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学景观

文学景观

文学景观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4276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江汉论坛、社会科学辑刊、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三届年会、全球视域下三山五园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学术研讨会、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五届年会等;文学景观的相关文献由164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大兴、邵大为、王兆鹏等。

文学景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 占比:0.61%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4276 占比:99.35%

总计:24434篇

文学景观—发文趋势图

文学景观

-研究学者

  • 曾大兴
  • 邵大为
  • 王兆鹏
  • 高建新
  • 何满子
  • 刘洁
  • 向德俊
  • 宫臻祥
  • 张敏
  • 丁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吴春怡
    • 摘要: 白帝城历史悠久,《后汉书》第一次提及白帝城,《水经注》最早书写白帝城形胜。白帝城素有“诗城”的美称,陈子昂、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都曾到白帝城游览,并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唐人主要从白帝城的形胜和历史两个方面进行咏叹抒情,并影响了唐以后白帝城诗歌的书写。因白帝城景观蕴含了巨大的文学价值,白帝城承载了唐人的人文情怀、人格理想等多重文化内涵。具有作为文学景观的白帝城,具有崇高美和生态美,利于我们深挖白帝城背后的文学与人文价值,重新发现白帝城诗歌的魅力。从文学景观的角度分析白帝城,不仅为白帝城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还利于弘扬巴蜀文化。
    • 张琪琪; 李苑榕
    • 摘要: 宋代词人笔下的夜市文学景观主要围绕场景下的人物、景色以及相关活动展开,从宋人对夜市景观的接受程度,可以看出宋代夜市文学景观的建构对当时社会文化的映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狎邪之游与歌妓文化、极昼之景与商业文化、茶酒之馥与儒士文化。这其中展现的城镇夜市的繁华景象,时令节序下的民风风俗,赋予文人儒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精神享受意蕴,凸显了君子关注社会、“乘物以游心”的生活方式和汲汲用世外向追求的文化心态,呈现了世俗词中独特的都市夜生活文化。
    • 吴俊容; 王前程
    • 摘要: 文学景观是文学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文学景观的研究多集中在价值意义和地方文学景观方面。文学景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同时有助于文化的传承与审美创造能力的提升。本文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景观为依托,深入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景观的教学策略,以期更好地实现文学景观的教学价值。
    • 苏培
    • 摘要: 《木竹林莫日根》是赫哲族伊玛堪名篇,讲述了住在松花江边的姐姐萨其尼和弟弟木竹林相依为命,姐弟俩与黑脸大汉比武抢亲的故事。文章以《木竹林莫日根》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文学地理学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分别从歌手的地理基因、虚拟性与实体性文学景观以及人物形象的地域特征三个方面入手,尝试挖掘出《木竹林莫日根》在自然环境与人文地理因素共同影响下所形成的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特征。
    • 刘雨
    • 摘要: 元代孟宗宝所编《洞霄诗集》堪称文学地理学研究的范本,其主要表现为对人地关系和文学景观的生动反映。该书近五百首诗歌,既吻合了地理条件塑造文学作品品格、风貌的论述,又鲜明地表现出作品重塑地理环境、创造新的文学景观这一特征,从而具备了文学作品和景观专辑的双重属性,清晰地展现了“人地关系”内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裴佳敏; 宫臻祥
    • 摘要: 辛弃疾信州词中的文学景观有30余处,涉及82首词。这些词中带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地理景观具有独特的书写特征、文学功能和审美方式。在书写特征上,辛弃疾信州词中的文学景观具有实体性、临场性与近观性的特质。文学功能上,这些词所描写的景观又兼具地理意象的文学内涵,成为辛弃疾审视心灵的看台、回归自然的驿站。审美方式上,辛弃疾词讲求意境营造,以真景真情塑造柔性词风,建构多维空间,表现了其清新雅淡的语言风格,尤其与实体性文学景观互通互融,从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辛弃疾词品的意义功能与写景造境的高超艺术。
    • 宋艳淋
    • 摘要: 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西湖佳话》因其浓郁的地域特色成为西湖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中有大量的文学景观书写,组成了一幅以西湖为中心的画卷。它不仅展现了西湖山水秀丽的姿容,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情感内涵与人生体悟。它包含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个人才情的赞赏以及对佛道文化的推崇,这些是西湖景观的魂魄与精髓。同时,文学景观的内涵是没有句号的,终将会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记忆库。
    • 侯彦帆; 何倩; 黎凌云
    • 摘要: 武当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对武当山及武当山诗歌的研究很多,通过解读大量的武当山诗歌,本文试图另辟蹊径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进行全新的研究。同时,文学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理论建设仍在摸索阶段,笔者试图通过对武当山及武当山诗歌的研究丰富文学地理学的学科理论建设。
    • 秦芬
    • 摘要: 在"空间生产"理论背景下,虚拟文学景观实体化构建了文学与旅游结合的文学旅游地空间,即通过文学作品相关作者和读者的想象实现对物质地理空间的重构.桂林"世外桃源"景区—方面通过开发者再现《桃花源记》中的空间环境、气质,利用陶渊明及其作品的关涉性赋予景区诗性的内涵;另—方面通过作为《桃花源记》及陶渊明"读者"的游客多样的诗性阅读、想象和解构,共同构建了景区的"诗性空间".
    • 张宇鹏; 杨一九(摄影)
    • 摘要: 文以楼出,楼以文名。中国历史上许多楼阁都因文学作品和名人典故而名满天下,可称其为文化名楼,这些文化名楼承载了丰厚的地域文明,拥有独特的文化气质。由于我国古代楼阁多是土木结构,所以保存至今的并不多,这成为了文学历史上的缺憾。近些年来,兴建文化名楼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这其中既有填补文学景观缺憾的需求,也不乏经济利益的驱动。那么,该如何评价这些兴建的文化名楼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