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预后预测

预后预测

预后预测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43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96366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磁共振成像、中国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六次肾病分会学术交流会议、第五届全国伤害预防与控制学术会议等;预后预测的相关文献由144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立东、周福有、李劲松等。

预后预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3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6366 占比:99.77%

总计:96590篇

预后预测—发文趋势图

预后预测

-研究学者

  • 王立东
  • 周福有
  • 李劲松
  • 宋昕
  • 郑利民
  • 陈敏山
  • 李秀敏
  • 杨承刚
  • 池胜强
  • 田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亦华; 程振宇; 申屠华松; 邵林华; 傅斌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Netrin-1浓度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aSAH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17例,分别作为aSAH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的血清Netrin-1浓度,收集aSAH患者入院时的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评分、改良Fisher评分、血压、血糖水平、血C-反应蛋白浓度、血白细胞计数,以及性别、年龄、吸烟史、卒中至入院时间、卒中至采血时间、动脉瘤的位置形态直径、手术方法等临床资料,统计aSAH发生后6个月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Netrin-1浓度与aSAH发生后6个月患者死亡和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aSAH组患者的血清Netrin-1浓度较健康人群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etrin-1浓度与aSAH患者出血严重度和预后显著相关,血清Netrin-1可能是aSAH预后预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陆皓杰; 曾平; 黄水平
    • 摘要: 目的研究稀疏Cox(coxlasso)与混合Cox模型(coxlmm)在全基因表达数据中对膀胱癌预后的预测表现。方法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两种模型在膀胱癌全基因表达数据中(TCGA,GSE31684和GSE13507)的预测精度,同时在混合Cox模型中将膀胱癌的生存方差划分为临床(PCE)和转录组(PGE)两部分。结果当TCGA数据集为训练集时,coxlmm预测能力(C-index=0.676)高于coxlasso(C-index=0.655),两者在外部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527和0.534。当三个合并数据集为训练集时coxlmm(C-index=0.671)比coxlasso(C-index=0.650)的预测精度提高2.1%。当GSE31684为训练集时,coxlmm(C-index=0.553)比coxlasso(C-index=0.550)的预测精度提高0.3%,两个模型在外部验证集上的C-index分别为0.632和0.633。生存方差划分表明膀胱癌的临床贡献高于转录组的贡献(PCE=14.95%,PGE=10.88%)。结论成功构建了一种用于膀胱癌的预后预测的coxlmm模型,揭示了整合全转录组信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膀胱癌预后预测能力。
    • 赵洋; 任亮亮; 徐慧; 张明智; 李玲
    •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原发胰腺淋巴瘤(PPL)预后的因素,构建PPL预后预测模型。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1975至2016年的PPL病例,最终纳入830例,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582)和验证集(n=248)。在训练集中,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PPL预后的因素,在回归分析结果基础上构建预后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分别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60岁)、未婚、Ann Arbor分期(Ⅳ期)、未手术、未化疗的患者预后差,HR(95%CI)分别为2.823(2.147~3.713)、1.556(1.255~1.929)、1.581(1.206~2.071)、1.531(1.043~2.247)、2.207(1.505~3.237)。将上述变量纳入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进行3 a、5 a生存率预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C指数(95%CI)分别为0.701(0.685~0.715)和0.643(0.592~0.701),训练集中ROC曲线的AUC(95%CI)分别为0.743(0.682~0.804)、0.752(0.674~0.830),验证集中分别为0.727(0.685~0.769)、0.733(0.690~0.776)。预测3 a、5 a生存率的校正曲线显示预测的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构建的PPL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杨浩然; 张濬韬; 马密密; 邹林轩; 曹新山
    • 摘要: 目的探究联合临床因素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前MR影像组学模型对预测HCC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训练集82例、测试集34例)术前进行过腹部MRI扫描且经病理确诊为HCC患者的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的图像和临床因素。运用3D Slicer软件勾画病变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降维,使用LASSO建立影像组学评分,引入临床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并联合影像组学评分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进行Delong检验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和比较每个模型的预测性能和模型之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选取9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临床因素包括TNM分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8版癌症分期),甲胎蛋白水平,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Child-Pugh分级。联合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因素的影像组学列线图的鉴别效能优于临床因素模型[AUC=0.79(95%CI:0.63~0.96)vs.AUC=0.71(95%CI:0.52~0.90),DeLong检验Z=2.363,P=0.018],两个ROC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DCA验证其临床净收益率更高。结论基于术前MR影像组学及临床因素的联合模型对于预测HCC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具有应用价值。
    • 李倩; 唐茁月
    • 摘要: 胰腺导管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隐匿且侵袭性强,5年生存率较低。影像组学能提取大量肉眼无法识别的影像特征,无创地对肿瘤异质性进行全面定量分析,目前已逐步应用于胰腺导管腺癌的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及疗效评估、预后预测等方面。就胰腺导管腺癌影像组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邹仁海; 谢艳玲; 田二云
    • 摘要: 目的:分析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在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3例行肝脏移植术合并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n=24)和存活组(n=79)。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发热症状24 h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PCT、IL-6、TNF-α、MDA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IL-6、TNF-α、MDA、IL-10、SOD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PCT的AUC最高,其次为TNF-α。在Cut-off值下,IL-6的预测灵敏度最高,PCT和SOD的预测特异度最高。结论:不同预后情况的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在病程初期的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存在差异,临床医生可酌情综合应用辅助预后预测,并给予及时干预,改善预后。
