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
北魏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0年内共计142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5篇、会议论文4篇、相关期刊661种,包括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物世界、中国历史文物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1-6世纪中国北方边疆·民族·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北魏的相关文献由116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军、李海、殷宪等。
北魏
-研究学者
- 刘军
- 李海
- 殷宪
- 张鹤泉
- 柏俊才
- 薛瑞泽
- 陈开颖
- 王永平
- 李凭
- 李梅
- 杨宏
- 王明前
- 苗霖霖
- 佚名
- 倪润安
- 史卫
- 张丽
- 王爱军
- 金申
- 韩雪松
- 刘军1
- 员小中
- 张金龙
- 徐美莉
- 杨永俊
- 杨龙
- 罗新
- 邵正坤
- 邹清泉
- 马志强
- 伊迪
- 吕仕儒
- 吕净植
- 姚红艳
- 孙启祥
- 孙迪
- 张国刚
- 张志忠
- 张文平
- 张海啸
- 杨柳
- 段锐超
- 清风慕竹
- 王万盈
- 王怀宥
- 王慧涓
- 王柳芳
- 王继训
- 王银田
- 翟桂金
-
-
范兆飞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贵为两晋皇族的河内大族司马氏家族,国破北奔,与千里之外河西地区的胡人家族进行联姻,休戚与共,产生极为密切的联系.司马金龙墓铭和墓表文字,显示其家族与河西地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墓表和墓铭的形制,均为圆首方座,具有"河西圆首碑形墓表"的若干特征.但是,即便河西地区的圆首碑形墓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实际上,汉晋以降,没有螭龙或晕纹的简易圆首石刻,也是一种虽不显著但延续持久的传统.圆首墓表并不为某一族群或某一阶层所特有.魏晋甚或东汉都存在着圆首石刻,东晋南朝同样如此.不仅如此,作为"整体史观"的司马金龙墓葬,呈现出多元面相,特别是多室的墓葬形制与西晋单室墓的趋势背道而驰,与江左葬制也无相似之处,反而与魏晋时期关陇河西的墓葬高度相似,也不乏东汉多室墓的痕迹."文本性与物质性交错"视野下的司马金龙墓表,折射出北魏平城时代制度文化的丰富来源.
-
-
程苏东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北魏经学制度多参袭魏晋南朝故制,然亦间有别创.例如在学校制度方面,刘芳等士人发掘出《札记·祭义》中天子“四学”之说,在郑注的基础上结合北魏实际,创立了专收普通士庶子弟的四门小学,在宗经复古的同时,也呼应了太和改制强化门第、姓族的观念.不过,北魏改制也有未尽周全者,如阙里、京师并置孔庙,以及天子视学讲经礼的施行等,显示出北魏虽试图通过经学制度的调整彰显尊经复古之意,但由于未明相关仪制背后之经义与故事,得其形而未得其实,终难免邯郸学步之弊.不过,这些制度大多仍为北齐、隋唐所继承,显示出北魏在中古制度史演变中的重要意义.
-
-
陈洪萍;
王娜;
赵晓丹;
尚美斌;
王家鑫
- 《敦煌研究》
| 2020年
-
摘要:
板瓦是北魏平城物质文化遗存之一,山西省大同市的几处北魏遗址均出土了大量板瓦.本文旨在介绍综合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绘制板瓦考古线图的标准化工作流程,批量化、规模化地绘制北魏平城种类丰富且数量可观的板瓦考古线图,并搭建北魏平城板瓦的考古线图资料库,最终汇入云冈石窟大数据库——"数字云冈",以扩展考古绘图的应用,使其参与展览、宣传、开发文创等.
-
-
李俊
- 《兰台世界》
| 2020年
-
摘要:
北魏时,契丹由分离流散到不断发展壮大,魏契关系先后经历由对抗冲突到朝贡和平的历史嬗变.二者之间互动关系主要以朝贡与和市为主要形式.契丹对北魏的朝贡具有不稳定性和随意性的特点;朝贡地点初为平城,后为洛阳;朝贡内容多以马匹、纹皮等土特产品为主;朝贡形式为遣使来朝.和市主要以购买交换粮食等生活用品为主要形式;和市地点在今辽宁朝阳至北京密云县之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