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十四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
第十四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

第十四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大连
  • 出版时间: 2018-09-15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韩国社会政策学会日本社会政策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四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十八世纪的工业社会开启了社会保障从剩余模式到制度模式的转型,而二十世纪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的就业形态则对工业社会传统的以稳定就业为基础的传统社会保险制度造成了巨大冲击.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对改革开放以来以民营中小企业为特点的浙江省的社会保障的冲击作用尤为明显;而当前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则进一步强化了就业的不稳定性和非正规化,要求传统以企业为主体的社会保险制度作出结构性变革.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设尤其具有制度上的创新意义,其人口的全覆盖性、超越企业的国家第一位承诺、以及以公民权利为基础的基本保障职能,对于社会保障应对新经济形态下非长期和正规就业带来的挑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时,国家医疗保障局的建立和运作,也为从制度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 摘要:中国的养老护理员队伍无论是规模还是专业化水平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且从业人员的工作稳定程度较低.本文通过对杭州市30家养老机构的实证分析发现,年龄、薪酬、休假、工作条件和劳动强度、劳动合同、与雇主关系、职业声望和晋升机会等因素对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稳定性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认为,破解养老护理员队伍工作稳定性低的问题,应当从机构管理、评估制度、薪酬保障、职业地位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 摘要:本文选取沈阳市三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单位作为调查样本,以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借鉴三圈理论的价值、能力、支持维度,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法对访谈文本进行分析,阐释医疗与养老机构合作面临的困境及原因.研究发现,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运行具有重要价值,已具备基本服务资源和能力,但仍存在疾病预防观念弱、以需定供理念弱等“价值”问题;人才服务能力、资金保障和设备服务能力不足,双方合作能力受限;以及社会力、老年人自身及政府等各方支持不足问题.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保审批流程、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等将有助于升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的认可度。
  • 摘要:随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和全面构建,现有制度是否实现精算公平对参保人员的缴费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也成为一个社会和决策机构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利用2013CHIPs微观数据,对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内各种制度是否实现精算公平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四种制度对大多数人基本都实现了精算公平,即参考各种养老保险制度都是划算的.具体而言,不同养老制度对不同人群的保障存在一定的差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工的收益较高,城镇居民较低,农村居民则最低.同时,在再分配公平方面,中国各种养老保险制度均具有从高收入到低收入人群转移的代内再分配效应,以及年轻一代向老年一代转移的代际再分配效应.
  • 摘要:失能老人照护不同于一般性的养老服务,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专业性的特点,因此,失能老人照护的供给问题变得格外重要.本文以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为支点,构建了一个失能老人照护多元协同供给机制模型,认为政府是照护掌舵者,家庭、社区、机构、市场、非营利组织为照护提供者,必须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优势并明确各方责任,最终形成一个多元化协同提供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良性运作机制,从而确保失能老人照护的可持续性.论文运用哈奇和迈克罗夫特的“福利多元主义”分析范式,经由不同照护供给主体的介入和作用机制的融合,来实现失能老人个体生存状态与多元主体参与下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 摘要:Given a wide range of challenges left-behind children (LBC) currentlyexperience in rural China and the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resilience outcomes withrespect to their internal protective factors, the primary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examine the effects of self-esteem and planfulness on resilience outcomes based onthe national data from the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 in 2012. Nine hundredsixteen children, including 459 LBC and 457 non-LBC in rural China, with nomissing data on key variabl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Results indicated thatself-esteem and planfulness both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p <0.01)on resilienceoutcomes of LBC. Althoug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onresilience outcomes, children with two migrating parents showed lower academicperformance, self-esteem, ability of planfulness, and higher level of depression thanchildren with one migrating parent. These findings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implica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resilienc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Future studies arealso needed to explore different protective mechanisms to improve their well-being.
  • 摘要: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性依然较大,家庭养老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代际维系作用,农村养老方式的选择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数据为依托,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实证分析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农村社区,健康自评正向作用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生活自理能力对居家养老服务具有显著影响,家庭居住结构与需求意愿呈正相关,居家养老服务政策认知与需求意愿呈显著正相关.为此,提出注重体现居家养老服务的公共服务性,以农村居家养老需求为导向,尊重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方式的选择,逐步增强养老服务政策支持力度,探索新型农村居家养老模式;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水平,有效增进农村老年人的福祉等对策建议.
  • 摘要:在家本位文化盛行的农村,“养儿防老”、“家庭养老”的传统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农村单身汉由于被迫失婚缺乏配偶、子女等重要家庭支持,其养老困境与压力不言而喻.本文以安徽省D县为田野地点,基于Lazarus“压力—应激”模型,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技术,对71位农村单身汉进行深度访谈与观察,并借助NVIVO软件对调研资料进行树状节点建立、分析,探索农村单身汉的养老压力源以及对压力源的评价和应激过程.研究发现,农村单身汉主要面临着“在哪养,谁来养、怎么养”的养老压力,压力源则来自于个体、家庭、社会多重因素.为了对抗养老压力,农村单身汉会在综合比较、理性选择的基础上采取直面问题的以及对抗情绪的应激策略,并产生差异性结果.
