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遗传标记
分子遗传标记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2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139343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海洋科学、中国科技成果、中国牛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第54届美国血液年会、江苏省植物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分子遗传标记的相关文献由62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金玉、赵云翔、张跟喜等。
分子遗传标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9343篇
占比:99.87%
总计:139518篇
分子遗传标记
-研究学者
- 王金玉
- 赵云翔
- 张跟喜
- 戴国俊
- 谢恺舟
- 俞亚波
- 喻维维
- 李智丽
- 杜立新
- 刘沁沅
- 张从林
- 彭兴
- 朱琳
- 江威
- 许尚忠
- 郑伟
- 高宁
- 朱晓萍
- 杜金平
- 梁振华
- 潘爱銮
- 王曦
- 申杰
- 皮劲松
- 蒲跃进
- 邝伟键
- 顾玉萍
- 周忠孝
- 唐莹
- 张民照
- 张涛
- 施会强
- 林浴霜
- 王丹丹
- 赵秀华
- 于洪川
- 储明星
- 吴艳
- 周开亚
- 娄忠子
- 张国梁
- 张振汉
- 李立
- 李红霞
- 燕海峰
- 肖兵南
- 贾万忠
- 闫鸿斌
- 陈如熙
- 魏智清
-
-
薛运波
-
-
摘要:
分子标记技术以其共显性、多态性和准确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分子标记包括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RFLP标记和ISH标记,以简单重复序列为基础的SSR标记、ISSR标记,以PCR为基础的RAPD标记、AFLP标记和InDel标记,以单核苷酸多态性为基础的SNP标记等。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
-
-
赵金波;
谭磊;
潘洪彬;
黄畅;
刘永;
王光正;
豆腾飞;
王坤;
李子健;
葛长荣
-
-
摘要:
高通量测序技术是研究物种复杂生物性状遗传机制的基础,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优化提升,一些与生物表型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组变异被精准地挖掘出来,其中包括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小片段的插入或缺失(Indel)、拷贝数变异(CNV)以及结构变异(SV)为代表的分子标记。与传统遗传标记相比较,分子遗传标记具有多态性高、遍布整个基因组、检测手段简单快捷以及成本低廉的特点。通过检测覆盖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分子标记,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个体或群体遗传资源进行评估,能够缩短世代间隔、提高选种的准确性,进而在短期内取得较大的遗传进展。作者从高通量测序技术挖掘分子遗传标记角度入手,综述了三代测序技术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以及三代分子遗传标记检测技术在蛋鸡种业创新中的应用,并详细阐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分子遗传标记相结合在蛋鸡群体遗传多样性及进化分类、群体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功能基因定位、数量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解析和质量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解析等4个方面的精准应用,以期为蛋鸡基因组选择进入实质应用阶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
-
杨广礼;
章焕;
田慧月;
刘志强;
张志燕;
孙家付;
冯绍银;
张树敏;
李明
-
-
摘要:
本研究旨在应用"中芯一号"家猪分子育种基因芯片了解试验猪群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遗传变异,为选留优秀育种个体提供有效信息.选择影响猪脂肪沉积、肉质、生长、抗病和被毛表型等性状功能基因有效突变位点作为分子遗传选育标记,以野猪、松辽黑母猪及其杂交一代共计106头个体作为实验动物模型,通过"中芯一号"猪分子育种芯片检测,对试验猪不同性状功能基因有效突变位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猪脂肪沉积性状功能基因(SCD和MYH4)有效突变位点在试验猪群中全部是肌内脂肪沉积有利基因型(CC、TT);肉质性状功能基因(PHKG1、PRKAG3和RYR1)有效突变位点,除了21头猪携带有RYR1功能基因有效突变位点对肉质性状不利的等位基因T外(杂合基因型CT),其他个体全部为肉质性状有利基因型(CC、GG、CC);抗病性状功能基因MUC13有效突变位点的抗病有利等位基因纯合基因型(GG)所占比例高于杂合(GA)和不利等位基因纯合基因型(AA);生长性状功能基因(HMGA1、VRTN和CCKAR)有效突变位点检测发现,猪群中没有增加体长趋势的HMGA1突变位点的TT基因型个体,仅有1个杂合体;肋骨数功能基因VRTN有效突变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高,对个体的胸椎数有增加趋势;功能基因CCKAR有效突变位点全部是有利于增加采食及日增重的C等位基因纯合基因型;被毛表型性状K IT功能基因有效突变位点在所有检测猪个体呈现出GG基因型,说明研究猪群中不存在影响白色被毛表型的基因突变位点,与试验猪群被毛表型结果一致.以上结果为猪群进一步育种规划提供了有益信息.
-
-
胡明月;
刘正喜;
赵中利;
曹阳;
马惠海;
闫守庆
-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筛选绵羊高度多态性四碱基微卫星遗传标记,建立适用于绵羊亲子关系鉴定的实验体系.试验以小尾寒羊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已有的绵羊参考基因组序列出发,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筛选法共筛选出53个(ATAG)n四碱基重复微卫星位点,然后通过基因分型数据共筛选出30个扩增效果好、多态信息含量(PIC)丰富的四碱基重复微卫星位点;30个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共扩增出25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433,等位基因数均>5,多态信息含量在0.566~0.898,观测杂合度(H o)范围在0.548~0.903,期望杂合度(H e)范围在0.631~0.92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76;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30个位点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随后根据PCR的扩增效率从获得的30个多态性位点中筛选出22个微卫星位点用于亲权排除概率的计算,根据多态信息含量的大小由高到低依次增加位点数进行组合.结果表明,在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均未知的情况下,标记位点数为15个时,累积排除概率可达到99.99%,其中单个位点的第一非亲排除率(non-exclusion probability of the first parent,NE-1P)介于0.321~0.663之间.利用建立的亲子鉴定体系对16只具有系谱记录的小尾寒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共鉴定出4个具有高置信度的绵羊家系,鉴定结果与系谱记录完全一致.本试验为绵羊分子系谱的构建、亲子鉴定以及保障绵羊育种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重要基础.
