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假体设计

假体设计

假体设计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20021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中国骨伤、国际骨科学杂志、临床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第二届国际创伤骨科高峰论坛等;假体设计的相关文献由69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一新、孙俊英、吴海山等。

假体设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0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0021 占比:99.84%

总计:120208篇

假体设计—发文趋势图

假体设计

-研究学者

  • 周一新
  • 孙俊英
  • 吴海山
  • 王岩
  • 谢海琼
  • 郭征
  • 付军
  • 卢敏勋
  • 周勇
  • 周勇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FRIEDMAN R J; BARCEL D A; EICHINGER J K; 胡孔足(摘译)
    • 摘要: 肩胛骨切迹是反向全肩关节置换术后影像学常见发现,指的是肩胛骨颈部下缘磨损,是由于肱骨假体内收活动时撞击造成的。由于肩胛骨切迹临床意义不清楚,因此治疗方法也不确定。肩胛骨切迹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有关。假体设计因素包括:型号、形状、肩胛盂的位置、颈干角、偏心距以及肩胛骨的解剖。肩胛骨切迹可能导致功能下降、假体松动和失败。
    • 陈虎; 许顺恩; 李江伟
    • 摘要: 有限元分析是广泛用于工程科学技术领域的一种技术方法,同时也是解决相关复杂工程学问题的一项必备工具。因有限元分析对不规则物体的力学特点进行分析时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因而被广泛用于骨骼领域,特别是在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中。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而髋关节置换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外科手术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还取决于假体设计,对假体进行合理设计对髋关节置换的远期效果有重要影响。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使用有限元分析,使得人类的医疗技术革命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 谭淋云; 虎鑫; 文阳; 杜贵锋; 卢敏勋; 张瑀琦; 周勇; 罗翼; 闵理; 屠重棋
    • 摘要: 目的探讨3D打印髌骨假体的手术技巧及假体治疗髌骨骨巨细胞瘤的早期疗效。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髌骨骨巨细胞瘤患者4例行髌骨肿瘤En-bloc切除+3D打印髌骨假体重建术。对于髌韧带不能保留者,加行自体肌腱移植术。结果本组随访时间为(36.25±5.5)个月,与术前数据对比,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由(22.50±6.45)°~(76.25±4.79)°提升至0~(112.50±9.57)°;肌力强度由(2.75±0.50)级提升至(5.00±0.00)级;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由(12.25±1.71)分提升至(27.25±1.71)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由(6.00±0.82)分提升至(0.25±0.50)分;insall-salvati比值(ISR)由1.36±0.10提升至0.96±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未见肌腱断裂、假体脱位、假体松动、假体周围感染及肿瘤转移、复发等相关并发症。结论3D打印定制髌骨假体凭借其个性化的精准设计、生物型固定方式在治疗CampanacciⅢ级、复发性髌骨骨巨细胞瘤方面短期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中应注重术前髌韧带及股四头肌肌腱受累情况的评估和软组织重建技术。
    • 褚亚明; 张亮; 边涛; 彭嘉杰; 黄思城; 卢敏强; 高兴帅; 周一新
    • 摘要: 背景:髋关节受累严重影响强直性脊柱炎(AS)的功能状态及疾病预后。既往研究缺乏对于终末期髋关节受累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假体选择及其形态学研究。目的:调查AS患者THA重建股骨侧生物固定型假体类型的分布特点、假体与股骨髓腔的匹配程度及其与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THA的AS患者233例321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通过电子数据库调查所用生物型股骨柄类型(锥形生物柄、柱形生物柄以及组配柄)的分布规律。X线片测定术后2~4 d股骨柄在不同层面的髓腔填充率。比较不同假体类型间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根据Noble分型系统,分为烟囱型组133髋(41.4%),CFI4.7(倒香槟瓶型)。THA股骨侧假体类型选择锥形生物柄272髋(84.7%)、柱形生物柄33髋(10.3%)、组配柄16髋(5.0%),其中烟囱型组中锥形生物柄115髋(86.5%)、柱形生物柄12髋(9.0%)、组配柄6髋(4.5%)。全部病例股骨小转子上缘、股骨峡部、股骨柄尖端近侧10 mm三个层面的假体髓腔填充率分别为0.72±0.12、0.82±0.10和0.70±0.13。烟囱型组的股骨假体髓腔填充率比较,锥形生物柄在股骨小转子上缘水平显著高于柱形生物柄(0.75±0.11 vs.0.67±0.12,P=0.045)和组配柄(0.75±0.11 vs.0.60±0.07,P=0.006)。结论:AS合并髋关节严重受累待行THA患者中很大比例存在股骨侧烟囱型形态学改变。生物型股骨假体重建中以锥形生物柄为主要假体选择方式,在股骨髓腔不同层面具有理想的髓腔填充率。
