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学术交流会暨第一届国际脑心同治高峰论坛
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学术交流会暨第一届国际脑心同治高峰论坛

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学术交流会暨第一届国际脑心同治高峰论坛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15-04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学术交流会暨第一届国际脑心同治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中医"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认为气血具有紧密联系,气血调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状态,气血虚,气机不畅,血运受阻是"气血失和"的病理表现.以气血为基础,心与脑在生理与病理上紧密相连,心脑疾病往往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基于此,"脑心同治"的提出既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也是气血理论的具体应用,为心脑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了指导和新思路.
  • 摘要:丹红注射液是由丹参、红花这两种中药经现代工艺加工制备而成的复方提取注射剂,临床上多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疾病,并多取得良好疗效.近年来,随着临床和药理研究的深入,发现丹红注射液在抗血栓方面也有着独特的效果,本文就丹红注射液对抗血栓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丹红注射液的抗血栓方面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均己经取得良好进展,同时表明丹红注射液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较高的药用价值以及研究价值。血栓的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内皮下面的胶原蛋白,血小板被激活、不断的聚集,逐渐形成血小板聚集堆,逐渐形成血栓。在这个过程中,丹红注射液作为中医的复方中药制剂,有多个组分,同时发挥作用,具有多靶点的作用效果,与西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从多个环节保护内皮细胞功能。丹红注射液有着防止内皮细胞受损、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的完整性;延长血小板的最大聚集时间,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活化;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改善血脂;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的作用,从多途径共同作用于血栓的形成机制,抑制血栓的形成,具有很好的抗栓,溶栓作用,在治疗血栓方面有着非常可观、广阔的前景。但是目前对于丹红注射液多靶点作用的信号通路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需要加大深入的研究。对丹红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必将进一步拓宽它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使其得以更好地推广,在防治血栓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 摘要:目的:通过丹红注射液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血浆、脑、肝脏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建立准确、简单的体内定性分析方法,为丹红注射液在血、脑、肝脏的分布代谢研究奠定基础,对阐明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清醒动物自动采样系统实时动态采集血浆,定时取脑和肝脏.建立丹红注射液及其含药血浆和脑、肝脏HPLC指纹图谱.结果:7批丹红注射液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80,7批血浆、脑、肝脏组织样品的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86以上。结论:说明特征指纹图谱相对稳定、准确,可以用于体内成分的定性分析.
  • 摘要:目的:在糖尿病裸鼠后肢缺血模型上,联合使用丹红注射液(Danhong Injection,DH)和脂肪干细胞(Adipose tissue derived-stem cells,ADSCs)移植,观察其对模型动物后肢血流灌注及血管管样生成的影响.rn 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分离糖尿病裸鼠左下肢股动脉的方法制备糖尿病裸鼠后肢缺血模型.将40只裸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后肢缺血对照组(n=10)、糖尿病后肢缺血+ADSCs(1×106个/只)移植组(n=10)、糖尿病后肢缺血+DH(2μl/g×7天,腹腔注射)组(n=10)及糖尿病后肢缺血+DH联合ADSCs移植组(n=10),2周后,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扫描仪(Laser Doppler perfusion imager system,LDPI)观察血流灌注情况,X线动脉造影观察血管管样生成情况.rn 结果:STZ腹腔注射2周后,测外周血糖值为20.33±1.93mmol/l,各组间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采用LDPI观察下肢血流灌注情况,采用LDPIwin3.1软件分析左下肢血流灌注量明显低于右下肢血流灌注量(p<0.05),各组间血流灌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10,p>0.05).与对照组相比,单纯ADSCs移植和单纯DH腹腔注射,均能明显增加血流灌注比率(P<0.05),X线造影结果显示管样形成明显增加(P<0.05).HE染色和CD3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单纯ADSCs移植和单纯DH腹腔注射明显增加微动脉管径和管壁面积,促进微动脉新生(P<0.05).与其余3组比较,DH联合ADSCs移植对后肢缺血具有协同保护作用,疗效更佳(P<0.05).rn 结论:单独给予ADSCs移植或DH腹腔注射,均能改善糖尿病裸鼠后肢缺血血流灌注,促进血管管样生成,扩张缺血组织的肌间动脉,增加微血管密度;但联合使用DH腹腔注射和ADSCs移植,作用明显优于单独干预.
  •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梗死后大鼠VEGF及PDGF表达的影响.rn 方法:健康Wistar大鼠正常喂养一周,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冠心舒通胶囊高低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贝复济与肝素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连续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取梗塞边缘区心肌组织,进行总RNA抽提,RT-PCR法检测心梗边缘区VEGF、PDGF mRNA的表达.rn 结果:(1)各组大鼠梗塞边缘区均可见到VEGF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他各组的VEGF水平明显增高了(p<0.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冠心舒通低剂量组和高计量组VEGF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低剂量组升高水平不及阳性对照组和高计量组(p<0.05);而高计量组与阳性对照组间无差别(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他各组的PDGF mRNA水平明显增高了(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PDGF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阳性对照组与高剂量组间无差别(p>0.05).而低剂量组PDGF mRNA水平与模型组相当(p>0.05).rn 结论: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可上调心肌局部VEGF、PDGF mRNA表达量.
