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类书

类书

类书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703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4篇;相关期刊372种,包括东方论坛、敦煌学辑刊、编辑学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首届全国图书馆馆藏建设报告会、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17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学术研讨会等;类书的相关文献由64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全波、韩建立、屈直敏等。

类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7 占比:89.1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28%

专利文献>

论文:74 占比:10.53%

总计:703篇

类书—发文趋势图

类书

-研究学者

  • 刘全波
  • 韩建立
  • 屈直敏
  • 夏南强
  • 孙津华
  • 崔文印
  • 戴建国
  • 丁宏宣
  • 仝建平
  • 唐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周祎
    • 摘要: 《古今图书集成》是清康熙、雍正年间朝廷为加强儒学思想的统治以及对文化资源的利用而组织编写的一部卷帙浩繁、印制精美的大型类书,囊括了中国五千年来人物、典故、诗词、小说、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各门类知识,被世人称为“康熙百科全书”。文章阐述了《古今图书集成》的历史成因及其文献价值,并对《古今图书集成》的版本源流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古今图书集成》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 杨诗敏; 雷中行
    • 摘要: 分析了近四十年来有关近代百科全书研究的三个层次:近代百科全书的内涵、产生和发展脉络考察;百科全书现象中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的转变;百科全书变化与社会和时代变迁的关系。同时,评述学界研究中的重点与不足,以期对将来的研究有所助益。
    • 杨志君
    • 摘要: 明代章回小说中的韵文从功能上可分为体制性韵文与非体制性韵文。前者如回前诗词及正文中以“正是”领起的诗歌,有不少引自《明心宝鉴》《锦绣万花谷》等类书,以及《唐诗品汇》《唐诗鼓吹》等总集。后者如说理诗词,人物诗赞,描述事物或风景的诗、赋以及小说人物所作或所唱的诗、曲,有不少引自《事林广记》《锦绣万花谷》《事类赋》等类书,以及《诗纪》《词林摘艳》《雍熙乐府》等诗歌、散曲总集。类书、总集中的韵文为明代章回小说中的韵文创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提高章回小说的文化地位;具有议论说教以及情节分段的结构功能;是章回小说故事情节的组成部分,也是章回小说中人物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
    • 田雨鑫
    • 摘要: 岑参送别诗的模式化主要体现在语意雷同重复和结构章法的模式化两个方面,其模式化的创作存在多种成因。首先,送别题材具有丰富的诗歌传统,社交功能性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创作频率,送行场合亦存在相似性。其次,部分重复虽或许有诗人才力不足的因素,也有部分体现了诗人主动重复、以锤炼、彰显诗艺的意图。再次,许多语意与结构模式化均与类书选录裁剪作品呈现出的特征相合。这种相合性应考虑到类书与时人创作思维的共性,这体现了初盛唐习练诗歌与应酬文学创作的一种方式与倾向,由此也可以看出类书在近体诗定型过程中产生的推动作用。
    • 刘齐
    • 摘要: “凿壁偷光”作为勤苦读书的教育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妇孺皆知,耳熟能详。但是,这则故事既不载于正史,也不发生在科举流行的时代。通过梳理,可知凿壁偷光经过了笔记记载、类书辑录、诗词谱写等多重流转,最终被人作为确信无疑的史实。而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及早施教的原则,科举制度的兴起,更给了这一故事塑造的力量。在凿壁偷光的背后,其实是承载着家庭对子女,个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向往。
    • 高天霞; 马婕茹
    • 摘要: 通过考察敦煌类书《籯金》写本《储君篇》和《诸王篇》录事与叙文的关系,对比《籯金·诸王篇》与《语对·王部》录事可见,现存《籯金》写本《储君篇》“诸王”之后的“帝子、天孙,大王风、小山桂,瑶枝、琼萼,派裔五潢,祚土、分茅,猿岩、兔苑”等事当属《诸王篇》。《籯金·诸王篇》与《语对·王部》在录事上相似性很高,这说明唐代私修类书在编纂实践中或已逐步形成一些常设部类,部类内或已逐步凝聚了一批核心事例。
    • 闫艳; 常海龙
    • 摘要: 静嘉堂文库所藏宋刻本《新编通用启札截江网》是我国古代通俗类书中成书较早、体例较完备、内容较丰富的一种。其中不仅涉及诗词信札等内容,更包含了许多俗字的文本资料,这些俗字中有一部分在《截江网》中独见或首见,它们有着十分独特的价值。本文对《截江网》中的“■”“■”“■”“■”“■”“■”“■”“■”“■”“■”等俗字进行考释,以期能对近代汉字研究、词典编修等工作有所裨益。
    • 王京州
    • 摘要: 对杜公瞻《编珠》残卷的校理和辑补,集中体现出“南书房行走”高士奇致力于编刻类书的匠心。至于该书的发现权,则存在高士奇和朱彝尊之争。康熙敕命清吟堂刻《渊鉴类函》,由高士奇、高舆父子两代接力完成,不仅显示出康熙敕编类书有来自高氏的佐助,同时也透露出类书思想在二人间的影响和承继。高士奇不仅在诗文创作方面予康熙以指导,同时还在知识视野和治学旨趣等方面对康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类书编撰可视为高士奇与康熙在学术层面的深层联结点。
    • 黄金灿
    • 摘要: 宋代韵书文化是宋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发掘宋代韵书的文化意涵有助于具体感知宋代文化的气象与神韵。宋代韵书具有承前启后、接力递修、精益求精等特色,彰显了宋代文化的包容性、连续性与精深性。宋人在韵书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韵书型”阅读习惯,进而形成“韵书型”思维方式,深刻拓展了整个宋代文化的思维范型。宋代韵书是宋代学术的增长点,增加了宋代学术的专业性、思辨性与知识性,使其在博大与精深两方面都显得更加鲜明可感。
    • 张洁宁
    • 摘要: 我国先秦时期的造物艺术史观,在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古代书籍,即类书上有着一定的呈现。宋代官修类书《太平御览》及私修类书《事物纪原》中便收录了大量有关先秦造物的内容,尤其对器物的创造者有着详尽的探讨。本文通过分析两部宋代类书中的艺术史料,佐证了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对“史意”的挖掘在类书范畴里同样适用,并试图总结出宋代及宋代以前人们对造物艺术活动的相关认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