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齐梁

齐梁

齐梁的相关文献在1934年到2022年内共计26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2篇、专利文献92103篇;相关期刊183种,包括船山学刊、天中学刊、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齐梁的相关文献由247位作者贡献,包括徐青、林怡、王志清等。

齐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2 占比:0.28%

专利文献>

论文:92103 占比:99.72%

总计:92365篇

齐梁—发文趋势图

齐梁

-研究学者

  • 徐青
  • 林怡
  • 王志清
  • 陈庆元
  • 韩仪
  • 丁国祥
  • 刘湘兰
  • 吴承学
  • 张少康
  • 张明非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宗伟
    • 摘要: 齐梁时期,诸王幕府群体创作活动频繁,这些群体创作活动促进了咏物诗这一诗歌题材的兴盛。齐梁诸王幕府咏物诗的开拓与新变主要体现在咏物题材的广泛化和日常化以及单纯咏物诗作的大量增加。这些诸王幕府中的咏物诗实践了永明体的诗歌理论,是宫体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梁陈赋得诗的产生提供了一种诗歌题材。
    • 陈应松
    • 摘要: 应该是1980年的秋天,我们的船进入大运河。我们运送的是一船三角蚌,是丹阳人在我家乡——湖北荆州湖区购买的,用来养育珍珠。夜泊丹阳,远处的田野上,一轮明月挂在黛青色的天空,大运河像一条晶亮的巨蟒在月光下悄然游动。完全没有想到,在这片月光下,静静地踞蹲着无数庞大的石兽,它们从南朝的齐梁时代一直蹲在那儿,已有一千五百年。蹲得面目风化,瘸腿折羽,但依然以充沛的激情挟风携雷,阔步欲行,视时间如无物。满天的星月,永远是它们身影的衬景……天气渐寒,重返大运河,这条人工河流依然在江南的大地上蜿蜒流淌。两岸的初冬,黛瓦白墙,芳树绿草,清云逶迤,宁静如玉。在丹阳萧梁河边,当地朋友告诉我们,当年的石兽原料,就是通过秦淮河,再通过大运河(破岗渎)进入萧梁河,然后抵达陵口。
    • 杨成靖
    • 摘要: 《兵车行》是歌行体诗歌,自拟新题,选择社会实事入诗,主旨为批判最高统治者以一己之私给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后果,这在当时是创举。“齐梁以来,文士喜为乐府词,唯老杜《兵车行》《悲青坂》《无家别》等篇,皆因时事,自出己意立题,略不更蹈前人陈迹,真豪杰也”,胡适高度评价《兵车行》。
    • 陈尚君
    • 摘要: 二〇一八年因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华读书报》向我约稿,我写了《亲历唐诗研究的黄金时期》一文,介绍入研以来所见到的学风变化。这一变化肇始于以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为代表的兼顾文史以追索唐代诗人生平与唐诗写作事实的追究,引起对唐诗辑佚、辨伪、系年、校注等工作的全面展开,并推进从文本解读到宏观评述、理论探讨的全面繁荣。我自己也做了一些工作,结识并了解相关学者的各自成就,能有机会作一番回顾,表达一些感想,自是胜任愉快的工作。
    • 李傲寒
    • 摘要: 齐梁之时,随着佛教传播的不断深入,皇室中信奉佛教者越来越多,他们自己雄厚的政治经济实力,进行了不少相关活动,而组织和参与讲经宣教就是其中之一.这些皇室成员或招请僧人入京说法,或亲临寺院听讲,或亲自充任法师,为建康讲经活动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讲经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文本,如全程记录活动的讲序、讲经活动结束后宣读的解讲诗等等,这些文本的作者大多是参与讲经活动的士族官员.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由士人创作的文本中往往对讲经的具体内容和过程很少涉及,而通过各种典故和意象的铺排对皇室成员进行赞颂的内容却占据了大量的篇幅,这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齐梁应制文学的特点.
    • 刘志坤
    • 摘要: 翻检古人诗作,常常感叹于中国诗人强烈的空间感和历史感。比如清人赵翼论诗,就说杜甫诗五律以“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一联为最佳,他极力称许“有”“自”写得妙:“东西数干里,上下数百年,尽纳入两个虚字中,此何等神力!”(《瓯北诗话》)巴蜀绵延干里,齐梁业已百年,一为空间,一为时间。赵翼从创作的角度一眼识破了作者的心思。老杜复生,也定然把他当作知己。
    • 王德福1
    • 摘要: 江苏丹阳市东北二十几里有经山等山脉,山前有沟涧形成萧梁河。萧梁河东南流,在"陵口"注入大运河。经山的山前沟涧及平原向其东南延伸。在山前平原上有一个很大的村镇,叫做访仙镇。访仙镇是南朝皇帝萧姓家族故居。晋朝之后的一百多年里,是中国历史的南北朝时期。南朝的齐国和梁国都是由萧姓家族建立,定都南京。其皇族陵墓大都分布在丹阳萧梁河两侧及经山山麓。
    • 王家兰1
    • 摘要: 咬文嚼字乃雕虫,大道之行天下公。纵览历朝兴废事,齐梁体没大河中。
    • 韩伟
    • 摘要: “韵”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概念,齐梁时期是这一概念产生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应用.“韵”最初肇始于音乐领域,齐梁时期经沈约、刘勰、钟嵘等理论倡导和批评实践,其美学内涵更为丰盈,音乐之“韵”与美学之“韵”彼此互渗,成了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首要标准.与此同时,音乐之“韵”也逐渐成了美学之“韵”的基本构件.齐梁时期这一特殊的审美倾向,对充分理解后世文学审美观的本质及走向,具有发生学意义.
    • 于志鹏; 成曙霞
    • 摘要: 南朝齐梁时期是我国古代咏物诗发展的繁荣时期,在"新变"思潮的影响下,咏物诗呈现出独特的文学特质,创作内涵上一改传统托物言志,而带有了世俗的游戏化倾向.另外,齐梁咏物诗取材范围更为琐碎,将艳情阑入其中.艺术上,齐梁咏物诗继承并拓展了刘宋时期形似之风的创作手法,极貌写物,对后世咏物诗产生重要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