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专利文献3093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春岁月、中国新闻周刊等; 鲍勃·迪伦的相关文献由12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群涛、张艺、马汉广等。

鲍勃·迪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 占比:3.49%

专利文献>

论文:3093 占比:96.51%

总计:3205篇

鲍勃·迪伦—发文趋势图

鲍勃·迪伦

-研究学者

  • 吴群涛
  • 张艺
  • 马汉广
  • 吴泽源
  • 唐思程
  • 张培
  • 惠紫燕
  • 温天一
  • 王宁灏
  • 王晓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2022年3月8日,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宣布,美国富于传奇色彩的歌手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将于2022年11月8日在美国出版一本新书《现代歌曲的哲学》,这将是2004年出版的第一部著作《编年史·第一卷》以来的另一部著作。该书也将在法国的法业尔出版社问世。
    • 肖文
    • 摘要: 鲍勃·迪伦是美国著名歌手和诗人,在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作品在文学领域得到巨大关注。“暴雨将至”和“暴风雨”的创作年份间隔有五十年之久,分别代表了鲍勃·迪伦生涯早期与后期的创作风格。本文旨在通过历史背景、叙事方式与音乐风格这几个方面,对两首诗歌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鲍勃·迪伦的创作风格以及生涯前后转变。
    • 成汹涌; 丁运梦
    • 摘要: 作为当代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论域,象似性从语言符号的本质出发,研究和论证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的一种自然的可论证的联系。鲍勃·迪伦作为西方音乐界泰斗级人物,其作品除了结合美国传统歌谣的韵律外,更由于歌词中蕴含了丰富的象似性,深受美国民众喜爱并传唱至今。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象似性在诗歌创作中运用频率较高,逐渐成为增加诗歌韵律、升华文学作品艺术情感的独特写作方法。基于语音象似、数量象似、对称象似和隐喻象似四个方面解读鲍勃·迪伦作品中的象似性,尝试探蹊文学作品的整体结构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 吴群涛; 成轶瑾
    • 摘要: 鲍勃·迪伦在其新歌专辑《坎坷喧嚣的道路》中以死亡为主题,审视了逼近自身的自然死亡,反思了20世纪60年代层出不穷的民权领袖遇刺事件。分析专辑中的歌词后发现,其死亡书写具有叙事手法、结构和内容上的多重对话性,体现出明显的复调特征。迪伦采用复调与对话技巧从多个角度书写死亡,探讨个人超越肉体死亡的方法,呈现美国社会系统暴力造成的政治谋杀与自由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得听者无意识地加入对话,推动其有意识地进行思考。通过发挥个人的主体能动性,鲍勃·迪伦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美国社会主流话语的裹挟,为大众走出失语状态注入了动力。
    • 摘要: 自从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流行歌曲与文学之间的界面性,但并非所有的流行歌曲都具有文学性,而只有那些在创作过程中被赋予文学性的作品方能视为文学,如约翰·列依的《想象》(Imagine)、艾尔顿·约翰在《狮子王》中唱的主题曲《你今晚感觉到爱了吗?》(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泰勒·斯威夫特的《爱情故事》可视为典型的文学作品。
    • 摘要: 一个人如果能在清晨醒来,晚上睡去,中间的时候做他所爱的事,那就是成功的人。——鲍勃·迪伦[选自《读者》2019年第21期]男生买了房就有底气结婚了,女生买了房就有底气单身了。——当下一种有趣的社会现象,二者本质是相同的,即有底气追求爱情了。[选自《读者》2020年第14期]我一直以为真正的个性,指的是自己用一种特殊的眼光去看世界;然而,看样子很多年轻人,是把让别人用一种特殊的眼光看自己误当成是个性了。
    • 郑燕红
    • 摘要: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作曲家.1960年代初,他是美国民谣歌曲界的英雄和知识分子,从1961年发布首张专辑至今,迪伦一直影响着流行音乐界和文化界.文章以他的传记电影《我不在那儿》为线索解读迪伦的艺术创作,以及他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独特个人风格和审美意识.
    • 宋玮
    • 摘要: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化具有独特的风格,凯鲁亚克和鲍勃·迪伦都是这段文化的标志人物.凯鲁亚克作为美国"垮掉的一代之王"影响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的歌词创作,主要表现在创作手段、意象和精神内涵等方面.
    • 徐思园; 田俊武
    • 摘要: 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在数字人文的关照下,文艺研究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借助数字人文的AntConc软件,本文对鲍勃·迪伦的385首歌曲进行词频分析.尽管迪伦在其各阶段歌曲中追求“真爱”,但是对作为爱情两个主体的he和she却持不同的褒贬态度.借助聂珍钊的文学伦理学做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歌曲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妖魔化的态势,而男性形象却高大威武.迪伦诗歌中的褒男贬女现象,与这位歌手当时所处的伦理环境和他本人的伦理选择不无关系.
    • 青丝
    • 摘要: 《纽约时报》前两年的一篇专栏带红了一个词“斜杠人生”,意指一个人具有多重身份,不满足固定一个职业。有资格贴上这个标签的人,无不沾沾自喜。比如鲍勃·迪伦,可以写成“创作歌手/诗人/艺术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实我认为把“斜杠”说成跨界,会更好理解,可避免被误以为是“斜着抬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