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陵墓

陵墓

陵墓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83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建筑科学、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篇;相关期刊469种,包括人文杂志、考古与文物、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考古学会第十四次年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陵墓的相关文献由78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恒翔、佚名、刘毅等。

陵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5 占比:98.1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48%

专利文献>

论文:11 占比:1.33%

总计:830篇

陵墓—发文趋势图

陵墓

-研究学者

  • 张恒翔
  • 佚名
  • 刘毅
  • 李晓巧
  • 刘照建
  • 台文
  • 庄林
  • 弓弦正
  • 张宏杰
  • 樊英峰1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周立刚
    • 摘要: 对酒当歌、望梅止渴、赤壁之战……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都和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关,他就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民间传说中,曹操为了防止自己的陵墓被人破坏,下令修建了七十二座假陵墓用来迷惑众人,这就是传播甚广的“七十二疑冢”。几百年来,很多人坚信疑冢之说,认为真正的曹操陵墓是不可能被找到的。那么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的?曹操的陵墓到底在哪里?里面都有些什么物品呢?
    • 胡晓
    • 摘要: 导语:窃国大盗袁世凯违背民意民心,倒行逆施,准备于1916年元旦举行洪宪皇帝登基大典。其行为遭到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抑郁中因病不治身亡。段祺瑞、徐世昌等北京政府主政者,作出了按国家元首规格隆重办理其葬礼的决定,并斥巨资为其修筑了陵墓“袁林”。1952年10月,毛泽东视察袁林。参观过后,毛主席指示要把袁林保护起来,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后人。
    • 刘毅(文/图)
    • 摘要: 明朝皇子封亲王,成年后出藩,驻守于冲要或边塞之地。藩王府第完整保存到今天的很少,但藩王及其子孙墓葬却有不少保存较好,是我们今天了解明代藩王制度的重要资料,也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明藩王陵墓现状。自太祖至神宗,明朝先后共有50位皇子以亲王身份驻藩京外,其中后来升为帝系者2府(燕、兴).
    • 刘亚东
    • 摘要: 清朝入关后,分别在今河北遵化和易县开辟了东、西两个陵区,加上辽宁省的盛京三陵,共同构成了清朝陵寝体系.清朝陵寝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寝发展变化的最后模式,具有与前代陵寝不同的特点,研究清朝陵寝对清史研究和古代陵寝制度史、思想史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40年来,学术界对于清朝陵寝的选址和营建、陵寝建筑规制、陵寝的命名、陵寝祭祀和管理等重要问题有了基本的认识,同时对特殊陵寝作了具体研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档案文献,寻找新的角度,注重实地调研,是未来深入研究清朝陵寝的重要方向.
    • 邓博妍
    • 摘要: 金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女真族统治的政权,建筑上承袭宋代对于建筑规制的精细把控[1].金代建筑的细部装饰方面随着女真族被汉文化影响程度的逐步深入,其风格上由粗犷的风格向宋代的精雕细琢过渡,同时由于受到同期的辽夏风格的影响,兼具多民族的细部装饰特色.我国金代相关正史较为匮乏,有关金代建筑细部装饰的考证面临断代问题,借助20世纪以来考古发现和相关文献记载[2],以及近年来我国对于金代河北崇礼太子城[3]等相关金代遗迹的进一步考古发掘,对于金代建筑细部装饰的相关材料得到丰富,研究取得历史性的进展.文章将以金代建筑细部装饰相关文献为基础,依托设计学科对于建筑的基本分类方法,对于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对金代建筑细部装饰形成概述.
    • 邓博妍
    • 摘要: 金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女真族统治的政权,建筑上承袭宋代对于建筑规制的精细把控[1]。金代建筑的细部装饰方面随着女真族被汉文化影响程度的逐步深入,其风格上由粗犷的风格向宋代的精雕细琢过渡,同时由于受到同期的辽夏风格的影响,兼具多民族的细部装饰特色。我国金代相关正史较为匮乏,有关金代建筑细部装饰的考证面临断代问题,借助20世纪以来考古发现和相关文献记载[2],以及近年来我国对于金代河北崇礼太子城[3]等相关金代遗迹的进一步考古发掘,对于金代建筑细部装饰的相关材料得到丰富,研究取得历史性的进展。文章将以金代建筑细部装饰相关文献为基础,依托设计学科对于建筑的基本分类方法,对于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对金代建筑细部装饰形成概述。
    • 叶佳弘
    • 摘要: 由于古代西方建筑都是砖石结构,而古代中国的建筑都是木结构为主,只有少量房屋建筑呈现砖石结构,而陵墓却作为砖石结构建筑的主体.从而引出了为何古代中国会将更加牢固、更易于保存的砖石结构去修建已故之人的陵墓而非活人长期居住的房屋,房屋却采用木结构.因此,通过适量对比西方建筑去深入研究此问题分析其原因,并对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和中国古代陵墓的砖石结构进行简述.
    • 叶佳弘
    • 摘要: 由于古代西方建筑都是砖石结构,而古代中国的建筑都是木结构为主,只有少量房屋建筑呈现砖石结构,而陵墓却作为砖石结构建筑的主体。从而引出了为何古代中国会将更加牢固、更易于保存的砖石结构去修建已故之人的陵墓而非活人长期居住的房屋,房屋却采用木结构。因此,通过适量对比西方建筑去深入研究此问题分析其原因,并对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和中国古代陵墓的砖石结构进行简述。
    • 马君阳; 曹天慧
    • 摘要: 文艺复兴在西方乃至整个人类的历史上,都显得那么的熠熠生辉无比璀璨.本文将视角主要集中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陵墓建筑,尤其是“壁”式建筑.原因无他,在中国,讲求死者为大,在西方,悠久的死亡文化观也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于死后世界的重视.而陵墓建筑作为人死后最具纪念性的建筑形式,随着人文精神的兴起与教会死亡观念的演化,在此期得到了无与伦比的重视.成为可以管窥出时代精神演变的现实载体.“壁”式陵墓,作为既能体现市民阶层兴起与又能彰显传统天主教精神犹存的实证,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承载了太多.本文便是基于此,通过对“壁”式墓在意大利地区出现,到本土化,再到风格演变三个重要的历史脉络的梳理,试析其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