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06年全国骨科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会
2006年全国骨科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会

2006年全国骨科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会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山东泰安
  • 出版时间: 2006-06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全国骨科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评价应用KASS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侧凸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地分析43例脊柱侧凸畸形通过前路椎间盘摘除、松解、椎间植骨融合及KASS内固定矫正侧凸畸形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满意矫正效果,平均随访22个月,丢失率低. 结论:KASS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侧凸具有能早期矫正畸形,创伤小,融合固定节段少,矫形效果好,维持术后矫正度理想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 摘要:先天性畸形、骨与关节感染、创伤、脊髓灰质炎等所致肢体不等长>3cm会引起下肢跛性行和腰椎的并发症.肢体延长是现代治疗肢体不等长的有效方法,作者统计1990年3月-2005年10月我院实施各种肢体延长术683例,其中男280例,女403例.年龄8~43岁,左下肢312例,右下肢365例,双下肢同步延长6例,共计689条腿,延长数量最少1.8cm,最多16cm.延长方法和部位,髂骨延长371例,股骨延18例,胫骨延长292例,股骨加胫骨同期延长2例.本文报告临床应用研究和肢体延长技术的整体进展与展望.
  • 摘要:近年来的基础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采用一些改变脊髓损伤局部环境的方法,能促使损伤神经修复、再生和恢复脊髓部分神经功能.如胚胎脊髓组织移植,周围神经移植,神经干细胞移植,雪旺氏细胞移植,单核吞噬细胞移植,嗅鞘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注入,转基因治疗,或采用髓鞘相关神经生长抑制因子抗体和清除抑制细胞等方法均具有改变脊髓损伤局部环境并帮助损伤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本文探讨,1OECs移植治疗SCI的可能作用机制,2OECs移植治疗SCI的基础研究状况,3OECs移植治疗SCI的临床研究状况,4问题与展望.
  • 摘要: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scoliosis,IS)是指无其他器质性疾病的脊柱结构性侧凸.褪黑素是松果体唯一分泌的激素,同睡眠等多种人体节律活动的调节相关.IS的病因至今仍不明确,深入认识I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从该方面入手综合判断、治疗IS,将避免目前由于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认识不清而带来的误诊、误治以及并发症,进一步捉高IS临床诊疗效果.本文将对褪黑素在IS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摘要:英语中将助行器产品统称为Walkingaids,即辅助行走的器具.也可称为步行器、步行架或步行辅助器等,定义为辅助人站立与行走的工具和装置.从当前国际发展状况来分析,助行器从操作力源上可划分为3类:①动力助行器:即由人体外部动力驱动的助行器.②功能性电刺激助行器:是通过电刺激使下肢功能丧失或部分丧失的截瘫患者站立行走的助行器.③无动力助行器:即无人体外部力源,使用者利用自身体能操作的助行器.本文予以介绍.
  • 摘要:脊柱侧凸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疾病,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患者很多.国内分别对北京、天津两地的中小学生的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作了调查,结果分别为1.06%和1.9%,这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由于手术治疗创伤太大、花费高且有一定的并发症.因此,对早期发现的没有手术指征的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似乎是唯一有效的非手术方法.本文探讨,1支具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2支具治疗的有效性评估,3支具治疗的负面影响.
  • 摘要:骨移植(bonetransplantation)作为修复骨损伤、促进骨愈合的重要手段,在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介绍,1骨移植概要,2新型生物骨移植材料的系列探索--首创仿生活性和兼具抗感染能力的重组合异种骨,3仿生活性人工骨系列研究--骨生物制造的初步探索.
  • 摘要:本文认为无柄髋关节才是真微创(MIS),具体研究,1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敲响了警钟,2"微创"的目的应为解决有柄人工髋关节的问题,3中国的无柄人工髋关节沿革,4无柄人工髋关节如何达到"微创"的定义.
  • 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可谓是技术非常成熟效果十分肯定.一种新型人工髋关节的出现,总会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这种关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以及临床应用的效果如何?是骨科医生和患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本院从2002年开始应用上海复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制的无柄人工髋关节,临床应用36例共40髋,收到满意效果.随访观察6月至46月,证实这种无柄人工髋关节设计新颖精巧、科学合理,具有低应力、高强度、小变形、抗松动和高刚度的力学特性,而且临床应用适应证宽、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易于推广.本文报告临床总结及应用体会.