    • 杨滨; 袁亮; 张克; 王晓华; 孙彬; 谭洪波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术中截取骨片的厚度、术中使用假体型号与术前三维规划的差异,以初步探讨新型改良3D打印个体化导向器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精准度.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采用新型改良3D打印个体化导向器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5例(38膝),其中男10例(11膝),女25例(27膝),年龄(67.7±6.9)岁(范围49~81岁).对比术中截取骨片的厚度与术前三维规划的截骨厚度的差异;对比术中使用的假体型号与术前三维规划的假体型号的差异;以评价其手术截骨厚度、角度和对假体型号预测的精度.结果 截骨后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截取骨片厚度与三维术前规划的差异为:股骨远端内侧(-0.1±1.6)mm、股骨远端外侧(-0.5±1.6)mm,股骨后内髁(0.8±1.7)mm,股骨后外髁(0.0±1.7)mm,股骨前髁(0.0±1.4)mm,胫骨平台内侧(-0.3±1.4)mm,胫骨平台外侧(0.3±1.5)mm;截取骨片厚度与三维术前规划的差异<2 mm与<3 mm的比例分别为:股骨远端内侧78.3%、96.88%,股骨远端外侧87.8%、93.94%,股骨后内髁71.3%、85.71%,股骨后外髁77.14%、91.43%,股骨前髁88.46%、100%,胫骨平台内侧85.29%、97.06%,胫骨平台外侧83.78%、94.59%.手术中使用股骨型号与术前规划一致为34例(89.47%),与术前规划相差0.5号为4例(10.53%),无相差大于0.5号以上的病例;手术中使用胫骨型号与术前规划一致为14例(36.84%),与术前规划相差0.5号为23例(60.53%),与术前规划相差1号为1例(2.63%),无相差大于1号以上的病例.结论 新型改良3D打印个体化导向器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截骨量较为精确,假体型号规划准确,采用该技术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手术精度.
    • 郭卫; 梁海杰; 杨毅; 杜志业; 臧杰; 汤小东; 姬涛; 杨荣利; 燕太强
    • 摘要: 目的 设计并应用仿生型股骨远端假体,通过人造韧带及高稳定型衬垫重建人工关节的稳定性,替代铰链式关节,从而降低相应部位的应力,降低假体磨损、松动及折断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初治并行假体置换的股骨远端骨肉瘤的患儿资料,共纳入仿生型假体12例(仿生组)及单纯铰链假体21例(单纯铰链组).仿生组男6例,女6例,年龄(8.8±2.6)岁,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Enneking分期ⅡA期1例,ⅡB期10例,Ⅲ期1例;单纯铰链组男14例,女7例,年龄(8.6±2.2)岁,3例合并病理性骨折,Enneking分期ⅡB期15例,Ⅲ期6例.通过对比仿生组和单纯铰链组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资料、肿瘤学及假体预后情况,探讨仿生型股骨远端膝关节假体的围术期安全性、肿瘤学预后、术后并发症率及术后功能状态.结果 仿生组和单纯铰链组在性别比例、年龄、身高、体重、发病时长等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仿生组在总手术时间(126.7±27.9)minvs(143.3±38.9)min(P=0.203)、术中出血量(162.5±212.3)mlvs(247.6±175.6)ml(P=0.224)及术后引流管保留时间(6.3±2.4)d vs(6.4±3.4)d(P=0.908)方面与单纯铰链组相似.仿生组平均随访(16.0±4.7)个月,1例因肿瘤进展死亡.3例出现远处转移,1例出现肿瘤复发合并假体半脱位,最终行截肢治疗.假体半脱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肿瘤巨大、股四头肌切除过多所致.余患儿未见假体并发症;单纯铰链组平均随访时间(12.7±4.5)个月,所有患儿均存活,其中3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局部复发,均行局部切除;未见假体并发症.末次随访仿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单纯铰链组(120.6°±13.6° vs 92.0°±7.7°,P<0.05),但MSTS 93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1±0.9)分vs(29.5±0.6)分.结论 短期随访结果提示,仿生型股骨远端膝关节假体与单纯铰链假体相比具有良好的围术期安全性,不增加假体并发症发生率,并可获得更好的膝关节活动度及优良的功能状态.
    • 褚亚明; 张亮; 边涛; 彭嘉杰; 黄思城; 卢敏强; 高兴帅; 周一新
    • 摘要: 背景:髋关节受累严重影响强直性脊柱炎(AS)的功能状态及疾病预后.既往研究缺乏对于终末期髋关节受累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假体选择及其形态学研究.目的:调查AS患者THA重建股骨侧生物固定型假体类型的分布特点、假体与股骨髓腔的匹配程度及其与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THA的AS患者233例321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通过电子数据库调查所用生物型股骨柄类型(锥形生物柄、柱形生物柄以及组配柄)的分布规律.X线片测定术后2~4d股骨柄在不同层面的髓腔填充率.比较不同假体类型间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根据Noble分型系统,分为烟囱型组133髋(41.4%),CFI4.7(倒香槟瓶型).THA股骨侧假体类型选择锥形生物柄272髋(84.7%)、柱形生物柄33髋(10.3%)、组配柄16髋(5.0%),其中烟囱型组中锥形生物柄115髋(86.5%)、柱形生物柄12髋(9.0%)、组配柄6髋(4.5%).全部病例股骨小转子上缘、股骨峡部、股骨柄尖端近侧10 mm三个层面的假体髓腔填充率分别为0.72±0.12、0.82±0.10和0.70±0.13.烟囱型组的股骨假体髓腔填充率比较,锥形生物柄在股骨小转子上缘水平显著高于柱形生物柄(0.75±0.11 vs.0.67±0.12,P=0.045)和组配柄(0.75±0.11 vs.0.60±0.07,P=0.006).结论:AS合并髋关节严重受累待行THA患者中很大比例存在股骨侧烟囱型形态学改变.生物型股骨假体重建中以锥形生物柄为主要假体选择方式,在股骨髓腔不同层面具有理想的髓腔填充率.
