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总集

总集

总集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36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3篇、专利文献10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甘肃社会科学、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总集的相关文献由294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则杰、陈开林、夏勇等。

总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3 占比:97.25%

专利文献>

论文:10 占比:2.75%

总计:363篇

总集—发文趋势图

总集

-研究学者

  • 朱则杰
  • 陈开林
  • 夏勇
  • 陈凯玲
  • 胡大雷
  • 翟新明
  • 史哲文
  • 徐昌盛
  • 杨德春
  • 林易成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关键词

    • 摘要: 《清代词话全编》由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孙克强主编,历经二十余年整理纂集而成。《清代词话全编》为断代词话总集,共收录清人词话117种,所收词话大致按照清代的起讫时间为准,即以清代立朝定鼎(1644)为始,以辛亥革命逊位(1911)为终。词话不计规模大小,以竭泽而渔为要。
    • 陈晨; 凡雨
    • 摘要: 四六启总集是明代书牍总集的重要组成,不仅是与明嘉靖至万历间骈文(四六文)创作复兴息息相关的出版现象,亦是明人四六乃至书牍观念演化的生动文本。《古今濡削选章》《新刻旁注四六类函》《启隽类函》《梦泽张先生手授选评四六灿花》是明刊本中最具特色、最有成就的四六启总集,对这四种总集作详细的版本调查与内容考订,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学术提要,以期呈现比较清晰的明代四六启总集及其观念呈现的发展线索。
    • 杨志君
    • 摘要: 明代章回小说中的韵文从功能上可分为体制性韵文与非体制性韵文。前者如回前诗词及正文中以“正是”领起的诗歌,有不少引自《明心宝鉴》《锦绣万花谷》等类书,以及《唐诗品汇》《唐诗鼓吹》等总集。后者如说理诗词,人物诗赞,描述事物或风景的诗、赋以及小说人物所作或所唱的诗、曲,有不少引自《事林广记》《锦绣万花谷》《事类赋》等类书,以及《诗纪》《词林摘艳》《雍熙乐府》等诗歌、散曲总集。类书、总集中的韵文为明代章回小说中的韵文创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提高章回小说的文化地位;具有议论说教以及情节分段的结构功能;是章回小说故事情节的组成部分,也是章回小说中人物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
    • 史哲文
    • 摘要: 清诗总集从尊崇诗教观念、效仿采诗行为、认同删诗方法等方面,反复追索《诗经》传统并将其作为取法的范本,成为一种普遍而典型的文学现象。清诗总集上溯《诗经》的编纂理念,与清代诗经学的“雅正”审美价值取向有重要关系。清人否定晚明思潮重回经典,为了服务政治需求而树立经典。在学术纷争背景下,他们通过追慕经典传达折中会通的学术思想。面对西学的冲击,传统文人试图依赖经典进行抗争与自我救赎。这种现象体现出清诗总集从“经”到“诗”的编纂思维,蕴含着立言“不朽”的经典化意图。这种编纂思维与经典化意图反映了清代学术融合背景下文体之间的渗透,弱化了清诗艺术的多元性,间接促进了清诗叙事性的凸显,同时也彰显了清人对自身诗学成绩的认同心态。
    • 史哲文
    • 摘要: 常见于明清总集中的“选政”一词,其含义来源于政治制度,指铨选职官、提拔人才;应用于选拔考试,指编选制义时文;扩展至文学行为,指编选诗文,其演变过程蕴含了政治向文学逐步渗透的意味。政治权力可以直接规训明清总集“选政”,帝王通过御选诗文总集使得政治权力控制“选政”话语,身居高位的士人通过“选政”引导文学风尚,总集“选政”排序增删也时常取决于被选者的政治地位。政治权力通过与文士利益关系最为密切的科举间接影响总集“选政”,能够迅速改易时文总集风向,进而制约古文总集的编选,即便是诗歌总集,也在编选中暗含科举之义。文人借助总集“选政”又主动参与政治活动,并意图利用总集“选政”变革文风来拯救政风。在与政治权力相互纠葛下,明清总集的“选政”话语得以逐步塑造。
    • 夏朋飞
    • 摘要: 文章总集是考察明人对传体文学接受的重要视角。通过考察总集的传体设置、作品选录、文体辨析等,可以比较准确地理解明人的传体文学观。具体来说,明人进一步明确了史传入集的“合法性”,将更多的史部作品加入传体中,扩大了传体的意涵。明人对传体作品的选录,以对本朝传体文的择录最为用心,选录作品数量多、代表性强、兼重文心与道义,能够反映明代传体文创作的总体态势。此外,明代文章总集对传之为体作了不断深入的辨析,传体分类精细而合理,其观念一直影响至今。
    • 凌頌榮
    • 摘要: 蘇天爵(1294—1352),字伯修,爲元代中葉館閣文臣的代表人物。其精通史學之餘,亦善於詩文,有總集《元文類》七十卷傳世。《元文類》具備豐富的材料與龐大的規模,以賦體爲始,傳體爲迄,合計收録34類文體,文學史價值不可忽視。本文擬聚焦於《元文類》的詩歌部分,特别是各個類别的開端部分。蘇天爵固然希望建立元詩的主體性,卻必須處理元詩成形以前,與金、宋兩代詩學交雜的時期。這涉及元代對前朝詩歌與文化的認可與接受。是以本文希望從總集的編選手法入手,探討《元文類》對這問題的態度,以及處理手法。本文將分成三部分。首先是整理有關元詩開端之議題的理路,以及其與《元文類》之性質的關係;其次,本文會由元好問於總集中的位置入手,分析金人詩歌進入《元文類》的情況與意義;最後,本文會關注其他金、宋遺民,嘗試梳理隱於總集中的前朝記憶與遺民情感,並考察蘇天爵如何接受它們。
    • 蔡德龙
    • 摘要: 清代江苏地方文总集有较明显的方志化倾向,编纂者往往也是地方志的编者。以人存文、以事存文是地方文总集较为常见的编纂主旨,但也兼顾文辞。潘柽章《松陵文献》、许乔林《海州文献录》、陈文述《秣陵集》三种文献被后人视为地方文总集,但潘书实为自撰的人物传记,属于史部传记类,许、陈二书则为方志著述,三者皆非地方文总集
    • 杨艺蕾
    • 摘要: 《四库全书总目》从诗歌史的角度去把握唐代乐府,勾勒了一部简明扼要的唐代乐府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唐代乐府史观.唐代乐府是声歌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环,其音乐层面在传承过程中发生了流变,形成了新的乐府形式.唐代乐府有别于汉乐府,出现了三个新特征,即内容上强调讽喻、更能被后世所模仿、在诗歌体式上引近体诗入乐府.《四库全书总目》对唐代乐府总集进行了横向和纵向评价,全面把握其优长,为后人了解唐代乐府史观和乐府总集提供了新视角.
    • 蔡德龙
    • 摘要: 清代江苏地方文总集有较明显的方志化倾向,编纂者往往也是地方志的编者.以人存文、以事存文是地方文总集较为常见的编纂主旨,但也兼顾文辞.潘柽章《松陵文献》、许乔林《海州文献录》、陈文述《秣陵集》三种文献被后人视为地方文总集,但潘书实为自撰的人物传记,属于史部传记类,许、陈二书则为方志著述,三者皆非地方文总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