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经注》

《水经注》

《水经注》的相关文献在194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9篇,主要集中在地理、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2248篇;相关期刊743种,包括江汉论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文史丛刊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14年会、2014年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首届“地球科学·水与城市”高峰论坛等;《水经注》的相关文献由137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桥驿、张鹏飞、石泉等。

《水经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2 占比:4.6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2248 占比:95.33%

总计:33827篇

《水经注》—发文趋势图

《水经注》

-研究学者

  • 陈桥驿
  • 张鹏飞
  • 石泉
  • 王东
  • 张修桂
  • 鲍远航
  • 黄学超
  • 何光岳
  • 徐中原
  • 覃雨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陈建辉; 程亚峰
    • 摘要: 成阳尧陵遗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胡集镇尧王寺行政村。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勘探发掘信息,成阳尧陵遗址是一处文化内涵丰富、保存较完整的堌堆型古聚落遗址、祭祀遗址,是典籍记载中国最早的尧陵所在地,是汉代至金代皇家祭祀帝尧的重要场所。成阳尧陵遗址命名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尽可能保存了历史文化内涵的完整性,符合申报文物保护单位有关定名标准。
    • 陈述
    • 摘要: 都说一个城市的名字最能代表这座城市的特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迳其北,即黄石矶也”。黄石,因其石色皆黄故名“黄石”。黄石是湖北省武汉城市圈中的副中心城市,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今天就从美食的角度让大家更加深刻体会这座城市的美。黄石的人们对美食有一种深切的向往,从古到今,流传、创造出了丰富的特色美食,这些产品借助独特的工艺赋予了深厚的内涵。
    • 王庭槐
    • 摘要: (2014年6月8日)甲午夏日,好友邀赏五泄风景。五泄位于西施故里浙江省诸暨市西北20公里,重峦叠翠,一水五折,故此得名。早在北魏时期,五泄便闻名于世,素有"小雁荡"之称。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所记述。前人描述一泄隽秀奇巧,二泄珠帘飘洒,三泄千姿百态,四泄烈马奔腾,五泄蛟龙出海。今见五泄有所不同,盖因水量山势变化之异,遂记之。
    • 路兴国
    • 摘要: 题记:《水经注·河水》曰:"庄浪河为逆水。"《辞源》载:"丽水,即今庄浪河。"庄浪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即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祁连山南脉乌鞘岭的马牙雪山,全长约190多公里,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叫金强河,流经兰州市永登县全境及西固区河口镇注入黄河,叫庄浪河。
    • 陈喜波
    • 摘要: 《水经注·湿余水》是研究北京北部地区古代水系变迁和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其中关于湿余水和易荆水的记载涉及军都故城和昌平故城位置的判定。北魏时湿余水从今关沟发源,流经居庸关,在南口出山,即渗入冲积扇地表下成为地下潜水,东南行十余里后“重源潜发”从地下溢出,并积水成湿余潭。湿余潭的位置应在今昌平区百泉庄一带,进而可确定昌平区虎峪古城为秦汉军都故城,昌平区土城村古城为北魏军都故城。而古易荆水与今清河和万泉河存在继承关系,北魏时期易荆水发源于今海淀区的樱桃沟,出山后东南流,至海淀台地北侧,沿着今万泉河和清河一线注入湿余水。考证海淀区朱房古城、清河和蓟城的相互位置关系,可确定朱房古城为汉魏昌平故城,易荆水流经的郁山为今玉泉山,孤山为今颐和园内的万寿山。
    • 刘晓娜; 张军兴
    • 摘要: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若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如此写道。三峡以其雄伟壮阔、举世无双的身姿,引领千古风流,历代文人墨客来到三峡必吟诗作文。大自然之所以令人敬畏,在于她的每一件作品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长江三峡更是如此。地质学界在探究三峡成因时,一直追溯到了七千万年前的燕山运动和二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学者们认为,在这两次天崩地裂的造山运动之前,长江三峡本是一片明净的湖泊。造山运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褶皱山脉与北面的巴山之间,是一个东西相对低凹的地带,古长江的峡江段便沿此低凹带向东流去。而随着该地区地壳的持续上升,河流下切愈加剧烈,最终形成三峡。
    • 陶吉兴
    • 摘要: 中国古代关于植物地理学方面的论述几乎都蕴含于地理学古籍之中,与此相关的古籍主要有《禹贡》《管子·地员》《山海经》《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徐霞客游记》等等,以及一些相关的都、赋等体裁的作品之中。成书于春秋末年战国初期的《禹贡》,堪称世界上第一部综合地理学著作,其中有植物地理方面的内容。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管子·地员》,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土地分类的方法体系,并探索了山地植物的垂直带谱。班固(32—92)所著的《汉书·地理志》,是中国最早以“地理”为书名的著作。
    • 刘卫帅
    • 摘要: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述了大量的聚落地名,其中《水经注》睢水、汳水等篇为我们研究汉魏间商丘地区的城邑聚落及其形态提供了大量资料,通过对该地区的“故城”“县”“城”“乡、亭”等城邑聚落的考察,以期对汉魏时期商丘地区的聚落形态有基本了解。
    • 胡永正
    • 摘要: 《水经注》中征引的歌谣谚语共45处,其界定原则和征引体例在参照《古谣谚》凡例的基础上加以归纳。统计了具体引文的分布情况,部分前人考辨未详的引文则在前人校勘成果的基础上发明文义、追溯源流。《水经注》所征引的歌谣谚语不仅可以体现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风俗,还可以反映政治事件,鉴兴亡、明得失;歌谣谚语丰富了注文的文本层次,本身也具有艺术美感,对后代文学创作具有一定影响;歌谣谚语文本也可作辑佚和校勘之资。
    • 曾信祥
    • 摘要: 赶场,指人们在约定俗成的日子,到固定地点集中交换或购买生产生活物资。因山高沟深路远,负重步行不便,各乡场之间的距离最近为5华里,一般为10到20华里。赶场周期一般为十天三场,也有逢单、逢双、五天、七天或十天一场。有的地方则按十二生肖计算,得翻老黄历才能确定场期。北魏《水经注》记载,平都(今重庆丰都)“县有市肆,四日一会”,鱼复(今重庆奉节)“治下有市,十日一会”。也有每天都是赶场日的,如开州的临江、温泉,被誉为“白日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