    • 闵理; 王杰; 张瑀琦; 卢敏勋; 周勇; 张闻力; 罗翼; 王一天; 唐凡; 段宏; 屠重棋
    • 摘要: 目的阐述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的设计理念和手术技巧,评价并讨论该假体治疗髋臼周围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我中心共11例髋臼周围原发恶性肿瘤接受3D打印定制一体化假体半骨盆置换术患者资料。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45.6岁,其中累及骨盆Ⅰ、Ⅱ区3例,累及骨盆Ⅰ、Ⅱ、Ⅲ区8例;EnnekingⅡb级8例,EnnekingⅢ级3例;软骨肉瘤6例,骨肉瘤1例,去分化皮质旁骨肉瘤1例,尤文氏肉瘤1例,血管肉瘤1例;3例术前诊断为肺部转移。术前利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确定手术边界、设计导板及假体、进行手术模拟。共设计11个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其中,8例骶髂关节无法保留,3例骶髂关节保留,8例耻骨上支部分保留,3例耻骨上支完整保留。术后3天内,通过2项髋臼周围肌力及稳定性测试结果进行功能锻炼。以HHS评分系统与MST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并记录肿瘤学预后与并发症。以X线评估双下肢长度、髋臼偏心距、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结果术中所有患者获得R0切除及按计划重建。9例臀中肌获得重建,2例无法重建。臀大肌,髂腰肌,缝匠肌及股直肌均良好重建。平均手术时间287.27 min,术中出血量3527.27 ml。平均随访27.82个月。无肿瘤复发及死亡。术前肺转移患者中,1例肺部转移瘤术后病情稳定;1例化疗加靶向治疗后病情稳定;1例未接受治疗肺转移进展。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骨整合,所有患者双下肢长度、髋臼偏心距、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与术前相同。其中9例患者无辅助行走,2例患者扶手杖行走。术后MSTS评分、HH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1例脂肪坏死引起伤口延迟愈合,经治疗后伤口愈合。无深部感染、假体脱位、假体或螺钉断裂等其它并发症。结论 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治疗髋臼周围原发恶性骨肿瘤早期疗效显著,使之成为骨盆恶性肿瘤重建的可靠方式。
    • 闵理; 段宏; 屠重棋; 王杰; 张瑀琦; 卢敏勋; 周勇; 张闻力; 罗翼; 王一天; 唐凡
    • 摘要: 目的 阐述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的设计理念和手术技巧,评价并讨论该假体治疗髋臼周围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我中心共11例髋臼周围原发恶性肿瘤接受3D打印定制一体化假体半骨盆置换术患者资料.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45.6岁,其中累及骨盆Ⅰ、Ⅱ区3例,累及骨盆Ⅰ、Ⅱ、Ⅲ区8例;EnnekingⅡb级8例,EnnekingⅢ级3例;软骨肉瘤6例,骨肉瘤1例,去分化皮质旁骨肉瘤1例,尤文氏肉瘤1例,血管肉瘤1例;3例术前诊断为肺部转移.术前利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确定手术边界、设计导板及假体、进行手术模拟.共设计11个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其中,8例骶髂关节无法保留,3例骶髂关节保留,8例耻骨上支部分保留,3例耻骨上支完整保留.术后3天内,通过2项髋臼周围肌力及稳定性测试结果进行功能锻炼.以HHS评分系统与MST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并记录肿瘤学预后与并发症.以X线评估双下肢长度、髋臼偏心距、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结果 术中所有患者获得R0切除及按计划重建.9例臀中肌获得重建,2例无法重建.臀大肌,髂腰肌,缝匠肌及股直肌均良好重建.平均手术时间287.27 min,术中出血量3527.27 ml.平均随访27.82个月.无肿瘤复发及死亡.术前肺转移患者中,1例肺部转移瘤术后病情稳定;1例化疗加靶向治疗后病情稳定;1例未接受治疗肺转移进展.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骨整合,所有患者双下肢长度、髋臼偏心距、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与术前相同.其中9例患者无辅助行走,2例患者扶手杖行走.术后MSTS评分、HH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例脂肪坏死引起伤口延迟愈合,经治疗后伤口愈合.无深部感染、假体脱位、假体或螺钉断裂等其它并发症.结论 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治疗髋臼周围原发恶性骨肿瘤早期疗效显著,使之成为骨盆恶性肿瘤重建的可靠方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