  • 摘要:吉林省户籍制度的改革,从制度上消除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壁垒.近年来,吉林省政府应国务院号召,出台了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全省各地按照文件精神,综合考虑了省内不同城市的承载能力,合理确定了大小城市的落户条件,并最大限度简化了落户手续.如今,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主要阻碍体现在相关配套制度不够完善、城市市民对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感低和农民工自身的原因上.吉林省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政府支持和社会支持两方面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政府支持方面,应该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社会支持方面,应该充分发挥社区、企业和NGO的作用;从农村转移人口自身来看,应增强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识,使其自主融入城市,成功实现市民化.
  • 摘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2-2015年的中国社会保障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同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中国社会保障总体、地区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区域相对保障水平差距有扩大趋势;②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不均衡,社会保障水平的“东—中—西”的格局与中国地区发展的格局相吻合.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热点区和冷点区表现出较明显的空间演变特征,高热点区在东部地区扩散并向中部地区辐射,冷点区在西部地区分布并不断加深和强化;③人均GDP、农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教育水平、财政转移支付5因素,形成经济、教育、财政和社会四大驱动力引致社会保障水平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布局.
  • 摘要: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以及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基于2007-2016年31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区域差异和影响机理.研究表明: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增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10年间平均增速由快而慢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②泰尔指数是衡量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公平性程度的指标,结果表明总体和带间泰尔指数稳步下降,带内泰尔指数逐年上升;西部泰尔指数上升迅速,东部泰尔指数在波动中上升,中部和东北地区泰尔指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高值区终始是东部的广东省,次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中等水平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次低和低水平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④GDP、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参保人数、制度赡养率、离退休人员、劳动年龄人口和财政收入7因素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区域差异影响大.同时,各因子叠加后影响体现为非线性增加或双因子增强.鉴于此,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区域差异问题,应坚持统筹区域社会经济协调的发展理念,夯实缴费基数,确保应保尽保,分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 摘要:德、美、日三个国家因国情、人口结构,以及遵循的社会价值理念的不同,选择了不同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形式.三国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在顶层设计及运行成效方面各有千秋.本文在对三国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进行框架比较的基础上,着重从制度的公平性、效率性以及可持续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并注意到三个国家在制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都十分强调对低收入失能老人的保护,提倡以社区为平台的长期护理服务以及长护服务提供者的多元化.这些经验对于迅速老龄化且缺乏完善长护保障体系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摘要:文章从医保制度的外部入手,将其治理能力放在“三医联动”的整体框架之下作为研究出发点.通过与德国医保治理能力的比较,力图证明改变医保在医改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其主导治理能力,有利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顽疾.并梳理当前中国医保制度在医疗、医药、公卫等领域的治理能力现状及缺失,分析了当前医改理念、行政管理体系、医疗环境、医保自身能力等对医保主导治理能力实现的阻碍.最后,为进一步提高医保在医改中的主导治理能力,提出规范私营医疗服务市场发展,完善医疗服务市场自由竞争环境;将全科医生收入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实现医保对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能力;将部分公共卫生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实现疾病防治的双管齐下;推进临床路径和疾病分组,推广DRGs支付方式的应用范围等政策建议.
  • 摘要:中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是中国社会养老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主流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为能较好的承载与辐射社区养老服务的功能.课题组通过对日本三家小规模多功能养老设施的实地调研,运用实地观察、半结构访谈的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设计理念、服务定位、选址与规模、服务项目及服务收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将日本小规模多功能养老机构与中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对比,建议借鉴日本社区养老服务的经验,以街道为单位公建民营复合型小规模多功能养老设施,为居住在家中的高龄、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有偿的专业化养老护理服务.
  • 摘要:北京市海淀区自行试点以商业互助保险为基础架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制度框架、筹资机制、支付范围、服务提供方式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政策评估表明,以自愿参保、同质群体风险分摊和收益分享为前提的互助保险机制不能兼顾保障公平性、可持续性和可负担性等多重目标.要坚持以社会保险为基础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提供多层次、补充性的保险产品.同时,要做好医疗、养老服务体系的改革和衔接,充分发挥护理保险基金保障功能和保障潜力.
  • 摘要:“以老年人为中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充分发展需要满足财政投入充分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充分性和养老服务项目设置充分性的三重要求.广州作为首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不仅呈现出财政投入日益充分的特点,而且“市-街道(镇)-社区”的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及“3+X”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建设已基本构筑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横纵交错网络.但受制于财政投入刚性约束、养老服务设施有效需求不足约束、养老服务项目资源配置稀缺约束,社会养老服务的充分发展受到挑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亟需从调整财政投入的数量及结构、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动态把握养老服务需求角度进行充分性提升.
