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述神话
重述神话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6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专利文献8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黑龙江社会科学、文教资料、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等;
重述神话的相关文献由60位作者贡献,包括宋晗、叶舒宪、张为强等。
重述神话
-研究学者
- 宋晗
- 叶舒宪
- 张为强
- 徐春浩
- 李小娟
- 杨文坛
- 杨正和
- 杨瑶
- 白杨
- 贾柯
- 韩阳
- 高健
- 于萍
- 付品晶
- 刘阳
- 叶珮琪
- 吴亚娟
- 夏海娟
- 夏雪飞
- 宋艳洁
- 崔芃昊
- 张兵一
- 张岱
- 张彩虹
- 张悠哲
- 张晓鹏
- 张鹏
- 张默
- 文贵良
- 旭亚
- 曾娟
- 李娟
- 李权
- 杜佳
- 杨倩倩
- 梁巧稚
- 梁晓昀
- 梅秀
- 次仁翁姆
- 武学军
- 段友文
- 王伟滨
- 王力
- 王学谦
- 王春林
- 王金涛
- 甘秋霞
- 瞿萍
- 臧嵘
- 袁红涛
-
-
崔芃昊
-
-
摘要:
“重述神话”是2005年英国坎农格特出版公司发起的世界范围内的创作出版活动,其中《碧奴》《后羿》及《人间》是3部以中国神话为母题的小说。无论是早期人们在“射日—奔月”神话中表露的原始自然崇拜,还是“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等传奇故事传递的道德训诫,都在当代作家的笔下发生了所指的位移,神话文本的开放特质与自身的美学空间为现代性话语降临提供了多种可能,“权力”“性别”以及“身份焦虑”等现代性议题成为作家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剖析文本中的现代性话语建构,观照古典与现代间的对话与共识,才是解读“重述”的关键所在。
-
-
瞿萍
-
-
摘要:
从"敦煌三部曲"到《禹王书》,冯玉雷的重述文本从丝路敦煌历史事件,转向对文化大传统视角下神话时代华夏文明起源的关注.通过檃栝大量神话材料并创造性地借用"四重证据法"使之巧妙融合,小说知识堆叠似的文本容量在带来阅读陌生化的同时,也创造出一个个理想的意象世界.作者对历史文化题材持之以恒的热情和一以贯之的学术探赜意识使文本呈现出深广博杂的学者型小说面貌,不仅凸显了作者强烈的历史意识,更昭示出他对西部文化的体认和对传统文明观的反思.
-
-
-
黄悦
-
-
摘要:
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被掩埋的巨人》以古老的亚瑟王传奇为母本,以个体记忆为焦点,创造出内涵截然不同的隐喻系统.其叙事手法既不同于历史小说,又有别于一般的奇幻文学.作者借助神话传统,通过对象征符号的挪用、拼接和置换,打破了传奇故事的民族话语权威;通过不断变换叙事主体和视角,为神话历史注入个体生命体验,用交织的话语之网打破集体记忆的迷雾.石黑一雄将传奇日常化,借隐喻打破时空负载,体现了其国际化写作的历史深度,而且以重述神话的方式拓展了当代小说的叙事空间.
-
-
-
-
顾萌萌1
-
-
摘要:
2005年,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著名出版人杰米·拜恩发起了''重述神话''项目,联合全球三十多个知名出版社进行跨国出版合作,邀请世界各国作家进行神话改写创作。阿来参与了此项目。他以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为基础,创作了小说《格萨尔王》。相较于''重述神话·中国卷''的其他三部作品——《碧奴》、《后羿》和《人间》而言,《格萨尔王》在还原史诗的基础上,进行后蒙昧时代和现代文明时代的双线叙事,赋予其新的民族时代含义。
-
-
梁巧稚
-
-
摘要: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al construction, more and more western readers become interest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inu and the Great Wall tells a story of an ancient Chinese myth-a woman named Mengjiang wailing for the Great Wall.Readers at home and abroad paid much attention to it as soon as its publication. Chinese scholars also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on its translation. Focusing on the reader's response, receptive aesthetics focuses on translator' s subjectivity and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study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s well as to spread Chinese culture around the world.%随着中国"文化强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碧奴》讲述的是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一经问世便吸引了中西方读者的关注,国内翻译界也对其译本给予了高度重视.接受美学以读者为重点,主要探讨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为中国作品的英译研究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
-
王金涛
-
-
摘要:
神话,是人类童年的产物,在历经千百年的沉淀与流传中,已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方式。每一个时代,都有着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理解与演绎的方式。当下,借助"互联网+"讲好神话故事,已成时尚,并被演绎。一、神话故事与"互联网+"的融合"打开APP,点击AR开始扫描图案,保持手机对准图案,等待网络加载AR内容成功后,神话动态就跃然在手机上。"这是2017年12月29日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所开展的"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的一则手机动态消息。
-
-
宋艳洁
-
-
摘要:
阿特伍德参与重述神话项目,以《奥德赛》为创作蓝本和灵感来源,写下了《珀涅罗珀记》.在延续史诗人物情节和希腊悲剧结构的传统下阿特伍德增添了反叛因素,与此同时她置换叙事视角,赋予女性话语权,并形成多种声音,我们从中得以窥见远古神话在后现代语境下的重述价值和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