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复调叙事

复调叙事

复调叙事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电影、电视艺术、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专利文献233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贵州社会科学、齐鲁学刊、语文学刊等; 复调叙事的相关文献由9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西强、姚娜、彭在钦等。

复调叙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27.19%

专利文献>

论文:233 占比:72.81%

总计:320篇

复调叙事—发文趋势图

复调叙事

-研究学者

  • 王西强
  • 姚娜
  • 彭在钦
  • 彭茜
  • 李宁
  • 杨芳
  • 段凌宇
  • 王富鹏
  • 高春民
  • 魏逸亭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田洋
    • 摘要: 电影《罗拉快跑》虽以独特的叙事方式与叙事风格为众人熟知,但“言为心声、歌以咏志”,其在颇具亮点的艺术特色下,呈现出因生活的不同选择而衍生的多彩艺术人生。本文从电影《罗拉快跑》其内容构成的丰富多义性出发,探索在趣味性人物设定的基础上辅以充足细节设计而完成的复调式叙事,并基于上述艺术特色的价值导向分析《罗拉快跑》在叙事的多样性间流露出的影片内核,即探讨电影中“人生艺术化”美学的表达方式,倡导以自然本性照亮生命中的艺术之光。
    • 周倩
    • 摘要: 对话作为一种交流方式,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影像表达如何推动“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索。本文从范俭导演执导的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着手,运用文本分析法,在对话语言上使用诗性言语思维的视听表达,在对话内容上以小人物的命运引发共鸣,在对话方式上采用多视角的复调叙事来分析纪录片的跨文化对话,以为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对话研究提供参考。
    • 游庆超
    • 摘要: 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大量运用了复调叙事手法。按照巴赫金复调叙事理论分析,小说在“微型对话”、双声语、暗辩体形成的复调等三个方面将复调叙事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作家之所以会运用复调叙事手法主要基于社会存在的多元性、主体意识的复杂性、叙述视角的不确定性这几大因素。
    • 陈钰冰
    • 摘要: 诺贝尔奖得主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一部前苏联女兵的采访实录,其完整记述了女兵们经历的战时苦痛与战后创伤:战争中,原有的价值体系和伦理道德被悬置,女兵们承受着生理与心理的双重伤害;战后她们回归本位,但他者的地位却未改变,因无法融入社会而产生身份认同危机。作家以个体复调描摹他者具像,以群像复调亲近他者苦难,以作家与人物复调引领他者“合唱”,体现了后现代伦理学倡导的对“他者”的负责意识。《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不仅呼吁战争年代和平永驻,更彰显出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下,推动人类社会伦理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性。
    • 吴群涛; 成轶瑾
    • 摘要: 鲍勃·迪伦在其新歌专辑《坎坷喧嚣的道路》中以死亡为主题,审视了逼近自身的自然死亡,反思了20世纪60年代层出不穷的民权领袖遇刺事件。分析专辑中的歌词后发现,其死亡书写具有叙事手法、结构和内容上的多重对话性,体现出明显的复调特征。迪伦采用复调与对话技巧从多个角度书写死亡,探讨个人超越肉体死亡的方法,呈现美国社会系统暴力造成的政治谋杀与自由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得听者无意识地加入对话,推动其有意识地进行思考。通过发挥个人的主体能动性,鲍勃·迪伦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美国社会主流话语的裹挟,为大众走出失语状态注入了动力。
    • 林颖; 许天敏
    • 摘要: 网络公共空间打破了受制于现实时空隔阂的传统交往模式,对于重塑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具有重要作用。使用话语分析法对bilibili平台(简称B站)上两岸相关内容的叙事方式、互动形式与文化“接合”状态等进行分析,发现网络公共空间建构两岸青年文化认同的机制体现在:第一,网络视频的日常叙事将平时隐而不见的个体生活和微观情感具象化、影像化,引发了两岸青年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第二,视频内容与弹幕互动的复调叙事形成了两岸青年对同一问题的跨地域、跨时空讨论,有利于消弭文化差异与认知偏差;第三,主流题材视频以网络化的符号形式、表达特征形成话语“接合”,实现历史文化与集体记忆的传递,有效形塑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
    • 闫江南; 简贵灯
    • 摘要: 革命历史题材剧《一个人的长征》聚焦长征中的小人物,将小说中的复调叙事引入戏曲舞台,再通过“小乐队”寻求观演上的互动,演员与观众在长征出发地共同谱写长征史诗,取得不错的演剧效果。
    • 李颖涵
    • 摘要: 《外太空的莫扎特》通过表现为科学之梦、科学产品及外星人的科学叙事,建构了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冲突,推进了奇幻剧情的发展。影片以音乐和诗的艺术叙事形式,说明了当下式微的艺术依然可以是一种生命意义,强调了形而上的艺术具有的时代力量。影片中几对家庭的亲情叙事,不仅思考了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怎样进行的方式方法问题,还表现了现代生活的新特征。科学、艺术及亲情的复调叙事,建构了影片具有的儿童趣味与现代反思,展现出对当代电影叙事的新探索。
    • 魏逸亭
    • 摘要: 《广岛舞伎:原爆五十七年》(Hiroshima Bugi:Atomu 57)是著名美国印第安裔作家杰拉德·维兹诺(Gerald Vizenor)出版于2003年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广岛人民悲痛遭遇的同情,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和平假象的嘲讽。本文将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分别从复调叙事、复调文体以及复调对话三个层面,对该作品中的复调艺术进行阐释与分析,旨在探究《广岛舞伎:原爆五十七年》中独具一格的叙事魅力。
    • 高春民
    • 摘要: 房伟新作《血色莫扎特》既像“悬疑小说”,又似“青春叙事”,既有“问题小说”的影子,又具“先锋书写”的意味。从“写什么”来看,《血色莫扎特》秉承了房伟一以贯之的关注现实的书写情怀,将对青春记忆的哀悼与幽微人性的烛照,植根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与具象的生活情境之中,以时空变迁与个体成长之间的对撞与抵牾,触摸时代的肌体,浓缩历史的记忆。从“如何写”而言,它尝试了迥异于《英雄时代》《猎舌师》等前作的创作手法,开启了不同的文学面向,其艺术“调性”与品格日渐显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