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80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旅游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6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4519篇;相关期刊448种,包括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敦煌研究、丝绸之路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首届全国文物建筑结构振动控制与保护学术会议、2014第二届海峡两岸体育运动史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十二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等;龙门石窟的相关文献由831位作者贡献,包括方云、吴璇、李心坚等。

龙门石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6 占比:5.13%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4519 占比:94.77%

总计:15321篇

龙门石窟—发文趋势图

龙门石窟

-研究学者

  • 方云
  • 吴璇
  • 李心坚
  • 张乃翥
  • 李晓霞
  • 季云博
  • 张成渝
  • 范子龙
  • 马朝龙
  • 高东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巩县石窟,原名希玄寺,宋代名十方净土寺。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北9千米的大力山南麓。建于北魏熙平二年(517),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各代相继凿窟造像,形成石窟群。巩县石窟坐北向南,有洞窟5个、千佛龛1个、摩崖造像3尊、摩崖造像龛225个、碑刻题记256方、佛像7743尊。其总体风格与龙门石窟相近,但规模小,整体造像艺术水平也不如龙门石窟,但其中也不乏精品。
    • 马倩倩; 陈小歌
    • 摘要: 基于百度指数,分析了智慧旅游时代龙门石窟景区网络关注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来看,2019~2021年工作日关注度均低于周末关注度。2019~2021年周内工作日关注度呈现周一周二递减,周三周四呈上升趋势。从每月来看,该旅游区整年的网络关注度季节性显著,大体上呈“两峰”特征,即春季和秋季两个峰值期,并且月均关注度呈现出秋季大于春季的特征。从节假日来看,“五一”和“十一”网络关注度从整体上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十一”和“五一”相比,上升和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②从空间来看,可以分为五类地区:第一类:本地市场;第二类:周边地区,关注度较高,地理范围较近地区;第三类:经济发达地区,关注度较高,但距离较远;第四类:地理范围较近,但关注度并不高的地区;第五类地区:距离较远、关注度较低的地区。
    • 李广军; 马军钗
    • 摘要: 4月25日,1.2万份2022版《中国·洛阳交通旅游图》在洛阳市规划展示馆、市民之家、龙门石窟等地点,向过往市民及游客免费发放。游客可以按照各自喜好,跟着地图体验“游在洛阳、行在洛阳、食在洛阳”。2022版《中国·洛阳交通旅游图》由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策划,河南省地图院编制,不仅标注了洛阳市各大旅游景点的详细信息,还推荐了魅力牡丹游、都城遗址游、自然风光游、博物馆之都精品路线、豫西古建筑线路等若干条精品旅游路线,方便市民了解家乡文化、游客规划行程路线。在编制过程中,河南省地图院干部职工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困难,多次召开地图编制研讨会,经过反复编校、调整,最终保障了地图如期与市民和游客见面。
    • 郑雅妹
    • 摘要: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龙门山与香山东西相对,伊河在两座山间流淌,唐代诗人白居易赞其:“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自北魏至宋代400余年间,古代匠师以鬼斧神工的技艺创造了今天这座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龙门石窟存有洞窟2300余座、造像10万余尊,还有各代碑刻题记2800余品,30余万字,其中700余品刻有纪年,为我们研究历史、宗教、书法、艺术等留下了宝贵资料(图1)。
    • 韦正; 马铭悦; 崔嘉宝
    • 摘要: 本文从探讨河西北魏石窟与云冈之关系、平洛道石窟与云冈之关系、云冈三期洞窟与龙门石窟之关系三个方面出发,阐述了云冈石窟的对外影响问题。具体来说,河西石窟中不排除有北魏平城时代的遗存,也有很多内容可以推定在北魏洛阳时代,但均不能建立与云冈的关系。平洛道上小型石窟伴随着迁洛而出现,接受云冈影响的时间可能在迁洛之后。云冈石窟第三期表现出很多新特征,其近源在龙门,远源则在栖霞山石窟。总之,云冈石窟的对外影响问题需要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进行具体评估,所反映的情况不只是石窟本身,更与历史状况和自然地理之间存在关联。
    • 刘叶; 闫增峰; 孟圆悦; 李昊
    • 摘要: 龙门石窟大卢舍那像龛佛像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风化病害严重。本文从窟檐建筑保护角度出发,整理了大卢舍那像龛遗址史料和既有研究成果,以宋为年代切片,基于《营造法式》,试对其窟前保护性建筑进行复原。据遗址现存柱位和壁面孔洞所得数据对营造尺进行核算,开间面阔符合整数尺制,柱径和孔洞截面尺寸皆近似于《营造法式》七等材,以此为基础,对其他大木构件进行复原,得出其平面、立面和剖面的复原方案,旨在降低太阳辐射和雨水冲刷对石窟文物的物理侵害。
    • 王瑞蕾; 穆伟
    • 摘要: 龙门石窟古阳洞共有三品北魏安定王元燮相关题记,分别是元燮为其父母造像题记二品和为其女夫造像题记一品。这三品题记大致开凿时间为古阳洞第一期工程末和第二期工程初,从这三品题记中,可以考察古阳洞早期造像史,补充史籍缺失的安定王家族世袭信息,探讨北魏中晚期民族关系。古阳洞三品安定王元燮相关题记具有重要的原始史料价值。
    • 陈莉
    • 摘要: 唐代名相姚崇之母刘氏与姚氏家族成员,于武周年间在龙门石窟西山南端共同出资营造了大型家族窟极南洞,以此作为家族成员还愿、祈福等佛事活动的场所。姚氏家族窟的开凿不但是家族佛教信仰的升华,还彰显了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同时通过对姚氏家族窟的深入分析,进一步印证了佛教吸收和融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后越来越世俗化的趋势。
    • 吴玖莹
    • 摘要: 河洛文化区域性较强,是中国文明的根文化之一。本文主要以洛阳地区的河洛文化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龙门石窟中视觉印象感知的元素和网络传播的特征,合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传播优势,进行河洛文化在网络传播中的视觉化研究。
    • 张敬衍; 张茜; 韦峰
    • 摘要: 日本著名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曾在20世纪初的20年间,先后6次来到中国内陆进行古建筑考察,1902—1903年的大考察是时间最长、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其中对河南古建筑的考察尤其详细。根据伊东忠太所留下的古建筑考察的日记、笔记、插图和照片等一手文献资料,结合其后续的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成果,揭示伊东忠太河南古建筑考察中洛阳龙门石窟、豫西窑洞以及开封城市等方面的建筑史学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