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羿

后羿

后羿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32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宗教、戏剧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4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254种,包括青少年日记、名作欣赏、百科探秘:航空航天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等;后羿的相关文献由324位作者贡献,包括韩成芳、叶旭明、吴卫等。

后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4 占比:99.6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31%

总计:325篇

后羿—发文趋势图

后羿

-研究学者

  • 韩成芳
  • 叶旭明
  • 吴卫
  • 吴应海
  • 林霖
  • 温洲
  • 甘秋霞
  • 田镇
  • 谢忆
  • 谨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崔芃昊
    • 摘要: “重述神话”是2005年英国坎农格特出版公司发起的世界范围内的创作出版活动,其中《碧奴》《后羿》及《人间》是3部以中国神话为母题的小说。无论是早期人们在“射日—奔月”神话中表露的原始自然崇拜,还是“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等传奇故事传递的道德训诫,都在当代作家的笔下发生了所指的位移,神话文本的开放特质与自身的美学空间为现代性话语降临提供了多种可能,“权力”“性别”以及“身份焦虑”等现代性议题成为作家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剖析文本中的现代性话语建构,观照古典与现代间的对话与共识,才是解读“重述”的关键所在。
    • 陈蕾
    • 摘要: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后羿的形象历来争论不休。从先秦到两汉的文献记载中,有史话中善射的羿、有穷氏后羿,也有神话中上射十日的羿,以及仙话中求仙药未遂的羿。在史话到神话、仙话的流变中,文学史上的羿形象最终得以定型,名称也被统一为后羿。而史话与神话、仙话的相互叠加消解了后羿形象本来的结构模式与精神内涵,但也折射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渊源,反映了先民对于世界的认识。
    • 谭佳
    • 摘要: 朱熹《〈大学章句〉序》开宗明义:“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继天立极”,既是圣王的意义所在,也是群臣士大夫的价值规范。读书人渴望圣君盛世,渴望在道德砥砺和人格修炼中秉承天意,继天而作,立言不朽。古代士人这种政治抱负和道德追求,在现当代知识分子精神气质中仍有体现,如在以重述后羿为代表的现当代神话主义小说中就时时可见。
    • 徐峰
    • 摘要: 唐《初学记》引《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捺,而为月精。”这是关于月球、嫦娥众多神话传说中的一个,意思是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了长生不老药,后羿的妻子姮娥(即嫦娥)偷走药后飞向月球,变成了蟾赊。而关于“蟾赊”、“玉兔”的想象,来自于古人对月球表面明暗的脑补。古代天文学家认为,月球表面上肉眼清晰可见、相对平坦的阴暗平原区域充满了水,因此将这片区域起名为月海。
    • 高妍
    • 摘要: 音乐是歌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歌剧中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情绪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动作的支持以及场景氛围的渲染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则以歌剧《山海经·奔月》为例,从该歌剧中音乐所具备的戏剧功能这一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整体分析.
    • 王思萌
    • 摘要: 《故事新编》历经13年的创作历程,既包含着鲁迅独特的哲学意识与社会理想,同时也对鲁迅的心灵轨迹与生命体验有着较为完整的记录。《奔月》中作者融合了“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两个故事,以后羿与嫦娥婚后困窘生活推动整个情节的发展。本文主要探究了后羿与嫦娥的人物形象,分析了后羿生活困窘背后的沉于物欲与嫦娥奔月所表现出的女性命运道路新选择。
    • 佚名
    • 摘要: 我们的数学老师可了不得,他可是一个拥有“追踪导弹”称号的人。
    • 叶慧婷; 王佳
    • 摘要: 叶兆言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加入世界知名作家发起的“重述神话”书系写作中。他选择了后羿射日神话作为文本来源,运用从西方神话中挖掘的现代心理学视角,创造性地描述了后羿与嫦娥之间的爱欲,并以此为基点重新阐述后羿成为英雄却迷失于父权制社会王者身份的经历。后羿与嫦娥诀别的悲剧结局,引发我们对爱欲和父权的无尽反思。
    • 李琛
    • 摘要: 嫦娥和吴刚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以《山海经》为源头的说法,认为"大荒西经"里的"常羲"就是嫦娥。按袁珂校注本所引文献的解释,羲、音近,又古读""为"何",遂衍为嫦娥。但常羲在《山海经》里是天帝帝俊之妻,不知何故变为后羿之妻,袁珂评:"神话传说之演变无定,多如是也。"《山海经》之"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孙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私通。后人又加敷衍,言吴权杀伯陵、炎帝罚吴权砍树,吴权即吴刚。本事考据繁复,索性胡思乱想,提一个假说:飞升与担荷是人性的超拔,所以神话里必有嫦娥式与吴刚式的人格范型。
    • 赵运涛
    • 摘要: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据说源于远古的祭月崇拜。应劭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夕月以夕"就是夜晚祭祀月亮。而八月十五被定为一个节日则是在唐代。到了唐代,祭月变成了赏月,并增加了"团圆"的内涵。到了宋代,中秋节极为兴盛,成为重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可以通宵达旦地游玩。《东京梦华录》说:"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