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患者
食管癌患者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2514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健康之路、护理实践与研究、福建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等;食管癌患者的相关文献由355位作者贡献,包括于长海、伦雪萍、何月莲等。
食管癌患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514篇
占比:99.64%
总计:42667篇
食管癌患者
-研究学者
- 于长海
- 伦雪萍
- 何月莲
- 何筱天
- 侯丽丽
- 俞建琦
- 冯志健
- 刘文静
- 刘萌
- 史铁伟
- 吴云珊
- 吴健谊
- 吴多光
- 周海燕
- 宋晓娟
- 常江
- 张俊杰
- 张俊毅
- 张保虹
- 张霞
- 张静
- 曹少宁
- 朱希燕
- 朱颍
- 李小金
- 李恩民
- 杨文锋
- 林华月
- 殷江敏
- 王书彩
- 王家林
- 王稳健
- 王芳
- 王铭辉
- 瑞云
- 田剑波
- 白春英
- 缪小平
- 胡学廷
- 胡敏
- 董传海
- 许丽艳
- 许秀娥
- 谢群好
- 郭琪
- 钟荣
- 陈玉婷
- 韩记真
- CUI Ming-ou
- H·Q·李
-
-
苏晓雨;
王青青;
刘风侠
-
-
摘要:
最新数据显示[1],2020年全球食管癌病例达60.4万例,其中中国食管癌新发与死亡病例全球占比分别为23.7%、30.2%。受手术治疗方式、吻合口重建及放化疗多种因素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存在咳嗽、吞咽困难等症状,构成症状群,严重损害患者短期及长期生活质量[2]。学者Dodd等[3]在癌症症状管理方面首次提出症状群,定义为3个及以上、关联共存的症状集合,发生机制可能不同。Miaskowski等[4]进一步完善该概念,认为至少由2个及以上彼此关联、稳定依存的症状组成症状群,且不依附其他症状群,可能有潜在相同生物机制。目前症状群最小构成数目仍有争议,可能和研究人群、症状群提取统计方法等方面相关,但学者们在症状群至少是由2个彼此联系,相对稳定的症状构成方面初步达成共识[5]。
-
-
林丽珍
-
-
摘要:
食管癌是一种典型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形成的因素大多与人们的生活与饮食有密切联系[1].临床上基本无法通过单纯的手术切除病灶达到治愈,还需采用放化疗进行辅助治疗,才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由于食管癌患者常会出现喉咙痛、唾液变少、口腔黏膜炎等并发症,影响患者进食,所以极易造成其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影响治疗效果.临床有学者提出,为食管癌放疗患者提供追踪护理模式与个体化系统营养措施护理,能改善其营养状况[2].笔者对3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采用追踪护理模式与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并与常规护理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
张明鑫
-
-
摘要:
食管癌(EC)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排第7位,死亡率排第6位。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一半,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早期症状不典型,吞咽异常应警觉食管癌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因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发生转移性症状后就诊而发现,此时肿瘤往往已达中晚期。但绝大多数食管癌患者都经历过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自觉症状。
-
-
杨颖
-
-
摘要:
目的探究食管癌患者在护理中接受家庭健康教育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某院收治的6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干预组给予家庭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食管癌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食管癌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治疗依从性均好于对照组(P<0.05)。倍差法检验发现,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食管癌患者护理中施行家庭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提升患者对其病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
宫丽;
郑剑恩;
吴丹丹;
左明明;
王锐
-
-
摘要:
食管癌系发病率仅居于胃癌之后的消化道常见肿瘤病种[1],放疗是食管癌中晚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主要治疗策略之一[2]。食管癌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使之处于脱水、营养不良等会严重损及机体功能的生理困境之中,而恶性肿瘤恐惧、放疗相关性不良反应等,则可置食管癌患者于程度严重的负面心境困扰之中[3]。
-
-
涂美春;
李毅;
黄雪玲;
李美端
-
-
摘要:
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NRS2002)是为住院患者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营养风险筛查开发的工具[1].营养状况由血红蛋白、清蛋白等指标来反映.食管癌因其疾病本身特殊性,被认为是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的肿瘤,其发生率在32.81%~85%[2].病情发展至中后期,多伴有较严重的肿瘤消耗症状,如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发生营养风险较高[3].营养风险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存在一定的影响.采用NRS2002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4].本文采用NRS2002对拟行微创食管癌手术患者开展营养风险筛查,并进行营养风险分组,结合实验室营养指标监测,观察临床结局变化,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
-
李志;
张静;
李军
-
-
摘要:
目的给予接受胸腔镜食管癌手术的患者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并对其临床效果与具体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接收的120例食管癌患者,将其按照诊断顺序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60例。常规组术前给予CT检查;观察组术前给予患者超声内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与患病信息(食管癌术前分期情况、食管癌切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分期(N0~N1期)诊断率为92.30%、66.66%,明显高于常规组(55.55%、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分期(N0~N1期)食管癌的切除率为89.74%、90.47%,明显高于常规组(69.44%、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术前超声内镜应用于胸腔镜食管癌手术中,可提升术前对食管癌的分期诊断,预后效果显著。
-
-
姚丽群;
陈静静;
刘建英;
祁宁静
-
-
摘要:
食管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1-2].手术治疗食管癌切除病灶,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手术作为侵入性治疗方式,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伤害,同时因部分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知,自我管理效能感较差,不利于患者预后.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食管癌患者采用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效果.
