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656种,包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文史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中国民族史研究生论坛等;东汉末年的相关文献由978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孙立涛、侯涛等。

东汉末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2 占比:99.7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0.18%

总计:1105篇

东汉末年—发文趋势图

东汉末年

-研究学者

  • 佚名
  • 孙立涛
  • 侯涛
  • 朱子彦
  • 刘隆有
  • 季广花
  • 李桂香
  • 殷啸虎
  • 郑建华
  • 陈国权

东汉末年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陈忠海
    • 摘要: 东汉末年,天下陷入雄群割据的局面。曹操在乱局中异军突起,消灭了北方各割据势力,取代东汉建立了三国中的第一个政权。曹魏政权之所以创业成功,与其坚持的一项重要策略息息相关.
    • 摘要: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成语释义】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拜访、邀请。【近义成语】礼贤下士【反义成语】拒人千里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皇室的宗亲刘备胸怀大志,想在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他急切地需要人才来辅佐自己。徐庶向刘备推荐了隐居在卧龙岗的杰出人才诸葛亮。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两个兄弟前往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很不巧,第一次去,诸葛亮不在家。
    • 摘要: 饺子史称“娇耳”据说是由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张仲景告老还乡后经过家乡白河岸边时,见很多穷人饥寒交迫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十分难过,决心救治他们。
    • 摘要: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刘备胸怀大志,他到卧龙岗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可连续去了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才见到。诸葛亮见刘备态度诚恳,便为他仔细分析了天下形势,非常有见地。
    • 卢渠
    • 摘要: 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与中国文人的士大夫情结产生激烈碰撞,形成影响深远的创伤记忆,并烙印在《古诗十九首》中,使其蕴含一种悲剧性立义:对自然的感慨、对情爱的焦炽、对死亡的恐惧、对政途的渴求。后世文人受到共情的影响,延续创伤记忆并呈现在《古诗十九首》的拟作中。《古诗十九首》拟作围绕强化创伤与走出创伤两个主题,反复低回,一唱三叹,最终完成自我救赎。
    • 庞素银
    • 摘要: "冬不藏精,春必温病"。春季多风,人体一旦精气亏虚,就容易因风邪侵袭而出现以咳喘为显著特征的肺病。良方现世东汉末年,一场持续近十年的特大瘟疫致人死伤无数,“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 周冉
    • 摘要: 中国人从商代开始掌握釉陶技术,到东汉末年完成由陶向瓷的转变。此后两千年中,先民们点土成金,烧造出一幅光辉灿烂的瓷业地图。在这幅地图上,越窑青瓷“夺得千峰翠色来”;定窑白瓷“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钧窑瓷釉具五色,艳丽绝伦:建窑黑釉布满天赐偶得的窑变之美;而广彩瓷,则展现了银瓷飞春花的干般热闹。
    • 孙立涛
    • 摘要: 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无疑会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只来源于诸如“党锢之祸”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实士大夫群体抨击时弊、品论人物的清议活动,也对传统的文化要素有所发掘和运用,并在其间衍生出一些新的文化形态。以士大夫散文为中心进行考察会犮现,受汉末士人清议活动的影响,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士大夫群体倾向于以书面文辞来论政品人,这转变了传统章奏体政论文的创作方向,内容上抨击宦官之害和申救党人的文字增多,风格上具有了昂扬奔放的气势感。其二,人物品评风气的发展,催生出散文的新形态,识鉴人才的理论性著作和人物品评类散文开始产生,以郡书、家传、别传为主的杂传体散文也大量出现。
    • 摘要: 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神医,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医术高明、诊断准确。相传,华佗在给人诊疗时,往往能根据四季变化、病人身体素质等情况,开出不同的处方。有一次,州官倪寻和李延一同去请华佗看病,两人诉说的病症完全相同,都是头痛发热,华佗听了之后分别给两位病人详细诊了脉,然后开出两份不同的方子:倪寻拿到的是泻药,而李延拿到的却是发汗的药。两人看了药方,不禁好奇地问华佗:“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病情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
    • 周立刚
    • 摘要: 对酒当歌、望梅止渴、赤壁之战……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都和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关,他就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民间传说中,曹操为了防止自己的陵墓被人破坏,下令修建了七十二座假陵墓用来迷惑众人,这就是传播甚广的“七十二疑冢”。几百年来,很多人坚信疑冢之说,认为真正的曹操陵墓是不可能被找到的。那么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的?曹操的陵墓到底在哪里?里面都有些什么物品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