  • 摘要:当前中国虽已初步建立起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但这三个支柱发展严重不平衡.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第一支柱早已“独木难支”,借鉴国际经验,当务之急是尽快定型第一支柱养老金,才能更好的发展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本文在借鉴OECD国家第一支柱养老金制度的经验基础上,提出若干改革和完善中国第一支柱养老金制度的政策建议.
  • 摘要:各种各样的governance现在中国把governance一词翻译为“治理”,20世纪的日本曾经把这个词翻译成为“统治”.“统治”原本是指,通过权力为背景的政治性支配来维持社会秩序.虽说是国民主权,但“统治”的主体实则为“政府”(government),客体为国民.也就是说,“统治”其实指的是“国家统治”.关于治理的讨论,始于盈利企业的内部治理问题,经过组织间的治理问题等又回到了非盈利企业的内部治理问题上。无论盈利与否,对于由从组织内的治理确定起来的团体而形成的社会而言,各种组织之间的治理问题都将会成为下一阶段需要着重讨论的焦点。
  • 摘要:本文为2018年9月6日在青瓦台迎宾馆内向总统、总理、执政党代表和国务委员等150多人参与的“包容国家战略会议”的发言报告(《文在寅政府包容国家的构想和战略:包容和创新的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
  • 摘要:积极老龄化指数(The Active Ageing Index,简称AAI指数)最初是为欧盟成员国开发制定的;近年来,一些非欧盟国家也开始应用AAI指数,作为实践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提出的积极健康老龄化倡议的方式.AAI指数的优势在于它是积极老龄化相关指标的集大成者,这些指标的集合适用于老龄化政策的相关评估,可以反映出某一政策领域内的综合评分或国别评分,作为马德里老龄化国际行动计划(MIPPA)的补充.本研究报告旨在梳理中国在老龄化相关政策领域的数据来源,评估这些数据作为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积极老龄化指数的相关性和可行性.为了更好地掌握中国的相关情况,报告将以韩国的相关数据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本研究报告希望能够使中方政府机构更好地了解AAI指数,并评估该指数在中国的经济社会背景下操作的相关性和可行性.
  • 摘要:The German welfare state has its roots in the19th century as a social security state based on gainful employment and social security contributions.As a conservative welfare state,its basis is a gender-specific division of labour that ideally saw the man as the sole earner and the woman as the housewife and mother.Due to the equal participation of women in the labour market this classic model is a thing of the past.
  • 摘要:本文诸段是对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结构改革的提议,系中国欧盟社会保障改革项目第一部分欧方常驻专家根据项目计划成果四之要求撰写的(成果四:通过加强多样方案、养老基金社会统筹、公务员/公共部门人员养老保险方案和现有的多层养老系统,在中国全面覆盖养老保险系统的国家政策框架获得巩固).本提议是在认真审读本项目第一部分中方专家2015年-2017年所做的《评估报告》和《政策建议》的基础上精心撰写的,参考材料还包括本项目第二部分2018年对养老保险制度筹资和缴费征集模式的研究.本文附录中列出了对提议发挥了参考作用的项目研究报告.本文的提议,主要是希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多样发展基本养老保险和第二支柱养老保险,同时加强制度对参保人员的吸引力,保障其可持续性,实现公平(对弱势群体公平)、有效(对缴费人员公平)的制度福利.本文建议改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使个人账户中的现有金额(多为虚账)能以修订后的基本养老金公式计算,并使未来个人缴费能够从改革之日起,分配到第二支柱中,并由专门的金融机构进行管理.此处讲的第二支柱当然包括已经在企业年金制度中积累的资产.财政部未来若能实现有效的缴费征集,制度的总体成本应可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而提议的改革就可以更快地执行,并容易为所有相关方理解.
