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676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24篇;相关期刊397种,包括江汉论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敦煌学辑刊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次中医经典文本及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第三届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历史文献与古代社会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等;《太平御览》的相关文献由63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生杰、刁美林、张启成等。

《太平御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0 占比:74.4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67%

专利文献>

论文:224 占比:24.89%

总计:900篇

《太平御览》—发文趋势图

《太平御览》

-研究学者

  • 周生杰
  • 刁美林
  • 张启成
  • 曹瑛
  • 林海鹰
  • 顾农
  • 刁美林1
  • 孟永亮
  • 张玉春
  • 曹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玲娣
    • 摘要: 晋代史学家孙盛著书颇丰,其佚文资料在《三国志》裴注和《御览》中均有征引。这两部书所引孙盛著书存在大量异文,对这些异文现象进行分析,可以为汉语史研究提供一些资料参证。裴注与《御览》所引孙盛著书中的异文文字主要有通假、异体、古今三种形式,有些文字上的讹误主要是因为音近或形近而造成的。异文词语基本上是同义或近义关系,根据异文所指相同可以推出相关异文词语的语义。
    • 卢婧雅
    • 摘要: 现今学界对《太平御览》一书的研究涉及成书时间、版本源流、引用文献、书本内容等多个方面 , 对于《太平御览》一书的价值研究主要归结为两点,其一,保存了大量佚失文献,为学者研究已遗失的古籍提供材料;其二,对校勘现存古籍具有积极作用。
    • 张洁宁
    • 摘要: 我国先秦时期的造物艺术史观,在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古代书籍,即类书上有着一定的呈现。宋代官修类书《太平御览》及私修类书《事物纪原》中便收录了大量有关先秦造物的内容,尤其对器物的创造者有着详尽的探讨。本文通过分析两部宋代类书中的艺术史料,佐证了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对“史意”的挖掘在类书范畴里同样适用,并试图总结出宋代及宋代以前人们对造物艺术活动的相关认识。
    • 罗亮
    • 摘要: 《太平御览》作为我国重要的类书,其中所引“唐书”部分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关于其史源,有人认为是《旧唐书》的某个旧本或某版国史;有人则认为是包含《旧唐书》、国史、实录乃至笔记小说等多种唐代史籍的通称。其实《太平御览》所引书目颇为混乱,常有张冠李戴的情况,所引“唐书”部分多有不合《旧唐书》、国史、实录体例之处,当是出自《通典》《唐会要》等史籍。且有证据表明,即使看似与《旧唐书》相合的条目,通过仔细比勘,也能发现其中文本差异难以用传抄讹误解释,而是另有史源。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太平御览》所引“唐书”视为某一特定书籍,而是多种史籍的通称。
    • 潘承玉
    • 摘要: 《太平御览》是钩稽宋前佚失文献和文化信息的渊薮。《〈太平御览〉研究》《〈太平御览〉史话》,系改革开放以来《太平御览》研究首批收获,获得好评。但因对清代图书刊刻生态缺乏应有认知,对在明清《太平御览》刊本传播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汪昌序活字本尤其知之甚少,其所传递有关汪昌序的生平信息大体虚妄,汪氏对《太平御览》传播的贡献也充满“盲点”。汪昌序生平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其活字本《太平御览》纠正明刊本之失,一定程度上恢复宋代《太平御览》面貌,也树立一人领衔、集合同道一起校刊的典范,清代另一重要刊本鲍崇城刻本实际也为汪昌序所校刊,鲍崇城只是出资人。清代文献刊刻传播的基层文化生态有待进一步深化认知。
    • 程应峰
    • 摘要: “水光潋滟月迷离,塔影醉在灯影里;游人如织不思归,丝丝凉爽梦几回。”可以说,这是盛夏之时,亦动亦静的九宫山云中湖的真实写照。九宫山位于咸宁通山境内,绵延百里,主峰海拔在1500米以上,山脉相连,千峰争翠,万壑竞幽,峰、岭、岩、台、洞、泉、池等,风物绮丽,引人入胜。据《太平御览》记载,南北朝时晋安王兄弟九人建九座行宫于此,合四峰五岭之数,遂以为名。此后,多朝皇帝封山赐匾,历代文人作赋题词。于是,在日月淘洗间,九宫山人文气息日盛。
    • 王丽芬; 孟永亮
    • 摘要: 《太平御览·药部》记载药物287种,引录文献158种,史料计893条.文中载录了大量"长生不老""益寿延年"药物,如"丹""芝""石药"以及其他草药等,并引用了65.2%的非医学文献对药物别名、产地、功效等内容的叙述.这不仅扩展了我们对古人服食药物养生认识的范围,而且也体现了宋代对道家炼丹修仙指导思想的重视.这些文献对宋代及宋之前本草学、道教研究和文献辑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李殿元
    • 摘要: 在"成都"得名的研究中,《太平寰宇记》关于"成都"二字的解释被广泛引用,形成讹传、误导.需要明确的是,《太平寰宇记》不仅对"成都"的解释有误,而且它也不是唯一、最早对"成都"进行解释的古籍.比《太平寰宇记》稍早一些的《太平御览》才最早对"成都"作出解释,虽然它的解释也极为牵强.
    • 黄田
    • 摘要: 头悬梁,锥刺股出自于《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363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头悬梁,锥刺股,说通俗--点就是:头发栓在房梁上,用锥子刺大腿,形容刻苦学习。试问,读书有必要这样“刻苦”吗?“晨夕不休”地苦读效果佳吗?
    • 陆方野
    • 摘要: 国学荟萃之《西门豹治邺》从宋刊本《太平御览》卷第七百三十四摘一段《西门豹治邺》:"豹视之,頋谓三老、巫祝、父老、女子曰:‘是女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卒共抱女巫妪,投之河中……邺吏民大惊恐,是后不敢复言河伯娶妇"。这个故事充满智慧,西门豹到邺,先调查问题,但不点破,在河伯取妇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巧妙破除迷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