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感知
公平感知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农业经济、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5051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心理与行为研究、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2016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术年会、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2015学术年会暨首届中国管理会计高层论坛等;公平感知的相关文献由202位作者贡献,包括杜亚灵、唐小飞、贾建民等。
公平感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051篇
占比:99.63%
总计:25144篇
公平感知
-研究学者
- 杜亚灵
- 唐小飞
- 贾建民
- 钟帅
- 储文娟
- 刘向南
- 刘柳
- 孙娜
- 张榕倩
- 张蓝月
- 张贤琪
- 彭一帆
- 徐永顺
- 李会玲
- 杨昭杰
- 林欣欣
- 柯洪
- 汪昌华
- 王子睿
- 肖一明
- 胡芳
- 袁虞欣
- 许芳
- 赵明雄
- 迟铭
- 陈晓惠
- 陈海涛
- 陈觉
- Deng Deqiang
- Liu Haotian
- 丁婷
- 严玲
- 严立宁
- 何方
- 傅若怡1
- 全国教育满意度测评研究课题组
- 冉爱晶
- 冯礼斌1
- 刘兵
- 刘昊天
- 刘晓冰
- 刘蕾
- 刘静艳
- 卢新海
- 卢海阳
- 卢秋佳
- 史玉芳
- 吕晓兰1
- 吴红斌
- 周晓林
-
-
徐晓惠;
张耀华;
徐敏;
张明浩
-
-
摘要:
本研究考察社会比较对大学生公平感知的影响,并探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控制社会比较的方向、不公平程度及有无代价等因素,结果发现,社会比较会影响大学生的公平感知,在向上社会比较条件下,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平等选项;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能够调节社会比较对大学生公平感知的影响,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大学生在向下社会比较时更愿意选择平等选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公平感知,关注自身利益是否最大化。
-
-
温国锋;
朱旭东
-
-
摘要: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中,应急物资供给不足及分配不合理,都会导致民众的心理恐慌、嫉妒感上升,进一步加重疫情的影响,因此建立考虑民众心理感知的应急物资多阶段分配模型非常必要。首先,考虑不同种类物资需求与供给的时间不对称性,将物资需求与物资供给整合至同一个物资分配决策框架;其次,基于前景理论和亚当斯公平理论,综合考虑疫区民众的时间风险感知、物资满足率以及公平感知,建立了双目标动态分配模型;最后,引入Pareto解集设计了物资分配决策模型的求解算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考虑民众心理感知的物资分配模型能够有效缓解应急物资局部冗余或短缺问题,并提高物资动态多阶段分配决策的公平性与有效性。
-
-
马元月
-
-
摘要:
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外发布2022年“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数据表明,日常消费中六成受访者表示公平感知总体良好,但也有超六成受访者曾遭遇不公平对待,受访者对线上经营者的信任度低于线下经营者。
-
-
洪炜杰;
罗必良
-
-
摘要:
缩小城乡物质财富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心议题。理解城乡居民对财富的认同差异及其根源,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并改善宏观政策的包容性与精准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年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对于财富获得更多地表现为“推崇”,认为已有财富获取主要来自于个人的努力;城市居民则更倾向于“诋毁”,认为财富主要来源于社会不公平或个人行为的不道德。究其原因,在于城市的社会复杂性及其社会信任体系的瓦解,使得城市居民更加怀疑其他人财富获得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平感知的增强能够有效提高人们对财富获得表现为“推崇”的概率。文章认为,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应保持财富分配的合法性和公平性,警惕信任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发展进程。
-
-
朱姣;
段晓红
-
-
摘要:
当精英员工犯错时,领导应当首先分析是不是组织公平感缺失造成的。从公平角度分析,精英员工犯错主要有组织、个人、家庭三个方面的原因。领导正确处罚精英员工,不仅能有效激励普通员工,而且有助于增强普通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如果领导不慎不当处罚了精英员工,就要及时了解不同员工群体对此的反应,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影响分配结果、分配决策程序及组织成员互动公平的原因,然后采取措施及时消除组织中的不公平现象。领导运用公平理论正确处罚精英员工,要坚持赏罚分明,实现分配公平;坚持制度公平,实现决策程序公平;坚持沟通公平,实现人际互动公平;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正当的申诉通道。
-
-
邓卫华;
王琳;
姜庆志
-
-
摘要:
资源下乡带给乡村治理强烈的冲击,村民的政治参与行为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构建“动力结果方式”的分析框架,从资源下乡利益相关度、资源下乡分配公平性和资源下乡模式三个维度分析了资源下乡对村民政治参与的影响逻辑,并基于河南省Y市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资源下乡利益相关度与资源下乡分配公平性会显著正向影响村民政治参与;在资源下乡模式中,只有以“高利益相关度、高分配公平性”为主要特征的“再分配村民受益”模式会显著积极地影响村民政治参与;就具体的政治参与行为而言,村民的选举参与行为受资源下乡的影响相对较小,决策和监督参与行为都受到显著影响。从提升村民政治参与质量的角度出发,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村集体等组织的再分配功能,提升资源下乡的利益相关度并保证分配的公平性,从而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提供动力与保障。
-
-
王永杰
-
-