  • 摘要:收入主导发展是文在寅政策的核心战略.这一战略从一开始就对它的实效性有很大的疑问.一年后关于这一政策的争论现在依然存在.作为收入主导发展的核心处方最低工资大幅上涨.但是6个月后增加就业的实际成绩低迷,家庭收入两极分化,并且与去年相比更加严重.所以有人主张收入主导发展没有实效性,也有人主张再过一段时间才能正式看出它的效果.本文的目的在于评价仍旧存在争议的韩国收入主导发展战略。为此首先论述收入主导发展论的内容,这一理论为什么登场,并且对于韩国经济具备的意义是什么?然后论述在韩国经济中作为发展战略的收入主导发展的角色是什么,并为以后提供政策方向。
  • 摘要:作为当代国家治理手段的社会保障制度选择在中西方呈现出以下方面的特点:作为西方国家治理手段的社会保障制度选择具有以下特点:共同责任理念,社会保障制度诸目标协调,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完善的体系,结合不同国情选择社会保障制度道路,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家责任的显性化,适应责任模式选择社会保障制度管理模式。作为中国国家治理手段的社会保障制度选择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和完善:确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理念,追求社会保障制度诸目标的协调,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完善,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整合,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国家责任的直接性,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制。
  • 摘要:研究内容是运用AI(人工智能)的社会构想和政策建议.运用AI技术,并且将“幸福度”这一主观要素也纳入研究视野,对未来进行模拟,以探究日本社会未来的分歧构造,以及应该进行怎样的应对。
  • 摘要:A 17 year old boy with a trauma history who isin residential treatment related to his history ofaggressive behavior. He is currently in seclusionfor assaulting a direct care staff member. He hasassaulted two other staff members in the twoweeks since his arrival to the program. He hasbeen admitted to psychiatric hospital twice inthe last 12 months for assaulting others.
  • 摘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行使得使用老人护理服务的规模不断扩大并越来越普遍,在构建提高长期护理服务质量的制度性基础上要求从现有的根据需求提供服务(need based service)向以人权为基础提供服务(human rights based service)的模式转变.值得注意的是老人长期护理机构的疗养护理师处在疗养机构人权实践的最前端,他们的人权保护行为成为了提高高质量服务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为了验证老人长期护理机构疗养护理师的人权意思对人权拥护行为产生多少的影响,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环境因素的组织效果怎么调节他们之间的关系.本文以2014年7月登记的全国长期护理机构(定员30人以上)的3,983所中社会福利法人等非营利法人运营的782个机构为对象,并以老人长期护理机构中老人疗养护理师为对象,探索个人层面的人权意识和组织层面的人权环境的人权承诺对人权拥护行为产生的影响,并综合验证人权意识(个人)和人权环境(组织)的相互作用效果.
  • 摘要:2000年4月日本实行护理保险法,此后,老年人可以享受综合性、一体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本研究旨在从制度与现实两个方面,探讨老年人口激增过程中日本需护理老年人的生活,通过特别养护老人之家(以下称“特别养护”)与在发达国家丹麦(北欧)入住机构(养老院,Plejehjem)的比较,探讨问题之所在.
  • 摘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伴随着“未富先老”、养老机构供不应求、养老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以及服务需求的变化均为传统方式的养老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人口老龄化严重,制度赡养率也高于全国水平.针对辽宁现状,研究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其一,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改善老年人生活状况;其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其三,提高公共财政使用效率,满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现实需求.当前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怎么购买”、“如何高效购买”还缺乏具有指导意义的规范或指南.因此需要借鉴国内部分地区典型经验并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为政府高效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献计献策.
  • 摘要:2016年6月27日,人社部办公厅发布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厅发(2016)80号),其主旨在于探索建立保障失能人员基本生活权益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意见》发布之后,行政机关,专家学者以及保险机构更是加快了研究的步伐,积极致力于探讨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制度构筑、资金筹措和服务内容等问题.然而,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在养老介护领域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护理人员的不足与如何确保。作为长期在日本从事社会保障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学者,笔者希望借此机会通过分析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与最新的改革动向以及业界人士在中日合作方面的探索,为中日养老介护领域中的win-win体制的构筑以及中国的长期护理(照护)保险制度的形成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依据。
  • 摘要:本论文主要为了分析疗养护理师的雇佣环境对持续工作时间产生的影响,雇佣环境和持续工作的时间的关系以是不是正规职位出现调节效果.为此以在首尔特别市的所在的45个老人长期疗养机关工作的200名疗养护理师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验证假说进行了3阶段调节多变量回归分析(moderate multiple regression).
  • 摘要:日本社会1970年迎来了老龄化社会,1994年进入老龄社会,2007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老龄化还在持续增加.随着老龄化的进展,日本政府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台了很多老龄化对策.在急剧的老龄化背景中,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日本社会通过2000年4月开始实施的护理保险,护理问题完成了从家庭护理到社会护理的转型.在日本的老龄化对策中,认知症对策尤为重要,本报告通过概观日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的认知症对策,简述对中国制定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政策的启示.