-
-
张琳;
刘真宏
-
-
摘要:
目的 以食管癌疾病为方向,探讨对食管癌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对其优质护理效果的干预和影响.方法 此次试验在2018年3月~2019年1月期间开展,试验纳入的病例分析对象是这个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对其实施常规性护理,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对其采取临床路径护理的方式,称为观察组.分组以便于在护理结束后对护理效果予以评比.结果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7.50%,前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性的护理,给予食管癌患者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优质护理的开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
-
见明
-
-
摘要:
患上肿瘤,经历了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很多患者会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又会反过来影响治疗效果。研究数据显示,56.5%的肝癌患者、52.2%的鼻咽癌患者和49.1%的食管癌患者都存在营养不良。导致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是厌食,肿瘤的生长会影响大脑的进食调节中枢,肿瘤本身还可能存在压迫、梗阻等导致进食困难,再加上压抑、焦虑等心理因素影响食欲和进食习惯,都容易导致患者厌食。
-
-
柏启州;
李娟;
苟云久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在食管癌患者中采用管状胃和缩胃代食管术,探讨两种术式对患者术后饮食及消化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食管癌患者,将其平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缩胃手术和管状胃手术,对比术后饮食消化情况.结果:缩胃组各项指标均优于管状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缩胃治疗的患者,胃食管反流程度轻,胃排空率高,排空功能强,术后饮食以及消化功能更佳.
-
-
冯瑞
- 《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目的:通过FDG-PET/CT显像,从分子影像学角度探讨非手术治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原发灶PET/CTFDG摄取值与近期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指导临床中PET的应用.为老年食管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安全途径.rn 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07年11月在我院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未行手术治疗仅行放化疗老年食管癌患者58例,治疗前行PET/CT检查.放射治疗采用6MV-X线适形放疗,总剂量60-66GY,化疗采用DDP+5-FU方案。以食管癌原发灶PET/CT FDG最大摄取值(SUVmax)=10为界分为A组(≤10)和B组(>10)两组,A组32例,B组26例。rn 结果:1,3,5年总生存率:A组总生存率分别为81.6%,47.4%,23.7%,B组总生存率分别为40.0%,20.0%,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0.041, 0.018)。在肿瘤的缩小和消失方面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整体发现食管癌原发灶PET/CT FDG最大摄取值(SUVmax)与近期疗效和生存率均明显相关,当SUVmax≤10时,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率虽然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842,P=0.078。当SUVmax>10时,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P=0.000).rn 结论:序贯化放疗是非手术治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耐受性较好。食管癌原发灶PET/CT FDG摄取对未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率有一定的影响,可评价和预测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但是否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验证。
-
-
张德智;
梁怀虹;
金浩;
王璐瑶
-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肺脏低剂量体积预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价值.rn 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行三维适形放疗的食管癌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42例,收治时间在2008年6月至2015年2月,所有患者均给予肺脏低剂最区体积预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进行分析.rn 结果:42例患者中,共有20例1级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17例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5例3级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0例4级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射野数、双侧肺脏受照平均肺剂量及肺脏V5、V20、V25.与放射性肺损伤密切相关.rn 结论:肺脏低剂量区体积预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肺脏低剂量区体积和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所致的急性放射性肺炎等密切相关.
-
-
-
-
-
-
-
-
- 陈翠英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2-11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管癌检测试剂及其制备方法,检测试剂由以下试剂混合而成,试剂A:浓度为10mM的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质量浓度0.5~5%的SDS配制而成;试剂B:由0.01~10U/10μL糖胺酰酶和0.01~10U/10μL唾液酸酶混合配制而成,混合溶液pH值为4~9;试剂C:由8‑氨基芘‑1,3,6‑三磺酸溶于DMSO中配制而成,浓度为0.01mM~1M;试剂D:终止液。本发明通过检测试剂测定血清中糖组图谱,将峰值量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提供一种食管癌血清糖组图谱的模型的建立方法来检测食管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