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409篇,主要集中在地理、旅游经济、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987篇;相关期刊210种,包括佛教文化、敦煌学辑刊、敦煌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届秦俑及彩绘文物保护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六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麦积山石窟的相关文献由368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广强、项一峰、魏文斌等。

麦积山石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4 占比:28.9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36%

专利文献>

论文:987 占比:70.70%

总计:1396篇

麦积山石窟—发文趋势图

麦积山石窟

-研究学者

  • 董广强
  • 项一峰
  • 魏文斌
  • 孙晓峰
  • 张锦秀
  • 马千
  • 张萍
  • 胡承祖
  • 刘莉
  • 王通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华英
    • 摘要: 文创产品是新时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该文以麦积山石窟文创产品设计为案例,分析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工作,以期在提升文创产品文化价值的同时促进文创产品经济价值的提升,让麦积山石窟在新时代背景下展示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麦积山石窟的发展历史与规模,以展示麦积山石窟艺术传承的价值;第二部分阐述麦积山石窟的艺术特点,分析其文化价值;第三部分探究将麦积山石窟艺术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的要点;第四部分探讨文创产品设计的方法。
    • 白洋洋
    • 摘要: 天水麦积山石窟的泥塑是工匠利用传统手工艺,经过起稿、塑造、描绘等方法创作而成的雕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和世俗性。北魏时期的麦积山石窟泥塑造像初步展现出属于东方的审美趣味。这种审美趣味具有“象”与“境”两个层次,“象”为“实”,“境”为“虚”,虚实相生,境出象外,形成了基于物象而又超越物象的深层意蕴,即中国人所追求的“象外之境”。从北魏时期麦积山石窟泥塑造像的形式特征和意蕴美感着手,以历史背景为基础,分析麦积山石窟泥塑造像在创作前、创作中、创作后三个阶段的发展与演化,进而探讨北魏时期麦积山泥塑所呈现出的“象外之境”。
    • 杨文; 张玉河
    • 摘要: 甘肃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大量的文化艺术资源,包括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伏羲文化、大地湾、马家窑、皮影戏、兰州鼓子等。对这些艺术资源类别进行梳理发现,大多为史前文化艺术、少数民族及民俗等文化艺术资源。曾经生活在甘肃地区的古代先民们用其智慧和勤劳创造出多姿多彩的艺术资源,不仅成为后世子孙重要的文化宝藏.
    • 张扬
    • 摘要: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睒子本生》经变画历来广受关注。笔者利用最新的数字化成果,对该壁画的一些细节进行再次识读和讨论。本文通过图文互证,对该壁画中国王误射睒子、草庐图像、国王背盲母看睒子等细节提出新的观点,并就壁画研究中的内容识读进行反思。
    • 冉妮娅
    • 摘要: 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全长6000多公里的中国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就有1600公里。这片状如如意的热土,相对完整地保存了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史料和文化记忆,石窟便是其中之一。河西走廊缺少建筑材料的不利因素,成就了石窟这一独特的佛教建筑形式和艺术景观。这里保存了丰富的石窟艺术群:马蹄寺石窟群、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庆阳北石窟寺和名扬中外的莫高窟、榆林窟及西千佛洞等。石窟是建筑、雕塑和绘画三种艺术的综合体,是认识和研究世界美术史不可多得的资料。“莫高千窟列鸣沙,崖壁纷披五色霞。胡杨翠荫阁道外,九层楼接日光华。”冉妮娅的甘肃石窟系列作品,以其独特的中西结合的技法,充分展现了甘肃石窟气势磅礴、蔚为大观、千姿百态之美。
    • 贺东鹏; 武发思; 胡军舰; 岳永强; 马千; 汪万福; 李师翁
    • 摘要: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窟壁和壁画表面发生了严重的非生物和微生物病害,主室四壁地仗脱落面积达51.24%,且由南向北逐渐递增,微生物病害集中分布于偏北侧窟壁和壁画表面。为了揭示石窟内外环境变化对文物的影响及与病害发生的关系,于2019年用HOBOU23-001型和iButton DS1923微型嵌入式温湿度监测仪对第127窟内外环境和窟壁本体微环境进行同步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受森林性气候的影响,麦积山石窟外环境空气相对湿度(RH)季节性变化较小,窟内空气RH长期大于70%;全年北壁空气RH大于90%的天数达112 d,而南壁仅为3 d;4—10月间,北壁空气RH月极大值均高于南壁;北壁地仗层RH高于90%的天数达127 d,而南壁地仗层RH均低于90%,且北壁地仗层RH月极大值均高于南壁。这些结果说明,第127窟北壁附近空气及地仗层内长期高RH与窟壁和壁画病害具有相关性,是导致病害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该结果为麦积山石窟文物预防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陈慧英; 陶丽萍; 张国超
    • 摘要: 游客是旅游项目的最直观感受者,研究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项目的感知对于发展旅游经济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国内外对于麦积山石窟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游客感知相关的系统研究较匮乏,还没有建立相关的游客感知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麦积山石窟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通过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力图建立麦积山石窟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游客感知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游客视角下麦积山石窟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发现麦积山石窟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对麦积山石窟文化今后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 刘文超; 姜佳良
    • 摘要: 甘肃天水,连绵的秦岭山脉之中,一座鬼斧神工的佛教石窟,神秘、优美地独立在群山环抱之中,它便是有着“东方雕塑馆”美誉的麦积山石窟。众多石窟中有一尊微笑的小沙弥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其恬静会心一笑的旷世之美被誉为“东方微笑”,历经千年时空至今仍能深深打动人们的心灵。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常年驻守着一支生态劲旅——陇南市森林消防支队天水大队。他们忠诚守护在绿水青山间,用青春和热血呵护着麦积山石窟的绝色容颜,被驻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新时代“东方微笑”的“养颜人”。
    • 赵耀辉
    • 摘要: 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与云冈石窟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当然,也有人将麦积山石窟加入,称为四大石窟。在这四大石窟中,就其造像艺术来说,可谓各具特色,很难说得清孰优孰劣,然龙门石窟则以其丰富的造像题记而广为学界所关注。关于龙门石窟所存造像题记的具体数目,据民国年间洛阳县知事曾炳章所编《洛阳县复行调查龙门山等处造像题记表》记载为3680种,而建国后的统计为2800余种。这中间除了统计上的误差外,还与民国时期遭到大量盗凿以及自然风化损毁有着很大的关系。即使如此,其规模仍然堪称宏大。
    • 陈然
    • 摘要: 调查、分析、总结麦积山石窟宣传推广发布的相关系列作品,结合新媒体环境,找出其数字媒体宣传推广对于数字技术、互联网、局域网等传播渠道的运用特点和不足,提出如何有效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打破固定思维模式,为麦积山石窟未来新媒体开创新的系列作品及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