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长期护理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9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9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46614篇;相关期刊451种,包括劳动保障世界、合作经济与科技、经济研究导刊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北大赛瑟(CCISSR)论坛·2015、中国老年学学会2014年年会、第20届世界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大会 ·中韩论坛等;长期护理保险的相关文献由148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颖、戴卫东、戴瑞明等。

长期护理保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9 占比:0.70%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6614 占比:99.29%

总计:147661篇

长期护理保险—发文趋势图

长期护理保险

-研究学者

  • 王颖
  • 戴卫东
  • 戴瑞明
  • 荆涛
  • 蒋曼
  • 何世英
  • 吴海波
  • 白鸽
  • 罗力
  • 谭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肖冰; 郝英华
    • 摘要: 广州市于2017年起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以保障失能人员切实的护理服务需求为导向,历经了启动阶段、发展阶段与深化阶段的探索历程.广州市采取多渠道筹资的方式,积极拓宽保障范围和待遇享受人群,委托商业保险公司承办长护险部分业务,兼顾发展护理机构照护与居家照护,在"互联网+"、延续护理、亲情照护等方面积极探索,开拓了独具特色的长护险实践之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未来,还需要进一步调整长护险基金给付模式,逐步完善长护险服务目录,优化长护险评估体系,为长护险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马广博; 张盼盼
    • 摘要: 老龄化程度加剧,失能人数增加,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该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存在参保主体覆盖面不足、筹资渠道单一、筹资水平高低不等、筹资激励措施缺乏等问题。文章将安徽省参保对象分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并将失能人群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运用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精算模型中的人口、收入、成本、结果等子模型测算安徽省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水平。结果显示,2019年安徽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的缴费率为0.14%,城乡居民每年需要缴纳96.77元。结合安徽省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水平与我国筹资机制实践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为安徽省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的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 鲁晓明; 孙喆
    • 摘要: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应明确主导机构,在合理定位长期护理保险性质的基础上,围绕资金筹集机制等核心内容构建。为满足多元化需求,我国应构建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从功能匹配及利于统筹推进计,应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推行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的主导机构;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应由投保人与用人单位缴费,财政拨款、福利彩票公益金等构成。从长期来看,医疗保险基金不宜作为长期护理保险资金来源。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的设计,宜交由商业保险公司自主进行,国家机关承担监管之责。
    • 陈凯; 赵娜; 焦阳
    • 摘要: 针对青岛市职工长期护理保险面临的筹资责任优化及财政补贴动态调整问题,本文以灾难性支出发生率为参照指标,结合适度保障理论,首先构建了目标保障水平测算模型;进而构建了职工长期护理保险筹资责任分担动态调整机制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实验,测算了保障范围扩大过程中筹资责任分担动态调整情况,得出了一系列有政策参考价值的调整结果。
    • 史丽婷
    • 摘要: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老年人数量在不断增加,老龄化更加严重,已经成为全球问题,与此同时,年轻人忙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无暇照顾家庭,老年人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老年护理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长期护理保险为解决老人失能问题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也随之成为了解决老年人护理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掌握了丰富的理论基础,通过不断尝试改变,实践经验也十分充足。从时间和研究进度来看,中国研究就开始的比较晚,发展也较迟缓,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学者才开始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十三五”期间提出的宏观战略和制度定位中,长期护理保险有着制度平台的作用,通过借鉴国外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经验,总结我国组织的地方试点的现实情况,发现长期护理保险的推行,有效地减轻了老年人和后代的经济压力和时间负担,值得倡议和继续推进。
    • 陈倩
    • 摘要: [目的]测算2020-2050年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财务负担,为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国家统计年鉴、人口普查数据、CHARLS(2015)调查数据库等,对3类缴费人群的长期护理保险财务负担进行预测。[结果]2020-2050年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总体缴费率分别由1.85%、0.92%、2.00%增长至5.01%、2.49%、5.42%。财政补贴率由0.031‰增长至0.084‰,企业缴费率、个人缴费率分别介于0.52%~3.08%、0.38%~2.26%。[结论]我国长期护理需求愈发旺盛,企业缴费压力沉重,财政与个人有能力分担筹资压力,亟需建立广覆盖、独立于医疗保险、筹资主体多元化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
    • 尹屹炜; 何平
    • 摘要: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开始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尤其是筹资方式制度化。本文借鉴长期照护保险筹资法治化比较成熟的德国模式,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与试点实践提出本土化思考,建议以法律形式确立全国统筹,实现独立多元筹资,构建协调配合的基金筹资机制,以兼顾照护需求与收支平衡。
    • 陈奕男
    • 摘要: 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在覆盖范围、资金筹集、失能评估、待遇给付、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成效与困境,引入预期管理视角,创新长期护理保险治理。遵循“目标—手段”分析路径,构建长期护理保险高质量发展框架,以公平的方式实现“疏解当期困境”和“促成稳定预期”的目标。最后提出统筹公平性、平等性和适当性原则,通过优化筹资机制、调整制度结构、精细化基金管理原则、创新治理机制等,实现长期护理保险高质量发展。
    • 李梦颖; 李星辉; 黄志诚; 鲍建武; 郑嘉毅; 陈思睿; 李成志; 王颖
    • 摘要: 目的:梳理当前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提供现状,并从服务环节涉及的各个主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入手,为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可行的监管对策。方法:运用政策梳理、二次数据采集以及与关键知情人访谈的方法,为评价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环节的成效、经验及潜在监管问题提供证据支撑。结果: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共服务失能老人55.58万人,每千名户籍老人可拥有10.25个养老护理员(医疗照护)。制度设计中各类服务标准规范、细则和惩罚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管APP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强化。结论:对服务提供方增加规制并为护理机构赋权,同时,积极引入视频监控、RFID电子标签等新技术,充分发挥信息化监管的力量。
    • 谭睿
    • 摘要: 通过系统梳理重庆市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政策、筹资政策、服务供给政策和待遇给付政策,深入分析试点成效及经验,并提出优化建议:进一步明确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定位与发展方向、优化筹资政策与待遇给付政策、全面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为全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贡献“重庆经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