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静息心率

静息心率

静息心率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0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8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6366篇;相关期刊211种,包括中国疗养医学、实用老年医学、心脑血管病防治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学术交流会暨第一届国际脑心同治高峰论坛、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等;静息心率的相关文献由107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瑞英、吴寿岭、张群英等。

静息心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8 占比:2.26%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6366 占比:97.65%

总计:16760篇

静息心率—发文趋势图

静息心率

-研究学者

  • 王瑞英
  • 吴寿岭
  • 张群英
  • 杨健威
  • 王燕
  • 刘荣
  • 李玉冰
  • 石义永
  • 韩君勇
  • 刘小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玲玲; 刘付东; 郑春早; 梁季; 祁朝霞; 覃玉; 周羚; 苏健; 崔岚; 杜文聪; 周金意; 张名贵
    • 摘要: 目的探讨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静息心率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 2015—2016年在江苏省6个项目点对11 362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静息心率测量值分为≤60、61~70、71~80、81~90、≥91次/min共5组(Q1~Q5),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静息心率与颈动脉斑块的关联。结果 11 362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内膜增厚、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分别为36.70%、15.68%、3.32%。与Q1组相比,≥60岁人群的Q5组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明显增加(OR=1.48,95%CI:1.14~1.92,P0.05);分性别分析,男性Q5组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明显增加(OR=1.58,95%CI:1.16~2.15),而女性静息心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未见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结论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异常检出率较高,高静息心率的高龄男性人群发生颈动脉斑块风险较高。
    • 顾迎春; 韩凌; 孙兵兵; 尹宁伟; 赵智琛; 连鸿凯; 王东伟
    • 摘要: 目的本研究针对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常驻居民调查研究,明确长期习练太极拳对静息心率及其他心电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团队于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对陈家沟常驻居民进行入户登记调查,共有1937人参与这项研究,并统一组织于当地县医院体检。应用倾向性评分法纳入从未练拳及长期坚持练拳居民(心电资料完整),比较两组居民间静息心率、PR间期、QRS间期及QT离散度情况,明确长期习练太极拳对其影响。并进一步根据纳入居民的年龄段,分为青年组(18~35岁)、中年组(36~59岁)及老年组(60岁以上),观察习练太极拳对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静息心率及心电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61例居民,其中从未练拳组282例;坚持练拳组279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合并心血管相关疾病、体质指数(BMI)等基线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与从未习练太极拳相比,坚持习练太极拳组中平均静息心率、QRS间期及校正后的QT离散度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纳入的居民根据不同年龄段分组后,结果发现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中坚持习练太极拳的居民静息心率及QRS间期均显著改善;青年组及中年组中坚持练拳组居民的QTcd也显著改善,但在老年组中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间期在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中均未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习练太极拳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对静息心率及心电活动产生影响,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获益,可能作为一种良性应激刺激改善QT离散度。
    • 李雪梅; 张池美; 欧杨惠; 金美四; 卞秀娟
    • 摘要: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大理州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LVEF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静息心率的不同将其分为高静息心率组(静息心率≥70次/min)和低静息心率组(静息心率<70次/min)。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和护理方法相同),出院后对其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其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静息心率组患者的MLHFQ评分高于低静息心率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高静息心率组患者的LVEF低于低静息心率组患者,其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高于低静息心率组患者,其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6MWT)短于低静息心率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高静息心率组患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低静息心率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VEF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静息心率越高,其预后越差。静息心率对LVEF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许金鹏; 廖碧红
    • 摘要: 目的:该文旨在分析急性心梗患者出院时静息心率与远期运动耐量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25例,均在出院后远期(3个月)行平板运动试验,记录最大负荷,研究出院心率与最大负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出院时心率与最大负荷呈负相关关系(r = −0.339, P 0.05)。结论:低静息心率水平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恢复,在院时心率控制在70 bpm对此类患者可能有益,为实际临床工作中临床医师对此类患者的诊疗管理提供思路,进一步提升临床实际工作质量。
    • 寿迪飞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联合静息心率对尿毒症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的预测效果。方法依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死亡将286例尿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n=48)和存活组(n=238),分析尿毒症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因素,以及ALP、静息心率与尿毒症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和预测效果。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60岁、原发疾病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20U/L、超敏C反应蛋白> 40mg/L、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0.15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 10 U/L、ALP> 96 U/L、静息心率> 70次/min、心脏超声指标异常是尿毒症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危险影响因素(均P <0.05)。ALP联合静息心率预测尿毒症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的AUC(0.93)、灵敏度(88.64%)、特异度(85.79%)优于两指标单独使用。结论 ALP联合静息心率监测对尿毒症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有较佳的预测效果。
    • 张智杰; 龚亚驰
    • 摘要: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及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应用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9月入住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的6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抗心力衰竭药物(袢利尿剂、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初始剂量20 mg,每日3次)及硝酸异山梨酯(初始剂量5 mg,每日3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静息心率、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并观察平均住院日、再入院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心功能分级、肌钙蛋白I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静息心率均有所改善(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住院日缩短,3个月内再入院率低(P均<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基础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应用曲美他嗪及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短期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减慢静息心率,改善心肌缺血,并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患者再入院风险。
    • 许金鹏; 蒋钟吉; 廖碧红
    • 摘要: 静息心率可以反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变化,静息心率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影响已在相关的病理生理学研究中得到证实。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均与静息心率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效干预静息心率,对进一步降低与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赵伟; 夏营营; 宋丹
    • 摘要: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颈动脉斑块、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静息心率分为快心率组(静息心率≥80次/min,n=47)和非快心率组(静息心率<80次/min,n=61)。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获得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抽取空腹血获得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等指标。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等。结果①快心率组年龄及高血压病程明显大于非快心率组(P<0.05)。②快心率组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内膜增厚检出率较非快心率组明显升高(P<0.01)。③快心率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较非快心率组明显升高(P<0.05)。④静息心率与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年龄、高血压病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成正相关。⑤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与静息心率、年龄、高血压病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成正相关。结论静息心率越快年龄越大、高血压病程越长、颈动脉损害越严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越高。
    • 孙伟
    • 摘要: 健康随笔高血压患者如果发现心率增快,临床医生首要的处理不是立即用药物将它降下来,而是详细排查引起心率增快的诱因和病理,针对影响因素及原发疾病予以纠正和治疗。单纯高血压伴心率增快推荐非药物干预1.增加运动。运动可以降低交感活性,同时能增加迷走张力,控制增快的静息心率。建议除日常生活活动外,每周4~7天,每天累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形式可采取有氧、阻抗和伸展等,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作为补充。
    • 黄伟鹏; 陈扬波; 周浩粤; 曾育航
    • 摘要: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心内科收入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76例开展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静息心率、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左房扩张指数、左房被动射血分数、左房主动射血分数、左房射血分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静息心率、血清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LAAPD、LASID、LAVmax、LAVmin、LAVpre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LVEF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持续性房颤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左心功能指标,有利于防控并发症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