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拓跋鲜卑

拓跋鲜卑

拓跋鲜卑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7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内蒙古社会科学、学习与探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等;拓跋鲜卑的相关文献由258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泓、于长春、周慧等。

拓跋鲜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9 占比:94.7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70%

专利文献>

论文:13 占比:4.58%

总计:284篇

拓跋鲜卑—发文趋势图

拓跋鲜卑

-研究学者

  • 朱泓
  • 于长春
  • 周慧
  • 张国文
  • 张小雷
  • 曹熙
  • 杨永俊
  • 梁云
  • 段锐超
  • 胡雪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胤
    • 摘要: 拓跋鲜卑祖居大兴安岭,魏晋之际南下并在今内蒙古境内定都,其最初的都城称为“盛乐”。但据文献记载,“盛乐”应有两处,一为“定襄盛乐城”,一为“云中盛乐宫”。其中神元帝拓跋力微(174-277)最初迁都的“定襄盛乐城”,应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遗址的南城。而古城的中城,则可能是穆帝拓跋猗卢六年(313)“城盛乐以为北都”之所在。“云中盛乐宫”应在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村古城以东的40里处,但目前考古尚未发现该城址。
    • 赵晓天
    • 摘要: 拓跋鲜卑为游牧民族,其前期经济模式是以畜牧、狩猎为主的游牧经济,随着北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在游牧经济为主导的基础上,农业经济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部分.基于地理环境与生活习俗、政权发展形势、客观要求等,北魏前期经济模式形成,进而调整与发展.
    • 马颖
    • 摘要: 丧葬制度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体现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有力佐证,兼具多样性、复杂性和神秘性的特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丧葬习俗之间有共性,亦有个性。“毁器”葬是形式各异的丧葬制度中的一种,其流行时间长、分布地域广。历史、考古资料证明,在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墓葬中就已经发现有“毁器”习俗的现象[1]。鄂温克族至今仍保持着若干原始形态,“不论死者是男是女,其随葬品一律都要砸坏一块,因为传说不砸坏随葬品,就将对活着的人不利”[2]。
    • 王曙光; 白苏雅拉图
    • 摘要: 拓跋鲜卑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拓跋鲜卑发展壮大、改革、融入汉民族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典范。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论,通过考察拓跋鲜卑融入汉民族,形成中华民族一体格局的历程,探究中华民族形成一体格局过程中各民族和部落走向文化自觉、形成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历史。围绕拓跋鲜卑融入中华民族一体格局这一主线,以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融合呈现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是历史的必然、中华民族一体格局的形成有利于北方游牧民族发展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依据,以拓跋鲜卑形成中华民族一体格局的历程为例,叙述拓跋鲜卑融入中华民族的过程和作用,提出在青少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
    • 王曙光; 白苏雅拉图
    • 摘要: 拓跋鲜卑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拓跋鲜卑发展壮大、改革、融入汉民族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典范.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论,通过考察拓跋鲜卑融入汉民族,形成中华民族一体格局的历程,探究中华民族形成一体格局过程中各民族和部落走向文化自觉、形成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历史.围绕拓跋鲜卑融入中华民族一体格局这一主线,以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融合呈现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是历史的必然、中华民族一体格局的形成有利于北方游牧民族发展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依据,以拓跋鲜卑形成中华民族一体格局的历程为例,叙述拓跋鲜卑融入中华民族的过程和作用,提出在青少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
    • 孟松林
    • 摘要: 本文基于古籍整理和研究,对大兴安岭东麓鄂伦春族的田野调查,结合满-通古斯语、鄂伦春语和达斡尔语、蒙古语语言学的比较研究,借鉴科技考古,DNA比对,最终推论出:早期拓跋鲜卑生活于大兴安岭东麓,使用通古斯语;鄂伦春人世居大兴安岭东麓,是属于留守的守山部族的结论.此研究对进一步探索鄂伦春族源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 原廓
    • 摘要: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古往今来,不少人发出质疑:为什么木兰从军12年,都没有被人发现是女性?有人认为,木兰真实的相貌可能是五大三粗,所以别人看不出她是女性。其实并不是。回顾木兰所处的历史年代,或许能找到答案。一般认为,《木兰辞》"产生于北魏对柔然的战争,因为与诗中的地名相吻合",北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拓跋鲜卑建立的一个朝代。
    • 梁志恒
    • 摘要: 自拓跋鲜卑南迁中原以来,农业和畜牧业始终在动态中不断发展,引发了北魏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其中,大司农、太仆作为负责生产管理的最高级别官员,不可避免地受到北魏从牧到农转型的冲击,其职权流变和官职迁任始终与北魏经济结构的变化趋于一致,并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 杨剑飞; 季景盛
    • 摘要: 拓跋鲜卑的骑射文化在"蹛林"、"射柳"、"绕坛"这三种祭祀仪式中相互关联又层层演进,最终铸就成了拓跋鲜卑民族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拓跋鲜卑的骑射文化从发轫到成熟所具有的内在机制、结构原则都将引发我们对于当代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如何发展的思考.
    • 长海; 庞雷(图)
    • 摘要: 嘎仙洞遗址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麓、嫩江支流甘河上源嘎仙沟左岸山崖上,行政区划上属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嗅仙沟宽0.5-2千米,水流清澈,伏日甚冷,周围林海苍茫,峰峦层叠,古木参天,松桦蔽日。嘎仙洞高悬在离地面25米的半山腰中,在《魏书》中称为“拓跋鲜卑旧墟石室”或“石庙”、“石室”。1988年1月,该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