  • 摘要: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不同时间点梗死体积、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和神经巢蛋白(Neuroepithelial nstem protein,Nestin)的表达,探讨脑心通对它们的作用.rn 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测定第3、7、14天和21d缺血侧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和Nestin的平均荧光强度值.rn 结果:TTC染色发现缺血再灌注后第7天大鼠脑梗死体积最大,不同剂量的脑心通实验组与模型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第3天,模型组、不同剂量脑心通组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Hippocampaldentate gyrus subgranular zone,SGZ)及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已出现BrdU阳性细胞和Nestin表达,第7天时其平均荧光强度值最高,各组内不同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和Nestin平均荧光强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脑心通胶囊对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实验鼠梗死体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未发现脑心通胶囊对SVZ、SGZ区域BrdU阳性细胞和Nestin表达有促进作用.
  • 摘要:本文针对国内第一个抗心律失常中药稳心颗粒,以"wenxinkeli"或"wenxin granule"为关键词,在pubmed上查询近3年在国际杂志(SCI收录)公开发表的文章,一共查询11篇SCI收录文章,包括在Heart Rhythm,Ecam,Pacing,Nat Rev Cardiol等杂志发表,其中选取4篇代表性文章进行评述.既往药理实验中证实,稳心颗粒明确对多个膜离子通道有效,近期特别是来自美国纽约尤蒂卡共济会医学实验室的AlexanderBurashnikov教授团队的研究证实了稳心颗粒可选择性抑制心房钠通道电流,能有效抑制房颤。相关论文发表引起西方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这无疑是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药理机制相关研究中的最具代表性的进展之一。同时学者发现稳心颗粒对胞内钙(Ca)-钙调蛋白(CaM)-钙调蛋白激酶(CaMKⅡ)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能够调控,明显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引起同行的关注。并且相关近期的几篇国际文章关于稳心颗粒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也证实,稳心颗粒能够延长维持窦率的时间,减少房颤发生的次数。
  • 摘要:本研究采用UPLC/Q TOF/MS分析技术,对丹红注射液中丹参儿茶酚类化合物谱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种属给药丹红注射液后的血浆、尿、粪及胆汁的物质谱研究;并利用亚细胞器体系开展了主要儿茶酚类成分的代谢比较研究,进一步了解了这类成分的系统暴露和体内处置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丹红注射液中一共检测到28种丹参儿茶酚类成分(含量范围0.002~7.066 mM),丹参素是含量最高的儿茶酚类成分,其余含量较高的有原儿茶醛、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酚酸A、丹酚酸D、紫草酸等,这些成分的每日给药剂量超过10μmol/人。人和大鼠静脉给药丹红注射液后,体内暴露最高的成分有丹参素、丹酚酸D和紫草酸,而犬静注给药后仅丹参素的暴露水平占绝对优势。这些丹参儿茶酚类成分在不同种属体内的系统暴露水平与给药剂量和体内消除速率密切相关,丹参素由于给药剂量高而暴露水平高,丹酚酸D和紫草酸则因其在大鼠和犬体内消除半衰期相对较长而暴露水平较高。原儿茶醛和迷迭香酸的体内主要暴露形式是代谢物,而丹酚酸A和B无论原型和代谢物在血中均较低。丹参素和丹酚酸D主要以原型经肾排泄,丹酚酸A、B及紫草酸等成分主要以代谢物的形式经胆汁排出体外。体外代谢实验验证表明,甲基化代谢是丹参儿茶酚类成分最主要的代谢反应,并且不同化合物在代谢速率和甲基化程度上呈现较大差异和种属差异。
  •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舒通胶囊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炎症标志物及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rn 方法:将冠脉支架置入术成功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及冠心舒痛胶囊组(n=44),检测两组所有入选患者术前、术后24h、7天、2周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白细胞(WBC)计数;术后6个月时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及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rn 结果:两组患者支架置入后6个月内,对照组发生复发心绞痛明显高于治疗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支架置入术6个月后对照组的心电图无缺血表现显著低于治疗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7天时的C反应蛋白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较术前仍偏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时治疗组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24h、7天和2周时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均较低(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7天和2周时IL-6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2周治疗组的IL-6水平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较术前仍偏高(P<0.05);治疗组在术后24h、7天和2周时IL-6水平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偏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24h、7天和2周时WBC计数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2周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较术前仍偏高(P<0.05);治疗组在术后24h、7天和2周时WBC计数逐渐降低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偏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冠心舒通胶囊能减少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心绞痛的发生率,这种作用可能与冠心舒通胶囊降低支架置入术后炎症反应有关.
