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群
症状群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45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7492篇;相关期刊177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全科护理、护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05·人民大会堂首届中华传统医药名家大会、2003年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中华护理学会2016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等;症状群的相关文献由126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立力、段培蓓、徐燕等。
症状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492篇
占比:97.46%
总计:17948篇
症状群
-研究学者
- 张立力
- 段培蓓
- 徐燕
- 章新琼
- 周建荣
- 张卫
- 张静
- 王爱平
- 曹文婷
- 王丹丹
- 王毅欣
- 王潇
- 胡月
- 胡琛
- 臧瑜
- 付菊芳
- 刘可
- 吴静
- 周洁
- 夏超
- 孙田杰
- 崔妙玲
- 强万敏
- 李楠楠
- 李琼
- 李艳
- 李雅梅
- 杨萍
- 林双兰
- 林洪生
- 洪静芳
- 王千心
- 王德生
- 邾萍
- 郭雅博
- 陆晴
- 于新颖
- 侯庆梅
- 冯丽娜
- 冯芳茗
- 冯莉霞
- 刘春雪
- 刘杉杉
- 刘杰
- 刘淑英
- 刘风侠
- 刘香艳
- 卜庆云
- 向佳明
- 周波
-
-
苏晓雨;
王青青;
刘风侠
-
-
摘要:
最新数据显示[1],2020年全球食管癌病例达60.4万例,其中中国食管癌新发与死亡病例全球占比分别为23.7%、30.2%。受手术治疗方式、吻合口重建及放化疗多种因素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存在咳嗽、吞咽困难等症状,构成症状群,严重损害患者短期及长期生活质量[2]。学者Dodd等[3]在癌症症状管理方面首次提出症状群,定义为3个及以上、关联共存的症状集合,发生机制可能不同。Miaskowski等[4]进一步完善该概念,认为至少由2个及以上彼此关联、稳定依存的症状组成症状群,且不依附其他症状群,可能有潜在相同生物机制。目前症状群最小构成数目仍有争议,可能和研究人群、症状群提取统计方法等方面相关,但学者们在症状群至少是由2个彼此联系,相对稳定的症状构成方面初步达成共识[5]。
-
-
马静;
赵静;
马丽丽;
叶金婵;
苏建萍
-
-
摘要:
目的 调查中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合并症负担、症状群和生活质量,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对新疆某肿瘤专科医院212名接受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症状群和生活质量的调查,查阅病历统计除肿瘤以外其他慢性疾病的数量。采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估合并症负担,并比较高合并症组(≥3分)、低合并症组(<3分)患者症状群严重程度、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干扰度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212名患者的合并症数量为0~6个,CCI评分为(6.27±1.74)分;高血压、糖尿病、贫血是患者常见的慢性病;患者合并症评分与症状群严重程度、症状对日常生活干扰度得分呈正相关,合并症评分与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高、低合并症组症状群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症评分、症状严重程度、化疗次数、婚姻状况和家庭人均月收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结论 中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合并症数量较多,症状群较为严重,生活质量水平不高。高合并症负担对改善患者症状群与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阻碍,临床急需加强患者症状群和慢性病的综合管理,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
-
冯竞;
葛玲;
金凤霞;
刘晓芯
-
-
摘要:
目的调查肺癌手术患者出院期间的症状从而确定肺癌患者出院期间的症状群。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取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胸外科肺癌手术患者100例,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及修订版的肺癌特异症状模块对其进行调查,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及症状干扰采用描述性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主成分提取法,提取因子载荷≥0.5的症状纳入症状群。结果肺癌手术患者在出院期间仍存在多种症状,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咳嗽、咳痰、疼痛、气短;这些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发生率最高的是一般活动和走路,最严重的症状困扰是工作。通过探索因子分析得出肺癌手术患者出院期间存在消化道-情绪症状群,肺癌手术特异症状群,神经-综合症状群。结论肺癌手术患者出院时存在多个症状群,这些症状群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困扰,需要护士对症状群进行积极管理,从而减少症状的出现及降低症状的严重程度。
