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规划技术

规划技术

规划技术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农业经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82767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化工管理、城市规划、规划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年第十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第六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等;规划技术的相关文献由346位作者贡献,包括黄伟、P·肯尼恩格堂、乔俊杰等。

规划技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2767 占比:99.93%

总计:182888篇

规划技术—发文趋势图

规划技术

-研究学者

  • 黄伟
  • P·肯尼恩格堂
  • 乔俊杰
  • 于尔根·宾德
  • 侯慧
  • 克拉斯米尔·斯托亚诺夫·瓦西列夫
  • 冯灿
  • 刘丽群
  • 刘龙彬
  • 吉多·斯坦豪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华斌; 郭妍馨; 王玥; 许宇彤; 朱琳霄
    • 摘要: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耦合了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社会福祉,是可持续城市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人居环境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首先基于CiteSpace梳理了2000-2021年中国知网绿色基础设施研究的转变;其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比较绿色基础设施的空间尺度;从供需—匹配、价值评价、绩效评估三个方面分析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从格局构建方法、情景模拟技术两个方面归纳绿色基础设施空间格局;从规划政策、工程技术两个方面总结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技术;最后,提出随着以大数据和开放数据为代表新数据的出现,绿色基础设施空间响应与规划技术的数据来源、研究范式、成果表达等方面皆发生了变革,应重点从4个方面进行融合:(1)基于功能—格局关联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景观服务识别与评价研究;(2)基于供给—需求匹配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过程响应与空间关联研究;(3)基于权衡—协同比较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绩效评估与情景模拟研究;(4)基于管控—共治融合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技术与管理措施研究。
    • 谢斐
    • 摘要: 近年来,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力度逐年提升,在此背景下,需要积极关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的路线设计。本文将对此展开探索,明确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具体研究策略,以探索和调查历史文化村镇的基础资源为前提,在深入探索历史文化村镇的基础上做出合理评价,确定历史文化村镇开发的实际策略。
    • 吴国文; 刘雁玲; 马坚炜; 唐庆
    • 摘要: 广西以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规划技术方法的规范化对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广西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规划编制经验,结合广西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建设的总目标、总要求及相关验收指标,从规划过程、规划编制内容体系、技术方法等多维度提出了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规划编制方法,并阐述了实践案例,以期为今后示范区规划以及同类型林业发展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 石悦
    • 摘要: 为贯彻落实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改革创新城市规划的要求,提供衔接生态城市宏观政策与具体规划实践的指导性文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多家单位编制了《生态城市规划技术导则》,提出了一整套目前国内最先系统梳理生态城市规划技术方法的工具包.回顾了我国生态城市的实践历程及理论基础,从内涵认识、适用范围、技术框架及与法定规划关系等方面探讨了导则的关键要点.剖析生态城市规划的难点问题,明晰关键技术,具体阐释一套包含基本原则、技术路线、城市各子系统规划方法及如何与现有规划衔接等内容的生态城市规划技术工具的主要内容,为指导生态城市规划提供了兼具系统性和准则性的技术工具.
    • 曹枭
    • 摘要: 国土空间规划是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资源等为基础,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优化空间布局的战略方案.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与研究大多集中于国家层面与省域层面,与国外相比较,我国对于市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研究较少,目前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而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市域国土空间的规划内容更加详细,在规划主体和执行等方面与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存在很大的差别;此外,我国对于市域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研究与实践较少,且大部分主要将重心放在格局的规划与构建方面,基础理论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与丰富.
    • 杨滨; 袁亮; 张克; 王晓华; 孙彬; 谭洪波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术中截取骨片的厚度、术中使用假体型号与术前三维规划的差异,以初步探讨新型改良3D打印个体化导向器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精准度.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采用新型改良3D打印个体化导向器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5例(38膝),其中男10例(11膝),女25例(27膝),年龄(67.7±6.9)岁(范围49~81岁).对比术中截取骨片的厚度与术前三维规划的截骨厚度的差异;对比术中使用的假体型号与术前三维规划的假体型号的差异;以评价其手术截骨厚度、角度和对假体型号预测的精度.结果 截骨后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截取骨片厚度与三维术前规划的差异为:股骨远端内侧(-0.1±1.6)mm、股骨远端外侧(-0.5±1.6)mm,股骨后内髁(0.8±1.7)mm,股骨后外髁(0.0±1.7)mm,股骨前髁(0.0±1.4)mm,胫骨平台内侧(-0.3±1.4)mm,胫骨平台外侧(0.3±1.5)mm;截取骨片厚度与三维术前规划的差异<2 mm与<3 mm的比例分别为:股骨远端内侧78.3%、96.88%,股骨远端外侧87.8%、93.94%,股骨后内髁71.3%、85.71%,股骨后外髁77.14%、91.43%,股骨前髁88.46%、100%,胫骨平台内侧85.29%、97.06%,胫骨平台外侧83.78%、94.59%.手术中使用股骨型号与术前规划一致为34例(89.47%),与术前规划相差0.5号为4例(10.53%),无相差大于0.5号以上的病例;手术中使用胫骨型号与术前规划一致为14例(36.84%),与术前规划相差0.5号为23例(60.53%),与术前规划相差1号为1例(2.63%),无相差大于1号以上的病例.结论 新型改良3D打印个体化导向器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截骨量较为精确,假体型号规划准确,采用该技术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手术精度.
    • 伍也凡; 刘浩田; 肖振锋; 陈仲伟; 刘鹏; 侯慧; 唐爱红; 崔戎舰
    • 摘要: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具有清洁性、智能性与竞争性的增量配电网应运而生.增量配电网不仅结构灵活,同时鼓励多种具有间歇性的分布式电源与新型负荷接入配电网侧.传统配电网的规划技术已难以适应源-网-荷均存在不确定性的增量配电网.基于以上现状,在考虑源-网-荷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对增量配电网规划研究进行综述.分别从增量配电网中新型源-网-荷发展现状,适用于增量配电网规划阶段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和常见的规划研究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最后给出了考虑源-网-荷不确定性的增量配电网规划总结与未来展望.
    • 谢舒逸
    • 摘要: 类型学与形态学主导的规划技术是意大利自战后以来对历史中心与历史城市规划的重要方法.本文梳理该技术及其主导的规划实践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其主导的当代城市规划实践.以罗马和博洛尼亚最新版总体规划为例,重点讨论该技术如何指引对历史城市的规划与管理,并结合UNESCO近年提出的“历史城市景观”(HUL)理念以及我国历史城市保护与发展的现状进行讨论,以期有所启迪.
    • 殷龙; 李静; 康杰
    • 摘要: 对于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而言,国土空间规划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国家、城市国土空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保障.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是以国家资源为基础,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城市空间战略布局进行优化开发利用.我国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的研究应用大多是基于国家和省域层面,对于市域国土空间规划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较少,也较为浅显.在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过程中,市域国土空间规划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意义.基于此,文章对市域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路径及其相关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推动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效益提供有益参考.
    • 毕军; 马宗伟; 刘蓓蓓; 张伟; 张炳; 刘苗苗; 王金南
    • 摘要: 为厘清我国环境规划学科发展脉络,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及重点,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机构调研、专家咨询等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从环境规划思想与理论、技术实践、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剖析了我国环境规划学科的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未来趋势.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环境规划学科存在基础理论体系不完善,关键技术研究水平和应用能力有待提升,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该学科未来发展对策:①紧握时代脉搏,拓展环境规划思想与理论研究;②立足问题导向,推动环境规划技术发展;③完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