  • 摘要:临床上治疗心悸的西药种类多,副作用大,疗程长,停药易复发。而治疗心悸的中药从单味药到复方,从千年古方到现代中药,从汤剂到颗粒剂,长期的临床实验证实,其具有整体调治、双向调节的独特优势。稳心颗粒作为国家“八五”课题的攻关成果,是国家批准生产的第一个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制剂。其遵循了古方炙甘草汤的组方立意,具有“气阴双补,阴阳兼顾”的特点,方中五味药独立的药理作用构成了稳心颗粒整个组方治疗心悸的药理基础。国内外基础研究表明,稳心颗粒通过调节多离子通道,抑制晚钠电流来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临床和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表明,稳心颗粒治疗心悸不仅能改善心悸的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稳心颗粒不仅有中医药治疗心悸的理论基础,有扎实的中药药理学基础,同时国内外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证实稳心颗粒是国内第一个经心肌细胞电生理证实其作用机制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近年来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再次证实了中药稳心颗粒治疗心悸/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其服用方便,是一种起效快的新剂型,更好地满足了患者和临床的需求。
  •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采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9%,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提高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 摘要:为观察稳心颗粒对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近年来采用步长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结合西药(胺碘酮)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收到较好效果.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高,阵发性房颤的发病率显著增长。对房颤的治疗主要是恢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律、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在药物选择上要重视不良反应,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本组观察结果,单用胺碘酮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的有效率为78%,与文献报道相近,稳心颗粒加胺碘酮组治疗有效率90.38%,两者治疗作用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显示,加用稳心颗粒可提高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对临床症状的缓解及动态心电图的改善均有显著意义。且稳心颗粒未见诱发心律失常的情况,服药期间未发现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变化,无严重的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老年房颤患者,大多伴有冠状动脉硬化、心肌缺血、心脏传导功能减退,长期应用胺碘酮易引起不良反应。本研究提示两药合用治疗作用好于单用胺碘酮,副反应无增加,且稳心颗粒还有改善心肌供血,缩小心肌缺血范围,提高心排血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血糖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解纤维蛋白等作用,尤其适合老年冠心病房颤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rn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选择发病4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及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次/日,治疗14天.分别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一氧化氮、内皮素及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rn 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82.50%)高于对照组(67.5%).两组均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内皮功能及炎性反应,以治疗组为优.rn 结论:丹红注射液能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过度释放及改善内皮功能减轻脑神经的缺损程度.
  • 摘要:目的:观察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DPN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应用弥可保500μg/日一次肌注同时服用木丹颗粒;对照组只应用弥可保500μg/日一次肌注,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木丹颗粒治疗DPN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摘要:中医藏象学理论中认为神明往来与心脑关系密切,共同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如产生病变或可以互相累及,故主张"脑心同治".本文从脑心同治源流开始梳理,并从对现代中医学关于冠心病的论证进行详细的阐述,指出现代中医对冠心病的相关研究基本沿用了古代心痛病的病因病机理论,但也有所阐发。颜红叙将气阴两虚作为发病的病机关键。键。于涛等认为胸痹病机多为本虚标实,心阳虚与心阴虚是胸痹的始发病机,为疾病之本。痰浊、血瘀是机体阴阳气血津液代谢失调的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又作为致病因素导致病机发生转变,为病机演变的必然过程,并常可相兼互化,为疾病之标。以上病机形成之后常导致疾病缠绵难愈。胸痹病程日久,病机日渐复杂,常易引起寒凝、气滞和郁热,导致胸痹的急性发作或进一步加重,经有效治疗后容易逆转,为标中之标。 刘志斌等认为,胸痹心痛病机为素体阳虚,阴寒内生或外寒乘虚而入,痹阻心脉;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粘腻之品,伤脾败胃,气血运化失司,水谷精微疏布失常,聚而为痰,痰瘀于络,碍气行血,必致血瘀,而血不利亦可化为水而凝为痰,终致痰瘀交错;七情过激,气机运行失常,统率失司,血不循常道,或凝于脉内为瘀,或渗出脉外化为痰饮,又可反制气机运行,形成恶性循环;或久病,或年老体衰,均可祸及于心,致心阳不振,行血无力,亦可致瘀。以上病机最终导致冠心病痰瘀留滞,心脉痹阻,心失所养,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
  • 摘要: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导致的心室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是导致心衰的重要病理过程。本实验研究显示,与N和S组相比,M组及三个药物治疗组大鼠在心梗后4周出现LVSP、±dp/dt显著下降,LVEDP显著升高,LVW和LVWI显著增加以及LVEF和FS的显著减低,说明在心梗后出现了梗死心肌肥大、梗死区膨胀、心室扩张、心腔明显增大等一系列导致心功能减低的改变;病理学切片结果进一步显示心梗后发生了明显的心室重构、心肌纤维化等致使心功能损害的表现;而经过脑心通或培哚普利治疗后的大鼠,上述反应心功能的指标均得到改善,以NL组为著。通过本实验结果可知,步长脑心通能通过减低梗死周边心肌组织的凋亡水平和纤维化程度来改善心梗后心衰大鼠的心功能,使其LVWI、LVEDD、LVEF、FS以及LVEDP、LVSP、±dp/dt等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其治疗作用以低剂量组表现更为显著。然而中药治疗具有多方面和多靶点的特点,本实验仅从凋亡和纤维化两个方面观察了脑心通治疗心梗后心衰可能存在的机制,因此步长脑心通对心梗后心衰大鼠的治疗作用尚需更为深入和严格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加以进一步证实。