  • 摘要:强调护理,保健和医疗服务的关系主要在社会护理服务领域(social care service)进行.对象层面上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等传统需要护理的人口集团和需求层面上具有复合型需求的对象群体为目标集团.社会照护服务是以“社区(community)“为中心和以传统福利服务之外的医疗性服务连接为核心.英国的社会护理市场是从1990年”国家医疗服务和地区社会保护法(NHS and Community Care Act)实行以后备受瞩目的.因此在讨论护理(care)的社会化时不能单纯地将护理视为社会福利性服务,可以说是疗养服务(care service),保健医疗(health care),疗养福利金(care benefit)或疗养医院(care hospital)等包括保健医疗在内的概念.一般说疗养(care)是福利,保健,医疗中都使用的用语,根据制度的不同分为福利服务内的护理,保护和医疗制度中预防,疗养,医疗服务内的健康和疗养服务的概念.因此护理是包括了社会性服务护理,医疗保健性服务疗养服务和医疗服务在内的概念.这里所说的社会性护理(social care)按照需求对象的不同,包括了福利服务中提供的护理和保护,看护,照护等,保健医疗服务性的看护,疗养服务等所有需求.
  • 摘要:中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关注长期护理保险,经历20世纪末的混沌阶段、21世纪初的萌芽阶段和从2012年至今的制度探索阶段.2016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计划利用1到2年的时间,探索建立为长期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同时指定15个城市为护理保险试点城市.本文以“试点意见”和青岛、长春、南通、上海护理保险政策为基础,提出制定护理保险制度时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议题.
  •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疗养护理师“频繁离职”的制度关系(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市场政策)是如何制度化的,并且针对使这种制度化发生的支配论性的讨论.已有研究中将离职归结为人际关系和职务满足度等个人或组织领域.与此相比,本研究通过制度性民族志的方法显示了疗养护理师的不安定劳动是通过怎样的顺序而引发了离职,研究资料为研究参与者的深层采访,长期疗养设施的现场观察以及制度内容等.
  • 摘要:本研究从老年人护理政策层面出发,通过与北欧国家的对比,探讨就日本·中国等东亚福祉国家中女性作为护理劳动者的作用及其扮演的角色为研究目的.无论是在东亚还是在北欧,正在逐渐或快速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随之而来的护理人员紧缺也成了共同的困境倍受关注.在东亚地区,普遍认为老年人的护理依赖于家庭里女性的倾向.然而,女性在护理领域所起的作用,伴随着人口老化率的上升以及快速化正在发生变化.本研究,将家庭护理人员和护理劳动人员视为一体,进一步探讨核心护理人员通过怎样的网络来承担老年人的护理.女性无论在家庭里还是在家庭外,确实成了老人护理的主要承担者.但承担者在发生变化.
  • 摘要:医改取得重大成效,也面临多种挑战.要全面客观评估医改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一步深化改革,尽快建成更高质量、高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以“一个理念、一个纲领、四个基础、四项质量”为框架,进行系统改革。
  • 摘要:本研究表明父母的经济能力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的路径以父母的健康相关的行动为媒介。根据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会观察并模仿父母的行为,他们会观察并模仿父母和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的行动,例如摄取食物,刷牙习惯,去牙科治疗等。本研究确认了父母的经济能力会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并分析了其影响路径,彰显了缩小口腔健康差距,有效缓解收入不平等的的政策以及地区社会项目的必要性。
  • 摘要:日本2013年度的国民医疗费首次突破了40兆日元,达到了40兆1000日元.其后的2014年度里是40兆8000亿日元,2015年度里是42兆4000亿日元,2016年度里是42兆2000亿日元,在不断增加.2016年度的国民医疗费比2015年度大约减少了2000亿日元,国民医疗费比前一年度减少的情况实际上时隔了14年.这是受到了2016年度修订诊疗报酬的影响,就是受到了所说的减去修订的—0.84%的修订的影响很大.日本在1961年实现了所有国民强制加入的公共医疗保险制度,也就是全民皆保险的医疗制度。
  • 摘要: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下分别简称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尽管全民医保的制度体系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了,但是不同人群的医疗保险待遇存在较大差别.为了实现医疗体系的公平性目标,整合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被政府提上议事日程.考虑到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的筹资结构类似、筹资水平比较接近,2016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整合,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迄今为止,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制度整合,只有少数地区实现了“三保合一”.
  • 摘要:日本的医疗机构,虽然在财政方面,从1960年代就已实现了全民性质的强制保险(国民皆保险),但是直至20世纪末,像病床数量等等的供给方面的问题,却始终受制于政策的局限.不过,从2000年开始,以“都道府县(日本的行政单位,下略称为县)”为单位进行的医疗机构管理逐渐变得重要起来.这样的在一定地理或行政的区域下的医疗管理制度,在法国等其他国家也都进行过.本文,将阐述近20年以来日本的医疗地方管理体制的概况,并对此背景下的全国性的医疗制度,特别是医疗效率化等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日本共有47个县中,人口最多的是东京,约有1300万人,而人口较少的县在60万人以下,因此县与县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大.在各个县内均设有基层的自治体(市町村).
