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学书写

文学书写

文学书写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32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629篇;相关期刊236种,包括云南社会科学、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四川省地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四次青年学者研讨会等;文学书写的相关文献由309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平、杨绍军、王绯等。

文学书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9 占比:3.2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629 占比:96.77%

总计:9950篇

文学书写—发文趋势图

文学书写

-研究学者

  • 何平
  • 杨绍军
  • 王绯
  • 何志钧
  • 刘海燕
  • 张东哲
  • 李金松
  • 亢歌恬
  • 傅道彬
  • 刘中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超华; 孙学堂
    • 摘要: 宋代士人以“回向三代”为治政理想,他们既希望循“圣人之迹”以井田、礼乐等三代制度解决现实困境;又尝试从“六经”中解读更深层次的“圣人之意”,修内德而治天下。在他们描绘的世界里,三代超越了私有制“家天下”社会的历史实相,成为一个“礼乐达天下”的“公天下”盛世。究考缘由,这不仅渊源于周公、孔子在经学上塑造的治政典范,同时也与唐宋思想转型过程中韩愈、欧阳修等对三代的再度美化相关联。而随着“回向三代”意识的深入人心,这种治政理想还进入了文学世界。通过文学书写,宋人在经论、史论、政论中建构的三代理想社会得到了更加鲜活立体的呈现,尤其是欧阳修、苏轼还曾融汇乡情进行图景式想象与描绘,更使之富有现实意义。
    • 李金松
    • 摘要: 清代幕府制度采用的是延聘制,与此前幕府采用的辟署制、命官制大为不同,这使担任幕僚成为有清一代士人的职业选择。幕游不仅使清代士人开阔了视野,产生了新的情感体验,而且幕游士人彼此之间以及与幕主之间等,可以交流文学经验。因此,游幕促成了他们文学风格的转变、创作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学作品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幕游使士人对社会现实有极为深刻的认识,赋予了他们的作品深邃的思致、深切的艺术感染力,以及显著的社会意义。因此,游幕无论是对士人还是整个清代文学生态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学意义。
    • 钱伟; 王雨晗
    • 摘要: 洛阳是中国私家园林的重要发源地。古代洛阳的私家园林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文化符号,常成为诗文书画的主题。在历史上,洛阳的私家园林与文人生活、文学创作、精神世界互相交融、互相滋养、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催生了盛行一时的园林生活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学风潮。园林和文学二者的关系盘根错节、难分难解,使得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后人依旧可以在传世的文字中感受到园林不朽的魅力。
    • 龙其林
    • 摘要: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生态文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集中书写,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了对全球危机的理解与想象。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对工业化大生产与水资源危机、空气污染进行了聚焦,同时也在对全球工业化大生产的关注过程中形成了日益明确的生态意识。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全球危机书写,反映了当代作家的全球一体化意识与关注世界环境问题的承担精神,扩大了生态文学表现视域,传播了生态文化理念,建构了一幅中国作家笔下的世界生态环境景观。
    • 摘要: 《清代蒙古族女性诗人诗歌艺术审美脞说》通过对蒙古族女性诗人诗歌艺术审美的梳理,探讨其诗歌创作审美空间场域中的艺术形式与内容。文章认为:蒙古族女性诗人用少数民族的身份与视野,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在长时期的中华文化熏陶中,用汉语进行诗文创作,建构了诗意的文学精神家园;她们以独有的女性意识和诗学理念进行情感生命的诗化与开拓,使生命与诗歌完成融合,拓展出一片属于蒙古族女性诗人独有的审美空间,进行自我灵魂的建设与探索,最终确立了作为女性文学书写存在的永恒价值;她们诗化、艺术化的人生追求,体现出对中华文化的多重交融的理解,突出对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认同。
    • 刘俞廷
    • 摘要: 随着人口大量南迁,宋代南方经济和文化长足发展,喜食水产的南方饮食习惯辐射到整个社会,食蟹成为时代风尚。宋代多数文人生长于南方,诗文中有大量与蟹相关的饮食娱乐活动书写。在宋人笔下,食蟹的雅趣包括持蟹饮酒的快意人生,与友人雅集送赠,行船食蟹、吟风赏月,以及展现江南生活中稻香蟹肥的富足安康。同时,宋人也赋予蟹谐趣,这在俳谐赋中尤其明显。文人调侃蟹的外形滑稽,常以庄重盛大的笔触来书写蟹这种价格低廉的普通食材,塑造极大和极小之间的反差以达到调笑目的,用以娱人娱己。
    • 吴宪贞
    • 摘要: 曲阜颜氏是传统的“孔孟颜曾”四大家族之一,至清初,曲阜颜氏出现了以“三颜”为代表的文人名士,形成了“忠孝名节”的家风和经籍文学相砥砺的家学传统。表现在文学上,体现出以世家儒者德性品格为底色的文学精神:以儒者之风和道德之气灌注诗文书写,形成鲜明的风雅气度;诗文著述以经史为根柢,具有一定的经史色彩;克循传统政教精神,形成了文学书写的家法意识。其家族文学创作促进了孔孟地域文风的形成,对清代山左文学乃至明清文学史研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 刘岩
    • 摘要: 人类文明一直是在与生存空间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演进的,各文化群体早期的聚居之地由乡村变为城镇,主要是出于族群安全同时便于以仪式规约集体行为的考量。与此同时,文学的早期书写也呈现出了与人类生存条件相适应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古希腊罗马神话和欧洲各国早期的史诗大多都与英雄传说、战事和生产有关,而东亚等区域基于农耕的生活样式决定了其抒情短诗以及神话传说的类型。这些文学类型均与当时的生存环境和获取资源的方式有关。时至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模式以及教会势力范围发生了持续的改变,城镇的功能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此时的骑士文学、民间创作、传奇故事以及戏剧等文类均折射出社会群体新的精神诉求。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群体社会化存在方式的提升,其生存空间也持续发生着巨大的变迁。在19世纪,现代城市的出现也带来相应的文学现代性问题。由此,城市不仅成为群体活动的主要空间,同时也是文学的集中表征之地,呈现出人类在某一空间范围所特有的境遇和感知。
    • 石云涛
    • 摘要: 在唐代的对外交往中,引进了不少外来文明成果。学术界对唐代大量舶来品的传入及其在唐代社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但并未能充分反映唐代中外交流的成果和盛况,大量的传奇小说作品的资料没有充分发掘和利用。域外传入的动物、植物、器物、食品、香料、乐器、珠宝、衣饰、生活用品等各类物品在唐传奇中都有所记录和反映,构成传奇小说外来文明意象群,为唐代小说增添了传奇性色彩,为我们认识当时社会景象提供了重要素材。
    • 杨荣
    • 摘要: 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版图中的贵州生态文学别具一格,作家们根深蒂固的自然观念、丰富多彩的民俗信仰、后发的现代化过程使其同时容纳了三种典型的叙事范畴,即敬畏自然叙事、工业毒物叙事与环境异化叙事。敬畏自然叙事沿袭了贵州文学尊重自然的写作传统,通过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想的重申表达作家们的美好愿景。工业毒物叙事则是作家们在表面祥和的自然环境中敏锐地察觉到无法避免的生态灾难,刻画了一系列环境破坏、动物灭绝、人性异化的绝望未来。环境异化叙事将重心放到了在生态灾难严重的时代症候下,人类为追求政治、经济利益导致的一个迥异于正常社会的异常空间。作家们以三种叙事范畴展现了贵州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阵痛、转型与艰难,丰富了中国生态文学的表现维度与审美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