  • 摘要:本文系统的阐述了DHI在高血压、血管活性、动脉细胞以及心脑同治的作用,从而揭示了DHI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多呈现的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心脑血管疾病涉及了血压的变化,血流的改变,EC的损伤,VSMC的增殖,血小板的活化、粘附和聚集、AS的形成等变化,而目前认为这些病变的主因在于血管活性功能的改变导致血管功能的损伤,包括EC损伤、VSMC增殖。大量研究证实DHI能够有效的抑制这些变化,尤其能够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降低血压,促进EC增殖,舒张血管,抗AS等,但是笔者实验室在体外实验却发现DHI却促进了VSMC的增殖,这一结果对动脉血管的保护却是有弊的一面,或许DHI在体内/病理条件下能够抑制VSMC的增殖,这些假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从药物组成,DHI为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与红花的复方制剂。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丹参作为君药,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调经、清心除烦、消肿等功效;红花作为臣药,性味辛、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作用。丹参性寒主降,红花性温主升,二者一寒一温,一降一升,相辅相成,共奏活血化瘀、祛瘀止痛之功,并且经过现代工艺处理后药理作用突出而副反应较少。这些中医理论及现代加工技术的应用为DHI的深层次药理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DHI的多项药理作用虽然已报道,但仍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一方面是其在靶细胞及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另一方面是DHI与其组分中活性组分的不同配伍所产生的新疗效及其作用机理需要在分子、细胞、整体动物多个层次予以系统揭示,有利于DHI的进一步优化。DHI的应用前景广阔,仍有许多未知的药理作用未被发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DHI越来越多的临床药理作用会被发现造福于人类,实现DHI的最大综合价值。
  • 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老年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85例老年期前收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加美托洛尔6.25~25mg/次,1次/d,抗心律失常治疗,根据病情调整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1袋(9g/袋),3次/日,温开水冲服.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期前收缩疗效、不良反应情况.rn 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观察组期前收缩疗效有效率(88.4%),高于对照组(69.1%)(P<0.05).rn 结论:稳心颗粒可明显减轻老年期前收缩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减少或停止抗心律失常西药用量,降低副反应,老年患者长期服用安全可靠.
  • 摘要:文章从痰瘀同治理论出发谈论了冠心舒通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从近几年的临床来看,该药对于痰瘀互结冠心病的胸闷、胸痛者,一般3-5天即能起效,有的患者药后几分钟胸闷或胸痛症状即得到缓解;有的服用一个疗程,心电图就有明显改善;有的服用后感觉体力增加,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该药以广枣为君药,这是味药食两用的药物,有活血化瘀,养心安神,扶正祛邪作用,与丹参、天竺黄、冰片、丁香合用符合冠心病痰瘀互结不仅要痰瘀同治而且要标本同治、虚实兼顾的基本原则,因此临床使用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在使用时应该注意冰片性苦凉,对胃有一些刺激,因此对宿有胃病患者,最好饭后服用或减少用量;丁香辛温香燥易伤阴津,对阴虚津亏者应配以养阴中药一起使用。
  • 摘要:调和法则的治病机制,是利用中药、针灸等治疗手段,激发、推动、帮助机体合和调控机制的自我运动,促使人之气由“不和”变为“合和”。心悸(心律失常)变化复杂,涉及五脏六腑,关乎阴阳气血寒热,因此张仲景多以相反相成之法配伍治疗心悸。相反相成两种方法结合应用有利于治疗错综复杂的证候,包括调和阴阳、调和气血、调和寒热、和解少阳、调和脏腑、和解邪正等多种方法,因此其实质是广义和法。
  • 摘要:本文对稳心颗粒处方组分的心血管药理研究进行疏理和归纳,从处方组分的角度,并结合药理研究进展论证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理论依据.党参、三七、甘松、琥珀都具有多离子通道调节作用;党参、三七都对心梗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党参对心肌线粒体过氧化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三七能够降低心肌组织中TNF-α等炎症因子的水平并且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黄精的正丁醇萃取物具有较佳的心血管活性并且对血管内皮细胞过氧化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故稳心颗粒临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具有相应的中药药理学基础。
  •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渐加重,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近年来有了明显增高的趋势,已经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的突出疾病之一."脑心同治"理论实践为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临床依据与用药参考.本文从中西医多个角度对"脑心同治论"进行探讨.其中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心脑疾病虽然分属病因病机不同的两大类疾病,但其发病机理有着相当的一致性,都是因为心肾阳虚,大气不足,无力鼓动血行,使得瘀血阻滞经脉,络脉阻塞,血气亏虚,无法濡养脑心则发病。心脑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一方受损,另外一方往往也会随之损伤。古代诸多医家对此都有阐述,张锡纯更接提出“元神在脑,识神在心。心脑息息相通。”“一处神明伤,则两处神明俱伤。”等观点。赵步长教授更是集历代医家之大成,创造性地提出“脑心同治”理论,继承和发扬了诸代医家关于心脑疾病治疗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上将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指出在防治心脑血管病方面“脑心同治论”扮演着重大角色。“脑心同治论”有着极大的优势,在临床上必将大放光彩,正确理解“脑心同治论”并以此为指导原则用于临床防治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效。
  • 摘要:中医学强调整体观,未病先防.治未病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心与脑在生理与病理上紧密连,心脑疾病往往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基于此,"脑心同治"的提出既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也是强调整体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具体应用,为心脑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了指导和新思路.文章根据脑心同源、脑心同病及脑心同治的理论,从目前研究较为彻底、应用较为广泛的脑心同治代表药:脑心通胶囊、丹红注射液、冠心舒通胶囊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相关基础性研究和临床观察入手,也从文献角度佐证脑心同治理论及相关药物与治未病的重要性及应用的综述.
