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 >游牧民族社会与营造——重读北魏拓跋鲜卑的平城与洛阳之空间地景转变

游牧民族社会与营造——重读北魏拓跋鲜卑的平城与洛阳之空间地景转变

摘要

历史上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许多转变,多只能依官方记载而理解,近几年来,由于考古遗址的陆续出土,让我们得以拼贴出愈来愈多的面貌。本文试图以考古数据和少数民族的民族学数据,加上历史数据,由北魏拓跋鲜卑游牧民族的社会转型角度,来重读探看这一支中国历史上彻底“汉化”的民族所建立的城市之转变。 拓跋鲜卑在中原建立政权,一直被视为汉化的代表,洛阳城是其汉化的城市,也为后来的首都规划立下了周考古记的复古实体原则。然而本文试着由拓跋鲜卑自己族群的社会转变的角度(半母系部落,由母系社会转为汉化的父系社会;由游猎-游牧-定居的社会转变过程),探讨其陵墓建筑和城市形式的转变。原本的游牧民族实属于草原与天地的族群,他们所营建的城市,对该族群而言是一种全新的空间与生活经验,其空间营造经验转型,几乎是数千年古代原始社会族群转型的缩影,可让我们理解早期氏族部落历经数千年的社会转变(由母系社会转为父系社会,由游牧转为农业定居)。 本文对其空间经验转变的分析对象分两组,一组是死后的陵墓系统,一组是生着时的居住城市。陵墓系统是早期北魏文明太后在平城方山永目陵和后来迁都洛阳后的洛阳邙山陵墓群。城市系统则是早期内蒙古的乐盛城、山西大同平城、孝文帝的洛阳城。试着由社会的转型,拓跋鲜卑由一个尚离母系社会不远的游牧民族转为定居的汉化父系社会,其部族之间的社会权力关系转化,探讨它如何再现于空间经验与规划的转变,包含了陵墓形制布局和建筑形式和城市意义、城市布局与重要首都建筑形制的转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