    • 王乡; 陈积; 唐茂华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浆血红素加氧酶1(HO-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CHB患者100例(CHB组),Child-Pugh分级A级36例、B级40例、C级2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受试者外周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HO-1、HMGB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HO-1、HMGB1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CHB组治疗并随访2年,观察患者生存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O-1、HMGB1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CHB组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血浆HO-1、HMGB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CHB组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比较,C级HO-1水平低于A、B级,HMGB1水平高于A、B级(P均<0.05);B级HO-1水平低于A级,HMGB1水平高于A级(P均<0.05)。CHB患者血浆HO-1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r=-0.782,P<0.01),HMGB1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r=0.613,P<0.01)。对CHB患者随访2年,存活84例,死亡16例。死亡患者HMGB1水平高于存活患者,HO-1水平低于存活患者(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O-1与HMGB1联合预测CHB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05(0.844~0.965),灵敏度为99.2%,特异度为77.4%,高于HO-1、HMGB1单独检测。结论CHB患者随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血浆HO-1逐渐降低而HMGB1逐渐升高,二者可以反映CHB病情严重程度,并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 曾凡平; 卢锦圣; 张树元
    • 摘要: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NEU)、白蛋白(ALB)比值(NAR)在小儿严重脓毒症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收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儿抽出52例作观察对象,统计其入院后第一天的临床、实验室指标及预后情况指标,结合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将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评分>80分的40例患儿纳入轻度组,将PCIS评分≤80分的12例患儿纳入严重组,后分析两组患儿间指标变化,并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NAR对病情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结果:严重组患儿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以及NEU、脑钠肽(BNP)、降钙素原(PCT)、NAR均较轻度组患儿高,ALB显著低于轻度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患儿与APACHEⅡ评分、NAR有关,是评估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针对严重脓毒症患儿,应用NEU、ALB的NAR参与其预后评估,能有效掌握其病情严重程度,是反映其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对降低患儿病死风险有显著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单连强; 赵灿灿; 李松; 石土奎
    • 摘要: 目的:分析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技术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取栓(EVT)治疗,按照患者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将0~2分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59例),>2分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31例)。对比两组患者EVT术后24 h内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结果,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参数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EVT治疗后预后的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80 ke V和90 ke V虚拟单能量图像CT值分别为(102.29±18.04)HU、(91.65±12.28)HU,高于预后良好组的(80.85±14.37)HU、(60.26±11.4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9,t=4.379;P<0.05)。ROC曲线示,以80 keV条件下CT值≥87.15 HU为截断值,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EVT术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855(95%CI 0.764~0.959),以90 keV条件下CT值≥65.37 HU为截断值,AUC为0.638(95%CI 0.525~0.718)。以80 keV条件下CT值≥87.15 HU为截断值,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值均较90 keV条件下更高。结论:在80 keV条件下获取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CT值,能够有效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EVT术后近期预后,从而指导后续临床诊疗决策。
    • 李书家; 高克克; 李昱旻; 赵彤; 孙爱君
    •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基线和中期PET/CT各参数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效果及预后进行评估的能力,以初步提出^(18)F⁃FDG PET对于DLBCL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的更可靠指标。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本院进行过^(18)F⁃FDG PET/CT检查和治疗后复查的DLBCL患者信息并进行补充随访。通过图像分析,获得基线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肿瘤的最大径(MTD)、体重指数(BMI)校正的最远病灶距离(sD_(max))、肿瘤代谢体积(MTV)、肿瘤糖酵解总量(TLG)和中期PET/CT较基线的代谢变化量ΔSUV_(max)、ΔMTV、ΔTLG,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阈值,再根据该阈值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参数对于疗效、预后的预测能力,获得最佳预测疗效及预后的PET/CT参数。结果:回顾性分析82例DLBCL患者PET/CT和临床及预后数据。其中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21~84(55.4±16)岁。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28(5~60)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PFS)为72%,3年总生存(OS)为76%。CR组与PD组的SUV_(max)、MTD、sD_(max)、MTV、TLG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基线PET扫描所有代谢参数AUC均在0.7以上。基线PET参数中,TLG对于PFS和OS的预测能力最佳,AUC值分别为0.82和0.86,灵敏度为0.86和0.74,特异度分别为0.87和0.73,最佳阈值为5970。治疗2个周期后的中期PET代谢参数较基线水平减低百分比(ΔSUV_(max)、ΔMTV、ΔTLG)对于PFS和OS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AUC值分别为0.79、0.83、0.84和0.81、0.87、0.89。ΔTLG预测能力最佳,最佳阈值为较基线PET降低31.9%。sD_(max)和TLG均高的患者预后较具有二者之一或二者均低的患者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线及中期PET/CT的多个参数对于DLBCL患者疗效预测与监测、生存评估具有确切的价值。基线PET/CT的sD_(max)与TLG及中期PET/CT计算的ΔTLG可能对于预测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更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