  • 摘要:气滞血瘀证是由气滞导致瘀血内阻而引起的病证,是常见的中医临床病证,临床上血瘀证与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关联性,常见的冠心病心绞痛,脑卒中,糖尿病并发症等辨证为气滞血瘀证者为多.治疗血瘀证主要采用活血化瘀法,行气药与活血药有机配伍使活血化瘀作用增强.由丹参和红花组成的中药注射剂-丹红注射液,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作用,对瘀血痹阻所致的冠心病,脑卒中及糖尿病并发症从多层面、多靶点出发,对不同的组织器官发挥作用,显示了其治疗气滞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脑血管病(ACVD)致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将26例AC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丹红注射液和稳心颗粒,疗程两周.结果:丹红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组症状改善显著,不良反应少.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治疗ACVD致室性早搏有明显疗效.
  • 摘要:本文从稳心颗粒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对稳心颗粒治疗早搏进行梳理分析,发现稳心颗粒宁心复脉、定悸安神、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临床可于治疗器质性或功能性早搏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多种离子通道,增加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等途径有关.
  • 摘要:著名心脑血管病专家赵步长教授很早以前就提出"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的理论,临床上越来越多的专家认同此观点,并且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虚气滞则血瘀.气虚血瘀证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证型,临床上采用活血化瘀的治法治则.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丹红注射液治疗血瘀证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均显示其疗效显著,丹红注射液是"不足乃万病之源"理论的代表药物,也是其在临床上的经验体现,尤其是在治疗胸痹、中风和肺心病均属血瘀证者疗效显著.
  • 摘要:本实验拟通过单纯高脂饲料喂养新西兰大白兔3个月以建造常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来提供一种切实可行并且接近自然病程的动物模型,并借此模型研究高脂兔、脑心通药物饲养兔及他汀药物饲养兔血清的TC、TG、HDL、LDL、MMP等的变化,并留取不同时期不同分组的主动脉病理标本,最终探究脑心通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一种有效的补充药物.
  • 摘要:急性脑血管病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尤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最多见(约70%).除高发病率、致死率及复发率外,由此引起的失语、痴呆、瘫痪等后遗症不仅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更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丹红注射液是由丹参、红花两味中药经合理组方、现代化生产工艺精制而成的复方提取液注射剂,其药理作用为活血化瘀、通脉疏络,具有改善血管缺血、缺氧,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障碍和血管代谢障碍等功能,本文就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干预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机制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过程,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线粒体;抑制氧自由基生成;抗炎;维持Ca2+通道的稳定性;抗兴奋性氨基酸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局部血供,减轻血管收缩,防止脑微血管血栓形成,保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脑心通胶囊是在赵步长教授提出"脑心同治"、"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的基础上,结合30余年临床实践经验研制而成,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加味虫类药和活血化瘀药等16剂.选用黄芪为君药,水蛭、地龙、全蝎为臣药,丹参、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鸡血藤、桑枝为佐药,牛膝、桂枝为使药,全方配伍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效,有补而不滞、祛瘀而不伤正之功,体现了中医脑心同源,异病同治之义.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由于脑部供血受阻而迅速发展成的脑功能损伤,其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存在一系列的脑组织损伤细胞致死过程,研究证实脑心通胶囊用于治疗脑梗死、脑出血、脑供血不足以及血管性痴呆均显示出良好疗效,其作用机理包括抑制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表达及改善了血液流变学、血脂各项指标,提高脑组织SOD活性、减少受损细胞内NO的含量,减少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的凋亡,阻止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强VEGF表达,促进缺血区域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生成,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同时脑心通胶囊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研究表明其可以缓解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改善心电图、缩短左室舒张末径、增加舒血管物质,抑制缩血管物质,进而改善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少了梗死面积,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减少不良反应;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缓解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减轻疼痛程度;提高心脏的舒缩功能及防止心室的扩大和重构,逆转心室腔扩大,对慢性心力衰竭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使体循环动脉血压降低,左室后负荷减轻,明显缩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减少发作次数.总之,脑心通以中医理论为依据,以辨证论治为指导,合理施治,体现了中医药在治疗复杂性疾病中的特色和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
  • 摘要:血瘀证是在心血管类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中医证候之一.近年来,借助于现代生物学技术方法,针对于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加系统、科学地揭示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本研究结合利用文本挖掘和系统生物学方法,挖掘血瘀证关联的疾病、表型、基因、通路及其涉及到的蛋白质交互网络.研究结果表明血瘀证广泛出现于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中,虽然不同类型的疾病或表型同血瘀证关联的基因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但是这些疾病或表型所涉及的通路则主要集中在炎症及血液流变相关通路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血瘀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同人体内的血液流变过程及炎症过程涉及的生物分子网络的整体变化相关的.