  • 摘要:中国传统上把卫生健康作为重大政治问题,看作改造社会、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把改善人民健康状况提高到“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高度,有利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的目标。中国能够防止利益集团绑架政府,利益集团虽然对政府政策有影响,但是还不至于完全左右政府的决策,因此可以出台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医疗保障政策,并通过税收和国有资本收益进行融资。中国式的协商民主,大讨论、大调研,走群众路线,从而使得在决策中能够听取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基层群众普通患者的意见。中国具有强有力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能够对改革进行统筹谋划、强力推进。避免了党派政治和利益集团对改革的影响,也避免了执政能力软弱、改革推进缓慢的问题。
  • 摘要:韩国现在正处于构建普遍的健康保障体系(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System)的过程中.普遍性健康保险体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韩国较高的家庭负担医疗费.短时间内很难较少家庭负担的医疗费用,因此需要了解家庭负担医疗费的构成考虑医疗性需求而改善制度.本研究主要探讨韩国的家庭负担医疗费用的水平和构成,以及医疗上的非报销诊疗费用领域的现状后提出政策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需要优先解决韩国国内被定义为非报销的基本费用(criterial non-coverage)和非登记费用领域,同时也需要构建其他非报销费用的管理方案.
  • 摘要:流动人口离开自己的家乡,大多由经济落后地区迁移到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地区,为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有融入城市社会的期盼,但是郁于固有的行政分割体制,各地政府仅为本地户籍的居民提供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而为流动人口提供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则长期以来被视为输出地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流动人口大多从事体力劳动较为繁重的职业,对健康的损害较为严重.如果缺乏医疗保险的支持,则不仅不利于维护流动人口的健康,而且无助于提高城市化的质量.近年来,国家鼓励各地为流动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因此,研究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对于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制订转轨时期的医疗保障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关于针对日本日雇佣劳动者的社会保障这一课题,到目前为止还没用深入的研究.甚至,针对日雇佣劳动者,是否存在这样的社会保障措施本身都还值得商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虽然不能说完备,针对日雇佣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确实存在.例如针对日雇佣劳动者的雇佣保险,健康保险可作为其代表.虽然这些制度本身十分复杂,但只要满足了加入保险的条件,遇到困难时就会获得相应的给付保障.不过,虽然已经有了这些制度,但问题在于它们是否行之有效.
  • 摘要: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的路径中,常规的路径是借鉴国际的做法,而农村又借鉴城市的做法.在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剩余贫困人口是弱势中的弱势,贫困程度深,脱贫成本高,距离2020年的既定目标还不到三年时间,脱贫难度较大.剩余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返贫、贫困儿童、贫困残疾人、贫困老年人居多,这部分人大多丧失劳动力或处于弱劳动力状态,贫困程度深、扶持难度大,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单靠一般的经济增长益贫带动、一般的开发式扶贫举措已难以有效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即使具有一定发展能力的农户,在市场经济的风险和不确定背景下,也存在发展失效的问题.因此在脱贫攻坚中,需要把开发式扶贫与综合保障性扶贫结合起来,满足贫困人口包括物质、服务、护理、预防、精神慰藉以及市场参与、社会融入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切实需要:一、开发式扶贫与综合保障性扶贫并重策略对解决剩余贫困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目前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65岁以上老人的比重为17.3%,残疾人比重为9.8%,高中及以下在校生比重为19.3%.;二、开发式扶贫与综合保障性扶贫并重能够提升扶贫工作的质量,遏制与防止返贫现象的产生;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保障是每一个贫困家庭的难以分割的客观需要,对于一个家庭不同的人、不同人所处的不同生命阶段而言,开发式措施和保障性措施是一个需要制度化、长期化的安排,而不是临时性的帮扶,仅仅依靠开发式扶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辅之以必要的保障性扶贫措施,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如此才能摆脱贫困陷阱.
  • 摘要:The results of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do not confirmthe expected outcomes of the welfare program.Welfare programs for the working poor should be moreclosely linked to Employment & Social Services.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results only by Sanctions. Incentives are needed.Workfare policies has to provide the ALMP program towelfare recipients who are ready to work.
