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朱彝尊

朱彝尊

朱彝尊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50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7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286种,包括满族研究、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新世纪中华文学史料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文学史料学会第五届理事会、2012年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国际研讨会等;朱彝尊的相关文献由38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宗友、朱则杰、王利民等。

朱彝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7 占比:99.6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39%

总计:509篇

朱彝尊—发文趋势图

朱彝尊

-研究学者

  • 张宗友
  • 朱则杰
  • 王利民
  • 于翠玲
  • 崔晓新
  • 张宏生
  • 張宗友
  • 叶嘉莹
  • 宋婧嘉
  • 崔月茱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喻洪灿; 余来明
    • 摘要: 清词史上,“比兴寄托”在词作与词学中有着不同的存在方式和内涵,一是作为扩展词境、提升词品的艺术手法;二是作为解释词旨,归于雅正的桥梁。第二重内涵并非词学的产物,而是在经学大兴的背景下,由诗经学借鉴而来。这种分歧在张惠言处发展到极致。而后随着世殊事异,被周济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整合。
    • 姜好
    • 摘要: 以《经义考》卷二一七为考察对象,发现朱氏辑录文献时存在的讹脫衍倒,以及对于书名、卷数把握不准确等问題,逐一辨正。并参考《新校》本、《儒藏》本等整理成果,就标点、校记等提出不同意见。
    • 王利民
    • 摘要: 朱休度一生可分为蹉跎科场、清冷学官、掌教书院、作宰山西、退居故里五个阶段。早年苦读经史,于乾隆十八年(1753)中举,此后六次应会试落第;乾隆三十一年(1766)遇特恩,以大挑二等得教谕一职,三十三年(1768)署安吉州学正,又以教谕衔管嵊县学训导事,三十七年(1772)被征入杭州书局,三十八年(1773)监理敷文书院,三十九年(1774)监理紫阳书院;乾隆四十六年(1781)开始掌教剡川书院,四十七年(1782)掌教金华丽正书院;乾隆五十四年(1789)任广灵县知县,在任七年,多善政,五十七年(1792)曾护理大同府理事同知,嘉庆元年引疾归里;归里后养病吟诗,将自己的诗作编为《小木子诗三刻》,嘉庆四年(1799)入志局纂辑郡志,嘉庆十七年(1812)去世。道光六年(1826),入祀山西名宦。
    • 胡愚
    • 摘要: 朱彝尊于康熙二十年(1681)出任江南乡试副主考。将此科乡试作为科举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个案考察,并以所取举人之生平、科名、官职、政声、艺文诸方面,勾勒其群体面貌,分析与研讨了举人考中进士之比例、落榜待选等问题。朱彝尊与这些举子的交往行迹,对探究清初的人文生态也有助益。
    • 张宗友
    • 摘要: 朱彝尊是清初文学及学术大家。关于其生平事行之考求,作者已有《朱彝尊年谱》一书及《〈朱彝尊年谱〉新考》《朱彝尊事行新考》《朱彝尊事行续考》《朱彝尊事行三考》等文出版。近期有考证新得18条,用以增补《朱彝尊年谱》,供学界采择。
    • 崔晓新
    • 摘要: 清初大儒朱彝尊著作等身,然大量著作因未成完书、未曾刊刻、流传不广或代人所作等原因而鲜为学界知晓。吴梁的《朱彝尊著述考略》、杜泽逊的《朱彝尊著述续考》、王卓华的《康熙博学鸿儒著述考》、张宗友的《朱彝尊著述补考》先后对朱彝尊著述作有钩稽,近又续得朱氏著述2种,另有对学界已有相关成果之补正者7种,今列于此,以补正前文所未备。
    • 王京州
    • 摘要: 对杜公瞻《编珠》残卷的校理和辑补,集中体现出“南书房行走”高士奇致力于编刻类书的匠心。至于该书的发现权,则存在高士奇和朱彝尊之争。康熙敕命清吟堂刻《渊鉴类函》,由高士奇、高舆父子两代接力完成,不仅显示出康熙敕编类书有来自高氏的佐助,同时也透露出类书思想在二人间的影响和承继。高士奇不仅在诗文创作方面予康熙以指导,同时还在知识视野和治学旨趣等方面对康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类书编撰可视为高士奇与康熙在学术层面的深层联结点。
    • 王兰伟
    • 摘要: 朱彝尊行书“节录《周书·帝纪》文”,湖南图书馆藏,纸本,扇面。钤有“朱彝尊印”阳文印,“竹咤”阴文印。扇面书文:“至道宏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元。但歧路既分,源流逾远,淳离朴散,形气斯乖。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竟;九流七略,异说相腾。道隐小成,其来旧矣。不有会归,争驱靡息。今可立通道观,圣哲微言,先贤典训,并宜宏阐。遂立先生属。朱彝尊。”扇面内容节录自《周书·帝纪·武帝上》,《周书》为南北朝时北周史书。周武帝宇文邕时曾设通道观论儒、释、道三教优劣,力图融通三教,平治天下。他重儒教而轻佛道,并推行废佛政策,力行汉化,以突显正统性。
    • 闫茂华
    • 摘要: 朱彝尊为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与学者,博通经史,著述宏富,宅心和厚,一生清贫。《曝书亭集》为其重要的文学著作,挖掘整理其中茶文化内容,散见于各篇章中,考察其茶事活动,可以发现在他的爱情、亲情、友情、乡情、同僚情、师友情中都充满着浓浓茶意。浅析朱彝尊的茶事活动,不仅有利于充实朱彝尊研究,对丰富茶文化的内容也不无益处。
    • 祝东
    • 摘要: 《词综》在中国词学史上通常被视为清代浙西词派开宗立派的标志,但它的编纂实际上与明清易代之际存经存史、保留故国文献的学术思潮密切相关。朱彝尊等人在《词综》编纂过程中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运用考证经史的汉学方法来选订词人词作,给一向被视作小道末技的词学树立了研究典范,对清代词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词综》成书推动了古代词学研究的学理化进程,在词学学术史上涂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