-
-
宋姗姗;
宋兴超;
张如;
丛波;
刘琳玲
-
-
摘要: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是以物种突变造成DNA片段长度多态性为基础的,可以直接探测DNA水平差异,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具有标记数量丰富、多态性高的优点.它突破了形态和细胞水平上遗传标记的局限性,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可大大提高育种的效率和准确性.大量研究表明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可应用于家畜生长性状相关基因的筛选并进行群体的育种工作.水貂作为一种珍贵的特种经济动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当前应用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水貂进行分子育种已成为热点.本文综述了水貂生长性状相关基因的分子遗传标记研究进展,可为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水貂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
郑程莉;
竭航;
杨营;
冯达勇;
唐婕;
付文龙;
程建国;
蒋桂梅;
周磊
-
-
摘要:
[目的]本研究建立了林麝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为林麝的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基因克隆研究林麝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基本功能和蛋白质结构,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IGF-1基因在林麝中的多态性,分析其与产仔数的关联效应.[结果]①IGF-1基因序列全长465 bp,编码153个氨基酸残基,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15个磷酸化位点,是一个分泌性蛋白,大部分位于细胞膜上,含有Insulin家族典型的保守结构功能域;②本试验设计IGF-1基因的PCR-SSCP扩增片段长度均为300 bp左右,引物扩增片段用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检测,发现扩增片段没有特异性条带.为证明PCR-SSCP扩增结果,选择其中一条引物对所得的毛发样品进行扩增,测序发现所有PCR产物的序列完全一致,没有多态性.[结论]研究表明不能选择1GF-1基因作为林麝的分子遗传标记,但为林麝产香性能的分子遗传标记选育提供了基本思路.
-
-
-
-
陈俊飞;
严翊;
郭建军;
孙明晓;
汤强;
谢敏豪
-
-
摘要:
背景:人的有氧耐力具有很高的遗传度,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通过分子遗传标记的筛选,对基因诊断和预测有氧耐力具有重要的价值.目的:分析耐力运动者白细胞介素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分布特征,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分子遗传标记?以及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是否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存在关联?方法:选取两组研究对象:①耐力组:从事耐力性项目(中、长跑,马拉松,竞走等)至少2年,且运动等级至少二级的北方平原汉族运动员,共78人;②对照组:北京市城区某中学学生(非肥胖或低体质量,12-15岁),共142人,父母及其本人均为北方平原汉族人.运用PCR-RFLP方法对白细胞介素6基因rs1800796(-572C/G)、rs2066992(1430T/G)、rs13306436(4477G/A)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等位基因分型;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与结论:①耐力组-572C/G位点基因型分布存在性别差异(P<0.05),但女子耐力组与女子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相比,P=0.095.其中,女子耐力组CC基因型占61.1%,CG+GG基因型占38.9%;女子对照组CC基因型占43.0%,CG+GG基因型占57.0%;②女子耐力组-572C/G位点CC基因型运动员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女子对照组(P<0.05).另外,耐力组-572C/G位点CC基因型运动员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P=0.070;③结果说明,白细胞介素6基因rs1800796多态性位点是女子耐力运动员的分子遗传标记.白细胞介素6基因rs1800796多态性位点CC基因型女子运动员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女子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基因rs1800796、rs2066992、rs13306436位点不能作为男性运动员的遗传分子标记,可能与样本量不够大有关,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
-
-
-
-
-
JayP.Patel;
RossL.Levine;
张青宜
- 《第54届美国血液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成人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大多数病人死于疾病复发.尽管过去的40年来已经找到多个与AML相关的发病基因,但是近来在基因组范围及候补基因领域的研究已经证明在AML患者的生物学特性、临床以及治疗重要性方面有重复出现的体细胞突变存在.鉴于此,我们回顾了当前对于AML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突变分析如何对AML预后产生影响并提示治疗方式的选择.我们也回顾了当前临床模式下转基因研究面临的巨大挑战和紧迫任务.
-
-
-
-
-
-
-
ZHU Yan;
朱艳;
QIN Min-jian;
秦民坚;
HANG Yue-yu;
杭悦宇;
ZHENG Xiao-qing;
郑晓清
- 《江苏省植物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建立太子参的SCAR标记,为太子参分子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随机引物进行RAPD筛选,获取特异的RAPD标记条带,分离提取RAPD标记条带,进行测序,根据测定RAPD标记条带的两端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进行常规PCR反应,获得SCA标记.结果:根据RAPD标记条带的序列设计筛选了1对特异引物,分别对15个来自不同产地的太子参样本和7个混伪品的DNA进行SCAR扩增,太子参均能扩增出1条相应于RAPD标记的特异性条带,而混伪品均不能扩增出此条带.结论:建立RAPD-SCAR标记,可作为太子参与混伪品分子鉴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