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
分级护理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96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7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40843篇;相关期刊287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华东六省一市护理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海峡护理论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骨与关节疾病高峰论坛、2014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等;分级护理的相关文献由1700位作者贡献,包括韩世范、柏亚妹、张敏等。
分级护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0843篇
占比:99.32%
总计:141801篇
分级护理
-研究学者
- 韩世范
- 柏亚妹
- 张敏
- 王丹丹
- 王旭梅
- 何华英
- 宋玉磊
- 王益锵
- 程金莲
- 吴欣娟
- 徐玮
- 李玉乐
- 徐桂华
- 王玉玲
- 宫建美
- 张倩
- 杨红叶
- 石贞仙
- 位兰玲
- 尹世玉
- 李亚洁
- 樊建楠
- 王玫
- 于卫华
- 倪冬梅
- 刘晓丹
- 刘海萍
- 刘青青
- 孙丽凯
- 曹晶
- 朱静
- 李媛
- 杜艳丽
- 王容
- 王迪
- 袁文清
- 钟琴
- 付凤齐
- 叶俏
- 叶文琴
- 吕妃
- 周顺兰
- 孙秀杰
- 安德连
- 张爱英
- 张英
- 张静
- 张静珠
- 彭雅君
- 施景芳
-
-
童桂花;
沈雪芬;
常琳
-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舱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分级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颅脑外伤行高压氧舱治疗患者根据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压氧舱治疗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分级护理,有利于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同时针对患者情况采用不同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升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
-
-
洪云
-
-
摘要:
目的探讨以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为指导的分级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病情转归、患儿家属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救治的74例高热惊厥患儿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按患儿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以PEWS评分为指导进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惊厥发生次数及患儿家属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惊厥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惊厥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各项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EWS评分为指导的分级护理有助于促进小儿高热惊厥病情恢复,对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均有改善作用。
-
-
杨沛;
王艳梅;
王志英;
张文慧
-
-
摘要:
目的 构建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分层分级延续护理实践方案,为护理人员提供整体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分层分级延续护理实践范本。方法 以Triangle慢病分层管理模型、分级护理、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理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拟定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分层分级延续护理实践方案,采用德尔菲法选取20名专家对初始方案进行论证,形成最终方案。结果 最终形成的方案包括实践基础、实践标准2大部分,其中实践基础包括组织架构、建立以医院为主导的糖尿病多学科团队、运行机制、开展团队同质化培训,实践标准包括适用人群、分层级别、分层评估标准、分级随访措施。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2%、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23、0.940,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205、0.243(均P<0.01)。结论 构建的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分层分级延续护理实践方案具有较好的可靠性、科学性及可行性,可为护理人员实施分层分级延续护理提供参考。
-
-
水淼
-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实施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TE)发生情况,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VTE总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躯体疼痛、躯体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1、4.946、4.137、4.924、5.760、3.842、4.019、5.619,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中服务态度、预防措施、操作技术、健康指导、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0、4.785、5.938、6.168、7.286,P<0.05)。结论: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能够减少COPD患者VTE发生,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
-
邹敏
-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抗阻运动联合分级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采取分级护理干预的40例CHF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收集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采取分级护理联合抗阻运动干预的40例CHF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6个月LVEF水平明显增加,LVESD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干预6个月6MWT水平明显增加(P<0.05),两组干预6个月MLHFQ评分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分级干预联合抗阻运动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
-
史春丽
-
-
摘要:
目的:观察分级护理在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PM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意识障碍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头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5/40),低于对照组的32.5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应用于PM患儿可缩短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
-
陈欢欢;
孔静
-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肺部感染(CPIS)评分的分级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SP)患者监护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SP患者86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分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CPIS评分的分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均持续4w。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呼吸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生活质量评分;记录两组护理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SP患者各项症状改善及ICU停留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PIS评分的分级护理模式应用于SP患者,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
李珂逢;
吕红宇
-
-
摘要:
目的探究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联合分级护理对伴有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联合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出院时间)、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L-74)、视觉模拟(VAS)评分、LEDVT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EDVT发生率2.27%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GQL-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5.45%)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联合分级护理应用于术后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可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LEDVT发生,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
-
陈敏
-
-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93例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4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率、皮下淤血发生率、下肢皮肤变色发生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皮下淤血发生率为4.08%(2/49),低于对照组的20.45%(9/44);研究组LEDVT发生率为6.12%(3/49),低于对照组的20.45%(9/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3.88%(46/49),高于对照组的75.00%(3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可降低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皮下淤血、LEDVT发生率,并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
-
孟佳娃;
胡静波
-
-
摘要:
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给付面临给付水平与现实需求契合度有待提升、给付内容界限模糊、给付方式未与实际需求相契合以及不同地区长期护理保险“碎片化”现象明显的现实困境,优化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给付,需要加大对失能老人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竞争机制,提升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明确护理保险给付范围。
-
-
Puping;
蒲萍;
Chenqin;
陈琴;
Keyanyan;
柯燕燕;
Maliping;
马丽萍
- 《第21届全军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在桥小脑角肿瘤患者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9月入住我科的89例桥小脑角肿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均通过洼田饮水试验来判断患者的吞咽功能.对照组在患者术后初次进食水时进行吞咽功能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对患者进行每日1次吞咽功能测试,并根据患者吞咽功能的分级来制定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患者进食前的体位;进食时的用具、一次量、饮食的种类、喂食的人员、吞咽技巧;进食后的口腔护理及功能锻炼等,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1~10天内吞咽可疑、障碍检出率、误吸发生率、胃管留置率上的差异. 结果:干预组在吞咽异常和障碍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误吸发生率和胃管留置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增加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吞咽功能的筛查次数,可增加吞咽功能障碍的检出率.根据患者吞咽功能的动态变化,实施分级护理干预措施,规范护士护理行为,避免经验式护理,可保证患者的饮食安全,减少胃管置入,同时预防误吸的发生.