摘要: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作为构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既是农村居民获得所需医疗服务、应对健康危机的兜底性保障,也是国家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均等的基础性政策。然而,基于四川省农村地区的调研发现,仍然存在农村居民没有购买基本医疗保险的现象。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人力资本水平、对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公平感知均会显著作用于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购买行为;(2)外出务工经历、缴费便捷程度、家庭收入水平等也对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购买行为有显著影响;(3)当前对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知识宣传不够,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对政策知识的需求。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参与率,提出了优化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认同感和加快医保管理服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
-
韩英;
陈婧;
李晨溪;
黄培颖;
彭思雨;
康乐乐
-
-
摘要:
从潜在顾客视角出发,基于公平理论探讨商家的在线服务补救措施对潜在顾客的影响。采用情景问卷的研究方法,基于2×2×2的被试间实验设计的方法构建实验情景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随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商家回应中的不同信息因素对潜在顾客的公平认知程度有不同影响,最终影响潜在顾客对商家的信任:解释充分性对分配公平和人际公平的认知有显著影响,道歉只对人际公平的认知有影响,而回应者身份对两种公平认知均无显著影响。本研究为服务补救文献提供了潜在顾客这一新的研究视角,并将对服务补救的效果的研究从线下情境延伸到线上情境,同时拓展了公平理论在服务补救文献中的应用范围。在实践方面,也为从业者更好地回应在线负面评论以吸引潜在顾客提供了建议。
-
-
黄诗华;
陈艳;
陈邑早;
王羽
-
-
摘要:
根据行为经济学的观点,高管作为有限理性行为人,发生决策行为的动机往往与公平偏好密不可分。以中国2010—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高管薪酬契约参照来度量公平感知,实证考察高管薪酬契约参照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薪酬相较于参照点得益越少,感知到的不公平程度越高,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大,公司权益资本成本越高;盈余管理程度在高管薪酬契约参照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负相关关系中发挥着中介效应;处于损失区域的高管薪酬契约参照效应对股价崩盘风险更为敏感,内部(任期垂直对、监事会规模)及外部(分析师关注度、媒体关注度)治理机制能够缓解上述关系。建议相关部门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有效性,加大高管薪酬操纵行为的惩罚力度;公司应重视高管的社会比较偏好,从公平感知视角建立高管薪酬激励方案。
-
-
尹志军;
汤建东;
赵文静;
刘柳
-
-
摘要:
建设项目价值增值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承包人实施尽善履约行为,因而发包人利用合同风险分担条款来激发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选取信任感知和公平感知作为双元中介变量,探究合同风险分担条款对具有社会偏好的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激励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合同风险分担条款有利于激发承包人尽善履约,也能诱发承包人公平感知,但是承包人的公平感知并不能诱导其实施尽善履约行为;合同风险分担条款对承包人信任感知有正向影响,且信任感知在合同条款柔性与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
-
孙娟;
李艳军
- 《2016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立足于农资电商的渠道情境,从心理契约的视角深入研究了公平感知对零售商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机制,并实证分析了不同公平感知对知识转移行为影响的差异以及不同人口统计特征下零售商知识转移行为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公平感知通过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而对知识转移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由分配公平所引发的交易型心理契约对显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更大,而由交互公平与程序公平所引发的关系型心理契约对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更大;不同人口统计特征下零售商知识转移行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结论对农资企业知识创新和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
Deng Deqiang;
邓德强;
Liu Haotian;
刘昊天
- 《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2015学术年会暨首届中国管理会计高层论坛》
-
摘要:
管理控制系统是外在控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控制手段,传统认为管理控制系统对于个人的影响是通过经济控制的手段实现的.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管理控制系统的特征可能会通过唤起行为人的公平感知进而消除企业预算松弛这种不道德行为.因此,本文将研究管理控制系统特征中得反馈机制对于预算松弛的抑制作用,并探究公平感知在这两者之间所扮演的中介作用.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通过构建企业生产情境,实施解码实验,观察被试在不同反馈机制特征下的公平感知和预算松弛水平.本文的结论如下:首先,在管理控制系统的特征中,反馈机制有助于下属的公平感知;公平感知对于预算松弛具有显著的消减作用;公平感知在管理控制系统和预算松弛之间扮演中介作用;在公平感知中,程序公平居于重要地位,分配公平和交互公平的中介作用不是很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