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初学记》

《初学记》

《初学记》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1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43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宁夏社会科学、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西安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初学记》的相关文献由123位作者贡献,包括鲁迅、刘全波、李玲玲等。

《初学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9.0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243 占比:90.86%

总计:1368篇

《初学记》—发文趋势图

《初学记》

-研究学者

  • 鲁迅
  • 刘全波
  • 李玲玲
  • 郜同麟
  • 乔好勤
  • 习骅
  • 仇志群
  • 何易展
  • 佚名
  • 倪春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徐峰
    • 摘要: 唐《初学记》引《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捺,而为月精。”这是关于月球、嫦娥众多神话传说中的一个,意思是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了长生不老药,后羿的妻子姮娥(即嫦娥)偷走药后飞向月球,变成了蟾赊。而关于“蟾赊”、“玉兔”的想象,来自于古人对月球表面明暗的脑补。古代天文学家认为,月球表面上肉眼清晰可见、相对平坦的阴暗平原区域充满了水,因此将这片区域起名为月海。
    • 刘跃进
    • 摘要: 一西魏、北周的历史文献公元534年,对北魏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年二月,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孝武帝元脩释奠于国学。李谐等有《释奠诗》,并见《初学记》等类书记载。同时,孝武帝又于显阳殿诏祭酒刘讲《孝经》,黄门李郁说《礼记》,中书舍人卢景宣讲《大戴礼·夏小正》篇,复置生七十二人,义高旨远,穆如清风。
    • 李丽佳
    • 摘要: 《初学记》作为唐代官方修著的类书,包括了器用、居处、服饰、礼、乐等23部,是唐代时期的小百科全书,其中涉及到的器用、服饰等,是研究唐代及唐之前设计史的重要史料.从设计史的角度出发,在仔细研读《初学记》文本的基础之上,对《初学记》中涉及的器物设计的史料进行考证辨析,并查寻其他类型的设计史料进行补充佐证,进而探索古籍中设计史料的价值.
    • 刘全波
    • 摘要: 唐代的部分典籍既具有类书性质又具有蒙书性质,类书的关键在体例,以类相从是根本,蒙书的关键在功能,蒙以养正是根本.类书与蒙书之定义、定位皆是后世学者因时制宜人为所加,故使得类书与蒙书之间的界限不清,其实唐代部分类书与蒙书本身就具有同一性,《初学记》是兼而有之的代表,《兔园策府》是因时而变的代表,大量的敦煌类书、敦煌蒙书则十分完美地展现了类书与蒙书之间的交叉融合、难分彼此.
    • 刘全波
    • 摘要: 《初学记》与《艺文类聚》皆是唐人编纂的经典类书,前辈学者多认为二书是绝无关系的彼此,文章通过比较研究认为《初学记》之"诗文"题名及排列顺序毫无置疑地受到了《艺文类聚》的影响.再者,《初学记》之"诗文"内容对《艺文类聚》之"诗文"内容的因袭亦是明显,但此因袭绝不是剿袭,二者之"诗文"部分可谓因袭与变革同在、删并与增补共存.总之,《初学记》与《艺文类聚》是关系紧密的两个文本,二者之间既有继承更有发展.
    • 刘长春
    • 摘要: 三、从秘书郎起家魏晋时代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贵族子弟到了"弱冠"之年或是更少的年龄,就能获得官衔步入仕途,而起家又往往是秘书、著作。《初学记》卷十二,《秘书郎》条载:"此职与著作郎,自置以来,多起家之选。在中朝或以才授,而江左多仕贵游,而梁世尤甚。当时谚曰:上车不落为著作,体中如何作秘书。"按照王羲之的出身与门第,他应该是很早就可以出来做官的。
    • 陈乾坤
    • 摘要: 唐、宋书学观念的差异,历代书论家多有论及,明清两代如项穆、董其昌、冯班、梁嗽等人对此都有论述。明代董其昌总结晋、唐、宋书法不同的审美旨趣时说“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1]。清初冯班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将“韵”改为“理”,“晋人尽理,唐人尽法,宋人多用新意”[2]。其后梁嶒更精简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3]。诸家评说虽有不同,但对唐、宋两朝书法旨趣的总体评价基本一致,即“法”与“意”的分歧。但这些只是模糊的经验判断,究竟唐人、宋人总体上在书写时秉持怎样的理念,需要更为细致的分析。
  • 9. 宋本《初学记》流布考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王京州
    • 摘要: 日藏宋本《初学记》虽迭经森立之、岛田翰、董康等学者著录,但其影印回归的历程却颇有隐曲,杨守敬、董康先后与其失之交臂.清中后期,另一宋本《初学记》在严可均、孙星衍、陆心源等人的鼓吹下盛传一时,却最终被杨守敬、傅增湘等证实并非宋本,而是明代的宗文堂本.从北宋国子监重写雕印毋昭裔刻版,到南宋书坊据监本覆刊,再到安国刻本和宗文堂本等明本的歧互纷出,宋本《初学记》的文本旅程可得以理清.
    • 胡进杉
    • 摘要: 佛经扉画并不是一种纯艺术,是为解说、铺陈佛经内容而制作,因此绘刻同一经典,其关键之人、事、地、物理应一致,如有不同,则透露出施经者对其内容的不同解读,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西夏文《妙法莲华经》卷二扉画即是如此。此卷虽非元朝《河西藏》之大藏本,但也是由大万寿寺所雕的一部单行本。卷首冠有一幅精美扉画,其中描绘"火宅喻"的图式,即火宅外面的车乘,本经是四车,不同于同时或早期的宋元刻本之扉画只绘三车,而多一大白牛车。考西夏译文与所据之汉文母本内容并无差异,因此是施经者于经文的解释有所不同之故。关于"火宅喻"的解释,历代大师向有三车家和四车家之分。而本经的施印与白云宗有密切的关系,白云宗为华严宗之一派,其祖师清觉于三车四车之说,主张四车,故于扉画刻出四车,以强调唯一佛乘宗旨。其次,当时在大万寿寺主持和参与刻印佛经的人员不乏西夏的遗民,彼等或许摹仿故土敦煌莫高窟"火宅喻"壁画四车之构图,而制作了此幅扉画,也以此寄托故国之思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