-
-
卢衍冰;
谭雯
- 《PUISEM2015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患者实施急诊分级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后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受伤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极重型,实施有针对性的分级护理.结果:分级护理,提高了重患抢救成功率、轻患救治效率.结论:通过合理的分级护理,降低了患者死亡率,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
-
张海英;
涂梦娟;
陈莲;
曾金明;
金方
-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分会康复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老年性痴呆是指发生在老年期的大脑神经元退行性变、血管性病变等引起的大脑器质性损害,从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对120例住院老年性痴呆患者给予ADL评分后,按评分情况进行分级护理,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rn 据ADL评分的四个级别,在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中,有不同的重点和注意事项。Ⅰ级护理,加强营养、防止褥疮和坠积性肺炎是重点;Ⅱ级护理,跌倒、坠床,饮食及二便的管理;Ⅲ级护理,防骨折及自伤等安全护理;IV级护理,心理疏导是者该类患者的重点,总之,老年痴呆的护理应以患者为中心,做到关心、耐心、爱心、细心地呵护患者,据ADL的十个方面,采取综合性与个体化结合的全方位护理措施,提高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痴呆的发展,以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
-
梁爱琼;
罗林;
颜涛;
张琰;
陈星林
- 《2014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成立品管圈(简称QCC小组,利用移动护理工作站(简称PDA),开展提高临床分级护理巡视合格率的持续质量改进,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监控依据.rn 方法:选择心血管外科病区住院患者96名,随机抽取一周巡视情况,把握现状调研,进行存在问题要因分析,制定对策,按照PDCA循环实施6个月,对比开展活动前后对患者按分级护理巡视的结果、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核心能力等质量改进情况.rn 结果:活动开展后分级护理巡视率由63.94%提升至93%(P值<0.05);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从93%提升至100%,(P值<0.05)。护士核心能力在和谐氛围、主动服务等八个方面均呈正向增长,特别在责任感、主动沟通、品管手法掌握项目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rn 结论:提高分级护理巡视合格率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移动护士工作站(PDA)的应用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管理依据;依托PDA进行的护理考量,可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感,增加护患沟通,有利于医疗行为的开展。
-
-
-
杜雅晴
- 《海峡两岸专科护理论坛》
| 2018年
-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骨科疾病得以通过手术方式解决,骨科大手术后并发症逐渐被重视起来,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一旦发生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严重影响,如果血栓脱落,栓子随着血液循环会造成肺血管栓塞.肺栓塞(PE)起病急,需要立即处理,如果缺血严重、处理不及时将会危及生命.
-
-
陆群峰;
范玲燕;
许姜姜
- 《华东六省一市护理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海峡护理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Barthel量表在儿童护理级别评定中的应用意义,探索适合儿童专科医院的分级护理方法.rn 方法:对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12个普通病区用Barthel量表评估患儿生活能力,而后结合病情制定护理级别.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比较实施前后同等时间段一级护理患儿基本特征(性别、年龄)、一级护理率、一级护理天数.rn 结果:采用Barthel量表进行患儿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决定护理级别后,一级护理率及一级护理天数均显著提高(P均<0.01);在一级护理患儿中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3岁以下患儿构成比显著提高(P<0.01).rn 结论:Barthel量表应用于儿童自理能力评估大大增加一级护理比率,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探索符合儿童、老年、精神卫生等特殊领域护理实践的分级护理方法势在必行.拟采用“双相式”方法进行分级护理评定,并建议根据“以家庭为中心”的模式修订儿童专科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
-
钮艳芳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骨与关节疾病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大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护理的应用效果.rn 方法:将60例行骨科下肢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分级护理组.应用Autar量表,在术前1日、术后1日、术后1周分别进行血栓风险评分,并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术后护理级别,护士按照层级进行分级预防护理.rn 结果:术后24小时、术后1周Autar评分分级护理组均低于常规护理组;腿围测量结果分级护理组患者术后4-7天患侧下肢比健侧肿胀;分级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术后1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分级护理组未发生深静脉血栓.rn 结论:根据血栓风险等级划分术后护理级别,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充分体现了护理级别与护士层级管理相对应,提高了护理资源的利用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
-
钮艳芳
- 《第八届亚洲骨科护理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大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骨科下肢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分级护理组.应用Autar量表,在术前1日、术后1日、术后1周分别进行血栓风险评分,并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术后护理级别,护士按照层级进行分级预防护理.结果:术后24小时、术后1周Autar评分分级护理组均低于常规护理组;腿围测量结果分级护理组患者术后4-7天患侧下肢比健侧肿胀;分级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根据血栓风险等级划分术后护理级别,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充分体现了护理级别与护士层级管理相对应,提高了护理资源的利用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