  • 摘要:[背景]虽然骨科基础、临床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部分软骨损伤不能自行修复,而全层骨软骨损伤能够由纤维软骨修复,但是这种修复组织缺乏正常软骨组织所具有的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特性,因此在关节活动过程中,压力的刺激下,很容易退变.为此,各种各样的手术(如转孔术、关节成形术、微骨折等),被应用于临床,试图刺激骨髓干细胞,产生具有接近透明软骨特性的软骨来修复软骨缺损,但事实证明,这些修复组织在压力刺激下很快发生退变. [目的]本研究试图以接近人类膝关节解剖结构的中国山羊为动物模型,研究它的软骨细胞在体外分离,培养、快速扩增的方法;在藻酸钙培养中的特性;观察自体软骨细胞复合藻酸钙修复山羊膝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的结果,以及修复过程中CPM(continuouspassivemotion,持续被动活动仪)对修复结果的影响. [方法](1)取肩关节软骨组织,体外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对培养的软骨细胞进行蕃红"O"、甲苯胺兰及Ⅱ型胶元免疫组化染色等表型鉴定.(2)将鉴定证实为具有正常表形的软骨细胞和cyteodex-3放入RCCS(rotarycellculturesystem,旋转细胞培养系统)培养,和单层培养做对比,观察微载体表面细胞的生长情况,用DNA的变化定量,观察两种培养方式细胞扩增的情况,并对RCCS培养的软骨细胞进行表型鉴定.(3)将鉴定证实为具有正常表形的软骨细胞和藻酸钙凝胶复合,观察藻酸钙凝胶内细胞的生长情况,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分光光度计观察DNA及GAG的量的变化,同时对藻酸钙凝胶培养的软骨细胞进行表型鉴定.(4)收集经藻酸钙培养的软骨细胞和基质,体外培养组织工程化软骨并对其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鉴定.(5)于山羊股骨髁负重面行直径6mm全层软骨缺损,分别以空白(缺损内未植入任何组织);骨膜覆盖;藻酸钙凝胶填充缺损+骨膜覆盖;复合自体软骨细胞的藻酸钙填充缺损+骨膜覆盖;复合自体软骨细胞的藻酸钙填充缺损+骨膜覆盖+CPM治疗两周,五种方式治疗,分别于3个月、6个月取材(复合自体软骨细胞的藻酸钙填充缺损+骨膜覆盖+CPM有12个月组),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病理评分. [结果](1)由肩关节软骨组织培养的软骨细胞、RCCS扩增的软骨细胞、短期培养的复合软骨细胞的藻酸钙凝胶,经蕃红"O"、甲苯胺兰及Ⅱ型胶元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证实具有正常软骨细胞的表型;软骨细胞快速贴附于微载体,RCCS能够快速扩增软骨细胞,12天内能够扩增15~17倍.(2)藻酸钙为支架培养的软骨细胞能够维持球形状态,随时间的延长,DNA及GAG的含量逐渐增多;体外培养的组织工程化软骨,经蕃红"O"、甲苯胺兰及Ⅱ型胶元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3)藻酸钙复合软骨细胞修复羊负重区关节面软骨缺损,从大体观察、组织学、生化动物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发现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组织修复,复合自体软骨细胞的藻酸钙填充缺损+骨膜覆盖+CPM组效果最好,而且与其他组的区别有统计学意义.[讨论]本研究以藻酸钙为载体,复合软骨细胞修复中国山羊膝关节全厚软骨缺损,从病理评分结果看,其修复效果按递减顺序依次为:藻酸钙复合自体软骨细胞+骨膜覆盖+CPM组、藻酸钙复合自体软骨细胞+骨膜覆盖组、单纯骨膜覆盖组、藻酸钙+骨膜覆盖组、空白组.大体评分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分析发现,所有未复合细胞组的缺损修复和复合细胞组的修复有统计学差别.病理评分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分析发现,藻酸钙复合自体软骨细胞+骨膜覆盖+CPM组和其他组有统计学差别,说明CPM明显利于软骨的修复,自体软骨细胞复合支架移植,术后接受CPM关节锻炼是软骨修复的最佳方案. [结论](1)成功地培养了具有正常表形的羊关节软骨细胞,而且证实了RCCS比普通单层培养更能够快速扩增软骨细胞.(2)藻酸钙凝胶短期培养软骨细胞,能够保持软骨细胞的表型,分泌GAG和Ⅱ型胶元;软骨细胞在藻酸钙凝胶中培养能够增殖.(3)利用藻酸钙介导培养的软骨细胞和分泌的基质,成功地构建了组织工程化软骨,经组织学和免疫组化鉴定,具有正常软骨组织的组织学和生化特性.(4)复合自体软骨细胞及藻酸钙支架填充缺损牛骨膜覆盖+CPM活动,能够修复山羊膝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
  • 摘要: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以青壮年伤者多见,治疗不当致残率高.我科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塌陷性骨折43例,疗效满意.