  • 摘要:药品质量取决于制药过程,而不是检测出来的,这已是国际制药领域的共识.本文介绍丹红注射液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建立了丹参红花混煎液中的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等5种成分的HPLC定量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紫外光谱快速分析方法及近红外光谱在线分析方法.基于过程轨迹,构建了提取过程质量监控方法,可用于及时发现过程异常情况.针对醇沉过程,提出了关键工艺参数筛选方法,并建立了根据物料性质优化工艺参数的前馈控制方法以及醇沉工艺参数的稳健操作空间.这些方法方便实用,为中药制药工艺品质提升提供了借鉴.
  • 摘要:面对各种不同千变万化的临床情况结合错综复杂的冠脉病变,针对冠脉病变单一主观的结构评价方式已无法有效解决此一棘手现实.有幸,伴随着人们对冠脉生理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日趋深入,许多功能学评价指标相继出现,本文着眼于冠脉微循环结构及透过介入手段评估之微循环评价指标,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并讨论丹红对冠脉微循环的改善作用以及临床实用角度进行了介绍.虽然丹红改善冠脉微循环的具体分子通路以及作用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但根据本研究团队的前期大动物实验结果己表明其效果,丹红可能有望成为未来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缺血梗死微循环功能紊乱,并能改善冠脉微循环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RHR)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rn 方法:210例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RHR水平分为3个组,RHR1组:RHR<70次/min(53例),RHR2组:70次/min<RHR<80次/min(92例),RHR3组:RHR≥80次/min(65例)同时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对RHR三组间SBP、DBP及血压昼夜节律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1)24hSBP、DBP在RHR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RHR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具有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21,P<0.0,1;r=0.34,P<0.01;(2)随着RHR水平的增高,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降低,昼夜节律消失的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三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RHR增快与高血压的血压水平有相关性,对血压昼夜节律特征的改变有一定影响.
  • 摘要: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应用阿托伐他汀10毫克晚一次口服同时加用脑心通胶囊3粒日三次口服;对照组只应用阿托伐他汀10毫克晚一次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膜斑块厚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脑心通胶囊可以改善血脂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
  • 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心律平相比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疗效.rn 方法: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心律失常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外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将全部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心律失常类型、严重程度诸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在除冠心病基础治疗基础上,分别服用稳心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和心律平(普罗帕酮,每次150mg,每日3次)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指标包括:心肌缺血、心肌耗氧指数的变化;心律失常改善程度;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心脏泵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数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rn 结果:治疗组经稳心颗粒8周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心肌缺血和心肌耗氧程度明显减轻(P<0.05);(2)24h内心肌缺血发作次数、ST段压低次数及ST压低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3)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由(1.89±0.71)次减至(0.91±0.18)次;硝酸甘油用量由每日(1.74±1.21)片减至(0.82±0.14)片(P<0.01);(4)心律失常Holter总有效率83.66%,显效率44.89%;心电图总有效率82.6%,显效率44.2%;与对照组(心律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5)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显著降低(P<0.01);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在心律失常疗效评估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应用稳心颗粒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既可避免常规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严重副作用,又可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适合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
  • 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rn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84例.另选80例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作为正常组.常规治疗组根据ACS治疗指南用药;丹红组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内皮素(ETl)、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和可溶性白细胞抗原40配体(sCD40L).rn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ETl、NO、hsCRP、IL-8、ICAM-1无明显差异但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经14d治疗后,两组均有所下降,且丹红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可以更加显著的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改善AC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稳定粥样斑块,改善预后.