  • 摘要:贫困是人类长期面临的社会现象,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规避的社会经济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规模十分庞大,减少乃至消除贫困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现代济贫制度建立以来,人类与贫困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我国也为世界的反贫困斗争做出巨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确保数千万绝对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精准扶贫的工作对象包括贫困户、低收入户、经济薄弱村、重点片区,这种分区、分类、分级实施精准脱贫的策略,避免了传统开发式扶贫、产业扶贫往往导致扶富不扶穷、富区不富民的现象,完善了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贫困农户脱贫解困的传导机制。
  • 摘要:本研究主要讨论并批判韩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发展过程中登场的各种资产形成支援政策的历史和现状,韩国在2007年设置了以在幼儿园保育的儿童和弱势群体儿童为对象的儿童发展存折(种子存折)后,又实行了希望养育存折1(以受惠者为对象去受惠为目的而实行)和希望养育存折2(以非受惠者为对象实行),以及明日养育存折(以康复事业参与者为对象实施).2018年以贫困阶层青年为对象新设了青年希望养成存折,这些存折事业主要由保健福利部负责实行,其他部门也实行存折事业(雇佣劳动部的明日共济存折,统一部的脱北居民的未来幸福存折).并且地方政府也实行了各种存折事业,首尔市实行了希望+存折,梦想存折,青年希望双倍存折.首尔市从2018年起开始以重症残疾人青年为对象开设重症残疾人存折,京畿道从2016年开始实行就业青年存折事业.现在韩国实行了各种资产形成支援制度,但是对于制度的宗旨和未来发展方案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从这一角度上看,本文对韩国的资产形成支援制度进行建设性的批判,来引导资产支援制度未来发展方向。
  •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民政工作主要是开展大规模的社会救济、通过改造、重建等方式肃清了旧体制在社会福利事业的残余影响,并在废除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保甲制度基础上探索建立居委会制度,以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民主政权和维护社会稳定;1956年党的八大以后,由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民政工作的重点是建立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政体制,具体包括建立城市“三无人员”救济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等.新时代民政改革创新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包括工作理念要从基本权益保障到满足美好生活需求转变,服务对象要从特殊群体拓展到全体人民,工作职能要立足于社会保障、基层民主、行政管理三部分并进行重新调整,体制机制上要实现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实现方式要在法制化、体系化、社会化等方面改革创新。
  • 摘要:关于「摄取食物」这一最低限度的部分,在日本,平日的午餐由学校食堂提供已相对完善化。然而,面对无法在周末及平日的早晚在家里解决餐饮问题的孩子,其措施还不健全。此外,还有无能力承担学校伙食费的贫困家庭等问题。饮食不仅仅是为了摄取食物,最主要的是,它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摄取平衡的营养成分。且通过饮食来养成一种正确的生活习惯,让孩子能学到诸多关于食物和营养方面的知识。应该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
  • 摘要:深度贫困地区的深度贫困人口长期处于资源匮乏、环境恶劣、发展方式落后、市场信息闭塞等老少边穷地区,其脱贫任务与难度异常艰巨,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和硬骨头.现阶段探讨深度贫困的治理路径至关重要。丰富深度贫困治理理念内涵,提高贫困综合治理认知水平。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和服务能力。坚持分类施策,提高扶贫精准度。培育农村市场机制,实现深度贫困地区稳定脱贫。
  • 摘要:基本养老金于2014年7月开始实施,普及性达到所有老人的70%,且养老金最多可发放两倍,被定位为韩国公共养老所得保障中的基础保障制度.实施基础养老金之后,虽然对老人的生活稳定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老人贫困指标稍微有所改善等,但是很难认为“基础养老金”已充分发挥其作用.原因之一是基础养老金的补贴金额较低,无法充分解决老人贫困问题,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基础养老金的性质模糊,作用也不明确.除此之外,基础养老金与公共养老所得保障中的其他制度关系也不明确也是原因之一.在讨论韩国的公共养老所得保障的发展方向时,其核心在于明确基础养老金的性质及作用及讨论职能分配。
  • 摘要:多层次养老保险的实施路径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实现新旧体系的平稳过渡。已经退休的人员(老人)沿用原有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已经参加工作尚未退休的人员(中人)自愿选择原有制度或新体系;改革实施后参加工作的人员(新人)实施新体系。
  • 摘要:本研究将以少子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为背景,以阐明各个年龄阶层间的对立为目的,以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养老保险在中央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是老后的收入的根本保障。因此,通过分析关于养老保险的各种政治经验,能够了解到中央政府到底对老年人的老后收入保障抱有何种态度,以及这些态度是如何形成的。日韩两国在养老保险的政策方针上的特征不尽相同。
  • 摘要:城镇职工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重要支柱,对养老保险事业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1998年至今,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就.随着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发展,城镇职工社会统筹制度遇到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社会统筹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公众对社会统筹制度的信心.
  • 摘要:该公约是21世纪初的国际人权公约,2006年由第6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008年开始正式生效.截止2018年6月现在,已有177个缔约国(国家/区域)进行签字,约占联合国成员国的90%,是有史以来最为国际标准的残疾人政策1).重点研究了日本残疾人的贫困与残疾人养老金可持续性的问题。
  • 摘要:养老问题作为当今主要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应当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情怀和“究其人之老,须及吾之老”的责任来对待.汇集全社会力量,聚焦全要素生产、关注全生命周期,以保障有质量、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 摘要:在本文中,将研究基础养老金能否解决高居世界第一的韩国老人相对贫困率,如果能够解决,基础养老金的补贴水平将规定在何种水平,如果不能解决,又将如果设定基础养老金的政策目标.现行的“习惯性”政策框架将针对将基础养老金的政策效果与解决相对贫困联系在一起,上述问题意识将研究其合理性,目的提议将基础养老金的政策目标重点放在解决绝对贫困方面.为此,需通过分析各种基础养老金上调案解决老人贫困率的效果,确定基础养老金政策目标的方向性.