  • 摘要:人们对生物进化与科技进步;与生态医学;与人体疾病;与医疗模式之间的关系,还缺乏较多的研究.这是因为从事生物进化和人类学研究的学者,缺乏医学知识背景和临床经验,又没有主动和临床医师交流,而医学领域的学者由于过细的分科,又把主要精力和研究经费,投到微观物质与生命某一现象的观察、分析与细节的描述;忽视用生物进化的武器,解释某些疾病的成因、演变过程以及指导临床医师的诊疗决策.本文研究,1从原始生命到人的进化历程,2脊椎动物的出现为人类的诞生打下了基础,3人手的诞生过程,4人类的"幼胎持续"现象,5直立行走给人类带来的代价,6"进化医学"将有很大的发展远景.
  • 摘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ofthefemoralhead,ONFH)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学说如脂肪栓塞学说、骨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学说、骨内高压静脉淤滞学说、微血管损伤学说、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动脉血管炎学说、骨质疏松、负重学说、激素、酒精导致脏骨头内脂肪髓(脂肪堆积),诱导骨髓多功能干细胞系分化成脂等观点.对该病的自然病程(naturehistory)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后未经有效治疗,在1~4年内不可避免地出现股骨头塌陷.股骨头一旦塌陷,约87%患者因髋关节功能障碍而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replacement,THR),但中青年THR的中长期疗效仍不满意.当病变处于Ⅰ、Ⅱ期时,采用有效的治疗可使约80%的患者保留股骨头,维持近似正常的髋关节功能,从而避免或延缓人工关节置换.通常所认为股骨头塌陷的发生率为68%~97%,是根据X光片或骨扫描的影像表现所确定的.近来根据MRI诊断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塌陷发生率为27%~64%,说明并非所有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发生塌陷.有报道,在疾病早期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可明显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塌陷的发生率,从而保留了患者原有的股骨头及髋关节功能.因此,早期诊断并对预后进行预测以选择最佳治疗手段,是达到保留股骨头及髋关节功能的关键.
  • 摘要:肱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1.31%.由于上臂特殊的解剖结构和重力下垂作用,使肱骨干骨折并发神经损伤率以及骨折不愈合率均较高.随着BO(biologicalosteosynthesis)观念的提出和各种微创术式(lessinvasivesurgicalsystem,LISS)的开展,肱骨干骨折临床治疗方法又有许多改进.本文就该类骨折的治疗概况综述.
  • 摘要:椎间盘髓核的自然吸收(herniatednucleuspulposusspontaneousabsorption)是指在没有化学融核和外科干预的情况下,突出之髓核自发消失或减少的现象.文献所见如再吸收(resorption)、消退(regression)、溶解(resolution)、消失(disapperance)等描述的均是这一现象.第一篇有关HNP再吸收的报告发表于1984年.近年来,随着MRI的普及,国内外学者对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可以自然吸收的报导日益增多,笔者对近20年来国内外对HNP再吸收的初步研究成果做以简单综述.
  • 摘要:1941年Moore和Bohiman设计了自锁型人工股骨头,UrislMcbride改变了关节置换的间隔原则,首先采用将髋臼杯用钉子固定在髋上,成为今天髋臼设计的雏型.进入1960年代,以英国JohnCharnley为代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方面,确定了金属与超高分子聚乙烯的搭配应用,组成低磨损的全髋关节(low-friotionArthroplasty,LFA),这种搭配应用一直延续至今日,因而被誉为"人工髋关节"之父.本文介绍二十一世纪人工髋关节发展的新趋势,包括,1有柄人工髋关节存在的问题,2,有柄人工髋关节问题的解决,3无柄人工髋关节沿革,4无柄人工髋关节十大优势,5无柄髋人工关节适应证,6无柄人工关节的手术器械,7无柄人工髋关节的手术操作.
  • 摘要: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和后交叉韧带(posteriorcrucciateligament,PCL)是膝关节最重要的稳定结构之一,ACL与PCL同时损伤断裂仅见于高能量损伤,且常伴有膝关节其它结构损伤,导致严重膝关节不稳和功能障碍.因此对膝关节ACL与PCL同时损伤,特别是伴发其它韧带损伤者必须积极手术治疗,以重建关节稳定性,减轻关节退变的发生.自2001年9月至2005年2月,笔者采用自体移植物关节镜下联合重建ACL、PCL.现将治疗方法与结果报告.
  • 摘要:骨科手术有无并发症是评价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一个具体指标.随着各种先进的现代诊疗设备与器材的普遍应用,手术例数增加,因适应证选择不当、检查诊断不完善、不准确、手术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术中、术后并发症相对增多,严重者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而且也关系到科室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给医生开展工作带来压力.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骨科部分热点手术临床报道,提出讨论.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