  •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由于抗心律失常西药不良反应较多,效果差,临床应用顾虑较多.于是为中药的加载治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药稳心颗粒作为国家“八五”课题的攻关成果,是国家批准生产的第一个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制剂.临床上经过长期验证,稳心颗粒在配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可改善微循环,减慢心率,降低患者血浆脑钠肽的水平.从而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减少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性良好,满足了临床和患者的需求.
  • 摘要:步长稳心颗粒作为一个抗心律失常的中药组方,是中国第一个调节多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专利中成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房颤患者的治疗.本文通过检索近年公开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有关稳心颗粒治疗房颤的论文,汇总并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稳心颗粒作为祖国传统医学治疗心律失常的复方中药,具有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活血祛瘀、定悸安神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房颤患者的治疗,经大量循证医学证明疗效显著,大大减少了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其在临床应用范围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与扩大。而尽管稳心颗粒有上述明显的疗效,在临床研究中,尚缺乏大型循证医学研究数据的支持,小型且缺乏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占绝大多数。因此亟待通过大型规范的临床试验验证,需要进一步严格设计长疗程,终点事件观察的随机对照双盲或者队列研究,进一步评价其疗效的科学性和远期疗效。
  • 摘要:稳心颗粒经过12年的临床应用,证实其与抗心律失常西药作用疗效相当且无致心律失常作用,打破了临床抗心律失常仅有西药的局面,为我国药典中的唯一一个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稳心颗粒从细胞分子生物学、动物药理学研究到临床应用研究,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均从不同层面验证了稳心颗粒的抗心律失常药效作用.本文对稳心颗粒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概述,指出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研究日渐深入,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整体动物、到临床应用的研究结果,均证实:稳心颗粒的作用机制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且在延长内、外膜层心肌细胞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的同时,不增加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反而使其缩短,并显著缩短T波顶点至T波终点间期或Tp-e/QT间期比值,且通过抑制L型Ca2+通道而抑制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稳心颗粒可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并无致心律失常作用。综上所述,稳心颗粒作为一个中药组方,其本质是植物药而不是一个化学合成药,其临床应用的优势潜力颇大。稳心颗粒的研究过程和模式的意义阐述了稳心颗粒的具体作用机制、为稳心颗粒临床应用治疗心律失常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中药疗效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为实现中医药学现代化、国际化提供新的科研方法和思路。
  • 摘要:文章指出而要缩小与发达国家制药工业的差距,唯有注重创新,调整产品结构,突出高品质发展,才能不断提升民族制药工业的整体竞争力。这还迫切需要国家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加大力度培育民族制药工业主导地位,为此建议国家在制定医药产业政策中,应明确培育民族制药工业主导地位作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把促进民族制药工业自主创新和规模化发展作为重点战略,尤其是在财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建议在国家层面制定创新药纳入医疗保险目录的谈判机制的政策框架,建立国内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绿色通道。建议对国内自主研发的创新药进行政策倾斜,可根据药品科技含量、产品质量、社会需求等因素建立差异化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创新药的药物经济性,注重疗程费用,而不仅仅以成本高低来简单评判创新药的价值。
  • 摘要:目的:研究步长脑心通及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对脑缺血后脑水肿及水肿区域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rn 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1h再灌注模型.用干湿重法、脑比重法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脑心通、丹红注射液及联合用药对再灌注1d,3d及7d梗死周边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同时检测相应区域Cx43及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各成员,包括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amino-terminal kinase,JN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和p38表达.并进一步通过在离体实验中制备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oxygen and glucosedeprivation,OGD)模型来探讨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rn 结果:脑心通及丹红注射液均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1d,3d及7d梗死周边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并下调Cx43表达(P<0.05),联合用药较单药更加显著(P<0.05).在体和离体实验中,脑心通可增加p-JNK表达,丹红可增加p-ERK表达,联合用药可同时上调上述两种因子表达(P<0.05).脑心通及丹红均可在星形胶质细胞OGD后显著降低Cx43水平(P<0.05),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脑心通及丹红下调Cx43的效应可分别被JNK及ERK抑制剂所阻断(P<0.05).rn 结论:步长脑心通及丹红注射液可分别通过激活JNK及ERK通路,下调Cx43表达,在缺血后减轻脑水肿.两药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发挥更加显著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病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30例和常规对照组30例,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综合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综合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改善情况均有显著性优势(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较好,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及P波离散度(Pdisp)的的影响.方法:84例ICM患者随机分为稳心颗粒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并计算SYNTAX评分,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房性心律失常并计算Pdisp,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LVEF和FS),快速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结果:两组SYNTAX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房性心律失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disp、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LVEF和FS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稳心颗粒能显著缓解ICM患者房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降低Pdisp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 摘要: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伤后早期多合并血液粘稠度增高,脑挫裂伤后坏死的脑组织及出血灶血细胞分解会产生血管活性物质、炎性介质、氧自由基等物质致周围脑组织继发性损伤,出现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外伤性脑梗塞等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而针对颅脑损伤后出现的病理生理变化采取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颅脑损伤后病人中医辨证为“血瘀于脑络,气血不畅,而脑为神明之府”,气血不畅,脑络瘀滞则病人预后不佳,且药物进入人体尤其是病灶中时,因由于脑水肿及渗出等原因致使周围脑血管受压、循环障碍,药物及营养成分不易进入,代谢废物不易排出,故单纯西药治疗对于有些病例疗效不佳,采用中药如步长脑心通胶囊含有黄芪、丹参、桃仁、红花、乳香、地龙、全蝎、水蛭、牛膝、川穹等16种成分,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并可提高局部脑血流量(rCBF),而尽早提高rCBF是改善脑出血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改善rCBF后可以使西药神经营养剂等更好的发挥作用,两者起联合作用,明显的提高了疗效。