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西风槽

西风槽

西风槽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海洋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12415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应用气象学报、山东气象、浙江气象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3年全国重大天气气候过程总结和预报预测技术经验交流会、河南省气象学会2013年年会等;西风槽的相关文献由388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官忠、孙兴池、杨晓霞等。

西风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2415 占比:99.85%

总计:112589篇

西风槽—发文趋势图

西风槽

-研究学者

  • 朱官忠
  • 孙兴池
  • 杨晓霞
  • 陈联寿
  • 侯亚红
  • 吴君
  • 宋莹华
  • 廖国进
  • 张可欣
  • 张娟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武静雅; 孙强; 毕永恒; 田玉芳; 王一楠; 吕达仁
    • 摘要: 青藏高原上空云宏观参数的日变化受大尺度环流、当地太阳辐射和地表过程的联合作用,对辐射收支、辐射传输及感热、潜热的分布等有重要影响。由于缺乏持续定量的观测,对各类天气系统云宏观参数日变化特征的了解还十分不足。多波段多大气成分主被动综合探测系统APSOS(Atmospheric Profiling Synthetic Observation System)的Ka波段云雷达是首部在青藏高原实现长期观测云的雷达。本文基于2019年全年APSOS的Ka波段云雷达资料,采用统计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研究了西风槽、切变线和低涡三类重要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有云频率、单层非降水云或者降水云非降水时段的云顶高度、云底高度和云厚日变化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得到了统计回归方程。主要结论有:(1)西风槽系统日均有云频率为56.9%,切变线系统为50.8%,低涡系统达73%。(2)尽管西风槽和切变线系统的成因不同,但两类系统云宏观参数的日变化趋势和主要谐波周期相似:日变化趋势基本为单峰单谷型,日出前最低,日落前最高。有云频率表现为日变化和半日变化,单层云云顶高度、云底高度和云厚主要表现为日变化。(3)低涡系统云宏观参数的日变化特征与前两类系统明显不同:日变化趋势表现为多峰多谷型,虽然有云频率和单层云云顶高度、云底高度主要谐波中均以日变化振幅最大,但频谱分布分散,云厚主要变化中振幅最大的是周期为4.8 h的波动。(4)得到了各系统有云频率、单层云云顶高度、云底高度和云厚日变化的统计回归方程。
    • 徐海军; 刘娟; 施锋
    • 摘要: 利用常规探测、高空探测、区域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分析了2019年9月5日18时—6日04时在湖州安吉、杭州余杭、杭州临安等地发生的一次台风暴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物理量场及雷达特征.结果表明:(1)暴雨是在西风槽、台风等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先后发展、稳定维持的情况下,由中尺度切变线触发而产生的强降水.(2)浙江西北部、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等地的动力条件、不稳定层结、水汽条件等物理量场均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3)风廓线雷达能很好地探测出低层中尺度切变线,其探测资料能反映切变线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西移及演变的过程,能反映两次中尺度切变线产生机理的不同,对强降水有很好的反映.
    • 张凌云; 刘蕾; 苏小玲
    • 摘要: 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2019年6月5~13日桂北地区的持续暴雨天气过程特点,从环流形式场、重直速度场、散度场以及经向风、纬向风等方面深入分析持续暴雨的动力和触发机制.结果表明:(1)暖区暴雨阶段的触发机制主要是高空槽叠加在低空急流上的动力作用,这一阶段高空西风槽具有主导作用;(2)在锋面暴雨阶段,为高空西风槽、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共同触发,西风槽表现得比暖区暴雨阶段更加明显;(3)散度场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特征在暖区暴雨阶段表现得较弱,在锋面暴雨阶段表现得较强.
    • 蔡镐泽; 刘琳
    • 摘要: 利用扎兰屯机场 2018~2020年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雷暴日数、雷暴时长、雷暴导致航班延误或取消架次,以及初雷终雷发生方位的长期变化特征,并统计分析每次导致雷暴发生的主要天气系统。结果表明:2018~2020年扎兰屯出现雷雨总时长147.3小时,年均为49.1小时,从每年五月开始出现雷暴,六月雷暴日数逐步增加,七月、八月上中旬雷暴活动最为频繁,八月下旬开始雷暴日数明显减少,东北冷涡、西风槽、低层偏东风是导致扎兰屯机场产生雷暴的三种主要天气形势,其中对机场运行影响较大的是东北冷涡背景下的雷暴,三年内共导致19班航班延误或取消,占受雷雨影响总架次的45%,因此统计分析不同天气类型下的雷暴特征及天气形势,对机场强对流预报及航班信息研判决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谭震; 梁梅; 薛宇峰; 徐建军; 徐峰
    • 摘要: 基于TRMM卫星降雨资料、MERRA-2卫星位势高度、风速、垂直速度等资料,对1909号台风"利奇马"的移动特征及其引发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暴雨进行诊断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台风"利奇马"是北上型台风,移动路径主要受副高与1910号台风"罗莎"等系统影响.在北上的过程中,由于台风倒槽与西风槽携带的冷空气配合,且存在大量不稳定能量,引发了此次强降水过程.此外,低空急流及西风槽为降水提供了良好的动力上升条件,南海西南季风与台风"罗莎"是台风"利奇马"充沛的水汽与能量来源,为暴雨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
    • 周懿; 郭云云; 余芳
    • 摘要: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国家自动站逐小时地面观测资料、FY4A红外云图云顶温度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一次少见的西风槽和台风共同作用下的区域暴雨过程.结果显示:(1)本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为西风槽和台风,二者在四川盆地形成有利锋生的变形场.(2)变形场中心位置乐山市产生了区域性大暴雨,盆地东部处于锋生区,致使雨带向东移动.(3)台风为此次过程贡献了大量水汽.西风槽和地形作用促使雨带大致呈东北-西南带状分布.(4)西风槽后冷空气和台风外围偏东气流产生地面辐合线,是乐山MCS触发的重要因素.
    • 李佳奇; 刘娜; 马睿妍
    • 摘要: 本文利用预报数值产品对2017年10号台风“海棠”进行诊断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此次吉林省大暴雨天气过程地面主要受减弱台风北上形成低压带,低空850hpa有明显的西南风急流和切变线存在,同时高空500hPa配合明显冷槽,副高东撤过程中能量集中与冷空气碰撞明显,触发明显对流性降水。
    • 李佳奇; 刘娜; 马睿妍
    • 摘要: 本文利用预报数值产品对2017年10号台风"海棠"进行诊断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此次吉林省大暴雨天气过程地面主要受减弱台风北上形成低压带,低空850hpa有明显的西南风急流和切变线存在,同时高空500hPa配合明显冷槽,副高东撤过程中能量集中与冷空气碰撞明显,触发明显对流性降水.
    • 张欣; 刘力维; 栾亚睿
    • 摘要: 2019年7月中旬,陕西省出现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且强度较大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为掌握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形成机理,选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与气象卫星等观测资料,重点从天气实况、天气形势分析、物理量诊断、云图与雷达资料4个角度针对陕西省2019年7月16—19日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掌握此类暴雨过程的成因,并做好其预警预报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