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北魏

北魏

北魏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43篇、会议论文4篇、相关期刊919种,包括晋阳学刊、文史哲、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1-6世纪中国北方边疆·民族·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北魏的相关文献由200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军、张鹤泉、李凭等。

北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43 占比:99.8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16%

总计:2447篇

北魏—发文趋势图

北魏

-研究学者

  • 刘军
  • 张鹤泉
  • 李凭
  • 李海
  • 殷宪
  • 柏俊才
  • 薛瑞泽
  • 陈开颖
  • 王永平
  • 张金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赵云婷(文/图)
    • 摘要: 汉魏洛阳城遗址位于今天洛阳城东、伊洛平原中心。城始建于西周,废弃于唐初,是在西周成周城和西汉洛阳城的基础上扩大发展而来的,作为东汉、三国魏、西普、北魏的都城长达330余年。自东汉在洛阳建都后,亚欧大陆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随之转移到洛阳,罗马城也是此时世界上伟大的城市。
    • 张文平
    • 摘要: 在北魏六镇中,武川、抚冥二镇的建立相对较晚,大致在北魏皇兴四年(470)“女水之战”之后。关于武川镇镇城,学界一直争议较多,经初步考证,今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希拉穆仁城圐圙古城最具可能性。武川镇隶属位于云中川的朔州管辖,二者之间有阴山交通道路联系。
    • 史林玉; 高晓梅
    • 摘要: 佛教作为汉代时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碰撞中,逐渐中国化,而作为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的服饰成为佛教中国化的一种符号。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文化遗产群就是北魏时期佛教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完美融合。本文通过石窟佛像与服饰的搭配分类及举例,对佛教服饰的内涵和意义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 杨文宾
    • 摘要: 拓跋部原“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经历两次迁徙后,建立北魏王朝。立国之初,在保持本民族部分习俗的同时,广泛吸收汉文化,刊刻于太平真君四年(443)的《嘎仙洞石室祝文》即其与汉文化融合的表征之一。本文通过胪列《嘎仙洞石室祝文》的相关材料,对北魏初期拓跋鲜卑与汉文化的融合略做考察。
    • 周鹏
    • 摘要: 死刑是刑法的重要制度之一,以剥夺犯罪人生命为惩罚手段,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严厉的刑罚。从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的发展演进中,死刑皆为刑罚体系的核心。北魏是中国古代死刑制度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汉魏晋法律传统得到稳步推进,同时新的法律制度也应运而生。死刑制度发展至这一时期,已不仅仅是推崇严刑酷法,儒家法制理念的渐趋融合更赋予了其法治化、文明化的升华。北魏重要时间节点的修律活动和历次修律内容,可见死刑立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考量,并且不同时期北魏死刑制度立法指导思想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 孙惠楠
    • 摘要: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因统治者自身的局限性,北魏的文学建树与同时期的南朝相比显得有些落后,但是南北文学发展是有着共同的文化源流的,再加上当时南北交流这种大的时代背景,北朝文学的发展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在入北的南方文人文学熏陶的同时,在保持自身特点的前提下,大力学习南朝优秀的文化,使得北魏洛阳诗坛呈现稳步向前的发展态势。虽然在学南过程中,不免有些生硬粗糙,但成果却也蔚为可观,为北朝诗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李磊
    • 摘要: 孝文帝文教改革以江南文化为标尺,起到了缝合内部分歧、确立改革目标的重要作用。借由改革所建的门阀体制,北魏的江南认同通过士论进一步促成了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的精神融合。江南认同由此成为北魏民族融合的重要观念基础。
    • 张丛博
    • 摘要: 穿越邙山重重隧道,进入洛阳偃师境内,道路两旁那一座座杂草丛生的土丘,许多是当年帝王将相的坟冢。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汉魏洛阳城与它的缔造者命运一样,埋在了绿油油的麦田之下。可能是时光开的一个玩笑,城里那座高度空前绝后的木塔——北魏洛阳永宁寺塔,也被埋进了"坟冢"。
    • 刘秀梅
    • 摘要: 北魏《皇帝南巡之颂》碑中的人名数量众多,经过爬梳,辨认出其中存留的北魏复姓氏共有43个,就其中的乙旃、盖娄、是娄等24个复姓氏在北魏时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证,并对这些北方游牧族姓氏在北魏时期发生的变化作了简略梳理,以待方家指正。
    • 陈涵琳
    • 摘要: 北魏是由拓跋鲜卑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其统治北方近百年的时间里,正值中国历史上风云激荡的民族融合时期。自古“马背上讨生活”的北魏统治者向中原文化寻求治国之策,而一大批中原士族亦抱着“用夏变夷”理想,积极投入北魏拓跋王朝建设大潮中。随着与中原汉文化接触不断密切,“鲜卑本位”与“汉族本位”如何和谐共存成为双方一大“痛点”。与此同时,中原农业文化与拓跋草原文化在各种矛盾中融合。本文结合《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阅读实际,从早期拓跋部族对中原文化、士大夫态度,中原士族汉化贡献以及二者文化融合情况及影响等多方面入手具体阐述对拓跋魏文化转变的见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