-
-
李凌香;
李亚茹;
秦宇宁;
邸露瑶;
刘艳骄;
张润顺;
黄俊山;
齐向华;
王松龄;
郭蓉娟;
王平;
周雪忠;
李洪皎
-
-
摘要:
目的:本研究借鉴《伤寒论》“方证相应”思想,引入国际通用的症状群概念,采用相对固定和高度概括的症状群,将证候进一步客观化,并分析比较有效人群与无效人群的失眠症状群分类及特点,可为分析挖掘失眠症状群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基于真实世界失眠临床诊疗数据,严格按照疾病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消除混杂因素,筛选出有效和无效病例;采用文本挖掘方法对有效与无效病例的辨证论治信息进行处理,提取高质量规范化症状谱,再将高频症状导入孔明灯软件进行隐结构分析。结果:隐结构分析法可较好地实现失眠症状群的分类,为症状群的客观性和稳定性提供了相对成熟的模型和算法,不同失眠症人群具有不同的症状群分类和特点,为证候的客观化提供了依据。结论:症状群是证候的主要信息载体,用相对固定且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症状群,补充替代“证候”进行辨证论治,或许可克服辨证论治由于医师个体经验和学术流派不同而导致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差的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
-
-
-
何佳枫;
戚龙菊;
余静;
顾思思;
谢幸尔
-
-
摘要:
目的:探讨居家有氧运动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肝癌患者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通市某三甲医院治疗的183例肝癌TACE患者,分成运动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定期访视,运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3个月的居家有氧运动。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疲乏量表、彼得堡睡眠指数、肝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运动组82例、对照组85例完成研究。干预后,运动组疼痛、疲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生活质量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居家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肝癌TACE患者的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提高其生活质量。
-
-
王翔;
李卫阳;
傅晓炜
-
-
摘要:
目的观察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症状群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100例.在放疗前完成人口学信息采集.在放疗前、放疗第1、2、3、4、5、6周对患者进行MD安德森症状量表评估.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放疗各周期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应用层次聚类法考察各周期的症状群.结果随着放疗的时间进展,出现各种症状的人数逐渐增加,强度逐渐增强.>90%患者从放疗第3周开始出现口干、疼痛、食欲差、疲乏、苦恼和睡眠不安等6个症状,且严重程度逐渐增加.其中最严重的症状是疲乏和口干,第6周平均评分为(6.36±2.84)分和(7.9±2.4)分.观察到两个症状群在整个放射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第1组是头颈部肿瘤特异性症状群,包括疼痛、口干、张口困难、颈部活动受限、睡眠障碍、疲劳等症状.第二组是躯体症状群,包括恶心、呕吐、麻木、气短和健忘.结论在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的症状管理中,应纳入症状群的概念,充分考虑头颈部肿瘤特异症状群及躯体症状群的症状特征,而不是仅关注某些单一症状.
-
-
应杰萍;
成迎春;
王跃琴
-
-
摘要:
目的探究胰腺癌患者症状群与恐惧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安德森症状评估表(MDASI-C)和恐惧疾病进展量表(FoP-Q-SF)进行调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胰腺癌患者症状群与恐惧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128例胰腺癌患者的症状发生率前3位得分分别为疲乏91.41%、睡眠障碍68.75%、疼痛67.18%;症状严重程度前3位分别为疲乏(4.14±1.17),疼痛(3.77±1.07),食欲降低(3.26±1.35);恐惧疾病进展总分为(30.48±9.58),生理健康维度得分为(18.79±6.14),社会家庭维度得分为(12.58±4.59);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癌患者各症状群与恐惧疾病进展的生理健康维度及社会家庭维度均为正相关(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的症状表现以疲乏、睡眠障碍、疼痛最为突出,恐惧疾病进展呈中等水平,症状群与恐惧疾病进展呈正相关。
-
-
孟露;
常立阳
-
-
摘要:
