暴雨落区与实况更接近,但对大暴雨把握不足,华南中尺度对极端降水的把握明显好于其它数值模式。
    • 刘松波
    • 摘要: 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8月4日登陆乐清,对温州市及温州机场影响重大.通过"黑格比"过程分析发现:本次台风过程,副高强且稳定,台风路径相对稳定,移动速度较慢;降水分布不均,风雨潮共作,影响较大;前期结构较松散,中后期结构清晰,近海突然快速加强;29°C ~30°C适宜的海温、内核云系的收紧、水汽输送持久强盛、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以及2~4 m/s弱的垂直风切变造成其近海突然快速加强,台风级别维持时间较久.台风预报服务需要重点关注登陆后的减弱情况,尤其是台风的移动情况及水汽输送情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