  • 摘要:根据《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总计为42462万人,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29268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68.93%,仍有31.07%的城镇就业人员尚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这其中大多数都是城镇低收入群体.由于这部分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工作往往具有季节性和临时性,人员流动性较强.因此,用人单位往往不与其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也不为他们缴纳养老保险.同时,这部分群体收入水平低,自我缴费能力差,缴费积极性不高,停保、断保现象也很突出,这就给我国“十三五”期间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带来严峻挑战.
  • 摘要:针对新经济形态的就业特点与我国社会保险的发展经验,以为新的社会保障在制度结构上首先应该确立面向全体公民的、以权利为出发点的基础性保障。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建立企业与职工共同参与的职业性补充保障,进而辅之以各种个人性保险。社会保险制度的这一结构性改革,一方面继承了当前制度的结构要素,另一方面则很好满足了新经济形态的挑战,因而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摘要:本文将“国家权力—国家治理手段—合法性基础”作为解释不同历史时期中政治、经济与社会变迁的总体性框架.该体系内部所显示出来的一体化特征,成为划分韩国国家治理阶段的标尺,而内生于其中的运动张力则成为国家治理变迁动力.因此,国家治理变迁是具有或产生合意性的结构的整体推进.具体说来,从国家权力演变路径来看,经历了自由→“支配—威权”→“合作—威权”→多元的发展历程;从国家治理手段来看,大体经历了以政治运动为中心→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社会保障托底→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协同成长”等三个阶段;从合法性基础的变迁来看,发生了从弱到强、从一元到多元、从单一行动到联合运动、从现实组织到网络、现实相呼应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对我国国家治理转型所具有的意义.
  • 摘要:民生治理是具有历史性和规律性的政策行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民生政策体现了民生治理的历史性、规律性与适配性的具体统一.在特定约束条件下进行民生政策的适应性选择,推进民生治理的规律性发展,实现民生现实需求,构成了民生治理的政策逻辑.聚焦于民生需求的时代特殊性、民政政策的现实适配性与民生治理的历史规律性,遵从民生治理的政策逻辑,从而实现民生善治.新时代的民生治理需强化社会政策在危险度抑制、风险度化解和适存度维持的基础性功能,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通过民生共生、民生共识、民生共建、民生共治、民生共享的民生治理路径,实现人民群众“民生八更”的美好生活。
  • 摘要: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成为大力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客观要求.天津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三位,已成为中国高度老龄化地区之一.天津市着力打造“973”式的养老服务格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主干的养老服务体系.其养老服务发展探索的主要趋向之一表现为,从形式内容方面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多样化,已涵盖政府购买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助餐服务、托老服务、市场有偿服务、互助服务、协议服务、延伸服务、呼叫服务、志愿者服务.
  • 摘要:在系统阐述韩国经验对中国有效性的基础上,利用韩国KLoSA微观数据,使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子女数量对于老人(较高替代率情形下)社保参与度没有影响,提高缴费率对于社保参与度的负面影响有限.利用中介效应分析得出子女的金钱支持通过子女孝顺程度影响了社保参与度.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替代关系.更利用韩国单子女和多子女对于老年幸福感的影响,模拟国家提倡二胎政策对未来老龄社会幸福感提高的作用.长珠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应该一方面大力提倡家庭养老,另一方面考虑增加缴费率以提高替代率的政策准备.应在全国范围进一步推进二胎生育.
  • 摘要: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和必然要求,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选择,农村福利治理将社会福利吸纳到农村社会治理中,有利于应对当前农村社会面临的治理困境.农村福利治理借助多元主体的力量并以福利政策、福利计划和福利资源作为依托,通过确立治理理念、明晰治理目标、理顺治理关系、规范治理过程并与传统治理方法相结合的路径进行治理,有助于解决当前农村社会治理困境,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效果,从而达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社会稳定的目的.
  • 摘要:本文提出为实现社会工作与公办福利机构的融合,促进国内社会福利服务升级,需要在社会福利领域构建“公私协力”机制.为探究此机制在我国社会福利领域的具体表现形态,本文将我国社会工作参与公办福利机构的形态区分为“高权”、“次高权”、“中权”、“次低权”与“低权”五种,分析各种形态的具体特征与适用阶段,并附之以个案佐证.文尾讨论了“公私协力”形态的层次差异、理想与现实形态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实现“公私协力”机制在政策、资金、教育、行业等方面的促进对策.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