目的探索国内外慢性肾脏病症状群的研究发展态势,为今后临床护理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2001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发表在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慢性肾脏病症状群研究的相关文献,对文献外部特征信息和研究内容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2篇文献,最早发表于2007年,其中横断面研究18篇,纵向研究3篇,队列研究2篇,干预性研究2篇,量表的编制及跨文化调试2篇,质性研究1篇,综述4篇。纳入的研究虽然在研究设计、样本特征、评估工具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主要结果基本相同,神经肌肉/疼痛症状群、胃肠道症状群、尿毒症症状群、皮肤症状群等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比较常见。结论目前国内外对慢性肾脏病症状群研究处于初始探索阶段,研究结果尚不稳定。未来可对慢性肾脏病症状群的评估方法、发生机制等深入研究,并探讨相应症状管理策略。
-
-
何聪聪;
孟利敏;
刘慧珍;
郭秀芳;
王菲菲;
林栋美
-
-
摘要:
背景症状群的出现会降低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对症状群进行整体性干预能提高管理效率。目前,针对癌症患者症状群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众多,何种干预措施效果最佳尚有分歧。目的探讨并比较不同非药物干预措施对减轻癌症患者症状群严重程度的效果。方法于2021年9月,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及Wiley Online Library,获取关于非药物干预措施对减轻癌症患者症状群严重程度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9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推荐的RC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传统Meta分析)和发表偏倚检验,利用Addis16.6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样本量合计1116例,共涉及8种非药物干预措施,分别为认知行为干预、正念减压、穴位按摩、多模态运动、运动与健康咨询、耳压贴穴、叙事护理、注意力控制。网状Meta分析显示:对于减轻癌症患者症状群严重程度的效果,穴位按摩优于除正念减压外的其他干预措施,正念减压优于常规护理与叙事护理,认知行为干预优于多模态运动、常规护理与叙事护理(P正念减压>认知行为干预>耳压贴穴>注意力控制>多模态运动>常规护理>叙事护理>运动与健康咨询。结论根据网状Meta分析和累积排序概率结果,推荐临床优先将穴位按摩作为缓解癌症患者症状群严重程度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其次为正念减压。未来,还需通过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双盲试验,进一步验证不同非药物干预措施对减轻癌症患者症状群严重程度的效果,为癌症患者症状群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支持。
-
-
Zhang Wei;
张卫;
王晓晔;
黄美霞;
丁淑芳
- 《2018年安徽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安徽省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医师分会、安徽省保健医学会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居家期间症状及症状群,探讨其症状群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肺癌患者居家症状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在肺癌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theM.D.Anderson symptom inventry,MDASI-C)回顾性调查患者居家阶段的症状,分析其症状群及影响因素. 结果: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共164人完成了调查,其中症状发生率及严重度排前几位的是疲乏、苦恼、胃口差,伤感,肺癌居家患者存在5个症状群:呼吸道症状群(咳嗽-咳痰-胸闷)、能量不足症状群(疲乏-胃口差-体重下降)、心理症状群(睡眠不安-苦恼-悲伤)、精力不足症状群(瞌睡-健忘)、肺癌特异性症状群(咯血-疼痛),肺癌分期及类型、手术是症状群严重度的影响因素. 结论:肺癌患者居家期间存在多个症状群,其受着疾病及治疗等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在关注住院肺癌患者症状的同时还应关注其居家期间的症状,发展相应的症状管理策略,减轻症状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
-
郭雅博
-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症状群尤其是肿瘤患者症状群,是近些年在临床护理新兴起的名词,分析患者的症状群,有助于为其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研究现状对目前肿瘤患者症状群以及护理干预发展现状分析.
-
-
张立力;
李琳;
赵阳
- 《中华护理学会2016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肿瘤患者由于治疗的毒副作用及疾病本身原因,会协同出现多个症状.基于此有学者提出症状群的概念,即2个或2个以上症状组成的集群.相对于肿瘤的单一症状管理,症状群管理因为群内部可能存在的共有影响因素而起到针对性强、事半功倍效果.良好的症状管理不仅有利于减少药物剂量、提供更多的支持性照护和健康教育,并且可增加临床试验研究,增强服药依从性.肺癌患者相比其他肿瘤患者症状负担更为严重,除了住院期间由于治疗的毒副作用引起的多种症状之外,出院后一些症状仍伴随患者,严重影响生活和情绪.通过对肺癌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内的症状群进行调查,为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肺癌患者症状管理提供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