另外颅脑损伤康复期的患者常常营养较差,加之长期卧床不活动,均存有气血不足症,步长脑心通组方中的黄芪,丹参等配伍补气补血,符合中医辨证施治观念,疗效突出。故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囊可以明显起到恢复智能及语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作用,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已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起到防治作用,保护及改善重要脏器功能。总之,临床观察表明:重度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在西药治疗、康复理疗等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与猝死风险,且胃肠道等毒副作用极少,值得大家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摘要:由丹参和红花组成的中药注射剂-丹红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功效,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微循环,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缩小脑心梗死范围,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发挥着有效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其可能机制与组分丹参和红花的成分有关,丹参和红花是临床上活血化瘀的常用药,长期的药理研究表明,其各种复杂的有效成分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疗效显著,本文主要分析丹参和红花的有效成分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而对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机制进行归纳总结.指出随着对中药丹参和红花的药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显著的药理作用备受临床的广泛应用。由丹参和红花组成的复方制剂丹红注射液,体现了丹参和红花的相互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丹红注射液复杂的化学成分能够有效缓解心肌缺血状态,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防止或减轻心绞痛的发作,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助于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缩小脑心梗死范围,减少血小板聚集,有效改善脑血流。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显示了其有效的治疗作用。同时有效疏通肺的微循环,改善肺通气和缺氧症状,明显降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收缩压,改善肺通气,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一种有效药物。丹红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研究会更加深入,其适应症也将进一步拓宽,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 摘要:文章对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其理化特征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叙述。指出近年来针对脑心综合征机制及相关理化指标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急性脑血管病引起心电图及其生物学标志物改变的机制进行研究,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脑心综合征的发病的多重机制,有关脑心综合征的心脏变化的研究依据多从与心脏关系密切的生化及神经体液等方面指标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揭示脑血管病变后心脏电生理及心肌酶学的改变之间的关系,为药物干预提供有效的作用途径和靶点。由于西医对本病的处理只能作简单的对症治疗,而无明确的早期干预措施和综合全面的多环节多靶点的治疗手段,而这恰恰是中医药发挥自己特色优势的关键所在。因此,针对上述发病机制及生物学标志物变化,开展中医药研究,将为本病的防治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 摘要:为更好规范稳心颗粒的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中国心律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经过广泛的文献查阅,深入的学术研讨,撰写了“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稳心颗粒的临床应用中,目前主要用于房早、室早的治疗,包括单纯性的需要治疗的房早、室早、伴有更年期综合征、心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室早,以及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甚至心衰患者伴发的房早、室早。除此,部分医生己将稳心颗粒用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预防与治疗中,但目前多数仍将该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即提高其他房颤治疗药物的疗效。研究表明,对于阵发房颤患者,与单用胺碘酮治疗相比,加服稳心颗粒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缩短复律时间,减少胺碘酮用量。这也说明,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能改善患者症状,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对于慢性房颤患者,稳心颗粒联合地高辛治疗能使慢性房颤心室率下降,心功能明显改善,运动耐量提高,且毒副作用小。另有临床研究发现,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稳心颗粒主要副作用表现为:头晕、恶心、口干,部分患者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低血钾及上腹部不适。
  • 摘要:晚钠电流在多种原因导致的心律失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内源性及增大的晚钠电流在心律失常发生中起有重要作用。与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选择性晚钠电流抑制剂仅抑制心室肌细胞的晚钠电流,对峰钠电流、外向钾电流均无明显影响,因此不具有致Ⅰ类和Ⅲ类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稳心颗粒可选择性地抑制心室肌细胞的晚钠电流,在心房则抑制心房肌细胞峰钠电流,基础及临床研究均证明其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且副作用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稳心颗粒是治疗多种机制心律失常的可能选择。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制剂脑心通胶囊合用降压西药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实验组)和常规西药组(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脑心通胶囊加硝苯地平控释片,常规西药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68.97%(P<0.05).结论:实验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脑心通胶囊对高血压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对老年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4例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治疗组给予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照组给予宁心宝.服药4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仙升脉口服液对老年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